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静安高三语文二模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语文

2019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语文

静安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中生命科学试卷1. 下列各选项的物质,它们的元素构成完全一致的是A. 糖原和甘油三酯B. 磷脂与脂肪酸C. 核苷酸与蛋白质D. 叶绿素与甲状腺素【答案】A2. 图为概念组成关系,以下各选项的物质或结构,符合概念图①至④关系的是A. ①双层膜细胞器②细胞核③线粒体④叶绿体B. ①胆固醇②性激素③胰岛素④肾上腺皮质激素C. ①膜蛋白②载体③通道④受体D. ①核糖体②DNA ③蛋白质④磷脂【答案】C3. 若让植物根尖细胞处于缺氧环境中一段时间,则受影响的细胞膜功能是①自由扩散②被动转运③主动运输④胞吞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D4. 安静环境中突然出现一声巨响,下列有关人体生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容量增加B. 心输出量减少C.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D.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加快【答案】C5. 下列不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备条件的是A.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B. 液泡的有无C. 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D. 细胞核的多少【答案】D6. 下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生物基本结构或部分结构的模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为原核细胞结构B. 乙一定是真核细胞C. 丙是真核生物细胞核D. 甲和丙是乙的细胞器【答案】B7.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同源染色体联会B. 同源染色体分离页 1 第C. 着丝粒分裂为二D. 染色体交叉互换【答案】C8.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 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C.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出现双向传导D. 突触间传导速度快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答案】B9. 下图是酶催化特性的“酶-底复合反应”模型,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相关物质。

则下列各选项对此图意的解释正确的是A. X是酶,过程①表示缩合反应B. Y可表示酶,过程②体现酶的多样性C. 复合物Z是酶发挥高效性的关键D. ①、②可以表示葡萄糖水解过程【答案】C10. 栽培的番茄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栽培者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涂于花的柱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A. 促进花柱接受花粉完成受精B. 促进花柱生长发育为果肉 ]&网科学来源[:& D. 促进胚珠发育成种子C. 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C【答案】【解析】栽培的番茄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不能形成种子;栽培者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涂于花的柱头,可以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进而形成无子果实,故选C。

2019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2)“天朗气清,。

”既是景语又是情语。

(__________《兰亭集序》)(3)《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李准备在祝贺母亲生日的贺卡上题写古诗表达心意,适合选用的诗句是()。

(2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2)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前后照应并连贯的一项是()。

(3分)总之,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的。

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

这种种情况从前人也都知道,所以才有“”、“”、“”这些个话。

A.多变\意在言外\言不尽意 \求之于字里行间B.灵动\求之于字里行间\意在言外\出人意表C.特殊\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 言不尽意D.复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熊月之①近代上海跟江南有什么样的关系?从地域来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空间性质来说,是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一般城镇的关系;从相互关系上说,是中心与腹地的关系。

从上述三个维度来考察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联,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②近代以前的上海地区文化,统属于江南文化。

在文化地位上,苏州、杭州、南京等地高于上海。

以上海与苏州而言,近代以前苏州为江南中心城市。

苏州物产丰盈,多富商大户,多合商儒为一体的上流阶层,多文化名人。

③近代以前的上海县,扩大而至松江府,一直笼罩在苏州文化里,仰视苏州。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5题。

(13分)《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①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

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

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①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②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②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

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③。

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④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

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⑤,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⑥;吴王用之,红妹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

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 ]?③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1]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2]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 [3]夫君齿最少,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儒愿学堂”,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

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诶。

[4]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掞藻⑦见奇有如是耶?④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

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注释]①中部袁君:袁宏道,字中郎。

②昕夕:朝暮。

③一行作吏:一旦做了官。

静安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9页word

静安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9页word

静安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2019.4语文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对复兴汉服的忧虑①最近,汉服运动可谓轰轰烈烈,借汉服以复兴传统文化的声音不绝于耳。

我接触过一些汉服狂热者,他们对汉服表现出一种高度信仰,哪怕就是变成外星人也要支持汉服,这让我很惊讶。

同时让我意识到,汉服不只是一套衣服的问题,背后藏着一个个密码,解读这些密码或许可以解读现在一些人的文化心理。

②先说说服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力图要建构一种社会秩序,他们把这种秩序建立在象征和仪式之上,对象征和仪式的敬服,就是某种秩序的建立,反之则陷入无序混乱。

象征和仪式要借助某些工具或手段,比如服饰、称谓等等,其中服饰被看得尤其重要,它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修养,也制约着一个人的言行举止。

故孔子说“资衰苴杖者不能听乐,非耳不能闻也,服使然也,黼衣黻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服饰将人们各就其位,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形成了“垂衣而治”的象征系统。

③正是这种“垂衣而治”的象征,使服饰附带了除遮丑、保暖以外的诸多社会功能。

因此,每个朝代的更换,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改服易冠。

改服易冠表示前朝遗老遗少对新政权的臣服,有利于新的统治者建立起一套新“垂衣而治”的社会秩序,比改旗易帜艰难得多、深刻得多、尖锐得多。

于是在服饰的去留之上才会充满了血腥味,“留发不留人”才会变成别无他途的选择。

据说,满清入关后,“大约屠杀了6000万汉人,汉服才在华夏大地上消亡”。

可见,服饰关乎国之大运,关乎对新君的臣服与统治的秩序,而不只是两三尺布那么简单!④可是毕竟满清王朝覆灭了,随着满清王朝覆灭的还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2019届上海静安区高三4月教学质检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静安区高三4月教学质检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静安区高三4月教学质检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文,完成第文后各题。

成己:成就自我①自先秦开始儒家便逐渐形成了为己之学。

孔子对为己与为人作了区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形态,“今”则代表了当时的现实。

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的完善或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誉,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将注重之点指向成就自我。

为己指向自我的充实与提高,为人则是将自我降为他人的附庸,我仅仅迎合与认同外在标准,而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为己的最终的目标则是成己。

克己是对自我的抑制,是成己的手段,这意味着道德修养___________对自我的否定,___________ 一个自我造就的过程。

②成己以立志为前提。

“志”表现为一种稳定的意念,与价值目标相通;立志即意味着价值目标的自我确立。

通过立志而确立价值目标,自我才能真正由迎合于外,转向挺立自我,而为己、□□、□□的过程亦可由此获得内在的依归。

③志与己的如上关系,决定了若无必为圣人之志向,则往往难以有为己的切实功夫。

立志(价值目标的确立)既构成了为己功夫具体落实的基本保证,又为以自我认同(成己)提供了根据。

自我在世,总是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共在,也往往易导致个体的消失,如果个体在与人共存中完全随波逐流,一味迎合与“己”相对的人,那么,他常常便会丧失内在的自我。

与之相对,立志意味着唤醒自我,超越世俗。

通过立志以超越世俗,体现了内在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的外在形式,即是所谓豪杰。

豪杰的人格的独立性,使他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依然保持真诚的德性和内在的操守。

④ 卓然不变的豪杰之士往往带有某种狂者气象,故又称狂者。

狂者以真为尚,自信本心。

没有任何矫饰,亦不为外在的毁誉所左右,他不仅拒绝沉沦世俗,而且敢于向世俗挑战:“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这种狂者(大丈夫)作为独立的人格形象,已具有顶天立地的气概。

上海市四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调研测试(二模)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四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调研测试(二模)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中医不必“死乞白赖”地宣称“我也是科学”江晓原①虽然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一直卓有成效地呵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西医挟欧风美雨之狂暴,君临华夏大地,将中医打得节节败退。

国民党统治时期,“取消中医论”一度甚嚣尘上。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对中医采取保护和扶持态度,这一态度迄今为止并无改变。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从理论上对中医的攻击,“取消中医论”居然重新出现,而某著名院士“中医是伪科学”的论断,更让广大中医界人士痛心疾首。

②中医面对这一攻击,能够做出的辩护,往往只是非常软弱无力地辩称“我也是科学”。

③其实,我们可以指出:如果中医不是科学,那西医也不是;如果西医是科学,那中医就也是。

④在西方现在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经常是科学、数学、医学三者并列,医学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

因为在这种分类中,“科学”是指天文学、物理学等等“精密科学”,而人类对人体奥秘所知仍非常之少,故医学远远没有达到“精密科学”的地步。

事实上,至迟到17世纪,西医仍然停留在与星占学、炼金术紧紧纠缠在一起的巫术阶段,那时西医中“□□□□”的信念与《黄帝内经》相比如出一辙。

⑤但是在中国,似乎人人——包括中医界的人士——都承认西医是科学,这是由于当初西医就是在强大的唯科学主义.....语境下输入中国的,所以这个在西方至今也没有被视为科学的西医,到了中国却天经地义地成了科学。

⑥那么,如果使用宽泛一点的“科学”定义呢?在那样的定义中,就可以将西医包括进去。

但是,如果使用了宽泛的“科学”定义,那应该宽到何处呢?只要适度加宽“科学”的定义(比如“对自然界的有系统的知识”),马上就能将中医也包括进去,又怎么能再说“中医不是科学”呢?⑦此外,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至今仍然习惯于一种一元价值观,即“是科学则存,非科学则亡”。

上海市静安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静安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静安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泰州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B.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C.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D.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设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

A:“融会贯通”的意思是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C:“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

不符合语境。

D:“首当其冲”意思是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

不符合语境。

故选B。

2.为下面段落的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越是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越要觉得自己一定能行,越是别人捧你的时候,______A.你越要告诉自己真棒B.你越要告诉自己啥也不行C.你越要告诉自己要自信D.你越要告诉自己还做得不足【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句子的选用的能力。

要分析好“越是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越要觉得自己一定能行”一句,说的是是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做法。

由此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所以当“越是别人捧你的时候”,“你越要告诉自己还做得不足”。

整个句子说的是要有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不自卑,也不骄傲。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名句默写生活需要寻觅诗意。

诗意在烂漫的春光里:“几处早莺争暖树,(1)_____”;诗意在萧瑟的秋景里:“(2)_____,小桥流水人家”;诗意也在梅子黄熟的时节里:“黄梅时节家家雨,(3)_____”;诗意还在大雪纷飞的严寒里:“(4)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追求诗意的生活。

李白追求纵情江海生活的豪情:“(5)_____,____”(《行路难》);刘禹锡追求你来我往社交生活的高雅:“(6)_____,_____”(《陋室铭》);不少文人墨客面对挫折仍能活出诗意:“(7)_____,_______”。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高三语文试卷2019.05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天朗气清,________。

”既是景语又是情语。

(___________《兰亭集序》)(3)《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李准备在祝贺母亲生日的贺卡上题写古诗表达心意,适合选用的诗句是()。

(2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2)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前后照应并连贯的一项是()。

(3分)总之,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__________的。

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

这种种情况从前人也都知道,所以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个话。

A.多变\意在言外\言不尽意 \求之于字里行间B.灵动\求之于字里行间\意在言外\出人意表C.特殊\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 言不尽意D.复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熊月之①近代上海跟江南有什么样的关系?从地域来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空间性质来说,是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一般城镇的关系;从相互关系上说,是中心与腹地的关系。

从上述三个维度来考察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联,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②近代以前的上海地区文化,统属于江南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安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9.05.08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_。

”既是景语又是情语。

(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3)《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李准备在祝贺母亲生日的贺卡上题写古诗表达心意,适合选用的诗句是()。

(2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2)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前后照应并连贯的一项是()。

(3分)总之,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__________的。

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

这种种情况从前人也都知道,所以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个话。

A.多变\意在言外\言不尽意 \求之于字里行间B.灵动\求之于字里行间\意在言外\言不尽意C.特殊\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 言不尽意D.复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熊月之①近代上海跟江南有什么样的关系?从地域来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空间性质来说,是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一般城镇的关系;从相互关系上说,是中心与腹地的关系。

从上述三个维度来考察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联,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②近代以前的上海地区文化,统属于江南文化。

在文化地位上,苏州、杭州、南京等地高于上海。

以上海与苏州而言,近代以前苏州为江南中心城市。

苏州物产丰盈,多富商大户,多合商儒为一体的上流阶层,多文化名人。

③近代以前的上海县,扩大而至松江府,一直笼罩在苏州文化里,仰视苏州。

苏州书画出名,上海人便模仿苏州书画。

苏州戏剧出色,上海人便争赏苏州戏。

苏州的家具、服饰、饮食,以及各类行为方式,都是上海人歆羡的对象。

明清人形容上海城市发展不错,最好的表彰语便是“小苏州...”。

民国时期学者研究上海话语素,发现苏州语系占了75%。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派文化对江南文化的继承关系。

④1860年代以后,上海经济、文化地位已超过苏州、南京、杭州。

1900年,上海人口超过100万,已是中国最大城市。

1947年,上海人口430万,南京103万,杭州61万,苏州39万,上海以外江南城市人口总和仅为309万。

集聚到上海的人口绝大多数是江南人。

1930年,江苏、浙江两省籍人占公共租界人口的88.4%,占华界人口的85.5%。

1950年1月,江苏、浙江与上海本地籍人,占上海总人口的88.9%。

近代上海人口中,江南人占了80%以上。

⑤近代外资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上海。

华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上海。

到1923年累计,上海有华资企业312家,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共106家。

近代中国外资银行总部全部集中在上海,华资银行总部也大部分设在上海。

太平天国战事以后,江南富户相当部分移居到上海,相应地也将财富带到了上海。

⑥密布的水网,黄浦江、苏州河两条重要的水路,沪宁、沪杭两条铁路,众多的公路,将上海与江南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以及文化、风习,都与江南各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典型就是有很多企业家,同时在上海和其他城市,一起创办企业。

荣氏兄弟既在上海设厂,也在无锡设厂,两地技术相通,人才互动。

刘国钧在常州办的大纶机器织布厂,技术人员都从上海来的。

⑦文化与社会风气方面的辐射,几如浓雾罩地,无处不在。

从照相机、留声机、自行车、电灯、电话,到西装、西餐、电影、跳舞,几乎都是先从西洋传入上海,再由上海传到江南各地。

时论认为,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地都是“上海化”严重的地方。

无锡被人们干脆称为“小上海”。

⑧上海仿佛是一只镕化人的洪炉,一切风俗习惯,便是这洪炉中的木材煤炭,最会镕化人的。

但瞧无论那一省那一府那一县的人,到了上海不需一年,就会被上海的风俗习惯所镕化,化成了一个上海式的人,言与行两大条件,都会变成了上海式。

至于一衣一履之微,那更不用说了。

说也奇怪,不但是本国人容易上海化,连碧眼虬髯的外国人,也容易上海化,他们路远迢迢地到了上海,不多时自会变成一个上海式的外国人。

(沧海客:《上海观察谈》,《新上海》,1925年第1期)⑨1934年,有很多知识界名人讨论“上海明天”。

曾觉之预言,异质文化经过会面、交流、交融,将会产生新的文化。

上海就具有这种异质文化会面、交流、交融、化合的容受力与消化力,成为催生新文明的“洪炉”。

⑩人口规模越大,人们互动、交流机会便越多,创造与创新也越多。

产业、人口、资金高度集聚,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必然刺激分工细密、技术创新与产品卓越。

创造与创新的增长速率,通常远高于人口增长速率。

⑪城市人口异质程度越高,不同文化相互之间差异越大,相互取长补短的概率越高,创新速率越大。

⑫近代上海不光是中国特大城市,还是人口异质程度特别高的城市,在全中国所有城市当中,外国人、居住外侨比例最高的。

这两个特点,导致了近代上海城市创新能力特强。

⑬值得注意的是,集聚、创新的最突出之点,就是将爱乡观念升华为爱国主义。

⑭.各地来沪移民大多与移出地保持着广泛、持久而密切的联系。

这使得上海的市场,犹如全国各地人共同开办的大超市,使得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都与上海有关,使得上海人对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特别关心,极易将爱乡情怀升华为爱国主义。

⑮近代上海“一市三治”,日常生活中,租界市政建设先进,整洁卫生;华界落后肮脏,这极易刺激中国人的耻感文化。

租界众多场所禁止华人入内。

租界华人长时期只有纳税义务,没有参政权。

诸如此类,都强烈刺激华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⑯“一二八”“八一三”日军两次侵略上海,直接轰炸、破坏的都主要是华界地区,而租界则基本完好。

这种被辱、挨打、惨遭屠戮的在场效应,对于爱国情感的刺激,是任何远处的宣传都无法比拟的。

⑰总之,作为近代上海城市文化概称的海派文化,是以江南文化为底蕴,以江南人口为主体,吸纳了众多其他地域文化因素,吸收了近代西方某些元素而形成的、代表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新文化。

(《文汇报》2019年01月25日)3.第③段加点词“小苏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第⑨段作者用曾觉之的预言来证明自己观点,你认为论据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下事实分析不符合文中“爱乡观念升华为爱国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3分)A. 移民来沪,始终与移出地保持着联系,这种联系使上海人特别关注外地。

B. 上海分治,华界落后肮脏而租界整洁,这种对比刺激了耻感文化。

C. 外敌入侵,华界惨遭涂炭而租界完好,这种对比刺激了爱国主义情感。

D.风俗习惯,很快改变移民言行,这种改变使新移民很快成为上海人。

6.能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 海派文化的形成是继承、集聚、扩散、融合、创新的结果。

B. 海派文化比江南文化更先进,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西方元素。

C. 海派文化通过扩散融合的方式,使江南文化逐步提升为中华文化。

D.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主旨区别是爱乡观念升华爱国主义的情感。

7. 评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①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②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

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

也许还因为他穷吧,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

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

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

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得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悠扬。

碰巧了,崖顶上探出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

不过,要想靠打猎为生可不行,野兽很少。

我们那地方突出的特点是穷,穷山穷水,“好光景”永远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

天快黑的时候,进山寻野菜的孩子们也都回村了,大的拉着小的,小的扯着更小的,每人的臂弯里都挎着个小篮儿,装的苦菜、苋菜或者小蒜、蘑菇……孩子们跟在牛群后面,“叽叽嘎嘎”地吵,争抢着把牛粪撮回窑里去。

③老乡把喂牛这样的机要工作交给我,我心里很感动,嘴上却说不出什么。

农民们不看嘴,看手。

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

饲养场建在村子的最高处,一片平地,两排牛棚,三眼堆放草料的破石窑。

清平河水整日价“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

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

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

破老汉坐在饲养场前面的窑顶上看着,一袋接一袋地抽烟。

“‘心儿’家(小孩子)不晓得愁,”他说,然后就哑着个嗓子唱起来:“提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破老汉是绥德人,年轻时打短工来到清平湾,就住下了。

绥德出打短工的,出石匠,出说书的,那地方更穷。

④小时候就知道陕北民歌。

到清平湾不久,干活歇下的时候我们就请老乡唱,大伙都说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

“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

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

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

有时候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