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集合及基数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基数

离散数学-基数
➢定义7.5
称集合A的基数为‫א‬0,如果有双射
f:N→A,或双射f:A→N,N为自然数集。 记为 A = ‫א‬0。
.
基数
1.1 有限集、可数无限集和连续统的基数
➢定义7.6
称集合A的基数为C,如果有 双射f:[0,l]→A,或双射f:A→[0,1]。 记为 A = C。具有基数C的集合常称为
α+γ<β+δ
.
基数
1.3 基数算术
✓定理3
对任何无限集基数α,有 α+α= α
✓定理4
设, 为基数,为无限集基数, ≤ , 那么
+ =
.
基数
1.3 基数算术
➢定义7.9
设, 分别是集合A,B的基数,
那么与的基数积定义为
· = A B
.
基数
1.3 基数算术
✓定理5
设α,β,γ为任意基数,那么 (1)α·β= β·α (2)(α·β)·γ=α·(β·γ) (3)α·(β+γ)=α·β+ α·γ, (β+γ)·α =
(2)称A的基数小于等于B的基数,记为
A ≤ B ,如果有单射f:A→B或满射 f:B→A。
(3)称A的基数小于B的基数,记为
A < B ,如果 A ≤ B , 且 A B 。
.
基数
1.2 基数比较
➢定理7.12
基数相等关系为一等价关系, 即对任何集合A,满足:
(1) A = A 。 (2)若 A = B ,则 B = A 。 (3)若 A = B , B = C ,
✓定理7.15
对任意集合A,B,如果 A ≤ B , B ≤ A ,那么 A = B 。
.
基数

集合基数符号

集合基数符号

集合基数符号
集合的基数(或称为集合的势)是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在集合论中,这个数量通常使用符号"|A|" 来表示,其中"A" 是集合的名称。

这个符号读作"A 的基数" 或"A 的势"。

例如,如果集合A = {1, 2, 3},那么|A| = 3,因为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

注意,当集合是无限集时,基数可能是一个无穷大的数。

例如,自然数集N 的基数是无限的,用符号表示就是|N| = ∞。

此外,当两个集合具有相同数量的元素时,它们被认为是等势的。

如果集合A 和集合B 是等势的,则可以用符号"|A| = |B|" 来表示。

数学中的无穷知识点总结

数学中的无穷知识点总结

数学中的无穷知识点总结无穷,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指没有界限的、不可数的。

在数学领域中,无穷包含了很多有趣且深奥的知识点。

本文将带领读者逐步了解数学中的无穷知识点。

1.无穷数列数列是数学中一个很基础的概念,而无穷数列则是数列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无穷数列中,元素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就是一个著名的无穷数列,它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前两个元素之和。

无穷数列中的元素有很多有趣的性质,例如极限。

当数列中的元素逐渐趋近于某个值时,我们可以说该数列的极限存在,并用极限值表示。

通过研究无穷数列的极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数学定理,如收敛性和发散性。

2.无穷级数无穷级数是无穷多个数的和。

同样地,无穷级数也有收敛和发散的概念。

当一个无穷级数的部分和逐渐趋近于某个值时,我们可以说该无穷级数收敛,并用这个值表示。

否则,我们说该无穷级数发散。

著名的例子是调和级数,它的通项是1/n,其中n是正整数。

调和级数是一个发散的无穷级数,也就是说它的部分和会趋向于无穷大。

3.无穷集合在集合论中,我们可以将集合的元素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

有限集合的基数是有限的,而无穷集合的基数则是无穷的。

著名的无穷集合有自然数集合N和实数集合R。

无穷集合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无穷集合可以与其子集有相同的基数。

这就是无穷集合的奇妙之处,与有限集合不同,无穷集合的真子集可以与本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4.无穷证明在数学中,证明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我们需要证明某个问题在无限情况下也是成立的。

这就是所谓的无穷证明。

无穷证明有很多种方法,如数学归纳法和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常用于证明关于自然数的性质,它基于以下原理:若某个命题在n=1时成立,并且对于任意正整数k成立时,该命题在n=k+1时也成立,那么该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反证法则是通过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命题是成立的。

无穷证明的思维方式常常与我们日常的直觉想法不同,需要我们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集合论中的集合的基数与有限集合的性质

集合论中的集合的基数与有限集合的性质

集合论中的集合的基数与有限集合的性质集合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是集合及其性质。

在集合论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集合的基数以及有限集合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集合的基数概念,并探讨有限集合的一些性质。

一、集合的基数在集合论中,基数是用来描述集合中元素的数量的概念。

对于一个集合A,记为|A|,表示集合A的基数。

集合的基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1. 有限集合的基数对于一个有限集合A,其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 4, 5},其基数为5,记为|A|=5。

有限集合的基数是一个非负整数。

2. 无限集合的基数对于一个无限集合A,其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是无穷的。

常见的无限集合有自然数集合N,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以及实数集合R等。

无限集合的基数可以是可数无穷的,也可以是不可数无穷的。

二、有限集合的性质有限集合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有限集合性质。

1. 空集的基数为0空集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

空集的基数为0,即|∅|=0。

2. 子集的基数小于等于原集合的基数对于一个有限集合A和其子集B,有|B|≤|A|。

这是因为子集B中的元素个数不会超过原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3. 幂集的基数对于一个有限集合A,幂集P(A)是包含A的所有子集的集合。

幂集P(A)的基数为2的A的基数次方,即|P(A)|=2^|A|。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其幂集P(A)的基数为2^3=8。

4. 有限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对于两个有限集合A和B,其并集A∪B中的元素个数为|A∪B|=|A|+|B|-|A∩B|,其中|A∩B|表示A和B的交集的基数。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和集合B={3, 4, 5},其并集A∪B的基数为|A∪B|=3+3-1=5。

5. 有限集合的补集对于一个有限集合A和全集U,A的补集A'表示U中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有|A'|=|U|-|A|。

基数的基本概念

基数的基本概念

基数的基本概念基数(Cardinal number)是数学中表示数量的概念,用于表示集合的大小或元素的个数。

在数学中,基数是集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度量集合的元素个数,是一种数学语言中描述数量的方式。

基数的基本概念源自人们对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认知。

自然数是最早形成的基数概念,它用于表示自然世界中物体、事物的个数。

例如,我家有3只小猫,这里的"3"就代表了小猫的数量,即猫这个集合的基数。

在数学中,除了自然数之外,还有无限个基数可以用来表示不同集合的大小。

由于集合的大小是无法直接观察和感知的,所以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描述和比较不同集合的大小。

基数的引入就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

在集合论中,基数的定义是通过对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行研究而得到的。

两个集合A和B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存在一个函数,将A的元素与B 的元素一一对应起来。

根据Cantor-Bernstein定理,如果两个集合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它们的基数是相等的。

基于这个思想,可以通过找到两个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确定它们的基数。

对于有限集合,它的基数就是它的元素个数。

例如,一个集合中有4个元素,那么它的基数就是4。

而对于无限集合,它的基数不能够通过直接数数得到,而是通过与其他无限集合找到一一对应关系来确定。

对于无穷集合来说,基数的比较更为复杂。

作为最早研究无穷集合基数的数学家,Cantor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无穷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基数大小。

他定义了一个最小的无穷基数,称为可数基数,用aleph-null(א₀)表示。

其中,“aleph”是希伯来语的第一个字母,“null”表示无穷的概念。

这个基数表示的是可数集合的大小,例如自然数集、整数集和有理数集等都是可数集合,它们的基数都是aleph-null。

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数是连续基数,用c表示。

连续基数表示的是不可数集合的大小,例如实数集和幂集(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等。

高三数学基数知识点汇总

高三数学基数知识点汇总

高三数学基数知识点汇总在高三数学学习中,基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涵盖了数学中的基本运算、集合论以及对不同类型数的分类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对高三数学中与基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集合与基数★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是由确定的元素组成的。

基数是指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通常用符号“|A|”来表示。

对于有限集合而言,基数可以直接数出;对于无限集合,则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确定其基数。

1. 子集和真子集- 子集是指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 真子集是指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且两个集合不相等。

如果A是B的子集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2. 幂集- 幂集是指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所构成的集合。

对于一个有n个元素的集合A,其幂集的基数为2^n。

3. 基数运算- 并集是指两个或更多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若A和B是两个集合,则它们的并集记作A∪B。

- 交集是指两个或更多集合中共有元素的集合。

若A和B是两个集合,则它们的交集记作A∩B。

- 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

若A和B是两个集合,则它们的差集记作A-B。

★基数的分类★1. 自然数- 自然数是最基本的数学对象,即正整数,包括1、2、3、4、5……。

2. 整数- 整数是由自然数、0和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包括……、-3、-2、-1、0、1、2、3……3. 有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

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以及零,例如1/2、-3/4、0等。

4. 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法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值。

如π、√2等。

5. 实数-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包括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

6. 虚数- 虚数是不能表示为实数的数,其平方为负数。

虚数以及实数的集合组成了复数。

★基数的性质★1. 基数的加法- 若集合A与集合B的基数分别为n和m,则A∪B的基数为n+m-|A∩B|,其中|A∩B|表示A与B的交集的基数。

无限集可数集和不可数集

无限集可数集和不可数集
问题:对同一个集合X,是否会出现XNm , 同时又出现XNn, 而m≠n? 定理6.5
如果正整数m< n,则不存在从Nn到Nm的单射。
定义6.8 设X,Y是两个集合,若存在从X到Y的单 射,则card(X) ≤card(Y);如果不存在从X到Y 的双射,则card(X) <card(Y)。 下面,我们对集合按照基数进行分类。
(n)


2 n 2
n为奇数 n为偶数
N 0 1 2 3 4 ... 2n-1 2n ...
f ↓ ↓ ↓ ↓ ↓ ... ↓ ↓ ...
Z 0 1 -1 2 -2 ... n -n ...
所以,Z也是可数集合。
2020/2/24
计算机学院
12
可数集的性质
定理6.8 每个无限集必含有子集是可数集。 定理6.9 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为可数集。 推论6.9.1:
主要内容
1.集合的基数 2.有限集、无限集 3.可数集和不可数集
2020/2/24
计算机学院
1
§6.4 集合的基数、可数集和不可数集
先看几个问题: ① 有限集同无限集的区别是什么?两个无限集
之间可不可以比较大小? ② 自然数集中元素的个数同有理数集中元素的
个数那一个多? ③ 有理数集中元素的个数同无理数集中元素的
▪ .... ▪ n:={0,1,2,3,....n-1} ▪ ....
N={0,1,2,3,....,n,....}
2020/2/24
计算机学院
6
定义6.9 如果X是空集,或者自然数m, XNm ,则称X
为有限集,否则称X为无限集。 定理6.6
自然数集N是无限集。 定理6.7
非空集合X是无限集当且仅当存在从N到X的单 射。

离散数学无穷集合及基数 共30页32页PPT

离散数学无穷集合及基数 共30页32页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离散数学无穷集合及基数 共30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9
集合与图论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定义4.1 设A,B是集合,若存在着从A到B的 双射,就称A和B等势(或对等),记作A≈B。
Cantor把自然数集N+称为可数集(或可列集), 这是因为它的元素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出来。 凡是与自然数集N+等势的集合,它们的元素 通过一一对应关系,也都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出来, 因此: 定义4.2 凡是与自然数集N+等势的集合,称为 可数集(或可列集)。
4/29
集合与图论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1874年,Cantor注意到伽利略”悖论”。 在1874年到1897年间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Cantor详细地分析了断定有限集合的元素多少 的方法,即采用数数的方法。他认为“数数的过程” 就是作“一一对应的过程”。 Cantor认为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不仅适用 于有限集,也适用于无限集。 他牢牢地抓住这个原则,抛弃了部分必定小于 全体的教条,经历了大约23年之后,他才冲破了传 统观念的束缚,革命性的解决了伽利略“悖论”。 Cantor认为在N+与N(2)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即 双射),因此N+与N(2)的元素个数是相等的。
集合与图论
伽利略“悖论”
1638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了下面 的问题: N+={1,2,3,…,n,…}与N(2)={1,4,9,…,n2,…} 这两个集合,哪一个的元素更多一些? 一方面,凡是N(2)的元素都是N+的元素,也就 是说N(2)⊆N+,而且由于2,3,5等元素都不在N(2) 中,所以N(2)⊂N+。这样看来,N+中的元素要比 N(2)中的元素要多。
3/29
集合与图论
伽利略“悖论”
但另一方面,对于N+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在N(2) 中找到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看来,N(2)中的元素 不比N+中的元素要少。
那么到底N+与N(2)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是否一样呢 ?如果是,那么就有
部分=整体?
然而按照传统,部分怎么能等于全体呢?这就 是伽利略“悖论”,它不仅困惑了伽利略,还使许 多数学家亦束手无策。
7/29
集合与图论 (4) N×N≈N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8/29
集合与图论 (5) Z≈N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F: ZN F(n)=2n (n≥0)F(n)=2|n|-1 (n<0)
(6) Z×Z≈N
9/29
集合与图论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Cantor在解决了Z×Z≈N后,用类似的思想解 决了Zn≈N。
集合与图论
Cantor对角线法与不可数集
正是由于这一发现,使得他甚至猜想R也是可数 集,并且着手去证明它。他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 却又作出了更伟大的发现。 Cantor利用它著名的对角线法,证明了[0,1]是不 可数集,在这个基础上证明了R也是不可数的,甚至 于Rn也是不可数的。 注:(1)如果集合X不是可数集且X不是有限集,则 称X为不可数集。 (2)可数集与不可数集是对无穷集合而言的,有 限集既不称作不可数集合也不称作可数集。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注意:以0/1作为第一个数,按照箭头规定 的顺序可以“数遍”表中所有的数。但是这个计 数 过程并没有建立N到Q的双射,因为同一个有理数 可能被多次数到。例如1/1,2/2,3/3,…都是有理 数 1。 为此我们规定,在计数过程中必须跳过第二 次以及以后各次所遇到的同一个有理数。如1/1被 计数,那么2/2,3/3,…都要被跳过。表中数p/q上 方的方括号内标明了这个有理数所对应的计数。 这样就可以定义双射函数f:N→Q,其中f(n) 是[n]下方的有理数。从而证明了N≈Q。 12/29
13/29
集合与图论
Cantor对角线法与不可数集
定理4.1 区间[0,1]中的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是不 可数集。
证 区间[0,1]中每个实数,都可以写成十进制无限 位小数形式0.a1a2a3a4...,其中每位ai{0,1,2,...,9}。
约定每个有限位小数后均补以无限多0。 假定定理不成立,于是[0,1]中全体实数可排成一 个无穷序列:a1,a2,a3,...,an,...。
在这种想法之下,Cantor得到了一个令人惊异 的发现:Q≈N。 并且利用他独创的“折线法”,巧妙的建立了Q
与 N的一一对应。
为建立N到Q的双射函数,先把所有形式为p/q (p,q为整数且q>0)的数排成一张表。显然所有的有 理数都在这张表内。 10/29
集合与图论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11/29
集合与图论
6/29
集合与图论
一一对应与可数集
显然,N也是可数的。 Cantor以此为出发点,对无限集合进行考察,他 发现下面的集合都是可数集: (1) ODD = {x| xN,x是奇数}≈N F:NODD F(n)=2n+1 (F: N+ODD F(n)=2n-1) (2) EVEN = {x| xN,x是偶数}≈N F:NEVEN F(n)=2n (F: N+EVEN F(n)=2(n-1)) (3) N(n)={x|x=mn,m,nN }≈N F:NN(n) F(m)= mn
集合与图论
第4节 无穷集合及其基数
主要内容:
• • • • • 可数集 不可数集 基数及其比较 康托-伯恩斯坦定理 悖论与公理化集合论
1/29
集合与图论
什么是集合的基数?
集合的基数亦称作集合的势。 粗略的说,就是一个集合的“规模”,它的“大 小”,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有多少个元素。 通俗的说,集合的势是量度集合所含元素多少的 量。集合的势越大,所含的元素越多。 很明显,如果集合中只有有限个元素,我们只要 数一数它有多少个可以了,这时集合的基数就是其中 所含元素的个数。 值得注意的是无限集,它所含的元素有无穷多 个, 这时怎样去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伽利略“悖论” 2/29 说对角线法与不可数集
每个ai写成十进制无限小数形式排成下表 a1=0.a11a12a13a14...a1n... a2=0.a21a22a23a24...a2n... a3=0.a31a32a33a34...a3n... 其中aij{0,1,2,...,9} ....................... an=0.an1an2an3an4...an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