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精编版)[1]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1辽阔的国土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韩、日、菲、马、文、印。

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众多的人口1.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4.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导致当我国最东乌苏里江旭日东升而最西帕米尔高原却繁星满天。

南北跨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导致我国春节时,黑龙江省是冰天雪地,海南省是阳光普照。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帕米尔高原5、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陆界线2.2万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还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6、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前三大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和崇明岛。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之最:纬度最高的省区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区海南;最北端的省区黑龙江;最东端的省区黑龙江;最西端的省区新疆;跨经度最大的省区内蒙古;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邻省最多的省区内蒙古或陕西;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面积最小的省区澳门;人口最多的省区广东;人口最少的省区澳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原因是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原因是:东部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

3、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大局部在北温带,小局部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集合处。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限: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有北回归线穿过的行政单位自东向西依次是:台湾省〔台〕、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云南省〔云〕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参看P8及P9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1、总量:2010年达13.7亿2、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特别行政区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篇第一节中国的气候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

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纬度位置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1、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2)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 0℃ ) 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

初二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为中心线,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新疆),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内海就是渤海与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

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依次就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就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台湾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6、目前人口数为13、7亿。

东西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以东南人口密集,以西北人口稀少。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就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少;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就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8、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就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与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三级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一)中国的疆域1.伟大的祖国2.辽阔的疆域①疆域四至②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

③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两个大岛:台湾岛、海南岛。

3.众多的邻国①陆上国界漫长,达2.2万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读图记住)②大陆海岸线长达 1.8万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读图记住)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 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约73°E )①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位于北半球。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③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①划分依据: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发展、利于民族团结②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①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②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特征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纬度最多的省区:海南跨经度最多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三)中国的人口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2010年总人口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我国人口居前三位的省区:广东、山东、河南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基数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①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②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国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实行计划生育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编)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编)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编)
一、地球的概念
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也是唯一一颗多层大气层的行星,是人类及其他生物家园。

它是由地球内核、地幔、地壳三大部分组成,以全球海洋、陆地多样性为特征。

2、地球特征:地球表面呈开山裂谷地形,从地幔至地壳形成隆起、隆降、沟壑、山川等特征;地球内部岩浆活动及火山爆发给地球带来有机物质及气体分布等;地球大气层则形成了气候格局及庇护的热气团等等。

二、洲的概念
1、洲:洲是由大陆及相邻陆地统一构成的地理区域,可以是一片大陆或多片大陆的综合体,现有六大洲:非洲、南美洲、亚洲、北美洲、澳洲、欧洲。

2、洲的特征:洲均有极具地理特点的资源类型,如地理形状、地质结构、气候、自然景观等;洲内各国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都有其特色,洲内社会文化共商也各有特点。

洲也是全球价值观念影响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因此也被视作(一种文化圈)。

三、国家的概念
1、国家:国家是指拥有立宪、民主或其他特定政体、有独特的文化凝聚力、以及拥有自己的政治主权的边界内占有独特土地的领土。

2、国家特征:国家以领土立国,拥有一定的国土面积;国家拥有独立的外交责任,可以独立签订国际条约;国家拥有人口数量有限的居民;国家也拥有自己的财政与金融体系,有自身的相关政策;国家可以在不同层面(如地区联合、贸易协定等)与其他国家形成特定的交流和联系,交换人员和物资。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精编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精编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精编版)
北方地区重点摘要:
1、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北方著名的古都。

2、农业生产以旱地为主,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

长城以南: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

3、森林资源宝库: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4、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枣。

5、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6、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重点摘要:
1、地形:
①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②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1、农业生产条件:
①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②主要农产品: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
和热带农作物。

2、热带作物主要生产基地: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
3、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4、农业区: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5、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等资源丰富,
江西大余钨矿,湖南冷水江锑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江西德兴铜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精编版)2、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135E)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约73E)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5、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6、陆地相邻的国家14个(图课本7页)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21.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5【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主要有傣族、黎族、纳西族、白族。

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西藏、青海主要是藏族,广西主要是藏族,宁夏主要是回族。

内蒙古主要是蒙古族。

新疆主要是维吾尔族。

东北地区主要是满族。

我们湖南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

4、少数民族的乐器和风俗节日,见教材P17-18页。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4、东岳—泰山——山东省(鲁)西岳—华山——陕西省(陕或秦)南岳—衡山——湖南省(湘)北岳—恒山——山西省(晋)中岳—嵩山——河南省(豫)少林寺5、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详细特征信息见教材P23-26页【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我国气候、交通、经济的有利方面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所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句,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第三: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在高一级流向低一级的地方,水流急、落差很大,在阶梯交界处,可以提供巨大的水能。

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如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就在第二级和第三级交界处。

【分析山区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为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6图2——22)4、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

降水类型:锋面雨,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是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5、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3、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黄河。

【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原因】: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自然原因:黄河中游及支流流经的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斜坡多,土质结构疏松,多孔隙和直立方向的裂隙,易被水侵蚀,且夏季多暴雨,对地表冲刷力大。

二是人为因素: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的植被严重破坏。

【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教材P50页图2-41的右边第二自然段【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有那些】:教材P51页图2-42的下面一段文字。

【为什么自古以来长江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现在,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大,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线、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由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7万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1、北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矿产基地,主要的油田:黑龙江大庆油田、山东胜利油田主要的煤矿: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区。

我国南方多有色金属:江西大余的钨矿,湖南冷水江的锑矿,湖南冷水口山的铅锌矿,江西德兴的铜矿。

2、太阳辐射量最少地区是四川盆地(原因:位于盆地内,水汽不易散开,多阴雨、雨雾,晴天少),3、太阳辐射量最多地区是青藏高原(原因:高原海拔高,云层少,空气稀薄,透明度好,拉萨被称为“日光城”),【论太阳能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太阳能和其它传统能源相比,主要是她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利用成本低,无污染,局限性是受天气影响,能量不稳定,且地区分布有差异。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我国面积居世界第三,“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3、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4、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5、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大: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

②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

③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④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1、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③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我国的水能资源的发展优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

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1、海洋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位于东海)、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4、著名的盐场:长芦盐场(我国最大盐场,位于渤海湾),南方海南的莺歌海盐场【我国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措施】P73页上面一段。

秦岭—淮河线:(P75-79)★重要图片:P77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P78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1、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划分的依据是根据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秦岭南北两地冬季气温差异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纬度因素造成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而秦岭淮河以北则相反。

另一方面也与冬季风的影响程度有关,北方受寒潮影响大,降温强烈,而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遇到秦岭等东西走向的山脉的阻挡,风力减弱。

1、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北方著名的古都。

2、农业生产以旱地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玉米、棉花。

3、森林资源宝库: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4、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枣。

5、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5、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地区重点摘要:1、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②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2、农业生产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②主要农产品: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农作物。

3、热带作物主要生产基地: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

4、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5、农业区: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