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部分,接下来为你整理了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好处: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足:不能省力。
③实质:等臂杠杆。
④力臂图:(2)动滑轮①定义:轴和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②好处:省一半力;不足: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④力臂图:(3)滑轮组①定义: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机械。
②好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③公式:竖直放置:F=1/n(G物+G动轮) 水平放置:F=f/n S=nhV绳=nV物(n /绳子的股数F /水平拉力f /摩擦阻力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物体移动的高度V /速度)④绳子段数的判断:以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为标准⑤绕绳法:a、定绳子段数:n≥G/F b、定个数:动、定滑轮个数;c、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绕起、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绕起;d、绕绳子时要顺绕,且每个滑轮只穿一次绳子,不能重复。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的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好处:可省力、可省距离、可改变力的方向。
(2)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力臂作图方法: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力臂为0)(4)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 = F2L2 应用(最省力,力臂最长)(5)分类省力杠杆:L1﹥L2 F1﹤F2 不足: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 好处: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轮轴①定义:由轮和轴组成、绕同一个轴线转动。
实质:变形杠杆。
②特点:动力作用在轴上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③公式:F1 =F2r/R(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力就是作用在轴上的力的几分之一)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机械效率1、有用功(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完成某个任务,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做的功;(2)一般计算公式:W有用= Gh;2、额外功:(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2)公式:W额外=fs;3、总功:(1)定义: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叫总功;(2)公式:W总=W有用+W额外;FS=Gh+fs4、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2)公式:η=W有用/W总;(3)理解:a、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b减小额外功在总功占的比例可以提高机械效率;c、它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d、同一机械机械效率可能不同;。
滑轮组初中物理知识点

滑轮组初中物理知识点
1、滑轮的分类
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2、滑轮的概念、特点及相关计算
一、定滑轮
(1)概念: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实质:等臂杠杆;
(3)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可改变力的方向;
(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1(或速度V1)=重物移动的距离S2(或速度V2)
二、动滑轮
(1)概念: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3)特点:省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F=1/2G;
只忽略轮轴间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1(或V1)=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2(或V2)三、滑轮组
(1)概念: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特点:省力、可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3)滑轮组所涉及的相关计算:。
最新初中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

初中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篇一:初中物理杠杆与滑轮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杠杆与滑轮杠杆 F1L1=F2L2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很多物体可以抽象为硬棒)。
说明:?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用同一根硬棒作杠杆时,使用中方法不同,支点位置也会不一样。
如撬石块的过程中支点可在棒的一端[图1(A)]也可在棒的中间[图1(B)]。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1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 找支点O;?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标力臂(大括号)注:任何机械胜利必然费距离,反之费力必然省距离生活中常见的杠杆选择题常见的杠杆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注: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2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

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杠杆滑轮是一种机械装置,用来传递力的。
它由滑轮、绳索和负载组成。
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布局,可以改变作用力和移动距离。
杠杆滑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传递和效率的提高。
杠杆滑轮的组成和原理杠杆滑轮由滑轮、绳索和负载组成。
滑轮是一个圆形的轮子,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它的中间有一个凹槽,可以放置绳索。
绳索可以是绳子、绳索或钢丝绳,用来传递作用力。
负载是被滑轮组提升或移动的物体。
杠杆滑轮的原理是利用滑轮的旋转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当绳索通过滑轮时,滑轮会改变绳索的方向,从而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此外,如果增加滑轮的数量,也可以改变作用力的大小。
杠杆滑轮的原理是基于动能守恒和牛顿运动定律。
杠杆滑轮的类型根据滑轮的数量和布局,可以将杠杆滑轮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简单的杠杆滑轮是单个滑轮,它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如果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得到多滑轮组。
多滑轮组可以改变作用力的大小,提高效率。
同时,多滑轮组也可以分为固定滑轮组和移动滑轮组。
固定滑轮组是所有滑轮都被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不能移动。
而移动滑轮组中,有一个或多个滑轮可以随着负载的移动而移动。
其中,如果固定滑轮组的数量大于移动滑轮组的数量,效率将会提高。
杠杆滑轮的作用杠杆滑轮主要用来传递力和提高效率。
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布局,可以改变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此外,杠杆滑轮还可以提高效率。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杠杆滑轮可以减小施加在绳索和滑轮上的摩擦力,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杠杆滑轮的应用杠杆滑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登山运动员使用滑轮系统来提升自己或其他同伴,工程人员使用滑轮系统来提升重物,甚至在机械设备中也可以看到杠杆滑轮的应用。
此外,杠杆滑轮还可以用来发送信号、提取化学材料,甚至用来控制微型机器人。
杠杆滑轮的优势和劣势杠杆滑轮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效率。
通过改变作用力和减小摩擦力,杠杆滑轮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滑轮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滑轮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滑轮的摩擦力和机械作用原理,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实现物体的运动变化。
简单来说,滑轮通过绳索将两个物体连接起来,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根据滑轮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来改变力的大小,从而使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状态。
二、滑轮的种类和结构根据滑轮的结构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
固定滑轮是指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使得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同时不改变力的大小。
活动滑轮是指能够自由移动的滑轮,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大小,使得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改变。
在物理实验中,滑轮可以根据其数量和排列方式分为单轮滑轮、复合滑轮和组合滑轮。
单轮滑轮只包含一个滑轮,其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复合滑轮是指多个滑轮排列在一起,通过减小力的大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组合滑轮是指将多个滑轮进行组合,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更大的变化。
三、滑轮与力的关系滑轮与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1.力的平衡在滑轮系统中,根据受力分析原理可以得出,当滑轮系统达到力的平衡时,滑轮系统内的各个部分受到的力之和为零。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在滑轮系统中受到的拉力为F,那么它所要承受的重力也将为F,即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力的传递滑轮系统能够通过绳索将力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从而实现力的传递。
在一个滑轮系统中,如果只有一个滑轮改变力的方向,那么所需的力将是所改变的力的大小。
而通过复合滑轮或组合滑轮,可以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来实现力的传递,从而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更大的变化。
四、滑轮的应用滑轮作为一种简单机械,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它在各种物理实验和机械设备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提升设备、起重机、绞车等。
滑轮也常见于悬挂式窗帘、门窗、吊车、电梯等物品上,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物体的运动。
滑轮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滑轮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轮子和周围的一条绳或者是链组成。
滑轮通常被用来改变方向或者是增大力的作用。
滑轮可以轻松地改变方向和增大力气,因为它可以使得绳子或者是链条的角度改变。
滑轮也常用来做杠杆的作用。
二、滑轮的原理滑轮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和方向的改变。
在应用力量的时候,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减少所需的力。
滑轮的原理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力的平衡:当一个重物被挂在一根绳子上的时候,绳子受到的拉力等于所挂重物的重力。
如果增加滑轮的数量,拉力将会减小,因为重力被均分到几个绳子上。
因此,滑轮可以减少所需的力。
2. 方向的改变:对于同一根绳子,当滑轮的数量增加的时候,绳子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样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力的传递:当应用力到一端的时候,滑轮可以把力传递到另一端,也可以通过滑轮来增大力的作用。
三、滑轮的种类根据用途和结构的不同,滑轮可以分为不同种类:1. 固定滑轮:滑轮的轴是固定的,适用于改变力的方向而不增大力的情况。
2. 活动滑轮:滑轮的轴是可以移动的,适用于增大力的作用。
3. 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成,用于增大力的作用和改变方向。
四、滑轮的应用滑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程、建筑和日常生活。
常见的应用包括:1. 提升系统:如吊车和电梯等利用滑轮原理来提升重物。
2. 绳索和链条系统:如登山的绳索系统和工业的链条系统都是基于滑轮工作原理的。
3. 运动器械:如体育器械、健身器械以及游乐设施等都用到滑轮原理。
4. 工程机械:如挖掘机、起重机、吊车等工程机械中也广泛应用了滑轮原理。
五、滑轮的优点滑轮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减小力:滑轮可以减小所需的力,特别适用于需要提升或移动重物的场合。
2. 方向的改变: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增加了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3. 力的增大: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增大所需的力。
4. 简单易用:滑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简介杠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滑轮轴和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的使用可以减小力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让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在物理学中,杠杆滑轮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二、物理原理1. 杠杆原理杠杆滑轮的作用原理是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指当一个杠杆绕支点转动时,只要能平衡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一致,那么杠杆就会保持平衡。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滑轮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平衡与力的传递杠杆滑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在使用杠杆滑轮时,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平衡问题,保证力的平衡才能使杠杆和滑轮保持平衡。
另外,杠杆滑轮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传递,通过杠杆滑轮,我们可以将原来的力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工作。
三、杠杆滑轮的分类根据杠杆滑轮的结构和功能,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固定滑轮2. 移动滑轮3. 组合滑轮4. 可变滑轮四、杠杆滑轮的应用1. 工程行业杠杆滑轮在工程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来吊装重物、提升货物等。
通过杠杆滑轮,可以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进行重物的搬运和提升。
2. 运动器材在运动器材中,杠杆滑轮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健身房里,可以看到很多杠杆滑轮来帮助人们进行肌肉训练。
另外,在一些户外活动中,比如攀岩和滑索,也常常会使用杠杆滑轮来进行安全保护和缆绳的牵引。
3. 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杠杆滑轮也有一定的应用。
比如用来提升农作物、搬运农具等。
通过杠杆滑轮,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
五、杠杆滑轮的优势1.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杠杆滑轮能够帮助人们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2. 减小劳动强度利用杠杆滑轮,可以减小劳动强度,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3. 方便操作杠杆滑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技术。
物理知识点总结滑轮与滑轮组

物理知识点总结滑轮与滑轮组滑轮与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机械装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滑轮与滑轮组的原理、应用以及相关实验进行总结。
一、滑轮的原理滑轮是指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通常由一个圆柱体和轴组成,可以在轴上转动。
滑轮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基本定律:力的平衡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和杠杆原理。
1. 力的平衡定律:在平衡状态下,作用在滑轮上的力之和为零。
这意味着,当一个力作用在滑轮上时,根据力的平衡定律,会产生相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当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时,合外力为零,这表明作用在滑轮上的力平衡,无论该力是水平还是垂直的。
3. 杠杆原理:滑轮可以看作一个旋转的杠杆,力的作用点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称为杠杆臂。
通过调整力的作用点与旋转轴的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二、滑轮的应用滑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以实现力的传递和变换。
以下是滑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示例:1. 起重机:滑轮在起重机中被用作提升重物的设备。
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减小所需的力。
2. 电梯:电梯中通常使用滑轮组来提升和下降电梯。
滑轮组的设计使得电梯能够轻松运行,而不需要过多的力。
3. 自行车:自行车的齿轮和链条系统中包含滑轮,通过滑轮的作用,骑行者可以通过脚踏实现后轮的驱动。
4. 窗帘和百叶窗:滑轮常常用于窗帘和百叶窗系统中,以便更轻松地升起和降下窗帘。
三、实验: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实验材料:- 滑轮组(两个滑轮)- 绳子- 悬挂物体(如小重物)实验步骤:1. 将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使其能够自由旋转。
2. 使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接起来,绳子的一端系在第一个滑轮上,另一端系在第二个滑轮上。
3. 将悬挂物体挂在第二个滑轮的绳子上。
4. 调整滑轮组的位置,使重物保持平衡。
5. 施加一个力在第一个滑轮上,观察悬挂物体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右图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
如下图所示。
(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pagebreak]
七、滑轮组组装
滑轮组的组装:
(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
(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
(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
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则,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八、轮轴
1、定义: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的装置叫做轮轴。
半径较大的轮叫轮,半径较小的轮叫轴。
2、实质:轮轴可看作是杠杆的变形。
如右图所示。
3、特点: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则动力臂l1=R,阻力臂l2=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即F1R=F2r,∵R>r,∴F1
九、杠杆示意图画法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
支点O;(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
延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
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
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
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
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明相应的“l1”“l2”,“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pagebreak]
十、杠杆的应用
三种杠杆应用: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
2)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十一、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
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十二、杠杆示意图五要素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