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章节题库-国际金融理论简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的政策搭配是()。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C.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D.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答案】C【解析】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需要紧缩国内支出抑制通货膨胀和进口需求,本币贬值可以抑制进口扩大出口。

所以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的政策搭配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外收支平衡。

2.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

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C.财政政策中立D.货币政策有效【答案】B【解析】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需要保持汇率的稳定,因此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无效。

例如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后,本币有贬值的趋势,为维持固定汇率,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本币,卖外币,从而使货币供给减少到之前的水平,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无效。

3.在直接标价法下,根据国际收支模型可以判断()。

A.汇率与本国物价成同方向变动B.汇率与本国物价成反方向变动C.汇率与本国收入成同方向变动D.汇率与外国收入成同方向变动E.汇率与本国利率成反方向变动【答案】ACE【解析】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即均衡汇率,故均衡汇率可以表示为:r=h(Y d,Y f,P d,P f,i d,i f,r e)式中,r为现汇汇率;Y d为本国国民收入;Y f为外国国民收入;P d为国内价格水平:P f 为国外价格水平;i d为本国利率;i f为外国利率;r e为未来汇率的预期值。

这个函数式说明,均衡汇率是由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外利率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值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具体地,本国国民收入增长将增加进口,引起国际收支赤字,使外汇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本国货币趋于贬值;外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出口的增加引起国际收支盈余,造成本币趋于升值。

国际金融第二版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第二版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第二版习题答案国际金融第二版习题答案国际金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投资、外汇市场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习者来说,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国际金融第二版》的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金融概述1. 国际金融的定义是什么?国际金融是指跨越国家边界的金融活动,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投资、外汇市场等。

2. 为什么国际金融重要?国际金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它促进了跨国贸易和投资,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3. 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有哪些?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外汇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

第二章:国际金融体系1.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和机构,用于处理国际支付和调整国际收支。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浮动汇率制等阶段。

3. 什么是国际清算?国际清算是指国际支付的结算过程,包括国际收支的核算和调整。

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1. 外汇市场的功能是什么?外汇市场提供货币兑换、风险管理和国际支付等功能。

2.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汇率?外汇市场的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3. 国际资本市场的分类有哪些?国际资本市场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第四章:国际金融风险管理1. 什么是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

2. 如何管理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可以通过使用外汇期权、外汇远期合约和货币互换等工具进行管理。

3. 什么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

第五章:国际金融机构1. 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提供贷款和政策建议。

3. 什么是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是一个国际金融机构,负责处理国际支付和促进国际金融合作。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章节题库-国际收支(圣才出品)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章节题库-国际收支(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国际收支一、概念题1.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上海交大1999研)答:国际收支平衡即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的平衡。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国际收支平衡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①国际收支差额;②国际收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③国际收支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也在逐步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不只是数额的平衡,还要求内容的平衡。

也就是说,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还需要看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输出入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该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Static Equilibrium and Dynamic Equilibrium)答:静态平衡指国际收支在每一统计期内达到平衡。

其特点是:①目标单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②国际收支平衡是国际经济交易的数额的对比平衡;③静态平衡能使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差额或最小差额,不会使一国经济发生大的波动。

由于具有这些特点,静态平衡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方式。

但实际上,一国国际收支不可能永远保持静态平衡。

国际收支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全过程,收支平衡只是暂时的,不平衡却是长久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静态平衡是不存在的。

动态平衡不强调以年末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平衡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实现或要求达到的均衡状态或过程。

其特点为:①根据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需要,确定若干年为平衡期;②动态平衡以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为一个基本目标,同时还以国民经济增长为另一个基本目标。

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是比较灵活的双重目标的方式;③动态平衡在实现其双重目标的过程中,根据一国的具体情况,允许出现不平衡,待经济实力增强后,再达到国际收支平衡;④动态平衡在计划期内随着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差额,因而对一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有密切关系,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的基础,动态平衡是静态平衡的汇集。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0章)】【圣才出品】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0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收支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可能会盈余。

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

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

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

(1)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①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即自主性交易的借贷差额为零。

当这一差额为正时,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时,就是国际收支逆差,两者皆为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

这是一种会计上的国际收支均衡。

不管统计期间内国际收支如何,只要期末的收支相抵或大体相等,就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这种平衡要求在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经济目标。

如果为实现计划中的经济目标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则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顺差。

因此动态平衡又称为计划的国际收支平衡。

③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的观点。

局部均衡观点认为外汇市场的平衡时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课后习题-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圣才出品)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课后习题-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1.试比较IMF与世界银行的基本职能与业务活动。

答:(1)IMF的主要职能是:①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②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支付以及货币的兑换性方面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实施监督,从而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和汇率体系的稳定,消除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避免成员国操纵汇率或采取歧视性的汇率政策以谋求不公平的竞争利益;③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临时性资金融通,以使其遵守上述行为准则,并避免采取不利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IMF的业务活动围绕其宗旨服务,主要有:检查和监督各国和全球经济与金融发展,并向成员国提出经济政策建议;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支持旨在纠正国际收支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增长的调整和改革政策;在其专长领域内,向政府和中央银行官员提供广泛的技术援助和培训。

IMF主要负责国际货币事务方面,其主要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解决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所需的短期外汇资金,以消除外汇管制、促进汇率稳定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2)世界银行主要负责成员国的经济复兴与开发,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除贫困,并向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经济的中、长期贷款。

世界银行虽然是营利性组织,但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根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第一条,世界银行的宗旨是:①对用于生产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开发;②以担保或参加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的对外投资;③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成员国生产资源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的均衡发展,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④与其他方面的国际贷款配合提供贷款担保。

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贷款业务。

成立之初,贷款重点是帮助发达国家复兴经济。

1948年以后重点开始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资金,其中主要是对中等收入国家提供贷款。

2.IMF、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对象、贷款条件各有什么特点?答:参见下表9-1。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0章)】【圣才出品】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0章)】【圣才出品】

杨胜刚《国际金融》(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0章)】【圣才出品】第一章国际收支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可能会盈余。

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

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

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

(1)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①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即自主性交易的借贷差额为零。

当这一差额为正时,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时,就是国际收支逆差,两者皆为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

这是一种会计上的国际收支均衡。

不管统计期间内国际收支如何,只要期末的收支相抵或大体相等,就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这种平衡要求在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经济目标。

如果为实现计划中的经济目标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则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顺差。

因此动态平衡又称为计划的国际收支平衡。

杨胜刚《国际金融》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杨胜刚《国际金融》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杨胜刚《国际金融》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投资收益应记入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贸易账户B.转移账户C.经常账户D.资本账户【答案】B【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帐户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项。

投资收益属于经常帐户中的收入项目,而投资本金的跨国流动应计入资本帐户。

2.一般来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会使其()。

A.货币疲软B.货币坚挺C.通货紧缩D.利率下跌【答案】B【解析】国际收支巨额顺差使本国货币坚挺,本币汇率升值。

3.汇率变化与资本流动的关系是()。

A.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影响较小B.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会引起资本外逃C.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D.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出【答案】ABC【解析】汇率的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

由于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在利润有保证和风险较小的情况下,汇率变动不致直接引起巨大的波动。

短期资本流动则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

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

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引发资本的内流。

4.根据国际上公认的看法,一国的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一般不应超过()。

A.100%B.50%C.20%D.8%【答案】C【解析】偿债率,也叫外债偿还率。

为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下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当年所能够承受的还本付息能力,警戒线为20%。

5.美式期权是指期权的执行时间()。

A.只能在到期日B.可以在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候C.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候D.不能随意改变【答案】C【解析】期权又分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

按照美式期权,买方可以在期权的有效期内任何时间行使权利或者放弃行使权利;按照欧式期权,期权买方只可以在合约到期时行使权利。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

名词解释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个、1000个、10000个外币单位)得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得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得方法.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得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得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得方法。

羊群效应:指追随大众得想法及行为,缺乏自己得个性与主见得投资状态.亦作“群居本能”。

特里芬难题:就是指为了满足世界各国经济得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得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得兑换性难以维持。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指货币政策得独立性、固定汇率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当局只能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

货币局制度:就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得交换率,并且货币发行当局进行约束以保证履行其法定职责得汇率制度.资本外逃:由于意识到本国得非正常风险,或者就是为了逃避本国当局得控制,即基于安全动机、投机动机或其她目得而发生得资本外流。

会计风险:就是指公司财务报表中得某些外汇项目,因汇率变动引起得转换为本币时价值变动得风险.掉期交易:就是指将币种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金额相等、交割日不同得两笔或两笔以上得外汇交易结合起来进行交行得交易.国际货币体系:就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得规则与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得一套安排与机构.章节重点第一章1、国际收支:就是指一个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她经济体之间得各项经济交易得货币价值得与.广义:就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得货币价值之与。

2、国际收支得特征:一、国际收支就是一个流量概念。

二、国际收支反映得内容就是以货币记录得经济交易。

包括:交换、转移、移居、其她交易。

三、国际收支记录得经济交易必须就是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得经济.四、国际收支就是个事后概念。

3、居民:就是指一个国家得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得经济单位与自然人。

在一国居住超过一年以上得法人与自然人均属该国得居民,而不管该法人与自然人得注册地与国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国际金融理论简介一、概念题1.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答: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关于汇率机制和货币一体化的理论,该理论着重要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和货币同盟或货币一体化最佳。

西方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有关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概念,即指由一些符合一定标准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在这种货币区内,各成员采用固定汇率制并保证区内货币的充分可兑换性。

其最适度性表现为,这种货币区能通过协调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弹性的对外汇率实现三个目标:区内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对外收支平衡。

关于组成这种货币区的标准问题,经济学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首先提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是罗伯特·蒙代尔。

1961年,他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提出后,在选择划分区域的标准上引出了许多争论。

主要的有:经济高度开放、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政策一体化、通货膨胀率相似等。

研究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目的是试图分析各国经济的结构特征,并就这些特征给出某些标准,使满足这些标准的国家组成货币联盟。

同时,它研究一国加入一个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认为,加入货币区将为加入国带来好处,当然也得付出某些代价。

2.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中央财大2008研)答:(1)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

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它是指在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2)金融危机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混乱和动荡。

主要表现是:强制清理旧债;商业信用剧减;银行资金呆滞,存款者大量提取现钞,部分金融机构倒闭;有价证券行市低落,发行锐减;货币饥荒严重,借贷资金缺乏,市场利率猛烈提高,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本币币值下降。

(3)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非常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发生在外汇市场上,体现为汇率的变动;而后者的范围更广,还包括发生在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

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一国金融危机常常会导致该国货币危机的发生。

3.利率平价条件(中央财大2009研)答:利率平价条件指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相等时外汇市场所达到的均衡条件。

具体如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对于筹资者来说,利率的高低决定筹资成本的高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率的高低决定投资收益的高低。

当国际间存在利率差距时,在特定汇率水平下,为套利而跨国流动的货币资本就会大量出现,并通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促使汇率变动,而汇率的变动又会反过来遏制资金的跨国流动。

只有当利率差与汇率变动的水平相等,货币资本跨国流动无利可图时,利率差对汇率的影响才会消除。

利率平价条件由费雪效应拓展而来,可简要地由下式表示,即:由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以A国货币进行投资和以B国货币进行投资的利率差,应等于B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水或贴水,而且随着利差的扩大,汇率的远期升水或贴水也应同比例的变化。

4.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price monetary approach)答: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

该理论假定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是完全可替代的,因此这两种资产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债券市场。

这样,只要本国货币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债券市场也必然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货币模型集中分析本国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弹性价格分析法的基本结论是:本国与外国之间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对各自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了汇率水平。

货币模型体现了资产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即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5.汇率超调(overshooting)答:在汇率决定的粘性货币分析法即“超调模型”中,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超过长期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作“汇率超调”。

超调模型是对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综合,成为了开放经济下汇率分析的一般模型。

6.粘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答:粘性价格分析法又称汇率决定的“超调模型”。

超调模型与货币模型的区别在于:它认为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的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过渡的过程。

“超调模型”的结论为: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超过长期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作“汇率超调”。

由于在一段时期后,价格才开始调整,所以长期平衡就是价格充分调整后的经济平衡。

可以看出,货币模型中所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超调模型之中长期平衡的情况。

7.汇率决定理论(华东师大1998研)答:汇率决定理论是描述均衡汇率的决定,影响其波动幅度的因素及波动规律的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与国际收支理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国际收支说、利率平价理论和资产市场说几个阶段。

国际借贷说认为,一国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引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

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汇兑心理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欲望,如满足购买、支付、投资、外汇投机、资本逃逸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边际效用所做的主观评价。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

1973年固定汇率崩溃以后,基于国际借贷说、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的国际收支说开始盛行,认为国际收支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汇率。

与此同时,由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货币论演变而来的汇率货币论、结合利率平价理论进行短期的汇率分析提出的超调模式、以及将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运用于汇率决定分析提出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三种理论从资产市场的角度分析汇率决定,被统称为资产市场说。

8.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人行1998研;北大2006研)答: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说的两种形式。

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

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

因此,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平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有两个: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这样,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其中,α项表示权数。

如果将这一物价指数用P、P*,表示,则有:P=e·P*。

该式的含义是: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

上式变形后得:。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则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将上式写成对数形式,再取变动率,即得:Δe =ΔP-ΔP*该式即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应用价值,因为它避开了前者过于脱离实际的假定,并且通胀率的数据更易于得到。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从物价水平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比较符合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的性质,因此运用得更加广泛。

9.自由浮动汇率(Free Floating)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Managed Floating)(人行1996研;首经贸2008研)答:按政府是否干预汇率来区分,浮动汇率制可以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自由浮动汇率,又称“清洁浮动(Clean Floating)”,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汇率完全按照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行调节,自由涨落。

这种浮动汇率是纯粹的理论假设,而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各国政府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没有不对汇率进行干预的,只是干预的程度不同而已。

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从理论上分析,自由浮动汇率具有如下优点:①可以自动地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及时、迅速的调整,避免长期失衡。

同时,使得政府可以将所有政策工具用于实现内部平衡;②可以提高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③有利于均衡汇率的建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④可以免除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成本支出(如持有国际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及干预外汇市场的操作成本等)。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指政府或一国货币当局为使市场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避免汇率波动幅度过大影响对外贸易和本国国际收支,而对市场汇率的升降幅度进行公开或隐蔽的干预,这犹如伸出一只“肮脏”的手操纵外汇市场,因而也称“肮脏浮动(Dirty Floating)”。

它具有如下特点:①没有像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平价;②汇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