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怕立论
宁当伪君子不做真小人

宁当伪君子不当真小人谢谢主席,评委,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开宗明义,真小人即为道德品质低下之人,且容易发现。
而伪君子则为内心品质低下而表面上如君子一般品质高尚之人,相较而言不容易被发现。
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伪君子尽量遵守社会规则,不管他本身愿不愿意。
而真小人的真就体现于眼里没有规则。
两者何者更坏及程度难以比较。
鉴于比较性辩题,因此,在两者本质坏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我方评判的标准是,何者作恶的可能性更大。
我方坚持认为宁当伪君子不当真小人。
首先,伪君子和真小人比较起来更容易“回头”,他们至少在心里还有没有泯灭的良心或者其他做人原则,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要受人不齿的,所以选择了沉默。
而那些所谓值得同情或是原凉的真小人就是从外到内都充满罪恶,伪君子在本质上极坏,但是,他们有一个软肋。
那就是,还知道要脸面,在暗地里可以为非作歹,但是在公开的场合,伪君子是不敢胡来的。
伪君子害怕社会舆论的监督,所以只要加强舆论的监督,让伪君子们生活在聚光灯下,他们就没有了作恶的机会。
时间一长,没准转变成好人也说不定呢。
其次,伪君子比真小人更有道德的约束。
伪君子有一个很大的软肋就是好面子,所以他们在表面上将会是道德品质的尊崇者与推行者,甚至有可能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之事,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
然而真小人他们的可恶之处就在于真,毫无廉耻的,赤裸裸的表现自己的恶。
越恶越好,越恶越光荣,恶是天经地义的。
在他们心里毫无道德的约束,也就极大的增加了作恶的可能性。
最后,我想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没有邪念私欲,完全坦坦荡荡的君子。
人总会有一些难以抑制的私欲,然而君子的可贵之处就是用外在道德约束住他的邪念而不付诸于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伪君子和君子是一样的,只不过君子的道德底线高于伪君子。
那么如果一个伪君子能够控制住自己的邪念便不再是伪君子,而是一个有毅力的君子了。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宁当伪君子不当真小人。
伪君子之害甚于真小人

择交宜慎——伪君子之害甚于真小人青锋“尔初入世途,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误交真小人,其害尤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
盖伪君子之心,百无一同:有拗者;有偏倚者;有黑如漆者;有曲如钩者;有如荆棘者;有如刀剑者;有如蜂重者;有如狼虎者;有现冠盖形者;有现金银气者;业镜高悬,亦难照彻。
缘其包藏不测,起灭无端,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非若真小人只一望可知也。
并且此等外貌麟鸾中藏鬼域之人,最喜与人结交”。
这是清代有名的大才子纪晓岚给其儿子的一封家书——《训大儿》中的一段话。
其中心意思就是谈择交,用现今的话说,就是谈怎么交朋友。
几天之前,笔者写了《益损三友》,引起不少微友共鸣。
节日期间,闲暇读书,感觉当时还有什么没有说尽,或者还有什么想说的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载体说出来。
闲暇间翻开《纪晓岚一生纵横朝野的处世心经》,看到其《训大儿》这段话,感觉对己对人都有所启迪,于是乎,便录在这里。
纪晓岚的意思是说,真小人易于辨认,而伪君子却难以识破,因为他们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所以说,“其祸为烈”。
因此,纪晓岚提醒其儿,如果能结交正直的、诚实的、多所见闻的人为友自然会有好处。
因为这样的朋友可以增长你的见闻,扩大你的视野,关键时候帮你一把。
这意思就是多交益友。
他说,误交真小人,为害还较浅,因为你知道他是小人,便会时刻提防着他,他也自然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危害;如果误交伪君子,那祸害就严重了。
原来伪君子的心肠,一个个都不一样……于是,纪晓岚在列举了各式各样的伪君子后告诫人们:“人心叵测,险于山川,机关万端,由此隐伏。
”并提醒道,伪君子最喜欢和人交朋友,所以,对其最应该加以谨慎!因为,伪君子之害甚于真小人!2016年10月7日。
伪君子更可怕 一辩稿

感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很现实的辩题。
开篇名义。
真小人是
指容易被发觉做事不择手段,卑鄙无耻的人,伪君子是指表面上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相对来说不容易被发现。
鉴于此次是比较性辩题,我方
的比较标准是,哪个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伤害和负面影响更大,哪个就更可怕。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个人角度来看,由于伪君子很善于隐藏,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让人们被他们表面的君子形象所迷惑,愿意与他亲近,降低了对他的防御。
一旦
伪君子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撕开了自己伪善的面具,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这种伤害要远比陌生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要强烈的多。
与此同时,有些伪
君子会一次又一次的暗中对别人下手,由于他的伪善面具,很少有人能联
想到他就是幕后黑手,于是伪君子就能一次又一次的对别人造成伤害。
而
真小人本身就容易被发觉,别人与其接触都会有戒心。
容易防范。
就算真
小人下手成功了,第二次也很难再下手,所以我们说,伪君子更可怕。
第二,从社会角度来看,真小人容易被发觉,所以人们都会对他们有戒心。
而伪君子由于伪装的好,所以很难被发现,很难被防范,而在社会中,伪君子
的面具迫使人们去怀疑疏远身边的人,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在伪君子的影响下泯灭殆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冷
漠化。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曾经有一个学者在公共场合发出这一观点,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观点认为,“真小人”属于那种扒皮见骨,什么货色一目了然,明显的;而“伪君子”则是扒皮难见骨,层层伪装,隐性的。
隐性的比可见性的危害要大,可见性的可以预防,隐性的不可预防。
再说了,现在不是崇尚“真善美”吗?最起码,真小人这里占了一个真字,勉强算是一种道理吧!所以便有人决定“宁做真小人,不作为君子”了。
果真如此吗?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小人”,什么是“伪君子”。
“真小人”,没有道德束缚,坏事做绝,丧尽天良,什么事都能干都敢干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任何羞愧之心。
对于那些真小人来说,虽然没有伪君子那种防不胜防的阴险,但是善恶、是非之辩在他那里却完全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良知已经泯灭了。
善与恶,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不同。
礼仪廉耻被他当作垃圾一样丢到一边。
人们忍受着恶却不知道那是恶,不知道应该反抗。
就像韦小宝一样,从小就在青楼里长大,因此在他眼里,并不认为那里是一个多么肮脏的地方。
甚至走在街上见到别的女子也会认为是与他娘一样的,在他幼小的心里,人们除了永世沉沦之外,别无所托。
“伪君子”,外君子而内小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伪君子常常会表面得体大方,正派高尚,道貌岸然,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风度,实际上虚伪、卑鄙无耻、不择手段的人。
他可以一面用最肮脏龌龊的语言诋毁你侮辱你,一面又信誓旦旦赞不绝口的向你示好;伪君子是有忌讳的,他至少要使自己的小人行径不至于被马上揭穿,以此稳住民心。
因此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有道德约束的。
岳不群作为小说家金庸塑造的“伪君子”的形像,早已深入民间。
当代的一些国人,可能基于历史原因对于伪君子有着莫名的恐惧,对所有那些宣讲道德仁义、礼仪廉耻、道貌岸然的人都怀着一种佣仆似的惶恐心理。
“真小人”与“伪君子”其实都是小人,不同的是“伪君子”有一层华丽的外衣,“真小人”彻头彻尾没有遮掩。
辩论:真小人VS伪君子 正方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个辩题看似关系简单明了,但由于在场各位我相信没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小人和伪君子,同时我们不会被教育如何去做一个真小人和伪君子,换句话说,我们对真小人和伪君子缺乏一个深入的认识。
所以,今天我给大家阐述论点前想先花些时间聊聊真小人和伪君子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们被教育应该学会互利共赢,因此正常情况下人是不会去做坏事的。
什么是坏事?对社会或他人有害的事情称之为坏事——对自己可是没有好处的哦!好,我们互帮互助的事干多了,好人这次便产生了!但好人会不会干坏事?会!因为我们听说过好心办坏事对不对,但这是无心之失,并且好人知错会改!但社会的发展总会有些急功近利的人会铤而走险于是心生歹念——通过做坏事来谋取自身利益。
这时我们有2个事实前提需要明确:1现代文明社会对做坏事的惩罚远比做坏事带来的收益要大。
2基于第一个事实,所有想通过做坏事获益的人都不会希望有人知道自己干了坏事。
清楚这两个事实前提后,我们便有真小人和伪君子这两种身份词的诞生,而他们都是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可的人。
这两身份词都是用来描述这些心生歹念的人。
这里又有一个概念:身份。
身份是指自身以及他人给予的一种社会地位。
要聊身份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概念:叫身份确认!玩过狼人的朋友应该比较好理解,身份的确认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即你个人与社会对你身份认识相统一的过程。
听起来有些绕,我举些例子:我说我是白痴,社会不认同,我不会因此被抓去精神病院,因为我是疯子这个身份未被确认;同理我犯法被抓但我拒不认罪,这时我依旧有申诉的权利,因为法律上说我还是个嫌疑犯,因此一个身份的确认必须是社会和个人对自己认识统一的过程,同样真小人和伪君子也有这个身份被确认的过程。
现在回归辩题:宁做真小人还是伪君子这个辩题是给那些想做坏事的人做个选择,而我们做选择往往都要根据后果来选择。
现在看回定义:真小人人格卑鄙,伪君子外貌正派,还是卑鄙。
区别在于:伪君子树立了一个君子形象来包装自己,而真小人没有。
“真小人”与“伪君子”

“伪君子”与“真小人”——面对道德的底线与社会的批判我们是否都要深思?王圣欢内容摘要:正纵观现今世界,真君子凤毛麟角,伪君子俯拾即是;伪小人无处容身,真小人遍地开花。
《论语》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但现实是真君子空间狭小,想豁达很难,如果你的胸怀宽广到能容忍到处都是假装君子的人的话,那你就接近真君子的,面对道德的底线与社会的批判我们是否都要深思?关键词汇:、伪君子、真小人、道德、一、“宁作真小人,不作伪君子”“宁作真小人,不作伪君子”。
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日益功利化的当代社会里,这句话常被一些人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好似如此这般,便显示了自己的光明磊落,显示了对搞阴谋诡计的不屑一顾。
(一):表面看来,“伪君子”,之所以要假作君子,为骗取信任也好,为取得利益也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至少,他打内心里也知道君子总是好的,是代表正义和良知的,因而更可以用来蒙蔽他人。
“伪君子”由于其示于人的一面是君子,他们的行为总要顾及一点脸面,总是担心不定哪天暴露自己“真小人”的嘴脸。
<A>:伪君子总是喋喋不休地讥笑别人如何如何“趋炎附势”,标榜自己如此这般“与众不同”;<B>:伪君子总是标榜自己如何“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嘴上却流着葡萄架下的狐狸的口水:<C>:伪君子总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逢人便说自己“与世无争”;<D>:伪君子总是拿着照妖镜,镜面朝外,自己的“白毛尾儿”顾不上修剪;<E>:伪君子总是在被别人抓住把柄,还要强词夺理,聪明一点的息影遁形,装聋作哑,就是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F>:伪君子总是缺乏自控能力,经常得意忘形,不时口出狂言浪语;<G>:伪君子总是善于引起别人的同情,生活遭劫,爱情不幸,狂舔伤口,诉曰:痛哉、痛哉.........<H>:伪君子总是标称自己不顾忌别人的看法,“个性鲜明”,一旦遭到批评,则暴跳如雷;<I>:伪君子总是“信誓旦旦,嫉恶如仇”,一旦真龙自云中而降,则如叶公喊娘,南郭携竽而逃;<J>:伪君子总是看风使舵,见人下菜碟,风来则如墙头之草,左摇右摆;风静则花开两朵,招蜂引蝶,朝秦暮楚;<K>:伪君子总是不由自主自恋其身,把自己当成“白马王子,白雪公主”;<L>:伪君子总是言行不一,口是心非。
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
伪君子是指怀着敬畏与羞耻之心,善恶分明,言行举止,无不得体大方,处处退让的人。
而真小人的真并不是指真诚善良的真,而只指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做事肆无忌惮,不顾及颜面跟道德的人。
所以相对比之下,我方的观点是: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理由有三:1.伪君子自愿接受社会规范的约束,以至其表现出的君子风范比真小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伪君子有最基本的敬畏感和羞耻感,因此他们自愿接受社会规范的约束。
当他们接受社会规范约束时,他们的行为举止与君子相似,具备君子风范的伪君子对比起做事肆无忌惮的真小人来说不更容易让人接受吗?正如孔子所说,小人而无忌惮也。
把丑陋当个性,把无耻当率真,把放纵当自由,把无知当善良,对方辩友,这样的真小人可是万万做不得的啊。
2.伪君子既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伪君子在乎道德和颜面,为了伪装自己,更好的扮演君子的角色,会去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即便不是出于真心,但他们的这些所作所为还是有正面影响的且功大于过。
例如,网传的十大伪君子人物诸葛亮,刘备,李世明等等,众所皆知,他们不仅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与名望,而且还受世人的爱戴,这正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而真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对社会毫无贡献可言。
3.伪君子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
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
伪君子的君子形象被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认可,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还有利于社会发展。
真小人口无遮掩,无视道德,我行我素容易处处得罪人,他们虽然坦白但是他们理直气壮的态度却让人感到可恨。
即使大多数人心理都避着他、防着他们,但是又有多少无辜被伤及呢。
因此伪君子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
伪君子。
宁交真小人 不交伪君子

还是那句老话我个人并不认为真小人就比伪君子好。
小人,不管怎么“真”都是小人,伪君子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我始终认为他们和真小人比较起来更容易“回头”,他们至少在心里还有没有泯灭的良心或者其他做人原则,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要受人不齿的,所以选择了沉默。
而那些所谓值得同情或是原凉的真小人就是从外到内都充满罪恶,他敢“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尚,而是因为他以完全不把做人的起码道德和原则放在眼里。
伪君子在本质上极坏,但是,他们有一个软肋。
那就是,还知道要脸面,在暗地里可以为非作歹,但是在公开的场合,伪君子是不敢胡来的。
伪君子害怕社会舆论的监督,所以只要加强舆论的监督,让伪君子们生活在聚光灯下,他们就没有了作恶的机会。
时间一长,没准转变成好人也说不定呢。
可是真小人就不一样了,真小人的理念是为非作歹天经地义,我是流氓我怕谁?什么社会公德礼义廉耻,真小人根本不在意这些,我就是个恶棍,就是个流氓,你能把我怎么样?你用社会舆论去监督伪君子能有用。
可要去对付真小人,人家还认为骂自己的人越多越光荣呢。
有美女说要嫁宁愿嫁范跑跑这样的真小人,有所谓大丈夫说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当然讽刺一下虚伪的人际关系说一说未尝不可,但真的这样做了可就欲哭无泪后悔都来不及了,因为所谓真小人之真字不是真诚善良的那个真,而是不要脸,恬不知耻的代名词,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理解非常错误。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公开的把他低俗下流,固执,狭隘自私100%表现出来谁受得了,而他自己还很自我光荣我是真小人我怕谁虽然伪君子让人防不胜防。
伪君子只是真小人的升级版,他们只是演示了自己的性格为达到某种目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本是纯洁的,容易回头。
而真小人起码很真,不用你去用力琢磨,很直爽,这世道还有谁是真正的君子啊,反而较为单纯的真小人尽也成了君子!不过我个人会更欣赏伪君子(我本人好像就是)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有不同原因的,当物质需求胜过精神的压制时,如果他还注重颜面,那无疑是为了他人!伪君子与真小人相比下,真小人要活得轻松得多,因为无牵无挂,因为敢想敢做!喜欢伪君子独有的性格,为自己爱的人能付出一切,在徭役的红尘中蒙上面具来欺骗别人,用一切手段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而自己想得到的也只有自己爱的人想得到的,但他们却总被忽视,正如楼主所说,伪君子既是君子也是小人,是真正有“缺陷”的完人!他们面对自己爱的人时会像一个君子一样难以启齿!因为他们只知道为他们付出...甚至会被只流露于表面的真小人所抢先!但在付出时,他们会变成小人用各种手段谋取...交朋友时,我更愿意与能在红尘中为他人栖息的人...伪君子是外表君子,内在小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谢谢在场各位!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怕。
开宗明义,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辩题的含义。
“真”意为真正的,“小人”指喜欢明争暗斗,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隔岸观火、落井下石之类坏事的人。
小人的特征有喜欢造谣生事、挑拨离间、拍马奉承、阳奉阴违等等,“真小人”顾名思义,是真正的小人,具有小人特征且所做行为卑劣阴险。
“伪”意为假,“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伪君子”则是假的君子,指表面具有君子特征,实质和真正的君子有一定差距,但不一定是小人的一种人。
接下来的立论中,我方将主要就是小人的一类伪君子做阐述,行为达不到小人一类的伪君子可怕程度更轻,所以论证真小人比实质是小人的伪君子更可怕即论证我方观点。
辩题中的“比”和“更”则说明的是一种比较关系,即两者都很可怕,但我方并不否定伪君子的可怕性,只是论证真小人可怕的程度要更深一些。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客观上来看,真小人行动起来无所顾忌,而伪君子有所顾忌,所以真小人的破坏力更大。
著名作家柏杨认为,伪君子迫于道德压力,必须做一些善良举措,还有起码的公共道德和羞耻心。
尽管行善不是伪君子的本意,但他仍然会做一些善意的事情,不会做出大的恶事。
真小人则不然,早已不在乎礼义廉耻的他们,无耻起来毫无约束,肆意妄为,经常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大恶之事,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伤害度远超于伪君子,自然也就更加可怕。
如果用病毒来比喻的话,伪君子只是处在潜伏期,而真小人则是到达发病期了。
潜伏期和发病期的病毒哪一种更可怕呢?自然是后者,也就是真小人更加可怕。
其次,从主观上来看,伪君子有可能发展为真君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社会的良好风气,而真小人则不会。
伪君子按照基本的道德标准和符合礼义廉耻的方式做事,在过程中可能会唤起自己良知的觉醒,从而改变为真君子,但真小人已经不在乎道德规范,又怎么会改变呢?社会方面我们可以做个极端的假设,如果某范围内的人全都是伪君子,这个社会上的基本秩序还维持着,还有可能在过程中感化一些人使其成为真君子,但全都是真小人的话,那这个社会已经彻底小人化,没有道德没有规则没有约束力,也就无药可救。
真小人不仅实际造成的破坏力更大,而且对社会及他人的负面影响程度既深且广,也就更加可怕。
最后,从逻辑上来看,伪君子是部分的小人,而真小人是完全的小人,部分的小人可怕,由此推知完全的小人更可怕。
伪君子与真小人的不同就在于表面上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伪君子在表面上做善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人的程度,即为部分的小人,程度轻于真小人。
部分的、程度较轻的小人难道比真正的、完全的小人更可怕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小人和坏人是两种不同的类别,坏人会直接行恶,但小人不会,他们会在别人的背后作恶。
而且伪君子是在意颜面和道德的,不会真正与他人撕破脸皮,更加不会做严重的恶事,一旦被发现就不是伪君子而是真小人了。
希望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中不要混淆概念或纠结于上述问题。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加可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