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校教学成果培育方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8.20•【字号】教师〔2021〕297号•【施行日期】2021.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有关高等院校(机构),厅直属有关中小学校: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遴选2021年“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告》(教师〔2021〕209号)要求,我省组织专家对各申报单位的培训方案进行了评审,经商省财政厅同意后,现决定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类别2021年“国培计划”包含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区域领域帮扶培训、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农村校园长领导力培训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五大类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等133个单位承办。

三、培训时间与地点各类项目原则上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具体培训时间、地点由承训单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安排。

对于因疫情防控等特殊情况不能于年底前完成的项目,承训单位须向有关项目执行办公室提出书面延期申请,获批后最迟于2022年4月底前完成。

四、有关要求(一)系统谋划项目实施。

全面落实“国培计划”支持重点、示范引领、推动改革要求,大力支持全省欠发达县区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骨干教师、校园长和培训者专业发展,完善五级联动教师培训机制,推动新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

市县要充分发挥“国培计划”项目系统集成、示范带动作用,制定本区域教师培训体系建设规划,重构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学科体系,健全教师培训内容体系,建立教师智能研修体系,规范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方案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方案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方案一、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示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方案的制定,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加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同时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目的1.鼓励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通过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热情,促进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2.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展示学生教育教学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3.增加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通过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让家长更直观地认识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加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三、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形式1.课堂展示: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和家长亲眼观察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作品展示:学生可以用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从而展示他们在不同方面的才能和能力。

3.学生报告会:学生可以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向班级或全校师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

4.学校开放日:学校可以定期开放,让家长和社区居民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四、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1.优秀教师课堂展示: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课展示,让其他教师和学生亲身体验优秀教学的魅力。

2.教师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分享,让其他教师参考借鉴,并在分享交流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五、学生教育教学成果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在学校的展示区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和家长欣赏和学习。

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学校可以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校外专家和社区居民,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六、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1.学校成绩展示:学校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汇总展示,让家长和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的成绩情况。

2021年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参考范文与2021年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范文

2021年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参考范文与2021年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范文

2021年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参考范文与2021年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范文2021年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参考范文多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

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来营造学校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

现将我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介绍如下: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

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

研讨会的举行,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

研讨时有记录人做好研讨情况汇总,并由代表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汇报。

这种做法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

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

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

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

方法。

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奋斗目标,每个学年都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公示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公示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公示近年来,北京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成果也日益丰硕。

为了表彰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校,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北京市教育局决定举办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现将评选结果进行公示,以便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了解。

本次评选活动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共设立了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奖、教学创新奖、教学管理奖四个奖项。

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校。

首先,教学成果奖是对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的表彰。

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他们的教学成果不仅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有所体现,更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次,教学团队奖是对在教学管理和团队协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的表彰。

这些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团队协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的教学成果不仅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上有所提升,更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再次,教学创新奖是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校的表彰。

他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们的教学成果不仅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有所提升,更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最后,教学管理奖是对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的表彰。

这些学校注重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他们的教学成果不仅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上有所提升,更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本次评选活动,我们看到了北京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他们以优秀的教学成果为北京市的教育事业增添了光彩,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21.04.30•【文号】教师函〔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4.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和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就“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基本思路深刻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提升结合,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高端引领人才,为乡村振兴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师资支撑。

(一)支持重点。

实施示范项目,重点加强方向方法引领、优质资源建设,培育教育家型教师和校园长、专家型培训者和团队。

实施中西部骨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骨干教师、校园长和培训者深度培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校长能力整体提升。

辐射带动省、市、县、校级教师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

(二)目标任务。

推进以教师自主学习、系统提升、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国培计划”改革,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建立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探索教师自主选学等模式,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发展。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专业化建设,健全项目区县、高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协同发展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健全教师发展评价、培训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

2021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4篇

2021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4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定》、《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县教育局的统合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副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依托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通用版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特长活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三、培训对象所有在职教师(四、培训学时学年总培训学时不少于五、培训内容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需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教师职业观,提高心理素质思想基本素质及心理素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品性,塑造良好的教师英雄形象。

以校长优异校长和优秀教师事迹为主,同时结合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活教材,进行学习和反思,提高教师爱岗敬来、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联结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机构政策等。

重中之重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程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以《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重要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而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开始实施新课程所研究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全院教师中教师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科学运用教学赞许的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自省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培训。

特别是任教三年内的新教师,要加大培训的积极性。

⑴教材知识培训:教材知识过关训练内容为目前学校正在使用的学科教材,其中小学低段为一年级、高段为四年级、初中学段为七年级各学科教材。

①做课后题a、每位课文代课教师应在进行上课前将所有的课后题练习一遍。

b、完成基础年级课后练习题(低段一年级、高段四年级)。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结果的通知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结果的通知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1.12.21•【字号】武教职成〔2021〕4号•【施行日期】2021.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结果的通知各区教育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1年绩效采集工作的统一部署,按照《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项目)承接的通知》要求,经过专家委员会推选和审核,现将2021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结果通知如下:一、市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一)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1.市第一商业学校:严洁、杨希、乔苇、朱丽君、李淑娇、魏纯、张媛、张文旭、原锦林、赵心怡2.市仪表电子学校:唐纳、沈虹、倪冰、鲍为、赵俊、邓一婧、叶晶、谢岁寒、余泓洋、吴礼法、周志雄3.市财政学校:蔡莉、王佩、韩菲、王代翠、张雄健、丁毅华、王鑫、程晓华、张涤玄、丁梦、易颖晟4.市一职业教育中心:林习清、陈斌、陈利荣、刘丽芬、朱一万、张欣盛、罗姣、张峻、杨琼兰、聂琳5.市财贸学校:万大华、罗琴、夏春、朱晓辉、彭菊芳、陈竞、张国红、黄勇、张晴、孙大鹏6.市艺术学校:江红霞、董科卉、付晶、秦慕星、杨先利、汪馨7.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瞿慧、邓国平、何士青、范兴宽、闸祺、张莹、戴静8.市交通学校:李冬梅、黄贤文、孙幼红、杨玉娇、徐爱英、陈慧、吴勇、陈白鸽、陈靓、鄢姣、向姣姣9.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林汉元、余田、吴扬丽、王国鑫、王琼、徐兰芳、段璇、邢晶晶、欧阳思维(二)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1.“梧桐有声”胡慧娟名班主任工作室(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主持人:胡慧娟2.“云垦”名班主任工作室(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主持人:唐志姣3.“滴水成涛”名班主任工作室(市供销商业学校),主持人:杨涛4.左毅名班主任工作室(市交通学校),主持人:左毅5.王佩名班主任工作室(市财政学校),主持人:王佩6.“商海”名班主任工作室(市一商业学校),主持人:严洁7.“润禾”名班主任工作室(市仪表电子学校),主持人:艾芹芹8.金绅名班主任工作室(市第二职教中心),主持人:金绅9.“微光”名班主任工作室(江夏职业技术学校),主持人:贺莹二、市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建设项目1.汽车技术服务群虚拟仿真创新实训基地(市交通学校)2.中西餐饮酒店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一商业学校)3.网络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4.智慧商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供销商业学校)5.城市燃气智能输配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武汉燃气热力学校)6.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仪表电子学校)7.农学三位一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新洲高级职业中学)8.旅游服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旅游学校)9.数字创意设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一职业教育中心)10.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蔡甸职业教育中心)(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财经商贸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财贸学校)2.数字商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第一商业学校)3.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市建设学校)三、市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推荐奖项(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三共”并举德技兼修赛证融入:中职电梯专业现代“匠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李军、胡晓勤、梁俞文、曹庭文、孙幼红、李梅、陈默、熊睿、鲁成强)2.“标准引领、一主五翼”构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优质发展生态链的创新实践(周志文、柳睿、黄卫山、贾双平、顾小华、王国鑫、贺志盈、黄伟、沈阳、胡桂丽、张晓蓉)3.基于“两翼七维一平台”的区域中职教育质量协同治理创新实践(黄正轴、徐谷、熊秀芳、黄卫山、蔡沁云、冯辉、江婷、高翔、杨磊)4.思政引领、世赛标准高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常福曾、杨孝刘、王勇、查筠、艾翠林、王炎超、杜兴旺、况野)5.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德胜、左雅莉、毕红林、李强、黄利丽、左璇、孙晓野、徐名生)(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数控专业“五重融合、五级赋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禹诚、周远成、余昆、王雷、杜云福、杨小平、郑武臣、李杰、高明)2.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学“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范忻、孙群安、李太珍、代光燕、丁洁梅、曾璐、张晓松、杨娜、何宁、黄镔、王轶、潘飞)3.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合伙人制“三方四共“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李皓、胡贝贝、秦鉴、查筠、艾翠林、陈宏桥、张努、吴鸣、陈礼、曹红)4.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成长平台赋能教师发展(鄢鸣、魏瑾、沈虹、蔡沁云、刘焰、王林、罗吴尹、何云鹏、涂超、周艳红)5.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甄艳红、李洪涛、吕清华、王前勇、杨菲菲、喻艳、陈联合、陈友法、王立和、雷奕超)6.基于中职学校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与实践(朱岸、梅加元、胡罡、黄正轴、龙善寰、黄卫山、姜小东、王辉、周聪、牛畅、鲁瑛、鲍童)7.中职学校“工学平行、双线递进、校企双师”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实践(陈斌、吕柏松、林习清、张玉琴、陈纲、陈春燕、林琪、徐师师、钱丹、梅哲丽)8.中职电子商务专业“3+1”模块式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郭高星、许燕、胡亚京、甘毅、周忆、沈稷婵、刘畅、刘麦琪、何成龙)9.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建设《数字图形图像处理》系列课程高水平教学团队(李茹倩、王婷、满丽北、应昶、张玉琴)10.中职“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陈志军、黄利丽、高德胜、林梧、李强、毕红林、雷静)11.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训练校本教程的创新实践(杨小玲、杨杉、丁娟、李亚梅)12.“企业化”管理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实践(杜永清、陈标)13.“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生“尚唯”自主成长特色思政模式实践(陈启华、汪向阳、袁翠东、程沈志、喻三明、童紫健、刘俊峰、吴红梅、胡舜祯、胡晶)14.基于“楚源文化”“通文达艺”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中职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探究(江红霞、华荔、许丽娜、黄薇、杨振之、高莹莹、鲁亚玲、董科卉、陈欢、刘磊、付晶、江燕)15.“三全育人”视域下的中职学校礼仪教育探索与实践(钟如惠、汤敏、张蕾、龚纯、袁彬、毛维慧)(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教演结合以演促教——复合型戏剧表演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郑茹月、黄燕、芮锐、喻凤、严亮、陈杨、魏琼、杨婧、杨光辉)2.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助力智慧职教(冯辉、陈斌、沈敏、张玉琴、鄢鸣、宋晓峰)3.“赛教融合、课证融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职会计事务专业为例(张星、汪文艳、陈靖、胡娟娟、罗灿、尹俊)4.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贺志盈、周志文、沈阳、黄伟、柳睿、周正鼎、毕红林、何琦、杨波)5.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研究实践(徐云)6.“基于创新团队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吕明杰、陈国伟、赵进军、徐辉、傅汉超)7.体育强国背景下体校特色班级建设探索与实践(夏怡、任洪、李娟、王娟)8.“二元协同、六环运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于波、魏稳、谢瑜、彭晖)9.“三环五步、内外联动、以文化人”经典诵读育人模式探究与实践(张莹珺、杨彩云、王虹、殷婷、万洁璇、李明、段青)10.五环法治教育,助力学生阳光成长(但燕娟、张凡明、张志祥、胡慧娟、张文娟、曾璐、林爱民、陈纪翠、刘志鹏、陈洪东、程庆)11.“家校社”共同体促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陈建繁、贺莹、戴明源、张路、徐强)12.多元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在中职教学评价改革中的有效实践(王德华、袁继安、贺磊、王峰、艾继胜)13.“优秀师资、优质教材”借力文明风采大赛构建中职德育教学管理模式(袁彬、李慧勤、黄拥军、汪静)14.技能高考模式下中职幼儿保育有效教学的研究实践(刘中玉、张晴、许欣、徐谷、XXX平、覃敏、周星、余春棉、罗正丽)15.古法斫制古琴技艺在二聋校的传承(夏清勇)四、市级培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名称专业团队长负责人市第一商业学校烹饪常福曾查筠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周志文黄卫山市交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周广春简玉麟市仪表电子学校电子信息技术胡峥韩卫宏市第一商业学校会计事务黄建萍艾翠林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陈波蔡沁云市艺术学校戏剧表演郑茹月聂磊市供销商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潘艳君张莹珺市财贸学校电子商务黄文莉胡伟市仪表电子学校数控技术应用张珍明韩卫宏市财政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张毅徐俊市第一商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张娟查筠新洲高级职业中学园艺技术杨幼春魏文彬市一职业教育中心动漫与游戏制作李茹倩张玉琴市二轻工业学校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周远成郭海利市一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宋晓峰张玉琴市供销商业学校会计事务张星张莹珺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幼儿保育陈俊芳彭险峰市二职业教育中心电子信息技术秦红霞金绅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幼儿保育朱焕芝高德胜请各区教育局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牢固树立职业教育新发展理念,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任务书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任务书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任务书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旨在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终身发展能力。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内容和计划1.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制定项目的详细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项目计划,设计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 实施教学活动:根据项目计划,组织并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提供学生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支持,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评估学生学习成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教师培训和支持:为参与项目的教师提供培训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三、项目效果和影响通过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期望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和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项目中的实践活动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通过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积极探索和尝试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四、项目实施和管理项目实施和管理将遵循以下原则:1. 组建项目团队: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组建一个专业的项目团队,包括教师、教育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学成果培育方案
一、培育成果名称
《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分段小学科技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培育成果简介
世界著名的创造学专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力随时均可任意表现出来,只有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开发和训练才能变成现实能力。

因此,根据创造教育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智能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分层分段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科技教育活动,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才能让那些“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得到充分滋养、向阳生长,终成“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景象。

1.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全民参与——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目前的科技活动在总体水平上还不太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不少学校把科技活动的开展往往只限于建立几个科技兴趣活动小组,并只让学有余力又有兴趣或特长的学生参加,而不是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科技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分层分段:学校针对学生的智能水平、年龄特征、潜力特长,把学生科学地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3.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通过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协同,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
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4.科技教育活动:科技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科技教育活动。

从形式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从活动主体看,有管理者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家校的活动。

三、培育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逐步达成“人尽其才,人人都是创造之人”的育人目标。

2.通过举办校园科技节等系列活动,形成各类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的作品。

3.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思维和技术过硬的科技辅导员。

4.建立全员参与的满足不同层次与特长的校本科技小组和科技社团,编写日常科技活动分类校本教材,逐步培养一部分学生具有从事科学技术的最基本技能。

5.在校园范围内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分层分段的科技教育活动的模式和实践经验,并起到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四、培育成果的创新点
1.建设满足“全员参与”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智能的学生的一系列科技课程。

2.建立基于科技环境的各类教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可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教育活动模式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五、培育成果的现有基础和条件
自XXXX年开始,我校着手打造省级科技示范校,于XXXX年通过验收。

其间,我校在课题研究、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竞技比赛、设
施配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后期科技教学成果的提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课题研究基础。

科技课题《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顺利结题。

XXXX 年被青少年创新教育授予《实践基地》;2018年XX市科协和XX市教育局授予《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2.活动设施基础。

目前学校配备两个创客专用教室。

XXX年,与XXX公司合作创建了3D打印科创工作室。

3.课程设置基础。

学校目前开设的科技校本课程有机器人制作类(虚拟机器人、实物机器人、模型搭建、程序设计、思维训练),海陆空模型类(无人机、四驱车、航模),科技制作类(3D打印、电脑动画、scratch编程),益智游戏类(华容道、魔方、魔尺、数读、空中坠蛋、纸船承重、大象穿纸等)。

4.自编教材:自编两套科技教材《未来社区》、《智赢未来》。

5.学生活动基础。

学生除了在科技校本课与创客兴趣小组进行活动外,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学期组织两次的科技节比赛活动。

科技节活动已有5年的开展经验。

自XXXX年以来,我校学生共有XXX多人次在市、省、国家级的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也屡获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奖。

自XXXX年开始,我校学生在各级科普宣讲活动中崭露头脚,在刚刚结束的XX省科普宣讲比赛中,X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XXXX年-XXXX年,学校有XX 人次获国级奖励;X人次省级比赛奖励;X人次市级比赛奖励。

同时,在多年的科技竞赛活动中,培养了部分技术过硬、思想超前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所以我校进行关于校园科技教育方面的研究,硬件具备,时机成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六、具体培育计划
(一)管理到位,健全科技教育网络
1.健全组织,构建科普网络
学校建立三级科普管理网络,认真做到层层落实。

1)一级网络:建立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科技总辅导员、科数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物色安排指导教师,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发动、过程安排、检查指导及总结奖励。

2)二级网络:包括两个方面——a.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思想动员,组织管理,纪律监督,保证活动有序地顺利开展;
b.科技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科技思想教育,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知识及科技技能的辅导,组织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发现及培养不同领域的科技苗子,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3)三级网络:三——五年级各班落实对科技兴趣浓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中队委员为科技小辅导员,学校建立一支由19名学生(每班一名)组成的科技小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中的骨干力量,以此带动全校科技活动的开展。

2.保证经费,创造条件
我校每年预留经费确保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科技教育,用于添置科技活动的专用设备,购买活动材料,教师培训,外出考察费等,确保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科研先导,推动科技教育工作深入发展
1.申报相关内容的课题研究。

根深才能叶茂,培育成果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深入的科研指导,科研既可以加深对成果内容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探索相关方面的教育规律,甚至发现新的生长点,从而加深拓宽培育成果的发展。

2.全面铺开小专题研究。

新课改的理念还体现为学科整合,而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