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饮品。

在品茗过程中,感官的审评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品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视觉、嗅觉、口感和回甘四个方面,浅析茶叶的感官审评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视觉方面。

透过眼睛观察茶叶的外观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了解。

茶叶的外观应该整齐、规整,色泽鲜亮。

对于绿茶来说,颜色应该是嫩绿欲滴;红茶则应该呈现出红褐色的艳丽;白茶应该柔和淡雅的白色。

茶叶的形状也是审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扁平、卷曲、团结等。

其次是嗅觉方面。

将茶叶放在杯口轻轻吸气,仔细嗅闻茶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内敛香和外溢香。

内敛香主要来自于茶叶本身的香气,如花香、果香、草香等;外溢香则是在冲泡过程中释放出来的香气。

在嗅闻过程中,应该注意茶叶是否香气纯正、清新、持久。

再者是口感方面。

品尝茶叶时,应该注意茶汤的颜色、透明度、滋味等方面。

茶叶的色泽应该鲜亮纯净,透明度高;滋味则应该醇厚、回甘。

茶叶的口感还包括口中的涩感、甜味、鲜爽度等。

通过细细品味,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色。

最后是回甘方面。

品尝完茶叶后,还需要留意茶叶的回甘。

回甘是指在品茶后,口中留下的香气和甘甜感。

茶叶回甘的时长和质感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

优质的茶叶会有持久的回甘,并且回甘的质感丰富细腻。

在进行茶叶感官审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是要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因呼吸而干扰茶叶的香气。

其次是要控制好品茗的时间,不要过于匆忙,也不要过于迟缓。

适当调整冲泡方法和用水温度,以展现茶叶的最佳特色。

在感官审评时可以先进行茶叶的初步评估,然后再进行细致的品味,以获取更准确的评测结果。

茶叶的感官审评涉及到视觉、嗅觉、口感和回甘四个方面。

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准确评估茶叶的品质和特色。

茶叶感官审评不仅可以增加品饮的乐趣,也有助于提升品茶的技巧和品味。

只有持续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茶叶的美妙之处。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感官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品尝和嗅闻等方式对茶叶的色泽、香气、口感等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

在进行茶叶感官评价时,需要了解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准确地评价茶叶的质量和特点。

本文将对茶叶感官评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浅析。

一、观察茶叶外形观察茶叶的外形是茶叶感官评价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将茶叶放在白色的纸张上,对茶叶的外形进行观察。

茶叶的外形包括整体形状、叶片大小、叶片的完整度和茶叶的颜色等方面。

优质的茶叶通常叶片完整,色泽一致,叶片大小均匀。

而劣质的茶叶则叶片不完整,颜色不均匀。

观察茶叶外形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质量和加工工艺。

二、嗅闻茶叶香气嗅闻茶叶香气是感官评价茶叶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嗅闻时,应选择清淡的环境,将茶叶放在杯中稍微晃动后,贴近鼻子轻轻吸气,闻其清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

干香是指茶叶未泡水前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洗泡前香是指茶叶泡水前的香气,在茶叶泡水前可以用来判断茶叶是否有异味或异香;洗泡后香是指茶叶泡水后的香气,可以了解茶叶在水中释放出的香气特点。

通过嗅闻茶叶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和品质。

三、品饮茶叶口感品饮茶叶口感是感官评价茶叶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品饮时,应选择干净的杯具和开水,将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待茶汤冲泡完成后,用舌尖小口品尝,感受茶叶的滋味。

品饮茶叶口感时,主要要注意茶汤的醇厚度、回甘度、滑爽度和余味等口感特点。

优质的茶叶口感醇厚、回甘、滑爽,余味悠长;而劣质茶叶口感单薄、涩涩的,没有余味。

通过品饮茶叶口感可以准确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特点。

四、评判茶叶质量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和口感特点进行综合评判。

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是否整齐完整,叶片是否均匀,颜色是否一致;其次要闻茶叶的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是否清香丰富;最后要品饮茶叶,感受茶叶的口感特点。

通过综合评判,可以准确的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茶叶审评技术:茶叶感官审评与感觉

茶叶审评技术:茶叶感官审评与感觉

四、触觉
触觉的敏感性
触压觉的感受器在皮肤内的分布不均匀, 所以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敏感性。四肢皮肤 比躯干部敏感,手指尖的敏感性强。此外, 不同皮肤区感受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也有所不同,舌尖具有最大敏感性,能分 辨两个相隔1.1mm的刺激。手指掌面能分 辨2.2mm。
四、触觉
触觉的敏感性
皮肤分布着冷点与温点,且冷点多于温点, 两者之比为4:1~10:1。所以,皮肤对冷敏感 而对热相对不敏感。面部皮肤对热和冷有最大 敏感性。一般躯干部皮肤对冷的敏感性比四肢 皮肤大。
四、触觉
触觉的生理特点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结构物质, 具有辨别物体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的感 觉。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尚未引起变形 时的感觉为触觉。若刺激强度增加, 使皮肤变形,此时的感觉为压觉。二 者是相互联系的,故又称为触压觉。
四、触觉
触觉的生理特点
触压觉的感受器接受了机械刺激后,产生神 经冲动,并由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中央 返回,产生触压觉。皮肤分布着冷点与温点,若 以冷或温的刺激作用于冷点或温点,便可产生温 度觉。
二、嗅觉
嗅觉的生理特点
产生疲劳,而且当嗅球 等中枢系统中由于气味的刺激陷入负反 馈状态时,感觉受到抑制,气味感消失, 这便是对气味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对 产品气味的检查或对比,数量和时间都 应尽量控制,以避免嗅觉疲劳。
二、嗅觉
嗅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嗅觉敏锐者和 嗅觉迟钝者。嗅觉敏锐者并非对所有气味都 敏锐,因不同气味而异。如长期从事评茶工 作的人,其嗅觉对茶香的变化非常敏感。人 的身体状况可以影响嗅觉器官。如人在感冒 时,品尝茶叶的香味显然不如平常那样芳香 扑鼻。当身体疲倦或营养不良时,都会引起 嗅觉功能的降低。
茶叶感官审评与感觉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的感官审评是通过利用观察和品尝茶叶来评判茶叶质量的一种方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茶叶品种与茶叶口感。

茶叶品种茶叶品种是指茶叶的类型,例如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

茶叶的品种对茶叶的口感和风味有很大的影响。

1.外观:茶叶外观是我们最先注意到的因素之一。

一个茶叶的外观决定了我们对这种茶叶的第一个印象。

茶叶外观的评判通常包括前、中、后三个阶段,评判茶叶外观时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同时还要注意茶叶的光泽度和清新度,并注意细节,如茶叶的形状和大小,叶片的完整度以及是否有损坏。

2.香气:茶叶香气是评判茶叶优劣的关键。

茶叶香气通常分为三种:花香、蔬香和果香。

在评判香气时,要用鼻子深吸几口茶叶的香气并尝试分辨出香气的种类。

香气的品质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香气的清新度和香气的浓郁度。

茶叶口感茶叶的口感是指我们品尝茶叶时所感受到的味道和口感。

茶叶口感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对这种茶叶的评判。

1.滋味:茶叶的滋味是指我们品尝茶叶时的口感体验。

一般认为,茶叶的滋味应该是清新、顺滑和爽口的。

在品尝茶叶时,我们要注意茶叶口感的细节,如是否有苦涩感,是否带有甜味,是否带有咸味等。

2.回甘度:茶叶的回甘度是指我们品尝茶叶后,留在口中的那种清爽和甜美的感觉。

茶叶回甘度的好坏是衡量茶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3.汤色:茶叶的汤色是指茶叶冲泡后的色泽。

好的茶叶汤色应该是明亮透彻的,而且应该是一致性的。

在品尝茶叶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茶叶汤色的深浅,透明度以及颜色的饱和度。

茶叶的感官审评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注意和细心。

在进行茶叶感官审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茶叶的品种和特性,同时也需要注意茶叶的味道和口感。

只有深入了解茶叶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更好地评判一种茶叶的优劣。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检验方法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

“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

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

“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

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

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

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

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

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

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

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

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品鉴是一门活动,它要求品鉴师具有敏锐的感官和丰富的经验,能够识别茶叶的特点和质量,从而判断出它的品类、等级和产地。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在茶叶品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一、茶叶的感官特征茶叶的感官特征包括视觉、嗅觉、口感和回味。

视觉可以判断出茶叶的外观、颜色和形态。

嗅觉可以辨别出茶叶的香味和芳香。

口感可以体现出茶叶的口感和滋味。

回味可以反映出茶叶的余香和持久性。

茶叶的感官评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外形评判茶叶外形评判包括外观、颜色和形态三个方面。

外观要求整齐、匀称、干净。

颜色要求鲜艳、自然。

形态要求完整、规整、大小一致。

2、香气评判香气评判要求使用鼻子辨别茶叶的香味和清香。

要注意香气的新鲜度、纯度和清新度。

香气的品种和等级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3、口感评判口感评判是茶叶品鉴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要求使用舌头、牙齿、喉部等器官品尝茶叶的口感,判断其甘醇、润滑、清爽、柔和等特点。

口感的品质因茶叶品种、季节、制作工艺等因素而异。

4、回甘评判回味评判要求使用喉咙和鼻腔等器官感受茶叶的余香和持久性。

良好的回味具有香气纯正、清香持久、余味甜润等特点。

回味的品质与茶叶的品种和等级有直接关系。

三、茶叶品鉴技巧茶叶品鉴技巧不仅是熟练运用感官评判方法,更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熟悉各种茶叶的特点,掌握不同茶叶的品种、等级和产地;2、注意茶叶饮用前、饮用时、饮用后的时间、环境、气候等要素;3、注意保持感官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避免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而产生干扰;4、养成多品茶习惯,增加对茶叶品质的认知和感知,提高品鉴水平。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是什么

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是什么

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是什么茶叶品质的优劣、真假、新陈等,都可以感官来鉴别,俗称“干看”。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1、看外形从外形来看,品质优异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实,或细或肥壮或卷曲,均齐规整,越紧细越厚重就代表茶叶品质越好。

如果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短碎的则为劣质茶叶。

2、看色泽色泽感官鉴别,主要是看干茶的色度和光泽度。

如:红茶、花茶类的,以深褐或青黑色、油润光亮的为优质茶叶;茶芽翠绿有光泽为品质优异的绿茶。

任何茶叶,如果色泽深浅不一、枯干且灰暗而无光泽的,即为劣质茶叶。

3、看嫩度嫩度鉴别,可通过感官茶叶芽尖和白毫的多少来判断。

芽尖和白毫多的为品质优异的茶叶;若没有没有芽尖和白毫,或数量极少、叶质老的则为劣质茶叶。

4、看净度茶叶的净度,主要是通过茶叶中的茶梗、片、末等的含量和非茶类杂质的有无来鉴别的。

茶叶洁净,没有茶梗和非茶类杂质的为优质茶叶;如果茶叶中含有茶梗或碎末、非茶类杂质等的则为劣质茶叶。

5、看汤色茶叶的汤色,需要通过冲泡之后的茶汤来鉴别。

无论是哪种茶叶,冲泡后不管是何种颜色,品质好的的茶叶汤色都是清澈明亮。

如果看到汤色是混浊不清的,则不是好的茶叶。

如何挑选茶叶1、茶叶的外形各类茶具有一定的外形规格,一般好的茶叶嫩度高,主要表现为锋苗好、白毫显。

此外,好茶叶条索紧、身骨重而挺直。

2、茶叶的色泽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如果茶叶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淡无光,说明品质劣。

3、茶叶的净度品质好的茶叶净度好,不含茶片、茶梗、茶末、茶籽、木片、石灰、泥沙等杂物。

挑选茶叶时,仔细查看,便会分辨出来。

4、茶叶的香气任何茶类,好茶叶都没有异味。

且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挑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选购时,最好先查找一些该好茶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香味特点,就容易挑选了。

5、茶叶的牌子散茶可以看到茶叶的外形、色泽、闻到茶叶的香味,而对于包装好的茶叶,则很难分辨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检验方法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

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

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

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

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

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

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

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

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

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

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卜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

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4)乌龙茶:它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的总称。

先使茶树鲜叶局部轻度发酵,然后采用高温杀菌,制得的成品茶叶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

其主要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等。

(5)紧压茶:用黑茶,晒青和红茶的副茶为原料,经蒸茶装模或装萎压制成砖、砣、饼型的再制茶,统称为紧压茶。

其主要品种如黑砖、茯砖、沧茶、普洱茶等。

3、鉴别茶叶的外貌茶叶外貌的感官鉴别也称干看”,即取茶叶样品(嫩枝、幼叶和新芽等)置掌中或单色背景下,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再辅以鼻嗅、口嚼。

(1)外形鉴别良质茶叶一一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者为优质。

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颗粒形圆而紧实者为佳,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愈好。

外形呈条索状的茶叶,以条索紧细、圆直成弯直光滑,质重均齐者为优质。

外形圆形状的茶叶,以越圆越紧越细光滑而质量为优良。

外形扁平的茶叶,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

次质茶叶一一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热曲、短碎者均为次质。

(4)也澤鉴二色泮婕别"畏品乔「摂的色度引忙评度,色泾祇说!iW 乜能忌诀出茶叶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做工的好坏。

良质茶叶——红茶,花茶以深褐色或青黑色、油润光亮的为上品,绿茶以茶芽多有翠绿色.油润光亮的为上品,包装茶贵在有灰白点的青屹皮状,并有深绿色,乌龙茶以红、青、白三色明显的为上品,紧压茶以色泽黝黑者为优。

次质茶叶一无论是何品种的茶叶,凡是有色泽深注不一,枯干、花杂、细碎,灰暗而无光泽等情况的均为次质。

(3)嫩度鉴别嫩度鉴别’即通过芽尖和白毫的多少来判断叶质的老嫩程度。

良质茶叶——芽尖和白毫多的为上品,做出的茶叶条索紧实,色泽蹭黑,身首重实°次质茶叶——没有芽尖和白毫,或存在较少,茶叶外形粗糙,叶质老,身首轻。

(4)净度鉴别茶叶的净度主要是通过荼叶中的茶梗、籽r扒、片5末的含量和非茶类杂质的有无来鉴别的.良质茶叶一茶叶洁净,无茶梗,无非茶类杂质。

次质茶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梗或少许茶籽、碎末等。

G)香气和滋味鉴别把一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 仔细嗅闻即可*另将少许茶叶置口中慢慢咬嚼,细品其滋味酉良质茶叶——具有本品种特有的正常茶香气”如是花茶还应具有所添加鲜花的香气,香气鲜灵S馥郁、清雅,用嘴咬嚼此茶,可觉察出微苦,甘香浓烈,余香清爽回荡.好茶的滋味鲜嵬,并具有较强的收敛性。

次质茶叶一气淡薄或无香气,滋味苦涩。

劣质茶叶——发岀青草味、烟焦味*靈味或其他异常气喘,口感苦涩不堪。

4、鉴别茶叶的内质茶叶内质的感官鉴别也称^湿闻,湿看3即是将2占〜3克的茶叶用开水150-180 亳升沏开,待泡好之后再来识别气味、滋味*汤色和叶底的内在质量好坏。

(1)气味鉴别虽然干闻也能辨别茶叶的香气,但终不及湿闻时更为明显。

湿闻茶叶的香气是取一杯冲泡好的茶水,不要把杯盖完全掀开,只须稍稍掀开一道縫隙并把它靠近鼻子,嗅闻后仍旧盖好放回原位。

杯内茶水温度不同,香气也就不一样。

良质茶叶―应具有本品种茶叶的正常香气,这种香气要清爽、醇厚"浓郁.持久,并且新鲜纯正,没有其他异味。

次质茶叶一气淡薄'持续时间短,无新茶的新鲜气味。

劣质茶叶一具有烟焦、发馒、霉变等异常气味。

(2)汤色鉴别汤色鉴别主要是看茶汤的色度*亮度、清浊度。

但应注意这项鉴别应在茶汤沏泡好后立即进行,否则特茶汤冷却后不但汤色不好,色泽较深*而且还会出现^冷浑浊叫良质茶叶——茶汤色丽艳浓、澄清透亮”无混杂,说明茶叶鲜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质量好“例如:红茶汤应红浓明亮’绿茶汤应碧绿清澈,乌龙茶汤应为橙黄色鲜亮’花茶汤应为蜜黄色明亮。

次质茶叶——茶汤亮度差,色淡,略有混浊.劣质茶叶——如陈茶和霉变茶的茶汤,无光泽,色暗淡,混浊.(3)滋味鉴别①良质绿茶一先感稍涩,而后转甘,鲜爽醇厚。

次质绿茶——味淡薄、苦涩或略有焦味.②良质红茶——以醇厚甘甜为优,喉间回味见长。

次质红茶一味淡、苦涩、无回味或回味短*③良质乌龙味——具有红s绿茶相结合的甘甜醇厚感觉,回味优美而持久口次质乌龙茶一平淡,涩口,回味短。

④良质花茶一味清窺甘甜,鲜花香气明显口次质花茶一淡薄,回味短.(4)叶底鉴别茶叶叶底的色泽和软硬,可以反映出鲜叶原料的老嫩,叶底的色泽还与汤色有密切的关系,叶底色泽鲜亮与浑暗,往往和汤色的聊亮与浑浊是一致的。

茶叶叶底柔软者说明所用原料鲜叶比较细嫩,粗老的鲜叶制成的茶,其叶底也比较粗硬。

鉴(5)别叶底的软硬、薄厚和老嫩程度时,除用日光观察外,还可借助于手指按压、牙齿咬嚼等方式。

①良质绿茶一一以翠绿而明亮的细嫩鲜叶为佳,在叶底背面有白色毫毛。

次质绿茶一一以粗老,灰黄,破碎者为次品。

若绿茶条青不及时或不彻底,还会出现红叶或红梗。

②良质红茶一一以红艳明亮为上品。

次质红茶一一以粗老,色泽花青者为次。

③良质花茶一一以绿色均匀稍带黄且明亮者为上品。

次质花茶一一以色泽褐暗,杂而不匀的为次品。

④良质乌龙茶一一其叶底应是绿叶镶红边,即叶脉和叶缘部分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绿色。

因此以叶边带红而明亮者为上品。

次质乌龙茶一一叶底色暗发乌者为次品。

5、鉴别花茶的质量鉴别花茶质量的优劣,需要从色、香、味、形方面去检验。

(1)色泽:纯绿无光的花茶,质量优,灰绿光亮的花茶,质量次。

(2)香味:有绿茶之清香,又有鲜花之芬芳,具有花郁茶香的花茶,才是佳品,如果只有茶香而无芬芳,则花少,只有花香而茶味淡薄的,则花已漫茶。

有的商贩,用低级花茶窖制一次,里面再掺入大量茶厂中废弃的干花,冒充高级花茶,实质上是低级花茶。

(3)滋味:干茶是难以鉴别的,只有用开水冲泡后才能鉴别。

取3克花茶,放在150毫升的茶杯中,用开水泡5分钟,然后将茶汤倒入另一只杯中,先闻杯中留下的茶根香气,再看茶汤的颜色,优质花茶色泽黄亮,质次的呈红浑色。

再品尝滋味,优质花茶花郁茶香,鲜灵度好,质差的花茶,香味淡薄。

(4)嫩度:将冲泡后的茶根从杯中倒出,看其颜色和嫩度。

花茶以绿匀为好,枯杂为次。

(5)体形:指茶叶的样子,不论哪种茶,条索紧结、重实、圆浑、粗细长短均匀为好,松泡、轻飘、短碎的为次。

6、鉴别红茶的质量红茶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之分,它们的质量鉴别如下:(1)工夫红茶:质量鉴别有以下几方面:①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⑤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⑥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2)红碎茶:红碎茶的品质优劣,特别着重内质的汤味和香气,外形是第二位的。

①外形:红碎茶外形要求匀齐一致。

碎茶颗粒卷紧,叶茶条索紧直,片茶皱褶而厚实,末茶成砂粒状,体质重实。

碎、片、叶、末的规格要分清。

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

色泽乌润或带褐红,忌灰枯或泛黄。

②滋味:品评红碎茶的滋味,特别强调汤质。

汤质是指浓、强、鲜(浓厚、强烈、鲜爽)的程度。

浓度是红碎茶的品质基础,鲜强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

红碎茶汤要求浓、强、鲜具备,如果汤质淡、钝、陈,则茶叶的品质次。

③香气:高档的红碎茶,香气特别高,具有果香、花香和类似茉莉花的甜香,要求尝味时,还能闻到茶香。

我国云南的红碎茶,就具有这样的香气。

④叶底: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

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⑤汤色: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浊为下。

红碎茶汤色深浅和明亮度,是茶叶汤质的反映。

决定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索和茶红索。

茶汤乳凝(冷后浑)是汤质的优良表现。

国外拼配商,习惯采用加牛乳审评的方法:每杯茶汤中加入数量约为茶汤的十分之一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鉴别汤味。

加奶后,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的较好,暗褐、淡灰、灰白的为不好。

加奶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应。

茶汤入口后,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性,是茶汤强度的反应,如果只感到明显的奶味,而茶味淡薄,贝眦茶品质差。

7、鉴别绿茶的质量绿茶是外形和内质并重的茶类,尤其是珠茶更重视外形。

(1)外形:高级珠眉和茶色嫩绿起霜,眉茶条索匀整、重实有峰苗,珠茶颗粒紧结、滚圆如珠的为上品。

如果珍眉条索松扁,弯曲、轻飘、色黄,珠茶扁块或松散开口、色黄,这都属于低级产品。

蒸青绿茶,外形紧缩重实,大小匀整,芽尖完整,色泽调匀,浓绿发青有光彩者为上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