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意识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物质与意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物质与意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物质与意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论述题7.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

A.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B.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C.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D.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正确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反映意识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反作用于意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4.运动是物质的( )。

A.唯一特性B.外在表现C.内部本质D.根本属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5.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B.物质的唯一特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6.“在就是被感知”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7.意识能动性的正确发挥,所需要的客观前提是( )。

A.发挥个人积极性B.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C.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D.对事物现象的了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8.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的途径是( )。

A.实践B.观念C.推理D.思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 )。

2015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5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5高考预测】预计2015年高考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仍会以选择题为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仍可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知识。

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名人名言、漫画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关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

【难点突破】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

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2.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中心词是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主要解决世界本原或“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中心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主要解决世界状态或“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通常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例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难点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

《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

《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于2013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在天津举行。

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

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约束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3.“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4.为了完成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订了周密的方案。

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地方你可以控制——那就是你的心境……”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通过“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中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A.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B.意识活动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C.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D.意识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7.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高考政治之高频考点解密18 物质和意识(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之高频考点解密18 物质和意识(含答案解析)

解密18 物质和意识一、物质和运动考法1世界的物质性的分析判断【考法点评】通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背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联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概念、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以自然界的物质性考查居多。

1.要全面掌握世界的物质性(1)首先要明确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明确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要准确把握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具有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意识具有可知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3.注意准确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别提示】有关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考法提示】材料中只要涉及尊重自然或者肆意破坏自然遭到惩罚等事例,要求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回答启示或者体现什么哲理等时,就可以用自然界的客观性或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来回答。

如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要注意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最基本的要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知识分析回答。

【典例1】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有林栖转为地栖。

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

这表明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自然界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作用D.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答案】D【解析】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自然界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项不选;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并不起决定作用,C项不选;材料表明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客观的,具有客观物质性,D项正确。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

《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于2013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在天津举行。

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

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约束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3.“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4.为了完成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订了周密的方案。

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地方你可以控制-—那就是你的心境……”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通过“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中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A.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B.意识活动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C.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D.意识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7.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A.精神可以直接转变为物质B.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D.高昂的激情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有决定作用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8高考预测】预计2019年高考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仍会以选择题为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仍可能是高考【难点突破】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

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2.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中心词是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主要解决世界本原或“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中心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主要解决世界状态或“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通常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例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难点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1.儒赴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那时正值“非典”肆虐,他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最终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二)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二)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物质和意识★重要知识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列宁的物质定义概括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是万事万物的共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离开运动讲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讲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一切物质运动的(两方面属性);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5、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客观规律)。

规律的本质特点——(客观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提供了(根本动力)。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是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4、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为突出的表现。

(实践)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5、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6、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规律办事,又要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

7、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2)世界统一于(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和意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2.世界统一于()。

A.存在B.意识C.物质D.物体3.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4.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旧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C.人类特有的思想D.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原理C.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D.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7.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类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8.列宁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实在。

”由此表述可见()。

A.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一定是物质的B.物质的东西一定是客观存在着的,并能被人们认识C.能使人们认识的事物都是物质的D.哲学中的物质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是人们思考出来的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关系界定的B.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的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1.“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2.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13.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4.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通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5.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是()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否认了相对静止D.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16.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的是()观点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1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18.我们想问题和做事情正确的出发点是()A.从感觉出发B.从经验出发C.从实际出发D.从领导意图出发19.物质的运动是()A.暂时的B.永恒的C.时动时静的D.把握不住的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D2.C3.B4.B5.A6.A7.D8.B9.A 10.C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C 18.C 19.B 20.D练习题一、选择题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C )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 C )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5.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B )A.诡辩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7.时间和空间是( B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C.感性直观形式D.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8.时间的无限性是指它是( D )A.瞬息万变的B.不可测量的C.一去不复返的D.无始无终的9.空间的无限性是指它的( B )A.存在是永恒的B.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C.体积是不可度量的D.存在是绝对空虚的10.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C )A.可逆性B.不可逆性C.无限性D.持续性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 D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5.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A.社会实践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7.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 D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C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19.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D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哲学2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 C )A.二者是互不相关的B.二者是绝对对立的C.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D.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内容21.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 B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C.机器思维最终将超过人类思维D.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22.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 B )A.庸俗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2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4.人类认识的能动性是指( A )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D.自由地改造社会规律25.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 C )A.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B.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C.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正确)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

这一论断表明:(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

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

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