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加工原理复习题
智慧树答案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塑性变形()。
答案:不可以恢复,是不可逆的2.塑性成形按照加工温度分为热成形、冷成形、温成形。
()答案:对3.金属塑性成形可以分成块料成型、板料成形两类。
()答案:对4.一次加工包括哪几种加工方式()。
答案:轧制、挤压、拉拔5.经过自由锻、模锻加工的产品可以直接使用。
()答案:错6.塑性是指()。
答案: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7.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生产效率高 ;材料利用率高;组织、性能好;尺寸精度高8.弹性是指材料可恢复变形的能力。
()答案:对9.块料成形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的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
()答案:对10.块料成形基于冲压理论,板料成形基于锻压理论。
()答案:错第二章1.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分为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
()答案:对2.超塑性变形时,晶粒会发生变小,但等轴度基本不变。
()答案:错3.金属晶体究竟以哪种方式进行塑性变形,取决于发生哪种变形方式所需的切应力高。
()答案:错4.()。
答案:以其余选项都是5.晶粒的长大与变形程度、应变速率有关,和变形温度无关。
()答案:错6.塑性变形的特点有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均匀性。
()答案:错7.晶内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是滑移和孪生。
()答案:对8.合金的相结构分为固溶体和化合物。
()答案:对9.晶粒越大,变形抗力越大。
()答案:错10.晶粒越小,塑性越好。
()答案:对第三章1.点的应力状态是一个张量,称为应力张量。
()答案:对2.如果选取三个相互垂直的主方向作为坐标轴,那么应力张量的六个切应力分量都将为零。
()答案:对3.主切平面上作用的切应力()。
答案:不能为零4.等效应力等于八面体的切应力。
()答案:错5.工程应变就是真实应变。
()答案:错6.对数应变具有可加性。
()答案:对7.对于屈服准则,拉应力与压应力的作用是()。
答案:一样的8.普朗特-路埃斯方程()。
答案:可求塑性变形,无法求弹性回弹9.等效应力_____用某一特定平面表示出来()。
塑性加工原理复习题1

塑性加工原理复习题(一)概念理解,判断题1.弹簧的塑性变形量很小。
2.橡皮筋的变形量大,所以塑性好。
3.屈服强度以下屈服点的数值确定。
4.塑性材料才有屈服强度。
5.钢铁在1000℃的条件下进行轧制,属于热加工,因为轧制温度远高于室温。
6.锡的熔点为232℃,在室温20℃的条件下加工属于热加工。
7.锡的熔点为232℃,在-50℃的条件下加工属于冷加工。
8.只要物体受到外力一定会产生应力。
9.所受外力合力为0的条件下,物体不会产生应力。
10.静水压力作用下物体一定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11.静水压力作用下物体也会发生变形。
12.最大主应力的平面与最大切应力平面没有位置上的关系。
P16013.最大主应力的平面与最大切应力平面有位置上的关系。
P16014.最大主应力可能为0。
15.最大主应力不可能为0。
16.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方向平行。
17.最大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方向平行。
18.最大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合力方向平行。
19.Σf外≠0时,最大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合力方向平行。
20.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只有一个。
21.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可能有多个。
22.一点的应力空间有可能是圆球形。
23.塑性变形是最终归结于切应力作用。
24.延伸率Δl/l 真实反映了变形体的变形程度,属于“真应变”。
25.真应变是可以比较的应变。
26.L0长的物体,伸长到2L0,与缩短到0.5L0,两种变形程度,按照名义应变计算不等,按照真应变计算相等。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总结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1.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部应力使材料受力,发生形变,从而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外部应力可以是拉伸、压缩、弯曲等形式,材料受到应力后发生塑性变形,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成形。
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发生晶粒的滑移和再结晶等变化,使材料更容易流动和变形,这对于塑性成形的效果非常重要。
3.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应变硬化和材料流动等方面的知识。
应变硬化是指材料在形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增加抗力的现象,材料流动则是指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过程,通过流动来实现所需的成形效果。
二、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规律1.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包括平面应变变形、轴向应变变形、弯曲应变变形、扭曲应变变形等。
不同的成形方式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变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2.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还受到横向压缩和减薄等因素的影响。
横向压缩会导致材料沿其厚度方向出现侧向膨胀的现象,减薄则是指材料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减小尺寸和厚度的现象。
3.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出现显著的硬化现象。
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和抗力会逐渐增加,这对于成形过程的控制和调整非常重要。
三、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流变规律1.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会发生流变,即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过程。
材料的流变规律是指在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变形规律和流动规律,这对于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
2.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出现应力和应变的分布不均匀、表面变形、壁厚变化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成形件质量的不稳定性和变形过程的复杂性,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
3.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受到局部热和化学变化的影响。
局部热和化学变化会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对于成形过程的控制和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塑性成形的热变形和冷变形1. 塑性成形通常分为热变形和冷变形两种方式。
塑性加工原理

44
二 、 稳定轧制阶段
稳定轧制阶段:
从轧件前端离开轧辊中心连线开始,到轧件后端 进入变形区入口断面止,这一阶段称为稳定轧制阶段。
45
三 、抛 (甩)出阶段
抛 (甩)出阶段: 从轧件后端进入入口断面时起到轧件完全通过辊 缝(轧辊中心连线),称为抛 (甩)出阶段。
46
1.2.1 咬入条件
1.(自然)咬入条件 受力分析如图 1-1
将各道次的延伸系数相乘,得 F0 F1 Fn1 ln 1 2 n F1 F2 Fn L
F0 1 2 n Fn
故可得出结论:总延伸系数等于相应各部分延 伸系数的乘积。
41
(2)累积压下率与道次压下率之间关系
H hn = H 即 1 (1 1 )(1 2 )(1 3 ) L L (1 n ) H hn hn 1 hn H h1 h1 h2 因为:1 (1 )(1 ) L L (1 ) H H h1 hn hn h1 h2 hn L L H H h1 hn 1
轧件对轧辊的作用力 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
图1-1 咬入时轧件受力分析
图1-2
P和T力的分解
47
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P、T Py 、Ty :压缩轧件,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 Px 、Tx :决定轧件能否咬入 Px > Tx :不能咬入 Px = Tx :临界咬入 Px < Tx :咬入 咬入条件:Px ≤ Tx 而Px = Psinα Tx=P f cosα 即sinα≤f cosα tanα≤f =tanβ
4
3、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
1)按变形温度分类:
热加工:是指再结晶温度以上所完成的压力加工过程。
冷加工:指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所完成的压力加工过程。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简述“经典塑性力学”的主要内容,以及“现代塑性力学”的发展概况(选2~3个发展方向加以简单介绍)(20分)答:“经典塑性力学”的主要内容经典塑性理论主要基于凸性屈服面、正交法则和塑性势等概念,描述的是一种均匀连续的介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位移或滑移现象的唯象平均。
经典塑性理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初始屈服准则;(2)强化准则;(3)流动规则。
经典塑性力学的三个假设(1) 传统塑性势假设。
众所周知,传统塑性势是从弹性势借用过来的, 并非由固体力学原理导出。
因此这是一条假设。
按传统塑性势公式, 即可得出塑性主应变增量存在如下比例关系:(1)式中Q为塑性势函数。
可推证塑性主应变增量与主应力增量有如下关系: (2)由式(1)知式(2)中矩阵[Ap]中的各行元素必成比例,即有(3)且[Ap]的秩为1,它只有一个基向量,表明这种情况存在一个势函数。
由式(1)或式(2) 或传统塑性势理论,都可推知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只与应力状态有关,而与应力增量无关,所以它的方向可由应力状态事先确定。
传统塑性势假设数学上表现为[Ap]中各行元素成比例及[Ap]的秩为1,物理上表现为存在一个势函数, 且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应力具有唯一性。
(2)关联流动法则假设,假设屈服面与塑性势面相同。
无论在德鲁克塑性公设提出之后还是之前, 经典塑性力学中都一直引用这条假设。
对于稳定材料在每一应力循环中外载所作的附加应力功为非负,即有(4)式(4)本是用来判断材料稳定性的,而并非是普遍的客观规律。
然而有人错误地认为德鲁克公设可依据热力学导出, 即应力循环中弹性功为零, 塑性功必为非负,因而式(4)成立。
按功的定义,应力循环中,外载所作的真实功应为(5)式(5)表明,应力循环中只存在塑性功, 并按热力学定律必为非负。
由式(5)还可看出, 真实功与起点应力无关。
由此也说明附加应力功并非真实功, 它只能理解为应力循环中外载所作的真实功与起点应力所作的虚功之差(见下图) 。
金属加工中的金属塑性成形技术考核试卷

A.精密冲压
B.精密挤压
C.精密锻造
D.精密铸造
16.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成形力的分布?()
A.模具设计
B.材料的屈服强度
C.成形工艺参数
D.润滑条件
17.以下哪些金属塑性成形方法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零件生产?()
A.锻造成形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并列举三种常见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2.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减少产品的回弹现象?
3.描述金属塑性成形中模具磨损的原因,并提出至少三种减少模具磨损的措施。
4.论述在金属塑性成形中,如何提高材料的塑性和成形性能,同时降低加工硬化程度。
D.铜合金
4.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提高材料的塑性有利于以下哪个方面?()
A.提高模具寿命
B.减少加工硬化
C.降低成形力
D.提高产品精度
5.下列哪种金属塑性成形方法适用于轴对称零件的生产?()
A.拉伸成形
B.冲压成形
C.挤压成形
D.锻造成形
6.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屈服强度?()
A.材料的屈服强度
B.成形工艺
C.模具设计
D.以上都对
19.下列哪种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A.精密精密锻造
20.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A.模具的制造精度
B.润滑条件
C.成形速度
D.以上都对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塑性成形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1、典型的塑性成形工艺包括拉深,挤压,轧制,拉拔等。
2、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其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滑移和孪生。
3、主应变简图采用主应变的个数和方向描述一点的应变状态,满足体积不变条件的应变状态主应变简图有3种。
4、米塞斯和屈雷斯加两个屈服准则相差最大的应力状态是平面应变状态。
5、不考虑材料的弹性,也不考虑材料硬化的材料模型称为理想刚塑性材料;不考虑材料的弹性,考虑材料硬化的材料模型称为刚塑性硬化材料。
6、超塑性成形工艺方法有结构超塑性和动态超塑性。
(相变超塑性)7、米塞斯和屈雷斯加两个屈服准则一致的应力状态是单向应力状态。
8、按照加工特点来分,塑性成形可以分为块料成形和板料成形两大类,其中,常见的块料成形包括拉拔,锻造,挤压,轧制等工艺。
9、冷挤压钢制零件时,需要对制件表面进行磷化处理,磷化处理后必须进行润滑处理,常用的润滑方法是表面皂化。
10、主应力简图共有9种。
满足体积不变条件的主应变简图共有3种。
11、应力偏张量引起物体产生形状变化;应力球张量引起物体产生体积变化。
12、多晶体的塑性变化包括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其中,晶间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滑移。
13、对数应变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叠加性、可比性。
14、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与加载历史有关,变形过程中材料体积不变。
15、单位面积的内力被称为应力。
16、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包括:具有不均匀性、不同时性、和相互协调性。
1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
18、常用的求解塑性工程问题的方法有主应力法、滑移线法、上限元法。
19、塑性成形工艺按成形件的特点可以分为块料成形和板料成形。
20、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其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滑移和孪生。
21、屈雷斯加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为,当材料的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一常数时材料就屈服了;米塞斯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为,当材料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材料就屈服了。
22、关于摩擦产生机理有:表面凸凹学说,分子吸附学说,表面粘着学说。
塑性成形原理重点问题解答

一、加工硬化加工硬化指经过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发生改变,其塑性、韧性下降,强度、硬度增加,继续变形的力提高的现象。
微观上,加工硬化与金属内部的位错滑移、位错交割、位错塞积、交滑移以及晶粒的破碎与变化等有关。
加工硬化的后果: 强度提高,增加设备吨位;塑性下降,降低变形程度,增加变形工序和中间退火工序;强化金属材料(不能热处理的),提高金属零件的强度,改善冷塑性加工的工艺性能。
附:金属的结构:单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实际多晶体结构(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机构:滑移,挛生 位错理论的基本概念:位错、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位错运动与增值 多晶体冷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晶界、晶粒位向、晶内变形、晶间变形、变形不均匀性、 变形后组织与性能的改变 有关基本内容参阅金属学及热处理 二、金属的塑性与塑性指标金属的塑性:指固体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注:塑性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性质 塑性的影响因素:(各因素具体的影响没详细) 内部因素:晶格类型、化学成分、晶相组织; 外部因素: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受力状态 附:塑性指标三、金属受外力而变形,抵抗变形的力—变形抗力 变形的难易程度 单位流动应力 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变形温度 变形速度、变形程度、应力状态四、金属的超塑性—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金属的组织状态)和外部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下变形体现出的极高的塑性,延伸率达δ=100%~2000%。
, m =0.3~1.0超塑性结构超塑性(微细晶粒超塑性) 动态超塑性(相变超塑性)超塑性的影响因素:组织结构(晶粒度5 ~ 10μm ) 变形温度(0.5 ~ 0.7T m )、变形速度(10-4 ~ 10-1 min-1) 五、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1.变形体连续2.变形体均质和各向同性3.变形体静力平衡4.体积力和体积变形不计 六、主应力、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在课本上) 1、应力特征方程的解是唯一的;2、对于给定的应力状态,应力不变量也具有唯一性;3、应力第一不变量J1反映变形体体积变形的大小,与塑性变形无关;J3也与塑性变形无关;J2与塑性变00100%h l l l δ-=⨯ 延伸率−00100%hA A A φ-−=⨯断缩面收率 00100%h C H H H ε-−=⨯压缩变形程度()()()()()()()()22222222222212322311616x y y z z x xy yz zx x y y z z x xy yz zx J σσσσσστττσσσσσστττσσσσσσ⎡⎤''''''=-++-++⎣⎦⎡⎤=-+-+-+++⎢⎥⎣⎦⎡⎤=-+-+-⎣'⎦10x y z J σσσ'''+'=+=形有关;4、应力不变量不随坐标而改变,是确定点的应力状态异同的判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性加工原理复习题(答案)
1.弹簧的塑性变形量很小。
T
2.弹簧的屈强比很高。
T
3.橡皮筋的变形量大,所以塑性好。
F
4.屈服强度以下屈服点的数值确定。
F(有的金属无屈服平台)
5.塑性材料才有屈服强度。
T
6.钢铁在1000℃的条件下进行轧制,属于热加工,因为轧制温度远高于室温。
F
7.锡的熔点为232℃,在室温20℃的条件下加工属于热加工。
T
8.锡的熔点为232℃,在-50℃的条件下加工属于冷加工。
F
9.只要物体受到外力一定会产生应力。
T
10.所受外力合力为0的条件下,物体不会产生应力。
F
11.静水压力作用下物体一定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F 粉体压制
12.静水压力作用下物体也会发生变形。
T
13.最大主应力的平面与最大切应力平面没有位置上的关系。
F
14.最大主应力的平面与最大切应力平面有位置上的关系。
T
15.最大主应力可能为0。
T
16.最大主应力不可能为0。
F
17.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方向平行。
F
18.最大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方向平行。
F
19.最大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合力方向平行。
F
20.Σf外≠0时,最大主应力方向一定和外力合力方向平行。
F
21.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只有一个。
F(球应力状态)
22.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可能有多个。
T
23.一点的应力空间有可能是圆球形。
T(一般是椭球形,球应力状态为球形)
24.塑性变形是最终归结于切应力作用。
T
25.延伸率Δl/l 真实反映了变形体的变形程度,属于“真应变”。
F
26.真应变是可以比较的应变。
T
27.L0长的物体,伸长到2L0,与缩短到0.5L0,两种变形程度,按照名义应变计算不等,
按照真应变计算相等。
T
28.对于致密材料而言,因为有同号的应力状态,那么就可能出现完全同号的应变状态。
F
29.完全同号的应变状态有可能出现在材料变形加工过程中。
F
30.屈斯加准则比密塞斯准则更符合材料实际塑性变形情况。
F
31.异号应力状态有助于减小塑性变形所需的外力。
T
32.同号应力状态有助于提高材料塑性,但变形所需的外力增大。
T
33.屈服强度是温度的函数,所以一定温度下同一种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屈服强度相同。
F(变形速率、应力状态也会影响等)
34.热加工中,不锈钢与普碳钢的延伸系数基本相同,所以两者的可锻性基本相当。
F
35.热加工中可锻性好的材料,其使用性能也好。
F
36.加热温度提高,材料的可锻性并不一定提高。
T
37.三向压应力条件能够有效提高材料塑性,所以三向压应力条件也就可以提高材料的可锻
性。
F
38.减小变形抗力是有效提高材料可锻性的方法。
T
39.减少加工过程中工件与工具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减小工作动力。
T
40.热加工因为存在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所以不会形成沿加工方向的织构和纤维组织。
F
41.压深和深拉的冷加工材料需要大的加工硬化指数才能保证加工质量。
T
42.塑性变形时材料的加工硬化率越大,越能保证变形的均匀性。
T
43.冷冲压成型时,希望角部减薄小。
T
44.冷轧薄板的工艺流程为:热轧板卷→酸洗→冷轧→表面清理→退火→剪切→成品。
F(平
整)
45.冷轧的平整工艺是为了后续冷加工做准备。
T(防止冲压滑移线、起皱)
46.一般来讲,热轧的产品是冷轧的原料。
T
47.“控制控冷”只适用于热轧。
T
48.“控制控冷”可以用于冷轧。
F
49.控轧控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控制加工材料的晶粒度,获得小晶粒。
T
50.轧制过程中,以轧制方向为正,后滑区的金属相对静止站立在轧机旁边的工人,其向轧
制反方向流动。
F
51.相同条件下,轧辊直径越大,咬入角越大。
T
52.坯料厚度、压下量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轧辊直径越大,轧制力越大。
T
53.热轧温度亚共析钢在Ac3以上,过共析钢在Acm以上。
F(Acm以下A1以上)
54.过共析钢的热轧是在双相区进行的。
T
55.为了获得平整的板型,板带轧机的轧辊应该保证精确的平直,不能有丝毫凹凸。
F
56.为了获得平整的板型,特别是冷轧,板带轧机的轧辊应该有凸度。
T
57.轧制时的弹跳导致轧制尺寸不稳定,所以要采用宽大厚实的牌坊,保证机架有良好的刚
度。
F
58.拉拔是利用加工硬化原理实现的。
T
59.弯辊的目的是为了抵消轧辊的有害挠度。
T
60.一般情况下,反挤压的压余较少。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