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1.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B、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C、事物仿佛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D、经过两次否定,事物发展到更高阶段E、在外力推动下,事物作机械运动10、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 C D E )。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
参考答案:ABC 第三次作业 [单选题]6.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 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说明( ) A:A.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 系
C:C.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
[判断题]
三、判断题 5.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三、判断题 4. 价值的特性主要包括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三、判断题 3. 实践活动的社会功能只包括优化主体功能。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三、判断题 2. 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B:B.实践——认识——实践
C:C.概念——判断——推理
D:D.感觉——知觉——表象
参考答案:B [单选题]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 A: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参考答案:D [单选题]3.事物的规律是( ) A: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D: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B [多选题] 二、多选题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B. 实践决定认识
C: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多选题] 二、多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阶级社会形态
A:A. 奴隶社会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概念题)2:第二次作业(简答题)3:第三次作业(判断题)4:第四次作业(论述题)5:第五次作业(概念题)6:第六次作业(简答题)7:第七次作业(判断题)1:[论述题]文化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论述题]人的本质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论述题]社会基本矛盾参考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论述题]认识运动总规律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5:[论述题]反映论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6:[论述题]辨证否定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7:[论述题]矛盾分析法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8:[论述题]规律参考答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本身就是事物和过程。

所以分析事物和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就是用对立统一规律去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9:[论述题]物质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B2、B3、A4、C5、B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V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正确答案:B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思想B.物质C.意识D.实践正确答案:B3.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正确答案:A4.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正确答案:C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规律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广延性精确答案:B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产品的分派方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精确答案:A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心识形态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精确答案:B8.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矛盾不可和谐的产品和表现C.维护社会秩序的产品和表现D.维护社会正义的产物和表现精确答案:B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方式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A10.生产关系是指()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正确答案:D11.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B.哲学和宗教C.政治思想D.品德和艺术精确答案:A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1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精确答案:C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题目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题目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惟和存在的关系题目正确答案:D1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精确答案:C16.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发展史C.国家政权更迭史D.宗教变迁史正确答案:A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人和世界的问题C.人和自然的问题D.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精确答案:A18.揭露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方式的纪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纪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答案:A1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A.谬误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谬误具有详细性精确答案:B2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人和世界的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精确答案:B21.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劳动对象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生产工具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精确答案:C22.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精确答案:D2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世界观正确答案:B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正确答案:D25.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纪律B.一切知识的总汇C.智慧D.各门科学正确答案:A26.科学手艺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任何历史时代B.奴隶社会以后C.本钱主义社会以后D.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正确答案:D27.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正确答案:C28.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A.绝对的一致B.完全的平衡C.无差别的统一D.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正确答案:D29.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3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正确答案:D3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华东石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辅导答案

华东石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辅导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70 分。


1.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选择:A
2.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选择:A
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选择:C
4. 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 投身社会实践
B. 认识客观规律
C. 加强主观努力
D. 制订周密计划
选择:A
5.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 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
选择:A
6. 绝对剩余价值是()
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选择:C
7.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科学的世界观D. 无产阶级世界观满分:1 分2. 事物发展的源泉是()A. 事物的相对性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 事物的变化D. 人的自觉能动性满分:1 分3. 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满分:1 分5. 从本质上看,国家是()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满分:1 分6.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风气满分:1 分7.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满分:1 分8.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满分:1 分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人和世界的问题C. 人和自然的问题D.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满分:1 分1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人和世界的问题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满分:1 分12.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满分:1 分13.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14.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最终动力D. 唯一动力满分:1 分1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16.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满分:1 分17. 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满分:1 分18. “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1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1答卷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ACDE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3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答案:正确
32.实践是指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答案:正确
3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E.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答案:BDE
2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阶级构成
E.生产方式
答案:BCE
29.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地理环境( )。
A.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
B.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C.把科学的实践引入认识论
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答案:C
12.认识的客体是( )。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答案:D
13.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
A.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D.相对性的优点
答案:C
4.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求知欲望

南开18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1

南开18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1

南开18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1D.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对立正确答案:A1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B.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C.物质和意识是相等的D.物质和意识是无关的正确答案:B14.哲学是一种()A.科学B.文化C.艺术D.技术正确答案:B15.辩证法的根本问题是()A.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事物的发展和变化C.事物的矛盾和斗争D.事物的形式和内容正确答案:C16.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是()A.个人利益B.阶级利益C.国家利益D.人类共同利益正确答案:D17.“物质决定意识”是指()A.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和前提B.物质是意识的根源和来源C.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D.物质和意识是无关的正确答案:A18.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自然界B.社会现象C.人类思维和认识D.人类行为和活动正确答案:C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看法B.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看法C.自然界的本质的看法D.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的看法正确答案:A2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A.实事求是B.辩证思维C.革命性D.批判性正确答案:B1.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是指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正确答案为C。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与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确答案为C。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为B。

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主观性,正确答案为A。

5.一切以条件为转移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答案为D。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为D。

7.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为A。

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正确答案为A。

9.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为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复习作业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8、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B.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3、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圣西门
B.黑格尔
C.欧文
D.费尔巴哈
E.傅立叶
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8、下列各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相对静止的有()
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C.事物运动处于某种特殊状态
D.事物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E.事物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9、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三、简答题
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答:
2、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答:
3、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两者关系如何?
答:
四、论述题
1、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
导意义。

答:
2、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还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请分析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并说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启发作用。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