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趣谈

合集下载

中药称谓趣谈

中药称谓趣谈
发甲胎盘有别称
胎盘:药名“紫河车”。将胎盘反复清洗净,烘干研成粉末,有补气、益精、养血功效。
指甲:药名“人退”。清洗干净后用于主治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症。
人发:药名“血余”,经清洗干净干烧炭成细末,外用能治外出血等症。
人中白:药名“白秋霜”,为人尿自然沉积物,清洗干净干燥而成,用于口舌生疮等症状。
使君子:别名“杀疳子”。北宋名医刘使君专长用此药医治小儿疳积(杀蛔虫)显效,故将使君子传为中药名。
白头翁:又名野丈人,草本植物。相传秦朝有位“白发老人”用此草药医治痢疾显效,世人将此草药定名为白药王命不能留其行,有通利血脉,行而不住,走而不守,上通乳汁,下通经闭,尚利小便之功。”此名故称。
天然颜色辨分明
药材有天然的颜色,因此颜色就成为药名的来源。如黄连、黄芩、黄檗、大黄、黄丹、黄精等;红色的有红花、丹参、红枣、红藤等;青色的有青皮、青梅、青蒿、青黛、青木香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芨、白芷、白薇、白芍、白茅根等;黑色的有黑枣、黑豆、黑芝麻等。
五味杂陈各不同
如香气浓郁的木香、沉香、麝香、丁香、茴香等;略带臭味的有臭梧桐、臭蒲等;如带甜味的有甘草;苦味的有苦楝子、苦丁香、苦参子;酸味的有酸枣仁;辣味的有细辛、辣茄等;还有五味子,就因其含有酸、甜、苦、辛、咸五种味道而得名。
10:39 2013-12-8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中药总数达一万多种。足见中药资源之丰富。中药不但种类繁多,而且不少中药背后还有着动人的传说,如丹参、益母草、刘寄奴、枸杞子、仙鹤草、三七等。有些中药能从药名中品出几分味道。
产地冠名示正宗
岐黄门生常在处方药名冠以产地显示正宗地道,如四川产的中药,一般都冠以“川”字,如川黄连、川贝母、川弓、川乌、川栋、川椒、川朴等等。广东、广西产的地道药材,如广陈皮、广木香、广藿香等。云南冠以“云”字,如云茯苓、云母石,云南昭通产的天麻为正宗地道药材,有春麻、冬麻之分,以体实晶亮透明的为优,称通天麻。菊花、白芍以杭州产的为优,故常冠以“杭”字。东北产的地道药材,如木通、升麻、白附,常冠以“关”字等等。

中药名趣谈

中药名趣谈
维普资讯
An q iie Ta k b utCulu e Ex u st l a o tr
【 l 】药 名 趣 谈
口 贡树 铭 上海工具公司中等专科学校( 上海
210 ) 024

中药 在 世 界 医 学 库 中 是 璀 璨 的 瑰 宝 , 治 病 养 在 生 方 面 有 着 特 殊 的 贡 献 。 了解 一 下 中药 名 的 来 源 及 其 与 五 色 、 味 、 字 乃 至 文 化 娱 乐 等 的关 联 , 一 五 数 是
动的故事传说。
有 些 中药 是 从 其 效 果 得 名 的 。 例 如 “ 灵 仙 ” 威 , 是 说 它 的 药 性 威 猛 , 果 灵 验 如 仙 。“ 盆 子 ” “ ” 效 覆 ,盆
作 尿 器 解 ;覆 盆 ” 指 其 治 疗 夜 尿 频 数 的 效 果 是 可 “ 是 覆其 尿 器 , 以 叫做 “ 盆 子 ” “ 母 草 ” 治 产 后 所 覆 。 益 善
王 不 留行 的通 乳 的功 效 : 山 甲 , 不 留 , 人 服 了 穿 王 妇
乳长流 。
宋词苏东坡《 调 歌头》 有 “ 愿人 长 久” , 水 中 但 句
花 、 秋 石。 咸
有些 中药 名 是 由传 说 故 事 而 得 名 的 。 例 如 “ 刘
带 有 五 方 的 , 东 白芍 、 沙 参 、 自 散 、 洋 如 南 中 西 参 、 五味。 北 带 有 五 脏 的 中 成 药 , 金 鉴 羊 肝 丸 、 王 补 心 如 天
寄奴 ” 据 《 史 ・ 本 纪 》 : 朝 宋 武 帝 刘 裕 ( 名 , 南 宋 载 南 小
“ 五 脏 , 心 志 , 人 欢 乐 无 忧 ” 《 草 从 新 》 。还 安 和 令 (本 ) 有 “ 风 ” 善 治 风症 ;续 断 ” 能 接 续 断 折 。此 外 , 防 , “ , 尚

中药药名故事

中药药名故事

中药药名故事
中药药名通常都有独特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下是一些关于中药药名的故事:
1.甘草:甘草是中医中常用药材之一,因其具有甜味而得名。

在古
代,人们发现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据传,甘草的名称来源于一位名叫甘郎的乡村医生。

甘郎经常采集甘草给村民治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种药材叫做“甘草”。

2.人参: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传说人
参是由一个名叫山参的小男孩发现的。

山参年幼时便失去了父母,靠采集草药为生。

有一次,他在深山老林中发现了这种独特的植物,便尝试着食用,结果发现它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药材命名为“人参”,以纪念山参的贡献。

3.茯苓:茯苓是一种具有利湿、安神等功效的中药材。

传说茯苓的
名称来源于一位名叫茯苓的姑娘。

茯苓姑娘为了治疗父亲的疾病,在山上寻找草药时不幸遇难,她的尸体被埋在了一棵大松树下。

几年后,人们在树下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菌类,据说这就是茯苓。

因此,人们便将这种药材命名为“茯苓”,以纪念这位勇敢的姑娘。

4.龙骨:龙骨是一种具有镇惊、安神等功效的中药材。

传说龙骨是
由一位名叫龙古的年轻人发现的。

龙古在深山老林中狩猎时偶然发现了一块形似龙骨的奇特石头,便带回家中研究。

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这块骨头具有神奇的药效,便将其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药材命名为“龙骨”,以纪念龙古的贡献。

以上仅是几个例子,还有很多中药药名也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药命名趣谈

中药命名趣谈

中药命名趣谈中药命名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在中医中,每种草药都有一个独特的名称,有些名字挺好玩的。

这些名字往往反映了草药的特征、功效和使用方法。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药命名的趣味性。

一、形象趣味一些中药的名称带有很强的形象特点。

比如“龟苓膏”,看名字就能感受到这是一种软糯、清凉的药物,它用龟板、甘草、麦冬等组成。

再比如“疱疹止痛药”,这个名字小学生都能看懂,直接点出了这个药的功效。

还有一些药名是雅俗共赏的,比如“黄芪”,它用黄色的芪草做成,很难说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正是因为这样平易近人,更加易于流传和记忆。

二、历史趣味一些中药的名称和历史事件有关联,这点很有趣。

比如“金银花”,据说是明朝石鼓文发掘时,在一位明代医生的坟墓里发现的。

而这位医生是用金银花治疗太子妃嫔某病而被赐予官职的,从此,这种药便得名为金银花。

还有一种药叫做“四物汤”,这个名字非常有历史感。

四物,即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它们四种药物性味各异,用量也不相同,但它们联合起来用于补气补血,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三、地域趣味中国辽阔的土地孕育出来的草药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中药也因为所处地区的环境、气候和习俗而有所不同。

比如,“玉竹”这种中药就是因为它产于广东而得名的。

玉竹是一种生长在丘陵多石的绿色灌丛上的药草,在花期,花光娇艳,奇特壮观,故又称“翡翠玉兰”。

而四川那边则有一种中药叫做“泽泻”(zé xiè),这个名字很顺口,也很好记,因为它产于四川盆地的湿地上,土壤沼泽、多水涝,又因它能清热利湿、降火退黄,所以叫做“泽泻”。

四、象声趣味最后一个趣味点是象声趣味。

有些药物的名称和它的形态和汉字拼音可以产生连带关系。

比如“虎骨酒”,听起来就是非常有动物感的一种药酒。

实际上,虎骨酒是一种能够舒筋活血、补肝补肾的酒类中药。

还有一种草药叫做“羌活”,它的名字和它的形态也很像。

羌活是一种多年生荨麻科植物,茎下部具有弯曲性,很像羊角,而它的名字的“羌”字也和“羊”字发音相近。

中药命名趣谈

中药命名趣谈
科诸疾 ; 石决 明 , 能 明 目; 远志,
功在益 智强 志 ; 王不 留行 , 虽 有 王 命 可 不 能 留 其 行 , 故 可 通 乳 汁, 逐瘀闭 ; 大 黄 又名 “ 将军 ” , 因 其 可 穿 肠破 肚 , 荡 涤污秽 , 冲 墙
倒壁 , 泻 下积滞 , 风 风 火 火 如 将 军, 故 名之 。 以 药 物 生 长 的 地 理 环 境 或
中药命 名趣 谈

产地来命名 , 能 直 观 地 体 现 药 材 的“ 道地” 与 否 。这种 命 名 前 多冠
以山 、 水、 陵、 田之 类 的词 。 如, 山
0曹文 忠 一
楂 以 生 长 在 山 上 者 为佳 ; 水 仙 以
中 药 的 分 类 命 名 ,远 取 诸 者 , 如 金银花 又称双花 ; 红 蓝 花
来 重 视 罗致 细 货 行 家 ,细 货 行
天 津 中药业 细货 行 家 , 有
皇 田货 千家
兰 ◎杨 国 萱三

位后起 之 秀 , 叫党子英 。 党 子
英后 来成为有 名的虎 骨豹骨行 家, 业 内人 士 称 其 为 “ 虎 骨党” 。
家在 业 内也 颇 受人 尊 敬 。 天 津 正 大 药 号 经 理 曹 省
无 白丝 , 来 鉴 别是 否 为 京 牛 黄 。
达 仁 堂 曾 买 到 一 块 鸭 蛋 大 小 的 行 。他 们 鉴 别羚 羊 角 ,首 先 看 “ 通天眼” ( 羚 羊 角 底 部 去 掉 骨 塞 后 呈现 的 空 洞 ) , 眼 圆 而 正 者
堂 资 东李 星 桥 ,万 全 堂 经 理 毛
的方 法叫“ 挂 甲” 。 他 用 牛 黄 细 粉 加一 滴水 , 沾在 指 甲上 , 能从 “ 挂 甲” 时间长短 来鉴别 牛黄真

中药名字趣谈

中药名字趣谈

中药名字趣谈长期徘徊于歧黄之门,然未曾得窥堂奥。

研易之余,也读写医典和医案,开开方子,诊诊脉,自己养生,有时也为别人解除痛苦。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与易理相通,实在是中国哲学可操作性的具体体现。

我私下以为,周易命理(包括堪舆风水)、中医和内丹养生,这三种理论在实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中国哲学的可操作性的体现。

中国哲学是生存的哲学,是可以受用的,可以操作,不像西方哲学,大多只是智力的体操而已。

所以,风水堪舆、中医和内丹术,都可以称之为科技实践哲学。

风水堪舆和内丹术,这里先不说了,只说一下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

(有些困了,明天监考,改天再写)中药名字趣谈(续一)趣谈琥珀琥珀,一种松柏树脂的结晶体,可以入药,中医认为可以安神,常用来冲服,和龙骨、牡蛎配伍,《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安五藏,定魂魄;殺精魅邪氣,消瘀血,通五淋”。

7月10日午后读《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浏览易学大师虞翻的传记,注解里面记载虞翻小时候的聪慧,“翻少好学,有高气。

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过翻,翻追与书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书奇之,由是见称。

”可知古人把琥珀也称之为“虎魄”。

称琥珀者,大概从外形来命名,因为琥珀晶莹剔透,半透明状,类似玉石,所以两个字都从“玉”(王,即“玉”)。

这只是从字形来说。

可是这两个字的右边一个是“虎”,一个是“白”,是这两个字的发音。

所以,我推测现在所谓的琥珀,应该是因为“虎魄”的发音才被借用来称呼这种漂亮的化石的,也就是说,琥珀在本源的意义上应该是“虎魄”,《三国志》里面的说法应该是古人流传下来的。

考《说文解字》,有“琥”字而无“珀”,在解释“琥”字时,许慎说:“发兵瑞玉,为虎文,从王虎声。

”可知在东汉时期,琥指的是一种上面雕刻有老虎纹饰的玉石,用来调动军队,类似于古时候的虎符。

《三国志》记载的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事情,陈寿又是晋人,所以他理解的“虎魄”和《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所理解的应该一致,所以他使用“虎魄”而不是“琥珀”。

中药名称趣谈

中药名称趣谈

中药名称趣谈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长久远。

漫漫五千年,我们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并发展着举世瞩目的中医诊疗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中药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中药总数达一万多种。

足可见中药资源之丰富。

中药不但种类繁多,而且不少中药背后还有着动人的传说,如丹参、益母草、刘寄奴、枸杞子、仙鹤草、三七等。

不仅如此,中药一经归纳,还能从药名中领略出几分韵味。

数字当头:零陵香;一枝黄花、一包针(千年健)、一见喜、一口盅、一点红、一见消、一枝香、一叶萩、一条鞭;二丑(即牵牛子)、二月兰、、二叶舞鹤草、两面针、二叶律;三七、三棱、三叶青、三颗针、三白草、三七草、三叉苦、三分三、三枝枪、三角草;四季青、四叶参、四块瓦、;五灵脂、五加皮、五味子、五倍子、五香藤、五眼果、;六曲(即神曲)、六和曲、六路通、六六通、六月雪、六铀子、;七叶一枝花、七叶莲、七叶胆;八角茴香、八月札、八厘麻、八角枫、八角莲;九里光、九香虫、九里香、九龙根、九节茶;十大功劳;百部、百合、百合花、百草霜;千金子、千里光、千年健、千颗针(千年健);万年青、万寿菊。

六畜兴旺:马牛羊鸡犬猪被称为“六畜”,六畜兴旺则家境殷实。

中药名中亦有六畜的影子。

马齿苋、马勃、马钱子、马兜铃、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蔺;牛蒡子、牛膝、牛角、牛黄;羊蹄;鸡内金、鸡矢藤、鸡血藤;狗脊、狗肾;猪苓、猪牙皂。

以12肖相:鼠曲草、虎头蕉、兔儿伞、龙珠草、蛇王滕、猴樟果。

以颜色为名:五颜六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无尽的乐趣与丰富的色彩。

在中药里面,以这些色彩为头命名的中药也不少。

红花、红藤、红景天、赤勺、赤石脂、丹参;黄芩、黄柏、黄连、黄芪、黄精、黄芩、橙子核、黄水枝;绿豆、绿绒蒿;青皮、青蒿、青葙子、青黛、青木香;蓝根(即板蓝根)、蓝花扁竹;紫苏、紫草、紫花地丁、紫珠、紫菀、紫河车、紫荆木;白芷、白薇、白茅根、白藓皮、白头翁、白芥子、白果、白芨、白花蛇舌草、白蔹、白术、白芍;黑芝麻、黑附子、黑沙蒿、乌梅、乌药、乌头等。

【有趣的中药名】

【有趣的中药名】

【有趣的中药名】
1、叫将军,但不是将军,而是大黄。

2、叫天花粉,但不是花粉,而是瓜萎的根。

3、叫狗脊,但不是狗的脊梁骨,而是一种植物药。

4、叫龙骨,但不是龙的骨头;叫龙齿,但不是龙的牙齿,而是动物的化石。

5、叫地龙,但不是龙,而是蚯蚓。

6、叫紫河车,但不是车,而是胎盘。

7、叫伏龙肝,但不是龙的肝,而是灶芯土。

8、叫牛膝,但不是牛的膝,而是一种根茎类中药。

9、叫玉蝴蝶,但不是蝴蝶,而是一种种子类中药。

10、叫千张纸,但不是纸,而是玉蝴蝶的别名。

11、叫狗肾,但不是狗肾,而是狗鞭。

12、叫海金沙,但不是沙子,而是一种种物的孢子粉。

13、叫定风草,但不是草,而是天麻的别名。

14、叫天龙,但不是龙,而是壁虎。

15、叫七叶一枝花,但不是花,而是根茎类中药重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名趣谈
中药在世界医学库中是璀璨的瑰宝,在治病养生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

了解一下中药名的来源及其与五色、五味、数字乃至文化娱乐等的关联,是一件极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

中药名来源有些中药名是由传说故事而得名的。

例如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又如何首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

此外,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

有些中药是从其效果得名的。

例如威灵仙,是说它的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

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是指其治疗夜尿频数的效果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

益母草善治产后胎前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

再如合欢,其原植物的特点是其叶至暮即合(《本草拾遗》),药效是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从新》)。

还有防风,善治风症;续断,能接续断折。

此外,尚有蚤休、忘忧草、王不留行..都是以其功效命名的。

有些中药因其产地不同,所以药名中标明产地。

如川桂枝、川黄柏、川大黄、川贝母等产于四川;广木香、广郁金、广陈皮等,产于广东;湘莲肉,产于湖南;苏薄荷,产于江苏;浙贝母,产于浙江;建泽泻,产于福建等等。

中药名与五色、五味、五方、五脏:中药名中带有五色的,如青葙子、赤小豆、黄连片、白附子、黑牵牛。

带有五味的,如酸枣仁、苦丁茶、
甘草片、辛夷花、咸秋石。

带有五方的,如东白芍、南沙参、中白散、西洋参、北五味。

带有五脏的中成药,如金鉴羊肝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清金保肺丸、金匮肾气丸。

中药名与生肖、数字中药名中带有生肖动物的,如鼠曲草、牛蒡子、虎杖根、兔(菟)丝子、龙胆草、蛇床子、马兜铃、羊蹄草、猴枣、鸡血藤、狗尾草、猪牙皂。

中药名中带有数字的,如一见喜、两面针、三七粉、四叶参、五倍子、六神曲、七叶莲、八角茴、九香虫、十大功劳叶、百草霜、千金子、万年青。

带有数字的中成药,如一粒金丹、二至丸、三才封髓丹、四逆散、五子衍宗丸、六一散、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九制豨莶丸、十全大补膏、周公百岁酒、千金不易丹、万应喉症散。

文化娱乐中的中药名:中药名谜唐诗中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谜底为四味中药名:首句谜底是当归;次句谜底为白头翁;第三句谜底为人参,人参为人生的谐音(儿童不识,觉得此人陌生),另一解为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谜底是生地,解为出生之地。

宋词苏东坡《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句,谜底为中药名千年健。

元曲徐再思《凭栏人·春情》中有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句,谜底为相思子(松玉钗、羞镜台等均为相思之态,子指所思之对象)。

俗语有奶便是娘,谜底打中药名二,为乳香、知母。

也有用三国时人名刘阿斗猜一中药名的谜语。

其谜底为使君子。

曹操曾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使君即指刘备,刘阿斗是刘备的儿子,
亦即使君之子。

中药名对联有家中药店的门联的上联是将军红大戟,下联是国老金重楼。

将军是大黄的别名,红大戟即红芽大戟。

红原为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红大戟意为杀敌立功。

国老是甘草的别名,金重楼即重楼金线,是蚤休的别名。

金,这里也作为动词。

有家中药店的老板结婚时,友人送他一副对联,上联是金钗门东广植忘忧草,下联是王孙房苑常开合欢花。

金钗,是石斛的别名;门东,是麦冬的别名;忘忧草,是萱草的别名;王孙,是黄芪的别名;房苑,是防己的别名。

上下联共用了六个中药名,表达了祝贺之意,匠心别具。

中药顺口溜:以中药的药效组成的顺口溜很多。

例如形容威灵仙的治疗骨骨更在喉的功效: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

又如形容七叶一枝花(即蚤休)的治疗痈疽的功效: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

再如形容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的通乳的功效: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

中药名与曲艺、戏剧:在弹词三笑中,谈到唐伯虎为了追求秋香,卖身相府为奴,改名华安,遭到相府的教书先生的轻视。

可是教书先生却被华太师辞退,改用华安作伴读。

这时,华安(唐伯虎)便对教书先生嘲讽:寄奴华安虽*,却送先生当归;不识鲲鹏远志,藏拙蚤休莫迟。

这段唱词中风趣地连用了寄奴(刘寄奴)、当归、远志、蚤休四个中药名,讥刺了先生把具有远志的寄奴唐伯虎当作一般佣仆,奉劝先生蚤休、当归藏拙,不要迟延。

在现代沪剧芦荡火种中,常熟县委书记为了营救18个伤病员,乔装医生来到沙家浜。

他的一段唱词中巧妙地用中药名作了营救伤病员的指示:这一张秘方非寻常,定能脱险取出
伤。

共有草药足九味,味味重头药力强。

防风、水香与没药,当归、天冬不能忘。

最要紧寄生(即桑寄生)、红花与石蜜,村醪半斤赛高粱。

若问此方妙何处,妙处全在药名上。

原来把药名各取第一个字,连起来便是防水没,当天寄红石村。

真正是妙处全在药名上了。

中草药的命名,以大千世界的万物为模式,其特点是形神兼备,文字精炼,耐人寻味。

以数命名的中草药:一柱香、二叶舞鹤草、三分三、四块瓦、五风朝阳草、六股筋、七星剑、八楞木、九龙吐珠、十姐妹、百舌鸟、千层塔、万丈深。

以十二生肖命名的中草药:鼠曲草、牛含水、虎掌草、兔儿伞、龙船乌泡、蛇王藤、马钱子、羊蹄暗消、猴樟、鸡冠苗、狗脚迹、猪牙皂。

以药物功能命名的中草药:调经草、益智仁、散血草、疗毒草、止泻木皮、定心散、胃友、扭筋草。

以阴阳、五行命名的中草药:阴香皮、阳省花、木蝴蝶、火麻仁、土人参、金蛤蟆、水蜈蚣。

以四季、方位命名的中草药:春不见、夏天无、秋海棠、冬青子;东方狗脊、南天竹子、西施舌、北沙参。

以五色、五味命名的中草药:赤茯苓、青黛、黄花倒水莲、白头翁、黑大豆、酸水草、苦地胆、甘草、辛荑、咸虾花。

有些中草药名,如张公鱼、李树胶、田施花、刘寄奴、何首乌、徐长卿等,酷似人名。

再如细穗爵床、老鼠吹箫、观音苋根、红鸡踢香、鞭打绣球、大夜关门等中草药名,其形意结合,如诗如画,妙趣横生,惟妙惟肖。

若只闻其名,不见其物,有谁能相信这是中草药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