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寿宫
韩国标志性建筑

韩国标志性建筑德寿宫简介:德寿宫(英文名:Deoksugung),原来是朝鲜时代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私邸,后来作为临时住处称为西宫。
接着光海君时称为庆云宫(英文名:Gyeongungung),后来高宗把居处从俄罗斯公馆移到此地后,作为正式宫殿使用,纯宗继位后,移至昌德宫时,为表达高宗的长寿,把宫名称作德寿宫。
这是高宗渡过余生的地方,也是驾崩的地方。
现存于德寿宫,除了正殿的中和殿以外,还有韩国最早的西洋式建筑-石造殿,正统木材建筑和西洋式建筑物,从此可看出当时文化的景象。
1919年以后,德寿宫成为接待贵宾的场所,而且解放以后多用于美苏共同委员会场,国立美术馆等。
德寿宫现有18,635平方米,内有正殿中和殿,光明门,昔御堂,浚明堂,即祚堂,还有国王寝宫-咸宁殿,高宗皇帝接见国内外贵宾的德弘殿,高宗皇帝欣赏音乐的地方等。
德寿宫里还有宫廷文物展览馆和德寿宫美术馆。
一张德寿宫入场券,可同时参观宫廷文物展览馆和国立现代美术馆。
此外还有跳板等五项传统民族娱乐活动,在中秋节和春节后召开,4-10月每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召开传统文化艺术节,那时可观赏到宫廷舞蹈。
德寿宫建筑:德寿宫是韩国史迹124号保护单位,位于首尔广场附近,地铁(市厅站)1号线2号出口/2号线12号出口。
德寿宫的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任辰倭乱时在汉城内所有的宫阙都被烧毁,因此1593年宣组将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故居作为临时行宫。
德寿宫在历史上大部分是作为别宫来使用的,由于地处首尔的市中心,目前是首尔市民周末休闲的重要场所。
德寿宫共有13个景点,作为宫,现存的建筑共有13处,包括各种门和桥,比较小,相当于一个街心花园,主要景点有大汉门,禁川桥,中和殿,昔御堂,德弘殿,咸宁殿,静观轩,即阼堂,浚眀堂,石造殿,光明门。
大汉门,是现在德寿宫的正门,原名大安门,悬匾的字由当时的汉城府判尹(目前汉城市长)南廷哲所写。
大汉门的街对面就是plazahotel。
石造殿,该殿是作为高中皇帝的办公室及接待室,石造的西洋式建筑。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内容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内容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博物馆,展示了南宋时期德寿宫的历史和文化。
德寿宫,又称谕旨宫,位于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南宋时期君主的行宫,也是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中心。
在博物馆里,你可以了解到德寿宫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展览区分为七个部分:历史背景、建筑构造、生活场景、书画艺术、玉器收藏、青铜收藏和砖雕石刻。
首先,历史背景展示了德寿宫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介绍了皇帝和宫廷在这里的日常生活以及德寿宫对南宋政治和文化的贡献。
其次,建筑构造展示了德寿宫的建筑风格和构造,特别是宫殿和园林的美景。
生活场景展示了宫廷的生活方式和仪式,包括服装、饮食和传统礼仪等。
书画艺术展示了德寿宫的书画艺术品,展示了当时的传统绘画和书法。
玉器收藏和青铜收藏分别展示了南宋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展示了当时的工艺和技术。
砖雕石刻则展示了南宋时期的砖雕和石刻技术,展示了德寿宫建筑的精美细节和纹饰。
博物馆还拥有一些其他的展品,例如陶器、银器、植物和动物标本。
博物馆通过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趣味性的交互和虚拟实境,成功地让游客了解德寿宫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让游客感受到南宋时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历史瑰宝的承载地。
它向人们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的演变和变化,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这段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和参考。
参观这个博物馆,不仅有意义,而且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旅行。
杭州南宋德寿宫观后感

杭州南宋德寿宫观后感杭州南宋德寿宫是南宋时期的一座宫观,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苏堤南端的白堤之上,是纪念南宋建立者赵构的德寿之功而兴建的。
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我对南宋德寿宫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对其保留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的体验。
来到南宋德寿宫,我首先被其宏伟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虽然南宋德寿宫已经经历了800多年的风雨洗礼,但其丰富的传统建筑特色仍然可以看到。
整个宫观建筑分为前殿、后殿和正殿三部分,屋檐上装饰着各种精美的彩画,古色古香的建筑给人一种恢弘大气的感觉。
在德寿宫内部,宽敞明亮的大殿中供奉着赵构的神像,使人对南宋时期的统治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建筑风格外,南宋德寿宫的宫观氛围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步行进入南宋德寿宫,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
宫观内修树雅致,花草茂盛,清新宜人的氛围使人心情愉快,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尤其是在宫观的正中央,有一座清香满溢的合香亭,亭内供奉着合香仙子,相传让人一心向善。
观众参观时,点燃香烛,虔诚祈福,给人一种平静与宁静的感觉。
参观南宋德寿宫,我也了解了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在南宋时期,德寿宫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这里曾举行过大规模的庆典和祭祀活动,也是士人和文人雅士们聚集的地方。
通过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政治氛围。
走在南宋德寿宫的石板路上,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踪迹,心情也变得格外赓续。
南宋德寿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更是一座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所。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了南宋德寿宫的建筑风格、宫观氛围以及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古老建筑的美,也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底蕴,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其有意义的体验。
杭州德寿宫简介概况

杭州德寿宫简介概况
杭州德寿宫又称保和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同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德寿宫为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筑,因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的谥号为“德寿”而得名。
它是明朝第二代皇帝永乐帝朱棣为纪念其母亲孝靖皇后马氏而建。
德寿宫所在的位置原为西湖水域,元代曾改为西湖御河。
后屡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明代中期的战乱中。
德寿宫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宫殿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另三座是北京故宫、上海豫园和苏州狮子林)。
德寿宫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为前、中、后三大部分。
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
殿内中央是帝君大殿,通高12米,重梁画栋,金碧辉煌。
殿内供奉有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塑像,两侧各有两尊小像。
大殿的两侧墙上各有一幅壁画,描绘了文臣武将与皇帝在一起的情景。
德寿宫曾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建过一次。
—— 1 —1 —。
德寿宫的历史典故

德寿宫的历史典故
德寿宫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内。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是明朝皇帝的宫殿之一。
德寿宫的历史典故非常丰富,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德寿宫最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当时是为了供皇帝居住而建造的。
在明朝时期,德寿宫曾经是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场所。
在清朝时期,德寿宫被改建为皇后的宫殿,供皇后居住和举行宴会。
德寿宫的名字来源于“德寿”二字,这是一种祝福皇帝长寿的称谓。
据说,明朝皇帝朱棣曾经在德寿宫举行过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上他喝了一种叫做“德寿酒”的酒,这种酒是由一位名叫李时中的酿酒师酿制的。
朱棣喝了这种酒之后觉得非常舒服,于是就赐给了李时中一个“德寿”二字的称号,并将这种酒命名为“德寿酒”。
从此以后,德寿宫就成为了一个祝福皇帝长寿的地方。
除了德寿酒之外,德寿宫还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那就是“德寿门之变”。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皇帝是嘉靖帝。
嘉靖帝有一个儿子叫做朱载垕,他是皇帝的长子,但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嘉靖帝的妃子,所以并没有被立为皇太子。
嘉靖帝的皇后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她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太子,于是就密谋发动了一场政变。
她派人在德寿门外放火,然后趁机杀死了嘉靖帝的皇子朱载垕。
这场政变被称为“德寿门之变”。
德寿宫的历史典故非常丰富,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许多重要事件。
今天,德寿宫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德寿宫内,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古代建筑和艺术品,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杭州德寿宫的介绍和历史

杭州德寿宫的介绍和历史杭州啊,这地界儿,那可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着呢。
今儿咱们聊聊杭州城里的一个宝贝地儿——德寿宫,这地儿啊,说起来就像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仙境似的,美得让人心醉。
你走在西湖边,听着那潺潺流水声,一不留神,拐个弯儿,嘿,德寿宫就悄咪咪地出现在你眼前了。
它不像现代的高楼大厦那么张扬,而是低调地藏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仿佛一位老者在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这德寿宫啊,原本是南宋高宗赵构退位后住的地方,也就是咱们说的“太上皇”的行宫。
那时候的皇帝,讲究个颐养天年,所以这德寿宫建得那叫一个讲究,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嘛!一进门,你就能感受到那股子皇家气派,但又不失温馨雅致。
那些个宫殿啊,都是用上好的木材和砖石建造的,历经几百年风雨,依旧坚固如初。
走在宫里的石板路上,两旁是精致的雕花窗棂,每一扇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让人忍不住想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最让人叫绝的是德寿宫里的园林设计。
那些假山、池塘、花木,布局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
春天,花儿们争奇斗艳;夏天,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秋天,枫叶如火,美不胜收;冬天,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
说到这德寿宫的历史,那可是相当有料。
想当年,高宗皇帝在这里安享晚年,每天赏花品茶,听听曲儿,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闲。
不过啊,这宫里也发生过不少大事儿,比如高宗皇帝在这里接待外国使臣,展现了大宋王朝的威严与气度。
还有啊,那些个后宫的佳人们,也在这深宫大院里留下了许多或喜或悲的故事。
如今啊,德寿宫已经不再是皇帝的私宅了,它变成了我们大家都可以去参观的博物馆。
每次走进这里,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
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一样,让人不禁感叹:历史啊,你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所以啊,如果你来杭州玩儿,千万别忘了去德寿宫逛逛。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来自千年前的韵味与风情,也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难得的宁静与放松。
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特色景点介绍

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特色景点介绍
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特色景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华宫正殿:重华宫正殿是德寿宫的核心建筑之一,其气势恢宏,屋顶样式为仿宋歇山顶式,采用灰陶瓦构件,并装饰有脊兽,充满了南宋的韵味。
这座“复刻版”的重华殿采用全榫卯结构,其规格与南宋人撰写的《思陵录》中的记载完全一致。
2. 地下遗址展区:通过玻璃栈道,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香糕砖、磉墩、柱础石等南宋遗存,这些都是德寿宫遗址的精华所在。
这里展示了德寿宫的历史变迁和南宋皇家建筑的特色。
3. 南宋文物展示:在博物馆内,游客还可以看到宋高宗热爱的围棋、南宋时期的“自来水管”、精美的茶器,甚至还有丰盛的海鲜等文物,这些都是南宋时期的生活用品,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水平和社会风貌。
4. 历史文化体验: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还通过复原研究,尽可能地还原了德寿宫的历史面貌,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
同时,博物馆还展示了南宋历史文化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德寿宫北苑园林介绍

德寿宫北苑园林介绍
德寿宫北苑是雍正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御苑”,占地面
积达8300多亩,是一处较大的皇家园林。
乾隆时期曾扩建为一
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德寿宫北苑的布局设计,是按照清代宫苑的“四园”格局布置的,即东宫后园、西宫后园、德寿宫后园、养心殿后园。
建筑均为硬山顶,檐口均饰以蓝琉璃筒瓦卷草纹,并在檐下施黄、红、绿三色琉璃瓦当。
园门上悬康熙题写的“德寿宫”匾额,取“以德为本”之意。
园内主要建筑有行宫、正殿、后殿等。
其中行宫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接待外宾使用。
正殿为皇帝举行加冕典礼和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德寿宫北苑最主要的建筑。
德寿宫北苑内建有行宫,又称“行宫一所”,是皇帝在避暑
山庄驻跸时处理政务和接待外宾使用的。
行宫东接德寿宫,西通承德避暑山庄的“御路”。
行宫内有一座重檐方亭,名曰“望海峰”。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皇城为何选遗杭州呢?南宋朝廷建立后,不少人建议将皇城选在建康(今南京),但宋高宗赵构执意将皇城选址杭州,理由一是杭州城繁华,二是离与金邦对峙的前线有一段距离,皇城选好址后,宋高宗不下旨在凤凰下麓修建皇城,皇城东至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笤帚湾,北起万松岭,方圆4.5公里,当时南宋皇宫建筑规模宏伟瑰丽,造型精致,望之犹如天宫。
德寿宫位于现在的胡岩故居以北,中河中路以东的位置,距离赵构皇帝移居德寿宫,数度大兴土木,构筑楼台宫殿的日子,已经相隔了800多年。
现在,这里早已看不出当年的皇家气息,有的只是待拆的楼群和破败的砖瓦……”这座秦桧旧宅,经过数度扩张与整修,曾是一个精致繁华不输于皇宫的所在,而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断壁颓垣,青瓷残片。
宋高宗赵构为何盛年主动禅位?
对于一位活了八十多岁的封建帝王来说,五十来岁恰好是盛年,也是执政的黄金时期。
再者,凡是封建帝王,没有一个不贪恋权势的,没人情愿将皇权拱手让人,哪怕继任者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在这一规则下,宋高宗盛年主动把皇位让给养子赵眘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宋高宗突然提出要禅位,他身边的丞相及其反对,认为这样会致使朝政陷入混乱、金兵趁机而入。
但宋高宗不理不睬。
以“老且病,久欲闲退”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赵眘,自称太上皇帝,移居德寿宫。
六月十一日,赵眘即位,是为宋孝宗。
有人认为,宋高宗固然贪恋权势,却又苦于国事忧勤,所以愿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继续享受皇帝的尊荣,却又可以免于国事的困扰。
但事实上,宋高宗禅位后,并没有躲在深宫,颐养天年,不问朝政,而是一到关键时刻,他都会出面干涉,多方牵制,寸步不让,说明他还是愿意为国事忧勤,还是对权力狠抓不放,并非他所讲的“久欲闲退”。
众所周知,历代皇帝传位,都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感恩戴德之人作为接班人。
宋高宗生平只有一子,名叫赵旉[fū],但他的儿子在三岁时受到惊吓就死了。
此后,宋高宗一直没有再生子,而朝野上下主张确立“根本”的呼声却越来越高。
不得已,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以宋太祖的裔孙赵眘为养子,并当作内定的储君来培养。
到了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眘已经在皇宫生活了三十年。
如果等到宋高宗临终时再传位,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宋高宗盛年禅位有施恩之意。
宋高宗属于宋太宗一支,亲生儿子赵旉夭折后,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他应该将皇位传给宋太宗的其他裔孙,毕竟符合条件的大有人在。
然而,宋高宗却经过再三斟酌,最终选择了宋太祖的裔孙赵眘为接班人。
这种做法势必会招来种种非议。
再者,以太祖子孙继位,打破传统惯例,也势必要遭到反对,甚至产生变故。
所以,宋高宗只有生前禅位,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压阵,才能确保传位计划的顺利执行,才能确保南宋政治稳定。
事实证明,宋高宗以太上皇帝身份作为赵眘的后台震慑朝政,赵眘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即位,朝野上下风平浪静,没有一人敢有半点异议,这在宋朝历代皇帝传位中是极其罕见的。
宋高宗传位赵眘,除了顺应多数士大夫的愿望,赢取归还太祖裔孙帝位的美名,还有难以启齿的目的。
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为了掩盖生母在金国嫁夫生子的宫廷丑闻。
宋高宗选择盛年禅位,然后作为太上皇帝在幕后继续维护对金妥协投降路线,不仅可以维护自己死后的声誉,还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孙登上皇位。
还有一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就是宋高宗的一贯贪生怕死。
南宋建立后,面对金人多次寇掠,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
一次次的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靶子,一旦遇有危难,以皇帝的身份逃窜很扎眼,也很不方便;如果当了太上皇帝,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
所以,便于逃跑也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宋高宗主动禅位也与宋金议和失败和全国抗金形势有关。
宋高宗在位时早已有心为岳飞平反,但又放不下皇帝说一不二的架子,索性及早禅位,让急需人气、急需威望、急需朝野支持的赵眘当这个好人吧。
出生异象
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二十日,高宗赵构出生在东京开封皇宫,当时红光照遍宫室。
八月二十四日,赵构被赐给名字,并且授官为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
“彗星”大赦
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初四,因彗星出现,高宗赵构举行大赦,允许朝廷内外大臣和百姓上书直言时政,而且还陕西叛降金朝的将领允许悔过自新。
干预政事
宋高宗晚年倦勤,禅位后将秦桧府邸改建为德寿宫并移居于此,宋人称之为“北内”。
继位后孝宗为表敬孝,德寿宫逐渐走向鼎盛。
孝宗退位后也居于德寿宫并改名为重华宫,后因侍奉宪圣吴太后改为慈福宫,寿成谢太后时改为寿慈官。
咸淳年间,德寿宫荒废闲置,度宗将一半改为道宫,名宗阳宫,另一半则为民宅.后历经风雨。
德寿宫逐渐败落。
德寿宫作为首座出土的南宋皇家园林.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国园林与建筑的最高水平,也将成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的重要一环,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德寿宫坐北朝南,前面为大殿区,其后为包括后院在内的生活区.进大门是主殿--载忻,又称德寿殿,是太上皇接见皇帝和文武百官的地方.此外,还有后殿、射厅等十余座殿院。
后苑以人工开凿的大龙池(又名小西湖)为核心,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赏名花,植被较多且地形变化丰富,西区赏山水景观,南区以娱体御宴场所为主,北区则亭榭林立于苍翠。
《武林旧事》中一句“若亭榭之盛,御舟之华,则非外间可拟”,道出了德寿宫的繁华盛景。
今人对德寿宫后苑园林格局的研究,大多综合上述诸多史料。
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推测。
关于聚远楼的位置存在几种说法:
一、为后苑中部,有学者认为史料基本提及“宫中”有聚远楼、“宫中”有一池沼。
叠石为山,认为聚远楼基本位于德寿宫后苑的中部,与冷泉堂、飞来峰位置较近;二、为后苑东区,以《南宋古迹考》为代表,冷泉堂、飞来峰则位于西区,有文提到聚远楼可观东区花景;三、为后苑北部,傅伯星先生认为聚远楼位于佑圣观,在馆内有其旧址,在佑圣观路附近有遗址。
按照《武林旧事》所述:“其西又建大楼,取苏轼诗句,名之曰聚远,并是今上御名恭书。
”句中“其”字前面的内容为“于北内后苑,建造冷泉堂,垒巧石为飞来峰,开展大池,引注湖水。
因此,此处既可指冷泉堂之西,也可指小西湖之西。
而《玉堂杂记》云:“必大尝自德寿宫后垣望见一楼巍巍然,朝士曰,太上名之曰聚远,可见聚远楼为后苑制高点且应靠近北宫墙。
因此,聚远楼位于小西湖北岸略偏西的可能性较大。
周密的《武林旧事》与《癸辛杂识》这两本书内都提到了万岁桥.其中记载有“晚宴香远堂,堂东有万岁桥,长六丈余,并用吴磷进到玉石,……桥中心作四面亭,用新罗白罗木盖造,极为雅洁。
可知,万岁桥约在二十米左右,并指明了万岁桥与四面亭的材质。
香远堂有梅堂、荷堂两种记载(见表1,都为较可信的文献),因此,香远堂极可能为北靠梅坡,南临大池,池边种荷花。
此外,《武林旧事》中有“先至灿锦亭,进茶……同至后苑看花。
两廊并是小内侍及幕士”之语。
想来,去后苑就先到灿锦亭。
南宋的植物栽植多以成片栽植的形式,因此根据德寿宫内种植的植物分布也可以对景点的定位分析提供一定的帮助。
文杏馆是赏牡丹之所,同位于西部的静乐堂也是为赏牡丹而建,因此这两者在一处的可能性较大。
载忻堂(灵芝殿)周边有木犀(桂花〕,同为赏桂的清旷觉、清新堂可能与之贴临或相距不远:同理还有赏荷的射厅与临赋亭,赏梅的香远堂与梅坡。
.赏松的清华堂与松菊三径。
关于香远堂及万岁桥的布局,张劲博士根据《武林旧事》的记载“南岸列女童五十人,奏清乐;北岸芙蓉冈一带,并是教坊工,近二百人及《梦粱录》的记载“芙蕖冈南御宴大堂,扁曰‘载忻’”,认为“芙蓉冈位于香远堂以东,而万岁桥则是连接北边的芙蓉冈和南边的载忻堂的一条桥梁”这与《逢辰录》所载“芙蓉冈在德寿官香远堂东。
万岁桥之北岸”基本吻合。
图中万岁桥的位置开拓了思维,高宗“雅爱湖山”。
而在当时西湖已有白、苏二堤,万岁桥极有可能仿二堤布局斜跨小西湖湖面。
不过,史载载忻堂为德寿官的主殿。
图中布局有主殿偏于一隅之憾。
“芙蓉冈南”应该只是大致方位,不一定是正南,可为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