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2020年静安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静安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
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
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
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
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
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
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
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
”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
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
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含答案.doc

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
(左思《》)(2)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高考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静安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倚南窗以寄傲,。
(晋·陶渊明《》)(2),举类迩而见义远。
(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3)《阿房宫赋》《六国论》都是针砭时弊的名篇,杜牧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是统治者骄奢淫逸不能“”,《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原因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儒家典籍中有不少地方涉及文学批评的讨论,历代的经学家长期浸淫其中,很自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对文学形成特定的看法。
是否应该纳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版图之内?①假如经书蕴藏的文学观念值得文论史研究者认真钻研和探讨②这些看法有时会渗透在他们诠释经书的注疏内③那么过去不同年代的儒家学者对文学问题的意见④亦会散见于各式各样的书札、论文、语录和序跋中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2)许老师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上实施“项目化学习”很感兴趣。
他在网上搜索了有关“项目化学习”的论文,并依据刊物的可信度作了初步筛选。
如果进一步从“标题”和“关键词”角度筛选,与他关注的主题关系最远的一项是()。
(3分)A.标题: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之写作设计出处:《江苏教育》2022.19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写作设计文体类活动类主题类B.标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项目化学习探究出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2——以《天妃灵应之记》碑微课程实施为例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程地方文化资源项目化学习C.标题:例谈高中语文“读·思·达”项目化学习推进出处:《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6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阅读、思考与表达实践活动D.标题: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探究出处:《基础教育课程》2020.20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项目设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2020届上海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精校译文版)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黑色水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3)姜夔《扬州慢》中,以芍药花开却无人欣赏抒发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中秋赏月诗会,以下诗词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
(2分)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下面是某高三学生的自主招生自荐信,画线部分表达不得体的有()处。
(3分)尊敬的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X,来自XX高级中学,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贵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理想。
③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A.1B.2C.3D.4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艺术家则恰恰相反。
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2020 静安 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

2020高三一模静安作文解析及范文(3篇范文都是62分)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18年,王冕八岁,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2018年,王晃二十岁,大二学生,他不想去听课,每月花一千元雇佣同学替他去听课,应付老师的点名。
【写作助手】如有困难,可参考下面表格内容(供参考,不作立意的必备条件)材料类型:现象类 事例型关 键 词:求知材料侧重:材料没有给出话题词,从对比的材料中:两个时代+两个求学者+两种求学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两场景的表述中均出现“听”,“听学生念书”“听课”,都指向“学生”的“求知”心态与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暂且把“求知”作为关键词。
“写作助手”的呈现是这题一大亮点。
它为我们拓展思路,范文 1.不断求知,丰富人生(62)①八岁的王冕去放牛时,偷偷跑去学堂“偷学”,最终成为元代著名画家。
20岁的王晃,在大二读书时却雇人去替他听课,只为应付老师的点名。
倘若王晃不做出改变,那么他最后只能落得每门挂科,甚至被迫退学的地步。
700年前后的两个人,由于对求知的不同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
虽说知识不一定能改变一切,但缺乏求知欲的人生一定是乏味的人生。
(引材料,析材料)②像王冕那样有着一颗强烈求知欲的人,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
如甘相伟、孟超从北大保安成为北大学子;刘媛媛从一个差生转变为北大学子;青年组合tfboys的成员王源,放弃在娱乐圈有大好机会选择背井离乡到知名乐府伯克利音乐学院读书等等。
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音乐领域,他们之所以有着这样的选择,做出了这样的改变,无不是因为有强烈的求知欲。
此此可见,强烈的求知欲,令人们不断求知,丰富着自己的人生。
(例证求知欲令人们不断求知,丰富人生)③《变形记》是一档城市叛逆、不愿读书的孩子和农村虽贫困、却有着强烈读书欲望的孩子,相互转换生活环境的综艺节目。
结果往往是现实让孩子们更爱学习了。
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按要求选择。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
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
我们常常发现,标榜者与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
与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
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 ③①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①④②D. ①③②④2.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
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B. 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C. 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
D. 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以后误投。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按要求填空。
______ ,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______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纵豆蔻词工,______ ,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塘沽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塘沽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
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
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
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
2003年,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手机,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
其次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交互性。
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
受众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较少。
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
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高三语文试卷2019.12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 ,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纵豆蔻辞工,,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
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
我们常常发现,标榜者与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
与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
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2) 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
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B.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安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9.12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纵豆蔻辞工,,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
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
我们常常发现,标榜者与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
与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
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2)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
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B.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C.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
D.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以后误投。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刘志琴①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
即使在先秦时代,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
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私”无藏身之处,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
”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
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理并非天生对立。
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
②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
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
”。
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
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
能爱人,则人必爱我。
人爱我,则我身保矣。
……能敬身,则不敢慢人。
不慢人,则人不慢我。
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
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
”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把“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的最高评价,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的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这已超越群体,属于个体性的范畴。
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③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
“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古已有之,但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
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醒,首先要有“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
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④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思不断。
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人的欢乐,独抒性灵,使人耳目一新。
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他们都对“私”的合理性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
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地、泣鬼神、生万物。
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刀下等,阐明圣人也有为情色而动心的私情。
⑤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宣称六经皆为情教,倡议创立情教。
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
凡此种种“性灵说”“童心说”“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启蒙的新思潮。
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3.第①段加点词“不绝如缕”是指“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
(2分)4.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
B.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
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
D.“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5.根据上下文,对第③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
B.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
C.“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
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
6.对第④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
B.李贽认为有“私”才能治家理政,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
C.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
D.冯梦龙以圣人有为情色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7.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大江奔流谢阁兰①我不确知它从何奔流而来。
它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必说那贯穿它,鼓动它,为它的每一次跃动打上印记的江神了。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一茎细流,才是它的源头。
一切江河命中注定了不认识其他江河,只知自己。
所有的大河命运相似,它们在世上独一无二,但凡一条河去接触同类,都只是去吞并它。
相形之下,山的精魂友于兄弟,山头和山头可以自由相望,且经由地脉相联相通。
河流,就算靠得再近,也一个同类都不认识。
两股水流,无论路径是否平行,无论水质是否相同,都只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犹如天上的两颗星星,即便是它的支流,它去接受,去认识,只是为了立即将它们吸纳为自己的一部分,那时便少不得一场搏斗,时而造成强大的涡流。
所有的大河,都绝对唯一而无与匹敌;美丽的生命,苦涩而高傲,从不触类旁通,唯有一己的曼曼长波。
②它兼并了嘉陵江,势力得以壮大,于是丰盈,坚实,与群山较劲,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它投身于崎岖坎坷的幽谷,这一切,位处重庆和宜昌之间,那是它伟大的成熟岁月,充满暴力的年纪:险滩和山峡接踵而至的征途。
③重庆的岬角是它新生活开启的标志。
当它来到此地,已经拥有了它美丽的醇厚色彩。
它打磨了如许的陡岸,它舔舐了如许赤红、赭色、灰色或是微蓝的黏土,而它的水一旦混和了所有这些尘土,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色泽。
不再是愚蠢的清澈,不再是它源泉的眼神里那种天真;而是变幻如虹影的乳色;不再如玻璃般透明,亦不再冷漠……河岸与水的长期磨合造就了这油润的水流。
它阻断窥探隐私的目光,藏匿深渊,唯示人以变幻的光影,时而铁锈色,时而蓝绿色,取决于这是它那流动之身本来的颜色,还是蓝天的颜色投映在它不透明的表面上。
在翻卷这些泥土,翻卷微尘的过程中,大江回味过往,继续前程。
④重庆的岬角是它步入成年的标志。
大江雄风浩荡的岁月,正是在重庆。
正是在那儿,突然,嘉陵江呼啸而来。
起初,尖尖的山嘴将它们隔开:它们本行将相遇,大山蛮横地插手将它们阻拦,在两边都造成了激荡。
且看两个敌手先是猛然跳开,再重新扑向对方,厮打起来。
它俩分歧显著,差异鲜明:水量、宽度、丰枯季节和水位完全不同。
这种反差时时造成剧烈的涡流。
大江和嘉陵江搏斗一场,取得了胜利,立即将对手拽上了自己的道路。
此时的大江,水量丰沛,仍然鼓胀,只不过是在涪陵江口的对岸。
这水融入大江的生命,它顿时春光焕然,步履轻盈。
这水蹦蹦跳跳,透着一种天真朝气。
正是在险滩的核心,大江所拥有的暴力品质、能量、对付大山的谋略,都达到了极致。
险滩滩可谓强暴品质达到巅峰的时刻。
它拥抱并包围的每一道障碍,每一次跌宕,都是一头活蹦乱跳的猎物,而大江似乎并不知道能否顺利过关。
在这关口之前两三里的地方,我们看到它突然沉静下来,舒展肢体,流速减缓,仿佛陷入一种慵懒的状态。
在此,大江肯定是自知即将进入险境,预作准备。
在这儿,大江每分钟都在搏动,这是险滩的脉搏,决战在即的颤抖。
⑤正是如此,收魄敛魂,屏气凝神,专心致志,水流非常缓慢,却已经因奔向障碍而激动得发抖。
大江准备就绪,只等第一次飞颤,周边的岩石不胜高峻,略无缝隙可通,大山拦在那里,扑灭了所有绕道的希望。
大江开始加速,坚定无比地奋勇向前:它的脉搏总是堆持同样的节奏,然而愈来愈喧嚣,柔滑的江波变成了狂野的惊涛,涡流和轻微的震颤已经出现,最底下,左右两边突出的岩石像两道栈桥一样,收束着水流,所有奔腾的水正要从那里一泻而过。
大江刹那间改变了性格,崩射而出,光滑得犹如一把镪亮的利剑,那是因急速而坚硬无皱褶的水;凝成一股绳的不屈的江流。
⑥然而在它岸边,下面,两旁,更深处,所有尚未过关的浩荡洪流在抗争,接着是所有它迄今未知的障碍、顽石、断壁。
一些漩涡往一侧打旋,另一些则反向旋转,将它们碰破。
水中有瀑布,有水洞。
有自下而上的涌射,向水面冲破一只只水泡。
大江分散在努力之中,仿佛碎成齑粉,没有脉搏,没有江流,没有意识。
唯独在下一道河湾,当它恢复了宁静,平息了暴怒,仅仅当速度重新变得均匀,归于平衡;大江回忆起先前的搏斗,于是明白,那一刻已成过往。
8.分析作者在第①段中描写的大河的特点。
(3分)9.赏析第③段描写江水颜色变化的画线句子。
(4分)10.第③段说“重庆的岬角”是大江“新生活开启的标志”,第④段说它是大江“步入成年的标志”,对同一地址赋予不同说法,请分析不同说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