4.第二章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合集下载

第四篇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河外星系)资料

第四篇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河外星系)资料
▪ 介于椭圆星系和旋涡星系之间的、无旋臂的盘星系, 根据核心是否有棒状结构,符号相应为S0或SB0。
▪ 在形态上,透镜状星系与旋涡星系的主要差别是没有 旋臂;与椭圆星系的主要差别是有星系盘。
▪ 主要由年老恒星组成,气体很少。
(5)不规则星系 ▪ 外型或结构无明显对称性的星系,符号为Irr。 ▪ 无旋臂和中心核区。 ▪ 富含星际气体、尘埃和年轻恒星。
银河系实际直径30 kpc!
沙普利—柯蒂斯 (Shaplry-Curtis) 关于“宇宙尺 度”的大辩论
▪ 辩论焦点:
(1) “旋涡星云”的距离是多大?
(2) “旋涡星云”是恒星系统还是气体 云?
宇宙是由无数类 似“旋涡星云” 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岛”
“旋涡星云”是银河系内气体 云,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
仙女座大星系M31(Sb)
(3) 棒旋星系 (barred spiral galaxies)
▪ 中心有棒状结构的旋涡星 系,符号为SB。
▪ 旋臂源于棒的两端。 ▪ 按照核球的大小和旋臂的
缠卷程度,旋涡星系可以 分为SBa, SBb, SBc三个次 型。其中Sa型核球最大, 旋臂缠卷最紧。
(4) 透镜状星系
因此“仙女座大星云”必定是河外星 系!
2. 星系的哈勃分类
▪ 根据星系形态的不同,1926年哈勃首先提出星系 可以分为椭圆星系、透镜状星系、旋涡星系、棒 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5种类型,称为哈勃分类。
椭圆星系
旋涡星系 透镜状星系
不规则星系
棒旋星系
宇宙星系的数目1010数量级! 哈勃“音叉”图
(1) 椭圆星系 (elliptical galaxies)
1920年4月26日美国科学院在华盛顿博 物馆礼堂召开了“宇宙的尺度”的辩论 会。

第四篇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河外星系)

第四篇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河外星系)
c ( z 1) 2 1 D H 0 ( z 1) 2 1
2. 星系质量的测量
(1) 旋涡星系的自转曲线法 谱线位移 →自转速度 → 质量
假设v表示距离星系中心r 处星系的旋转速度,则r以 内星系的总质量m可以由 下式估算:
m(r)=rv2/G
(2) 双重星系与多重星系 质量测量
光谱中有强而宽的未知发射线。 1963年Maarten Schmidt证认出它们实际上是红 移了的H和其他元素的发射线。
Maarten Schmidt
类星体3C 273的谱线红移量达到16%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Z = 5.00
Z = 4.90
Z = 4.75
有些类星体有喷流,射电源通常有双瓣结构。
致密型和延展型射电星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不同的形态可能是由观测着视线方向的不 同造成的。
3. 赛弗特(Seyfert)星系
美国天文学家赛弗特于1943年首先发现一些旋 涡星系具有不寻常的亮核和发射线,赛弗特星 系因此而得名。
亮核
星系 NGC 4151的逐 次深度曝光像
NGC 1566
第四篇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 ——河外星系
漩涡星系
椭圆星系
本讲内容 §1 §2 §3 §4 §5 星系的形态和分类 星系距离和质量的测量 活动星系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星系群与超星系团
§1 星系的形态和分类
1. 河外星系的发现 1750年,英国教士赖特提出银河是恒星系统。 1755年,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中指 出旋涡星云的扁平形态是由于转动引起的,它们 是和银河类似的 “宇宙岛”。 宇宙中无数的恒星系统可形象比喻成汪洋大海中 的岛屿。

银河系的资料

银河系的资料

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银河系观测银河系,发现银河系由恒星组成;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

18世纪后期,F.W.赫歇尔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恒星计数的观测,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大小,他断言恒星系统呈扁盘状,太阳离盘中心不远。

他去世后,其子J.F.赫歇尔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把恒星计数的工作扩展到南天。

[1]20世纪初,天文学家把以银河为表观现象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

J.C.卡普坦应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结合恒星计数,得出了一个银河系模型。

在这个模型里,太阳居银河系结构图中,银河系呈圆盘状,直径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

H.沙普利应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从球状星团的分布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

他提出的模型是: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太阳不在中心。

沙普利得出,银河系直径80千秒差距,太阳离银心20千秒差距,这些数值太大,因为沙普利在计算距离时未计入星际消光。

20世纪20年代,银河系自转被发现以后,沙普利的银河系模型得到公认。

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Sb型,共有4条旋臂。

包含一、二千亿颗恒星。

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

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

这是我们银河系中存在范围远远超出明亮恒星盘的暗物质的强有力证据。

关于银河系的年龄,目前占主流的观点认为,银河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诞生了,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在145亿岁左右,上下误差各有20多亿年。

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137亿年前。

另一说法,银河直径约为8万光年。

编辑本段年龄推测根据已知长寿命放射性核的衰变时间(即半衰期),从某些放射性中子俘获元素的丰度数据可以测定银河系中最年老恒星的年龄,从而定出银河系的年龄。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认识过程人三、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测试卷提供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测试卷提供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测试卷提供答案解析单选题(共20题)1. 对地球圈层的主要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的气体组成,干燥洁净B.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C.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D.岩石圈包含着整个地壳及上地幔,厚度不均【答案】 B2. 2016年12月8日,广东工业机器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

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据此回答下题。

A.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B.环境污染严重地区C.科技相对发达地区D.生态破坏严重地区【答案】 C3.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特点,治理“红色荒漠”应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答案】 B4.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检测、描述、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答案】 D5. 下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中,位于山西省的是()。

A.大足石刻B.云冈石窟C.武夷山D.殷墟【答案】 B6.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城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以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农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

据此完成下题。

A.农业生态环境优化B.农业技术水平提高C.城市产品需求多样化D.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答案】 A7. 根据2013年的达喀尔拉力赛从智利当地时间2013年1月5日开始,结束于智利当地时间1月19日。

赛事发车地点为秘鲁首都利马,比赛先后经过秘鲁、阿根廷、智利3个国家,总里程超过8000千米。

最后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A.测定该选手所处的位置B.测定所经地区的海拔C.确定该选手行进的方向D.获取实时自然景观变化【答案】 D8.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3分)1.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_________、_________、众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2._________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留。

3.彗星俗称“_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4.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行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民间俗语“三星正南,就要过年”中的三星位于_________座。

6._________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7.用__________________能观测到距离地球130多亿光年的原始星系。

8.我国明朝的_________是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进行飞天的人。

9.载人航天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苏联航天员_________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2分)1.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行星下了定义,冥王星由于质量太小且不满足“轨道附近区域清空”等条件而被降级为矮行星。

()2.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发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天王星。

()3.在北半球,夏天观察到的银河比冬天观察到的银河更明亮壮观,特征更加明显。

()4.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了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5.多级火箭的设计是为了摆脱地球引力的作用。

()6.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美国发明的。

()三、选择题。

(第1题3分,第5题2分,其余每题1分,共17分)1.根据右图回答(1)~(3)题。

(1)图中是( )。

A.行星际物质B.流星体C.彗星D.小行星2)太阳系中的这些小天体已经被发现的有()余万颗。

A.60B.100C.80D.90(3)这些小天体主要分布在()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银河系》教案

《银河系》教案

银河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银河系的大小。

2、河外星系。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2)理解“光年”的概念。

2、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描述比较抽象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理解光年的概念。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银河系的相关资料;银河系的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的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传说吗?3、问:谁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4、(出示课件)讲述:在夏季夜晚,会看到天空中有一条淡淡的“光带”,这便是传说中的我们说的“天河”,也叫银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银河系(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活动了解银河系的大小1、师问:银河是“河”吗?(不是)2、(出示课件)师:既然它不是真正的“河”,那银河系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1面第二自然段资料,找出银河系的组成特点。

3、学生汇报,师出点击课件。

4、师:我们知道了银河系是由上千亿颗太阳这样的恒星组成,那么银河系有多大呢?我们用什么计量单位来表示银河系的大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1面第三自然段。

(用“光年”)5、提问:为什么用“光年”这个计量单位来表示银河系的大小?6、(出示课件)讲述:对,要知道光是目前最快的物质,光的传播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7圈多。

7、(出示课件)问:有谁知道,什么是“1光年”?“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呢?(94605亿千米)8、(出示俯视和侧视图)提问:这是银河系的俯视图,看上去像什么?这是银河系的侧视图,看上去又像什么?(学生回答)9、师:请同学们再次的阅读61面三至四自然段的资料,回答两个问题:(1)银河系直径是多少?(2)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多少光年?(生回答,师出示课件)10、讲述:银河系呈漩涡状,所有的恒星都围绕着银河系中心做高速旋转。

新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最新校对准确版)

新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最新校对准确版)

华师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走近科学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2. 什么是科学探究3.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4.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1. 艳丽多姿的生物2. 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1. 动物的主要类群2. 植物的主要类群3. 细菌和真菌4. 生物的分类第三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2.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生物体2. 细胞3. 组织、器官和系统第五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仪和经纬网3. 地图和平面图第六章变化的地形1. 火山与地震2. 海陆的变迁3.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七章地月系1. 地球的运动2. 昼夜与四季3. 月球与月相第八章星空世界1. 观天认星2. 太阳3. 太阳系4.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第一章水1. 地球上的水2. 水的三态变化3. 水是常用的溶剂4. 配置溶液5. 水的组成6.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章空气1. 空气的存在2. 空气的成分3. 氧气4. 二氧化碳5. 保护大气圈第三章阳光1.太阳辐射能2. 阳光的传播3. 阳光的组成第四章土壤1. 土壤的组成与性状2. 土壤与植物3. 人类活动与土壤第五章生态系统1. 种群和群落2. 生态系统3. 生物圈第六章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1.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 人的生殖与发育第七章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 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2.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3. 植物的无性生殖4.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第一章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2. 力3. 几种常见的力4. 运动与力5. 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二章压力压强1. 压强2. 液体内部的压强3. 大气压强4.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三章浮力1. 密度2. 浮力3. 阿基米德原理4.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四章植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1.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2. 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3. 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代谢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 人体的呼吸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 人体的排泄5.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第六章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2. 元素3. 物质的分类4. 化学式5. 固态物质第一章声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性3. 噪声第二章光1. 光的反射平面镜2. 光的折射3. 凸透镜成像4. 眼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第三章人体的感觉1. 眼与视觉2. 耳与听觉3. 皮肤感觉4. 味觉与嗅觉第四章电与电路1. 自然界的电现象2. 电路3. 电流、电压4. 电阻5. 欧姆定律第五章电与磁1. 磁现象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磁感应第六章电磁波和通信1. 信息的传播和通信2. 电磁波和无线电通信3. 现代通信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 动物的行为2.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3. 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5.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八章天气和气候1.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2. 气温、湿度和降水3. 气压和风4. 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5. 我国气候主要特点6. 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2.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 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章酸与碱1. 生活中的酸和碱2. 重要的酸3. 重要的碱第三章金属与盐1. 金属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 常见的盐第四章有机物1. 身边的有机物2. 塑料、纤维和橡胶3. 煤、石油和天然气第五章简单机械与功1. 杠杆2. 滑轮3. 功与机械效率4. 机械能第六章电能1. 电能的获得和转化2. 电能的量度第七章内能1. 物体的内能2. 比热容3. 热机4.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 我们的宇宙2.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3. 恒星的一生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二章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1. 地球的演化2. 生命起源3. 生物进化4. 生态平衡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1. 物质的转化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3.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第四章健康与保健1.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2. 运动与健康3. 免疫与健康4. 营养与健康5. 卫生与健康6. 环境与健康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生物的遗传2. 生物的变异第六章能源与社会1. 能源和能源的分类2. 太阳能的利用3. 核能的开发与放射性防护4.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1. 科学就是力量2. 科学推动技术发展3.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恒星含义和一般性状
二、恒星的周年视差与距离 三、恒星的运动 四、恒星的光谱信息 五、恒星的亮度与光度
六、恒星的多样性
七、恒星的演化模式
一、恒星含义和一般性状
1、恒星的定义——宇宙间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的球状 或类球状天体。
2、恒星的成分: H(71%),He(27 %)其它(2 %) 3、恒星的直径: 为10-5—1800 D⊙ (太阳直径=140万km)
V视=
。 λ。静止光源某谱线的波长(A ) 。
λ 运动光源该谱线的波长(A)
当λ>λ。称红移(恒星背离我们运动)V视 >0 λ<λ。称紫移(恒星向着我们运动)V视 < 0 4、根据塞曼效应证认恒星的磁场

Oh Be A Fine Girl Kiss Mi
光谱型
O
蓝 3-5 万BAF NhomakorabeaG
K

M

颜色
蓝白 白 2万 1万
360°=2 1
弧度= 360°/2 π=(57.2958)°
= (57.2958×60)′
= (57.2958×60 ×60)″
即:
1 弧度= 206265″
或:
1″=1/206265(弧度)
☆ 恒星
☆ 3 、恒星的视差测距 ☆ 二、恒星的周年视差与距离(168) ☆ Dπ (100PC内适用) 1、恒星的周年视差:是指地球轨道半径(A)对于 ∵ D=206265A/π″ 地 某恒星的最大张角( π)叫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 A ★ ∴D=1/π″(秒差距 ) 日 比邻星π=0.76″ 2、天文距离: 该恒星周年视差为:π=0.6″ πkm=1(A) ①天文单位(A)——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 该恒星的距离则为 :≈94605亿km ②光年—— 光一年通过的路程 。 。 。 D=1/1 π″=1 / 0.6=1.666 秒差距 光年= 63240天文单位 半年前 现在 迭加后 ③秒差距(PC )——周年视差( π)为一角秒的恒星与太阳的距 ★ ★ ★ 离(D)定义为一秒差距。 ★ ★ ★ ★ ★ ★★ ★ ★★ + = 1.2″ 当π角很小时,π角所对的弧与弦近似相等。 于是有: π(弧度)=A/D ;将弧度化为角秒得: π″=206265A/D ;或:D=206265A/π″ 因为:目前大型望远镜的分辨 当π为1角秒时有: 率百分之一个角秒。 D=206265A=1秒差距(PC)=3.2616光年/h6UxPR• 视频搜索: • 宇宙解码1第1集:恒星
/v_show/id_XNDA0ODUzOTc2.html
• 宇宙解码1第2集:黑洞 • 宇宙解码1第3集:大爆炸 • 宇宙解码1第4集:星系 • 宇宙解码1第5集:太阳系
第一节 恒星世界
银河系的结构
银 河 旋涡状星系 —侧视
核球1.3万光年
银晕
太阳
2.4万光年
6千光年
银盘直径10万光年
银河系—最新推测的形状
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两名天文学
家经过6年研究2005年宣布:
最新结论———银河系的核心
是一条由恒星组成的、角度倾斜 的“星棒”。
科学家们形容说,银河系的银
核部分呈细棒状,由生成年数较 久远的恒星组成的,长度约为 2.7万光年。
五、银河系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影响 • 地球大冰期成因探讨(50-52)
• 地球轨道的扩张是太阳系在运行到离银心较远的部位,太
阳绕银心公转的周期是2.5~3亿年,在一个周期中,太阳
系远离银心一次,可形成一次大冰期,而地球上已经发生 的三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和第四 纪大冰期的间隔也正好是2.5~3亿年,两者吻合。
(六)总星系: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全部星系 总星系
总数:10亿个星系 尺度:250亿 光年
五、银河系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第六节(略)
天体系统

分为:三合星、四合星、五合 其中质量大的叫主星,质量小 分为:疏散星团、球状星团, 星、六合星 …….等。 的叫伴星。 两大类。
(一)天体系统的含义
不同质量规模的天体环绕其公共质心旋转的物理系统。
(二)双星、聚星与星团
1、双星:由两颗有物理联系的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2、聚星:十颗以内有物理联系的恒星组成天体系统。 小行星双星系统 3、星团:十颗以上有物理联系的恒星组成天体系统。
在大麦哲伦星云中 爆发的超新星1987A
1987A距离我 们15万光年
红 超 巨 星
心宿二
球状星团M4
古老星团的红巨星和白矮星
天狼星
天狼星伴
天狼星及其伴星的X光照片
1929年哈勃发现 ——星系光谱 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
第二节 银河系
一、质量与组成:约为1400亿个太阳 人马座 质量(可视质量) 二、结构与尺度:由核球和四条旋臂组成的典型旋涡状星系; 银盘直径10光年厚度6千光年,核球1.6万光年。 三、太阳在银河系位置的判断: 星云占10% 恒星占90%

例如:红巨星103 D⊙;白矮星 10-2 D⊙;中子星 10-5 D⊙ 。
4、恒星的质量: 为7%M⊙—120 M⊙ ( M⊙太阳质量) 5、恒星的密度: 太阳1.4; 中子星1014;矮星107;巨星10-6
第一次出现206265”
2、望远镜的放大倍率(G) F 定义式: G = f
3、照相底片比例尺(α″) 定义α″:底片上每毫米对应天体张角的角秒数。 定义式: α″=206265/F (F的单位为mm)
推论
(3)一般认为脉冲星就是中子星
七、恒星的演化模式: 星际气体 (在自引力的作用下收缩聚合) 原始星 (中心温度达到700万度热核反应开始)
主序星
(中心以氢氦核反应为主)
内部氢燃料耗尽,外部氢氦核反应开始 红巨星 内缩外胀,中心温压升高 1亿度氦碳 6亿度碳铁 M☆<1.4 M⊙ M☆>1.4 M⊙ 白矮星 超新星爆发 M☆=1.4~2 M⊙ M☆>2 M⊙
黄白 黄
温度 (K) 代表
7500 6000 4500 3000
参宿 大熊 天琴 仙后 太阳 金牛 猎户 三 η α β α α
五、恒星的亮度与光度
1、亮度的定义(E)——天体的明亮程度(视亮度)。 2、光度的定义——恒星的发光强度。 3、星等——天体亮度或光度的等级。 ①视星等(亮度等级m)——古人将肉眼可见的恒星分为六等 (最亮的15颗定为1等,最暗的定为6等)。
赫罗图——以恒星的绝对星等作纵坐标,表面温度作 横坐标的点聚图。(19-20) 恒星赫罗图
恒 星 绝 对 星 等 红巨星 序 星 主 矮星 恒星表面温度
六、恒星的多样性
1、变星和新星(爆发变星) (1)变星——在短时间内亮度发生变化的恒星。 可分为: ①交食变星——物理双星(周期10天左右) ②物理变星——膨胀收缩(几小时到几年)
脉冲星是在 1967年10月由英国剑桥大学休尹、 2、巨星与矮星 贝尔发现,至今已测到380多颗,均为河内 3、中子星与脉冲星 星体,距离为100—2万秒差距不等。 (1)中子星——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体(30年代由郎道、 奥本海墨预言存在的天体)。
1、变星和新星
(2)脉冲星(PSR)——在无线电波段具有极短周期脉冲 辐射的恒星。 ①脉冲周期很短(0.03—4.3秒不等)。 观测特点 ②脉冲周期非常稳定(年变幅10-6—10-11 ) ③有稳定的平均脉冲轮廓(多为单峰或双峰型) ④有极强的磁场(磁感强度108 T特斯拉) ⑤高速自转(周期=0.03—4.3秒)形成磁脉冲 ⑥直径很小(15公里)密度很大(1014)
四、恒星的光谱信息
静止光源λ 。 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 1、根据恒星光谱的峰值波长(能量 λ )推算其表面温度 T: E 固体、液体发光为连续光谱 m 。 的相对运动导致观测波长改变的现象。 λm小 7 2.9×10 A T= ———— 紫移(λ<λ。 )——恒星向着我们运动 λm大 λm λm单位(A);T单位(K) 气体发光为明线光谱 H 光谱 …. 2、根据恒星的光谱线 ☆ ★ ★ λ 0 f0 证认其物质成分。 波长λ He 光谱 3、根据多普勒效应测 光速 定恒星的视向速度 O B A F G K M → (λ-λ。)C λ。
这根“星棒”的长度比原先预
期的要长7000光年。
第二节 银河系
三、太阳在银河系位置的判断:
①银河——是银河系的日心(地心)天球投影。
②银河的亮度差异 冬至点附近最亮(人马座)银心方向 夏至点附近最暗(双子座)
③由此推断太阳偏离银心约为三万光年。
四、银河系的运动——方向:麒麟座;速度:214km/s ①太阳绕银心公转:周期2.5亿年;速度250km/s;方向天鹅座 ②太阳相对附近恒星的运动 方向:武仙座 速度:20km/s
星际物质
中子星 1014g/cm3
黑洞 1015g/cm3
按恒星演化的推断一些星团已有250亿岁
红 超 巨 星
红 超 巨 星
心宿二
红 超 巨 星
心宿二
球状星团M4
蓝 超 巨 星
天津四
参宿七
蓝 超 巨 星
从蓝超巨星喷发的“星风”
白 矮 星
仙后座超新 星爆炸残骸
中子星
中 子 星
两颗中子星碰撞 发生剧烈的爆炸 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中子星 和爆发残骸

望远镜可见15等星; 照相术可现23等星。 太阳m=-26.7等; 天狼星m=-1.45等; 满月m=-12.7等。
② 绝对星等(光度等级M)——在距离某恒星10秒差距时所测 的视星等叫该恒星的绝对星等。

太阳M=4.9等; 天狼星M=1.4等; 满月M→不存在!
4、恒星的光度与表面温度关系:
② V 的求算:

→ =166 km/s 结果得: 巴纳德 → =90 km /s ; 开普坦 V切 V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