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防及治疗
中医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展

中医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胡 倩 * 指导老师:蒋学禄 **
摘 要: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能允许胚泡着床的能力,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状态,被称为“着床窗口期”,普遍认为是黄体生成 激素后的5~8天,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则胚泡着床障碍,导致不孕。输卵管积水、PCOS、黄体功能不全、促排卵药物等均导致子宫内膜 容受性下降。西医治疗多采用补佳乐、阿司匹林、万艾可、生长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吡格列酮及子宫内膜微创术等,可改善 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容受性;不孕;中医
中图分类号:R7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137-02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当属“不孕”范畴,女子以血为 本,精血的摄藏最终赖于肾气的充盛。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 殖、系胞胎,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天癸的至与竭,从而主持月 经的行与止。肾气不足则冲任不固,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肾阳 虚弱,命门火衰,胞宫失于温煦;肾阴不足,则冲任亏虚,胞脉失养 皆可导致不孕。清代名医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种子》 讲到:“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 也”,因此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 妊娠率的治疗关键。研究发现补肾的中药可增加子宫的血液供 应,同时还可升高子宫内膜上皮及间质的糖蛋白和脂类含量而增 加内膜的营养,滋阴养血的中药能提高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
就生长因子参与创面修复的整个过程来说,表皮生长因子 (EGF)占有重要的地位。EGF 与 FGF 在不同组织修复阶段以及作 用的组织修复细胞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GF 是在伤后早、中 期诱导肉芽组织增生方面的作用最强,效果最理想,而 EGF 是在 修复的中、后期对促进上皮化有特殊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在创面 愈合的过程中,PDGF 和 TGF-β1 有明显表达,其表达规律性和创 面愈合时间有密切关系,且在不同的愈合时间它们所起的作用也 有所不同,提示这两种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子 宫 内 膜容 受 性 ( U t e r i n e r e c e p t i v i t y ) 是指 子宫 内膜 厚 度 、 腔上皮 、 腺上皮和间质发育状态 , 以及 子 宫 内膜 血 流 供 给 情 况 的综 合 状 态 , 即子 宫 内膜
对 胚 胎 的接 受 能力 。人 类 子 宫 内膜 只在 月 经周 期 中 短 暂 而 特 定 的时 期 ( 相 当 于排 卵后 6 — 1 0 d ) 具 备
巾国医疗前沿 , 2 0 1 0 , 5 ( 2 ) : 4 5 . [ 3 3 ] 苏连 山. 低强度脉 冲超声 治疗 胫骨骨折 4 5 例疗效 观察[ J 】 . 中国 民康医学 , 2 0 1 0 , 2 3 ( 6 ) : 6 7 6 — 6 7 .
1 J 1 . 安徽 医学 , 2 0 1 1 , 3 2 ( 2 ) : 1 8 2 — 1 8 4 .
[ 3 6 】 俞宇 , 田晓华 , 郑曙翘. 扩髓 产物 自 体 移植促进胫骨骨折愈合的临床: 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作用 的研究进展
1 中药 调治
『 膜率 为 6 6 . 6 7 %, 差异 具 有显 著性 ( P < 0 . 0 5 ) 。临床 : 究还 发 现 I V F — E T的患 者子 宫 内膜 和 内膜 下多 无
棘 手 的 问题 , 据 统 计 自然 周 期 胚 胎 种 植 率 约 为 3 0 %, 成 功着 床有 赖 于子 宫 内膜 和胚 胎 的反应 性 同
步变化 , 因而 探 索改 善 子 宫 内膜 容受 性 的方 法 , 对
临床 不 孕症 治 疗 及 辅 助 生殖 技 术 具 有重 要 的指 导
意义 , 而 中 医药 对不 孕 症 治 疗具 有 传 统 优 势 , 尤 其 是 在 调节 子宫 内膜 容 受性 方 面 。现将 近来 中医 药
子宫内膜粘连怎么治疗

子宫内膜粘连怎么治疗作者:曾朝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2子宫内膜粘连是一种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颈管粘连是指由于宫颈管黏膜受机械损伤后粘连,致使颈管狭窄或闭锁。
子宫腔粘连是指宫腔前后壁部分或全部互相粘连,以致宫腔变窄或消失,会对月经造成影响,甚至不孕,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如果出现小腹疼痛、月经异常、妊娠异常等表现的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去接受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早日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子宫内膜粘连到底应该怎样去治疗呢?想必很多女性朋友都想知道,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帮助。
症状一是周期性腹痛。
在流产或者刮宫后的一个月时间左右,不明原因的出现下腹部疼痛的情况。
如果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例如坐卧不安、行动困难、排便痛苦等。
疼痛感会持续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之后便会慢慢的消失,一个月之后又会出现,具有明显周期性特点。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感会不断增加。
二是月经的改变,女性月经量减少或者经期时间延长,甚至闭经等,具体情况要根据子宫内膜粘连的程度来看。
如果病情比较轻,那对正常月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果是重度患者,就会有明显经量减少或者闭经的情况。
子宫内膜粘连会使得内膜受损,让子宫容积减小,对女性正常怀孕造成不利影响。
就算是怀孕了,也有可能发生流产或者早产的情况,可见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去接受治疗,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会变得更加严重。
部分患者觉得子宫内膜粘连不是什么大病,所以不用太在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加深对子宫内膜粘连的认识,如果出现出现小腹疼痛、月经异常、妊娠异常等表现及早去检查治疗,从而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病因子宫内膜粘连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包括人为因素、手术因素、宫腔手术等,比如患者做过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纵膈切除术等,也会引发子宫内膜粘连。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方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方法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当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导致不孕症和降低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因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合理的干预是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标签: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干预;改善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涉及众多生物机制的程序化过程,其中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所谓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是指子宫内膜处于一种允许囊胚定位、粘附、侵入并使内膜腺体间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胚胎着床的状态。
当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导致不孕症和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因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合理的干预、改善是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1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及评估1.1形态学评估1.1.1子宫内膜胞饮突大量研究证实,胞饮突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和植入窗开放的重要形态学指标,成熟期胞饮突的出现标志着子宫内膜处于最佳状态。
扫描电镜对子宫内膜连续监测显示:自然周期中胞饮突于月经第18〜19 d开始出现,成熟时间于月经第20〜21 d,持续时间S48 h,与子宫内膜最大接受性出现时间一致。
有研究结果表明,动物胚泡的着床位置均出现在胞饮突区域,粘附在胞饮突顶端。
胞饮突表达量与胚泡着床率呈正相关,因此胞饮突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志[1]。
1.1.2超声学指标1.1.2.1内膜厚度超声检查时,子宫内膜厚度主要是指子宫前后壁的内膜厚度与宫腔间隙的总和。
有研究显示,在IVF助孕周期中,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妇女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差异,内膜厚度2 mL时受孕率显著提高[5]。
1.1.2.4子宫动脉血流状况对子宫动脉血流情况进行诊断时,彩超检查可以确定其相关参数。
目前,阻力指数(RI)和博动指数(PI)是最为常见的检测指标,RI和PI低,说明血管阻力低,卵巢及子宫灌注良好,反之,血管阻力高,子宫动脉血流少,子宫的整体血流灌注较差。
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8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
随着生殖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目前每个周期的活产率仍在25%~30%[1]。
如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已成为生殖医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认为,妊娠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胚胎的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技术较成熟情况下,不孕症患者在多次移植周期后仍无法成功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内膜的特定状态,在这状态下囊胚能够定位、黏附,穿入内膜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植入内膜,整个过程受严格时间、空间限制。
一般认为,最佳子宫内膜容受性出现在自然周期促黄体生成素激增的6~9d 或激素替代周期予孕酮后的4~7d [2],通常被称为着床期或种植窗。
着床期内,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因素众多,包括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分布,细胞表面胞饮突的改变,相关因子变化可对内膜的状态产生不利影响,使胚胎无法顺利着床,导致着床率与妊娠率较低。
本文从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宏观至微观说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及超声检查方法。
1解剖学1.1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子宫内膜厚度(EMT )在月经周期中的规律变化可反映内膜功能,因此常被用于评估内膜容受性,但对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成功妊娠所需内膜厚度下限值存在争议。
研究认为,内膜厚度在7mm 的临界点对容受性及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
Ribeiro 等[3]对3350个移植周期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EMT 与活产率呈非线性相关,EMT <7.0mm 时活产率最低,且对新生儿体重有显著影响。
2019年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研究者将采用了个体化促排方案的患者,根据注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当天EMT 分为A 组(EMT <8mm )和B 组(EMT ≥8mm ),比较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
结果发现,A 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低于B 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移植胚胎数后,发现EMT 仍是影响妊娠率的风险因素[4]。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时治疗的性质 。④为颈椎病变 已发现和生殖系统感染 类疾病 ,我们必
须保持警惕,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子宫颈癌。
3 . 2子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因为 有 一 系列 子 宫 颈癌 的恶 变 ,它 的产 生 和 发展 从 量 变 到质 变 ,渐变 到突变 的过程 易 制毒化 学。通 常情 况下 ,癌早 期浸 润癌浸 润癌 一 个L 年 期 间持 续不 断 的过程 ,最终 在 原位 官颈 鳞状 上 皮不 O 典型 增生 ( 前病变 恶性 )。在 此期 间 ,如 果及 时和 准确的 治疗 , 癌 预 防和早 期官 颈癌检查 恶变 可 以治愈 宫颈癌 。现在 ,医疗检查 和 官 颈癌 早期检 测和 治疗 的先进 技术 一直特 别 ,液基 薄层细 胞学检 查和 HV P 检测相结 合的办法 ,恶性程 度高 ,可以检测 出9%和8 . 9 3 %的低 5 度恶 性 。现代检 验技 术 ,成 为子 宫颈 癌现在 可 以期望获 得只 有通过 完全控 制肿瘤 的努力 。 3 - 3宫颈恶性肿瘤 的标准治疗方法 第一步是官 颈癌及癌前病变规 范化的初步筛选 恶性 自动薄层细 胞
3 定期检查 ,检 查和治疗早 期宫颈癌 ,因为许多 无症 状 ,很 多患者 . 6 错过 了早 期治疗 ,妇科检查 ,以减少子宫 颈癌的病死率有 重要 作用的
机会 ,许 多学者都强调细 胞学 筛查方案的需要 ,甚至应该 不到一年人 口普查 。问题 的关键在于 预防子宫颈癌的早 期发现 ,早期诊 断 ,早期
涂片生产商- 越来越正确的过滤手段 ;第二个步骤是检测病理 阴道镜 宫
治疗 ,加 强健康教育 ,提 高保健 意识 ,积极 治疗 宫颈炎 ,宫颈糜烂 , 宫颈病变检测 ,预 防和有效预 防宫颈癌 。 3 实行晚婚和 家庭规划 的早 期性行为 ,多胎妊娠 已成为一个 多产的 . 7 子宫 颈癌 的危险 因素 。因此,积极倡导晚婚 晚育和计划生 育,优生优 育 的实施 ,选择安全 ,有 效的避孕方法 ,以避免 不必要 的怀 孕 ,造成 刺激或损伤 ,这是 一个 重要 的措施 ,以防止子宫颈癌的宫颈 。 38行为干预 措施 ,以提 高广大妇女 的文化素质 ,促进戒烟 ,运动 , . 合理饮食 ,提 高机体抵抗力 。预 防子宫颈癌 也有重要的意义 。 总之 ,子 宫颈癌的早期诊 断是非常重要 的 ,如果定期 检查 ,在癌
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研究进展

DOI:10.12280/gjszjk.20200535谢娱新,王靖莹,杨超,姜婷,陈晓旭,路英丽△【摘要】胚胎着床是复杂且精密化的过程,主要由胚胎、子宫内膜及两者的交互对话共同调控。
随着胚胎实验室技术的发展,胚胎质量的提高及胚胎选择体系的完善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体系及标准还未阐明。
近年来,随着个体化胚胎移植(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pET)概念的提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精准评估成为焦点。
国内外对于如何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从未间断,从最初的超声及胞饮突检查到现在的各种分子标志物不断被提出,再到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子宫内膜容受性图谱及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综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各种指标及其临床实践应用与研究,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指导pET,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关键词】胚胎植入;蛋白质组学;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个体化胚胎移植Progress in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XIE Yu-xin,WANG Jing-ying,YANG Chao,JIANG Ting,CHEN Xiao-xu,LU Ying-li.Reproductive Center,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Second Hospital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4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U Ying-li,E-mail:************.cn【Abstract】Embryo implantation is a complicated and sophisticated process,which is mainly regulated byembryo,endometriu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 laboratory technology,the embryo quality and embryo selection system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However,the evaluation systemand standard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yet.In recent years,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endometrial receptivity has become a focus with the proposal of 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pET).More and moreresearches were focused on how to assess endometrial receptivity,from the initial ultrasound and pinopodesexamination to various molecular markers,and to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rray,endometrial receptivity profile andproteomics,lipidomics and other indicators.The author hereby reviews various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endometrial receptivity.It is helpful for the future work and study,such as individualized embryo transfer,so as toimprov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live birth rate.【Keywords】Embryo implantation;Proteomics;Endometrial receptivity;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rray;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JIntReprodHealth蛐FamPlan,2021,40:231-236)·综述·基金项目:吉林省财政厅卫生专项项目(ZXWSTZXEY034)作者单位: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通信作者:路英丽,E-mail:************.cn△审校者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生殖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进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夫妇中,约48%存在RIF,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1]。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涉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定义、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到提高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方法,包括超声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
接着,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种因素,如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子宫内膜微环境等,并探讨了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宫腔灌注、干细胞治疗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如基因表达、内分泌调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以及外在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案等。
基因表达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些基因如HOALIF、integrin β3等已被证实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对于维持正常的子宫内膜功能和胚胎着床至关重要。
内分泌调控也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雌激素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孕激素则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共同维持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生长因子,均在子宫内膜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防及治疗
众所周知,“子宫内膜容受性”问题已日益成为不孕症及自然流产、生化妊娠的主要病因之一,且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是目前不孕症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中,“薄型子宫内膜”最为常见及重要,发病率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可占80%左右,其影响生育的问题已经是成为目前治疗不孕症的重点之一。
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预防及治疗问题。
一、“薄型子宫内膜”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1、建议尽量减少宫腔内操作,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或者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没有高度怀疑子宫内膜恶性变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做诊断性刮宫;对于有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妇科查体、彩超检查、内分泌检查等无创性操作来做出诊断,而不能单纯依据所谓的“子宫内膜厚”就轻易刮宫。
2、在流产方式的选择上,尽量鼓励患者采用药物流产:众所周知,药物流产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是相对比较少的,即便是出现了不全流产,在确实是需要清宫的情况下,手术操作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不需要过多的刮宫。
反过来,很多人认为,因为药物流产存在一定的不成功率,或者是容易出现不全流产而不建议选择药物流产的做法并不可取,完全是属于“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另外,事实上,只要是掌握好适应症,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与人工流产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便是人工流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3、预防反复发作的妇科炎症,强调治疗妇科炎症要严格针对病因来治疗,治疗上需要正规治疗,但不能盲目用药或者是乱用药。
二、“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目前并没有比较有效的办法。
1、雌激素治疗或者是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目前这个办法仍是作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主要办法。
但是需要强调一点,薄型子宫内膜是由于损伤了子宫基底层或者是炎症造成的,因此单纯补充雌激素或者是激素周期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自然月经周期下,使用大量雌孕激素反而会影响卵泡发育,继而造成卵巢没有排卵、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2、其它辅助治疗:
如应用维生素E、阿斯匹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目前来看效果都不好。
本人认为,某些中成药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如滋肾育胎丸、六味地黄丸、益母草颗粒等,没有副作用,可长期用药,是可以配合激素周期治疗或者是单独使用的。
3、干细胞治疗:
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认为造血和非造血骨髓来源的干细胞(BMDSCs)通过损伤刺激会被招募到子宫内膜,有可能会成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比较有效的治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