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最新县情简介

合集下载

桐柏农业区划

桐柏农业区划

一、县情与基本农业生产条件桐柏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

地理坐标在北纬32°17′—32°43′,东径113°—113°49′之间,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合29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0.9万亩,水面28万亩,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共辖9镇7乡,214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其中村委会个数209个,乡村户数其中8.83万户乡村人口33.83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21.63万人。

桐柏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有南北气候特点,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均雨日114天,年均降水量1173.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984.2小时,日照百分率46%,无霜期226天,年平均气温15℃,≥10℃活动积温4809℃,年均相对湿度74%,县域内有大小河流58条,中小型水库72座,塘堰坝1.14万个,水资源总量8亿立方米,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和稻田土,其中黄棕壤占82.8%,水稻土占13.9%,潮土占3.3%,土层深厚,大都在50厘米以上有机质丰富,含量在1—1.5%之间,土壤呈微酸性、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二、农业发展现状和产业优势境内农业发展较早,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作物种类繁多,新石器时代开始种稻,汉时种植的作物已有菽(豆)麦、稷(粟)稻、菥(似燕麦)等二三十种,已有稻麦两熟耕作制度,但产量低而不稳。

月河唐城一带古称“稷”,历史上有“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代楚、楚求救于秦。

次年夏,秦师500乘会楚师于稷,大败吴师于沂”的记载,地以“稷”名可见当时农业生产的优势。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推广应用大量的优良品种和实用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0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9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5亿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66.8万亩,总产18.7万吨,稻麦两大粮食作物产量迅速提高,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产量超1亿公斤,单产近500公斤,小麦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总产近8000万公斤,单产220公斤以上,近几年来以茶叶、花生、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已发展到43万亩,粮经比为 6.9:3.1,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桐柏县2023年度第一批乡镇建设用地批复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桐柏县2023年度第一批乡镇建设用地批复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桐柏县2023年度第一批乡镇建设用地批复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3.23
•【字号】宛政土〔2024〕71号
•【施行日期】2024.03.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桐柏县2023年度第一批乡镇建设用地批复的通知
桐柏县人民政府:
桐柏县2023年度第一批乡镇建设用地已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豫政土〔2024〕290号),省政府同意你县人民政府征收吴城镇等2个镇王宽店村上河组等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建设用地3.2767公顷,作为桐柏县2023年度第一批乡镇建设用地。

现将批复转发给你县。

你县人民政府接到批复后,严格依法履行批后实施程序,按照征收土地方案及时支付补偿费用,落实安置措施,切实安排好被征地单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用途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标准进行供地。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3日。

桐柏县属于哪个市

桐柏县属于哪个市

桐柏县属于哪个市?一、答案桐柏县- 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

二、桐柏县简介桐柏县属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源,桐柏山腹地,豫鄂交界处,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

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为淮河发源地。

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辖13镇3乡,21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桐柏是江淮两大流域分水岭,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形成了独特的桐柏文化,其中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最为鲜明。

1984年被河南省政府确认为老苏区县;2005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2006年被中国矿协评为"中国天然碱之都";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2014年获得"河南省级生态县"称号。

三、地理位置与地貌桐柏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鄂交界处。

地理坐标在东经113°00´至113º49´和北纬32º17´至32º43´之间。

东邻信阳,南界湖北省随州、枣阳两市,北邻泌阳、确山二县,西接唐河县。

全境东西长76.1公里,南北宽49.3公里,土地总面积1913. 8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一月平均气温2°C,7月平均气温28°C,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年日照时数平均2027小时;境内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斜贯县境的桐柏山构成地貌骨架。

桐柏山主脉由西向东,蜿蜒于县境南侧,为河南、湖北两省天然分界线。

余脉延伸至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形成大面积浅山和丘陵。

共有山峰800多个,岗丘700余条。

地势以南侧边缘最高,东北部顶端次之,南侧中部突起,东西两端渐低,北侧则由西向东呈总体渐次升高状。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及预防措施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地质08-1班伊鑫淼岳宗欣张鹏张文杰赵小涛赵德博李振霞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及预防措施摘要: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腹地,南阳盆地东缘。

是淮河发源地,现属南阳市管辖。

桐柏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区。

其类型多, 规模小,但危害较大。

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本文在总结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并进行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桐柏县;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防治; 对策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腹地,南阳盆地东缘。

是淮河发源地,现属南阳市管辖。

东与确山县、信阳市毗邻,南与湖北省交界,西与唐河县相连,北与唐河县、泌阳县接壤。

总面积1941km2 ,人口42 万人。

宁-西铁路、G312国道穿越桐柏南部,省道连通南北,县境内各乡( 镇)之间公路畅通,交通较为便利。

桐柏县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有金、银、铜、铁、石油、天然碱、萤石、大理石、花岗石等56种。

已开发或部分开发利用的有23种,为桐柏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地质环境条件1.1 桐柏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

年平均气温14.9℃。

年平均降水量1173.4mm,年最大降水量1542.9mm,年最小降水量628.9mm。

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南部高于北部。

1.2 境内地表水以县城西淮源镇固庙村的西岭和西北大河镇土门村的新坡岭一线为分水岭,东属淮河流域淮河水系,西属长江流域三家河水系。

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条。

1.3 境内地形总体上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SW 高,NE 低。

地貌类型: SW部为构造剥蚀低山,北部为剥蚀丘陵,东部有堆积剥蚀岗地,SE部和NW部为河谷平原。

1.4 桐柏县境内地层横跨华北地层区北秦岭分区和扬子地层区南秦岭分区。

桐柏的旅游景点大全

桐柏的旅游景点大全

桐柏的旅游景点大全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

以下为桐柏县的旅游景点大全:
1. 桐柏古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
蕴和古建筑群落,是体验古代文化风貌的好地方。

2. 桐柏山:是县境内最高峰,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古老的寺庙和宏伟的石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 社旗山:位于桐柏县南部,是一座具有浓郁道教文化氛围的名山,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古迹景点。

4. 桐柏湖:是河南省最大的人工湖,湖岸风光优美,植被繁茂,是周末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5. 桐柏文化广场:是当地的文化中心,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6. 铁塔文化广场:位于桐柏县城中心,是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每年举办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7. 天神湖景区:是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水上活动项目。

8.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桐柏县境内,是一个以森林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着壮丽的山水景观和丰
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以上仅为桐柏县的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桐柏县属于哪个市

桐柏县属于哪个市

桐柏县简介
●桐柏县在中国河南省南部,是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为宛西咽喉,
中共革命老区,风景雄奇秀美。

面积1941平方公里,人口约
42.4万人。

●汉朝时为复阳县,南朝梁置淮安县。

隋朝开皇初年,郡废,更名
县曰桐柏,以境内的桐柏山为名。

属淮安郡。

●境内有桐柏山,属秦岭大别山系。

●位于桐柏山,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
天然分界线
●该县盛产金矿和碱矿。

之前有亚洲第一的吴城碱矿,现在有世界
第一的安棚碱矿。

●桐柏县下辖9镇7乡(214个行政村):城关镇、月河镇、吴城镇、
固县镇、毛集镇、大河镇、埠江镇、平氏镇、淮源镇、黄岗镇、安棚镇、城郊乡、回龙乡、朱庄乡、程湾镇和新集乡。

●相邻主要道路:240国道、312国道过境。

●有豫南第一高峰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享誉海内外
的佛教禅宗白云系祖庭云台禅寺,誉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水帘洞。

●淮河的源头就在桐柏县淮源镇淮渎祠,有美丽的桐柏山淮源风景
名胜区,当地很多人都喜欢去祖师顶烧香还愿。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脉北麓中段,
景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核心区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县
城3公里,内分淮源、太白顶、桃花洞、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区,各类景观一百余处。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旅游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源远流长的淮源文化,影响深远的佛道文化,历史悠久的盘古文化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苏区文化。

景区具有完整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被专家誉为中原地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欢迎您走进中国淮河之源——桐柏

欢迎您走进中国淮河之源——桐柏

欢迎您走进中国淮河之源——桐柏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发源地。

这里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有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中原罕见的原始次生植被,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桐柏文化厚重,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桐柏源远流长。

桐柏山水秀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5万个单位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桐柏山淮河源200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

这里景观荟萃,有豫南第一高峰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水帘寺,有全国第六家、河南省唯一一家高等佛教院校河南佛教学院,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治淮机构淮祠,有道教名观祖师顶,有全球华人祖宅盘古祖殿等各类景观455处,集雄、奇、险、幽、秀于一身,兼具南疆北国之神韵,是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养生的理想胜地。

桐柏是一块红色沃土,是革命老苏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是绾毂中原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的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王震、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

这里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桐柏革命纪念馆,有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

被誉为中原“红叶之都”的桐柏红叶景区曾经是豫鄂边省委重要活动地,面积达50余平方公里,为桐柏一大特色旅游景观,原全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将军曾率队来此采风,对桐柏红叶以及红色文化给予高度评价,桐柏还是电影《小花》和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的原创地。

桐柏资源富集,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天然碱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白银储量全国第一,产自全国最大的万亩野生茶基地的“桐柏红”、“桐柏玉叶”清醇爽口,茶香四溢。

桐柏有尝不尽的特色美食,桐柏豆巾、麻辣兔、烤全羊、白坡鱼、月河老鸭汤、板栗焖乳鸽等桐柏风味美食,令人大快朵颐,带给你舌尖上的清香,让游客回味悠长,流连忘返。

近年来,桐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等荣誉称号。

桐柏发展调研报告

桐柏发展调研报告

桐柏发展调研报告桐柏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桐柏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豫陕腹地,是我国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桐柏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该地区的现状和潜力,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桐柏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桐柏地处中原经济区,交通便利,有连霍、京广、长深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纵横交错,为区域内的商品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桐柏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桐柏的经济发展现状桐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同时兼有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桐柏拥有广阔肥沃的农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畜牧业也有一定规模。

工业方面,桐柏的主要产业有煤炭、电力、建材等,其中煤炭产业是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服务业方面,桐柏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业和商贸业,但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四、桐柏的发展潜力与机遇桐柏在交通、资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具备较好的优势,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国家战略的推动,河南省以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

桐柏可以发挥其交通便利和资源优势,发展物流、加工制造等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桐柏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通过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为当地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

五、桐柏的发展挑战和对策桐柏在经济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桐柏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对煤炭依赖程度过高,需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升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其次,桐柏的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偏低,亟待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撑。

此外,桐柏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化水平和生活品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六、结论桐柏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一部分,具备了良好的地理、资源和交通优势。

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国家战略的推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桐柏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柏县情简介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豫鄂之交,桐柏山腹地。

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辖11镇5乡,21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4.3万人。

桐柏历史悠久,西汉始设复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桐柏县,延用至今。

桐柏区位优越,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横穿东西,焦桐高速纵贯南北,是东引西进的重要交通枢纽。

桐柏是淮河之源。

淮河亦称淮水,为古“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界线。

“淮,始于大复(太白顶)。

”早在新石器时代,桐柏境内就有人类聚居,河源文明源远流长。

“禹导淮自桐柏”。

《史记》载:“秦并天下,始建淮祠”。

位于淮河源头的淮祠建于秦始皇26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治淮机构。

秦为始,50多位帝王遣使祭淮,清康熙御书“灵渎安澜”。

淮祠现为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桐柏是盘古之乡。

“盘古开天,血为淮渎”。

万代盘古,根源桐柏。

桐柏是人文始祖力破鸿蒙、功成化身之地,是盘古创世神话的发祥地,境内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世代相传、独具地方特色的与盘古有关的乡风民俗和神话遗迹。

盘古庙会、盘古神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桐柏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

桐柏盘古祖殿已成为华夏儿女祭祀盘古、溯源寻根之首选圣地。

桐柏是佛道圣地。

桐柏是中原佛道文化发祥地之一,现有大小寺庙(观)70多座。

桐柏道教始于东汉盛于唐宋,南北朝时期,金庭观为当时全国五大道观之一,桐柏山和桃花洞被道家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和“三十六洞天”之一。

太白顶云台禅寺是佛教临济宗白云系祖庭,佛脉资源深厚,素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称。

千年古刹水帘寺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

座落于龙潭河景区的河南佛教学院是全国六家之一、河南省唯一的佛教高等院校,必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佛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培养佛教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桐柏是革命老区。

1926年,南阳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在桐柏成立。

桐柏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曾先后有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在此设立。

李先念、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长篇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1984年,桐柏被确认为老区、苏区。

2005年,李先念亲自题写馆名的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点之一。

桐柏是资源宝库。

桐柏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态良好,物种繁多,是麦稻轮作复种制的发祥地,华中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森林覆盖率达51.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点达40000个/cm3,被誉为“天然氧吧”。

桐柏资源富集,天然碱、金、银、石油等矿藏丰富,被称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中国天然碱之都”、“中国木瓜之乡”、“河南省优质板栗之乡”,“桐桔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桐柏名胜众多,是连接大别山、伏牛山旅游的重要承接地,楚风汉韵交汇融合,兼具南国韵味与北国风光。

桐柏山淮源风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中国旅游最佳去处、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

改革开放以来,桐柏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近年来,桐柏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四大体系,加快生态富强和谐新桐柏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8.6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57元、13175元。

今年元—六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3.4亿元,增长1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1532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48元,增长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