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特征描述和区位评价
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区域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区域;综合性——地理现象的多样性、整体性(涵盖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
2.人文地理学几大核心概念(研究主题)空间(space):物体和事件具有相对位置和方向的无限三维空间。
地方(place):空间中具有特定人文和自然特征的某一部分地方感:对地方赋予的意义和情感地方感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书籍、电影、图片、网络)建立地方感的过程。
区位(location):人和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其分布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理事件和过程产生的影响。
绝对区位:地理事物在地球上的几何位置,经纬度相对区位:地理事物相对于某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及理论地域(territory):被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或一个机构所占领的一部分地理空间。
(有边界)流动/运动(flow/movement):人、商品、思想在空间的移动。
尺度(scale):事物/现象的空间范围。
区域(region):某些现象集聚而形成的内部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地域。
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相关,只是相近的事物关联更紧密。
3.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人类活动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所创造的形态,包括建筑、饮食、服饰、美术等,按照时间顺序层层叠加。
4.文化区的概念,三种文化区的区别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不受外部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状态。
(中国汉语方言图)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湖北政区图)乡土文化区: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属感)。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别: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
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方法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中高纬-气温)、海陆位置(沿海、内陆)、相对位置(临近发达地区)2、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类型、特征)、地形(类型、地势、地貌)、水源(河湖数量、充足状况)、土壤(肥力高低、类型)、植被(类型)3、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增长模式、迁移)、城市(分布、主要城市)资源(类型-旅游资源、分布)农业(类型、自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工业(类型、自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交通(方式、分布、发达程度)4、灾害(类型、分布)5、环境问题(类型、分布、原因、措施)举例说明: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半球中纬,北温带)海陆位置(南部临海)相对位置(地处东北地区,南部为环渤海经济圈)2、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特征,雨热同期,热量不足)地形(西、北、东三面为山地、中部、东北部为平原;西、北、东三面地势高、东北部地势低;地貌为流水地貌)水源(河湖数量多,水源充足)土壤(黑土分布于平原,肥力高)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3、人文地理特征:人口(集中分布在平原、过渡模式、迁出区)城市(分布在平原、沈阳、哈尔滨、大连、吉林、大庆)资源(森林、草原、耕地、石油天然气煤炭、气候)农业:类型:农林牧副渔;商品谷物---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自然区位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黑土分布,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工业:类型——传统工业自然区位条件: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工业中心:长春、哈尔滨、大连、沈阳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平原交通线密集;交通枢纽-沈阳、哈尔滨4、灾害:冬季寒潮、霜冻5、环境问题(类型、分布、原因、措施)山区——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破坏植被;植树造林平原——黑土肥力下降;破坏植被;植树造林西部高原——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破坏植被;植树造林三江平原等——湿地减少;过度开垦;退耕还湿。
中国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注入乌梁素海; 大量使用化肥后的灌溉用水注入乌梁素海,造成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缺氧,鱼类死亡。
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发展 其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 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钢铁工业 (1)A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发展 其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北重点区域:新疆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1.地貌特征:三山夹两盆 -高山、荒漠和绿洲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一个以维吾尔、汉 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雄伟的天山山 脉横亘在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 准噶尔盆地。通常把天山北面称北疆,天山南面称 南疆。
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钢铁工业 (1)A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发展 其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近有白云鄂博铁矿,便利的铁路交通,近便的水源 水源 (2)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 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5.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近年的勘探结 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 地总储量的1/3。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主 力油、气田的开采已经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产 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很大。随着国家“稳 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20世 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 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专题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及其优越性评价

目录
• 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 •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评价 • 地理位置与区域发展 • 案例分析
01
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
地理位置的定义与分类
地理位置定义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或某一 特定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 通常以经纬度坐标表示。
地理位置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地理位置可以 分为自然地理位置和人文地理位置, 陆地地理位置和海洋地理位置等。
案例二:深圳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其发展
• 对外开放的前沿
毗邻香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 重要窗口。
• 完善的产业链
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供 应链体系。
地理位置描述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 地区,东临大鹏湾,西至珠江 口,南靠香港,北接广州。
• 科技创新的热土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科技企业和 创新人才。
• 生态环境优美
地理名称描述
通过具体的地理名称,如 国家、城市、山脉、河流 等,可以大致描述一个事 物的地理位置。
地图标记
在地图上标记某一位置, 可以直观地展示该事物的 地理位置,并与其他事物 进行比较。
02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评价
地理位置的交通优势评价
总结词
地理位置的交通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在交通方面的便利程度和可达性。
拥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和良好的 城市绿化。
案例三: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其发展
地理位置描述
香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东岸,南 临南海,北接广东省深圳市,是全球 最繁忙的海港之一。
01
02
• 国际金融中心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 有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经济体系。
03
• 交通便利
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土壤特征与植被特征六个方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一、人文地理区位分析原则(一)农业区位分析 (二)工业区位分析(三)城市区位分析 (四)交通区位分析(五)商业区位分析 (六)旅游区位分析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①经济位置要素——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如临经济区交通要道。
②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③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④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产业基础、国家政策、民族国防(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农业地域列举主体需求云贵高原梯田农业地形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热量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光照和温差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交通运输花卉业市场、水源乳畜业市场、多汁牧草旅游休闲业环境、市场信息3.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1)语言表达要因地制宜例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交通区位——①五大湖廉价的水运; ②密西西比河发达的水运;③圣劳伦斯河与纽约河之间的运河; ④大西洋沿岸优良的港口.例2:渭河平原的农业区位——①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②夏季高温多雨,水热组合好;③渭河冲积,土壤较肥沃; ④渭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例1:美国“硅谷”的特殊区位——军事订货(政府政策)例2:潘帕斯草原农业的特殊区位——曾是欧洲的殖民地,欧洲市场广阔例3:“珠三角”的特殊区位——①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有众多的华侨外援; ②中国南方“门户”。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1)自然要素的改变 (2)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变化例: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与区位因素的变化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区位因素的变化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生产结构单一世界钢铁过剩二、人文地理区位分析---设问类型1. 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区位布局定了以后作出评价不合理。
人文地理学总结

人文地理学总结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地理简答题主要答题思路类型

地理简答题主要答题思路类型:可分:(1)特征描述;(2)成因分析;(3)总结规律;(4)分析评价;(5)区位分析(6)问题措施;(7)区域比较。
(二)简答题思路:地形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2、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气候1、回答气候特点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
①气温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还是以下,气温的日较差(大、小)。
②降水量大还是小(在多少毫米左右),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气候成因的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受什么风带和气压带控制④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⑤洋流⑥人类活动。
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①处在中纬地区,故属温带气候②地处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③西面为北大西洋暖流,故空气温暖湿润④欧洲的地形平坦,山脉为东西走向,使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
北美的温带海洋性狭长的原因:高大的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紧逼海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3、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4、降水类型及其分布:(1)类型:对流雨(赤道的雨和我国夏季午后的雨),锋面雨(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地形雨(山地迎风坡如乞拉朋齐和火烧寮的雨),气旋雨(台风雨)。
5、雪线高度(由气温决定):①不同纬度山峰:由副热带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递减。
区位分析在人文地理中的重要作用

区位分析在人文地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区位分析在人文地理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区位分析在人文地理中的重要作用刘存桂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蔺光辉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区位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它贯穿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和金融、旅游业等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学好区位分析知识,地理的综合分析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成绩自然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反之,若没有学好这部分知识,则会分析不到位,知识张冠李戴,甚至出现越学越糊涂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区位,区位因素有哪些呢?区位是人文地理的一个概念,它既包含该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含义,同时也包含该地理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还有被规划布局的含义。
区位分析与选择是人文地理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内容,其核心是因地制宜。
对于某个地理事物所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是很多的,而且不同的地理事物,其影响的区位因素也不同,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主要由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河流和湖泊)、土壤、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组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就更多了,但主要的有市场、交通、政策、原料、劳动力、技术、环境等。
区位因素众多,这也是不容易学好的原因之一。
如果分别归类,注意区别主要区位因素和一般区位因素,掌握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就容易掌握了。
一、各不同地理事物的主要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气候(最重要因素)、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市场(最重要因素)、交通、政策、劳动力等。
2.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土地、水源、气候、地形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社会、环境等。
3.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4.交通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口、城市、工业、资源、政治、科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
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学习目标:掌握主要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
1、农业:农业地域类型、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农业部门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经营方式、专业化水平、区位条件、耕作制度。
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农作物种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四、人口:
㈠、人口迁移: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差异、收入差异)、政治因素(战争、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婚姻、家庭)、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环境变迁)。
㈡、人口增长: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社会政局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㈢.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三、工业: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资源)、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农业基础)、环境因素(风向、水源、距居民区远近)、社会因素(个人动机、政策、国防、工业惯性)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密度、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
(3)人力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济的发展。
(5)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恶劣的自然条件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
1.旅游者:主体
相当于市场(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2.旅游资源:客体
A.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
B.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或小)(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
⑴.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3、工业:工业地域分布、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主要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
4、交通: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密度、交通位置、运量、运费、速度、投资、连续性、效率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
5、人口:人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分布、民族、宗教、文化素质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②.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人文地理区位评价
学习目标:掌握人文地理要素的区位因素及评价思路。地理位置、农业、工业、人口迁移、人口增长、环境人口容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交通线修建、港口、机场、资源优势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水电站开发条件、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卫星发射基地选址
学习内容: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交通位置、政治地理位置]
二、农业: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生产历史、饮食习惯、土地价格、资金)
㈠.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六、交通:
㈠、公路、铁路、管道等交通线: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河流、占用耕地;
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经济发展需求、投资多少、人口分布、环境破坏、政治、科技、巩固国防、促进资源开发、促进对外贸易、加强民族团结
8、环境污染:水污染(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可吸入颗粒物)、固体垃圾污染(白色污染、城市垃圾)
9、生态破坏:森林减少、草地退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下沉、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10、旅游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领悟人与自然和谐;以情观景。
㈠.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㈡.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⑵.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㈢、航空港:
地形、地质、气候、与城市交通、经济发展需要(1)自然条件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1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折一个区域(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条件:
(1)自然资源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状况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如美国东北部、我国的鞍山,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
㈡、城市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政治、宗教、科技、旅游、军事
城市形态:条带式、组团式、团块式。影响因素(地形、河流、交通线)
①.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㈢、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
五、城市:
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付租能力)、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历史因素。
商业街的区位分析:
市场最优:城市几何中心,商业活动范围大── 一般以零售为主
交通最优:市区环路或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 一般以批发为主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㈢.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㈡、港口:
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政策条件
⑴.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⑵.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