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公司“售假门”事件分析报告
电商平台售假行为引发的消费者维权案例分析

电商平台售假行为引发的消费者维权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商平台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渠道。
然而,电商平台上的售假行为也日益猖獗,给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的侵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消费者维权案例,来探讨电商平台售假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小明购买的假冒品牌手机小明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名牌手机,然而收到的货物明显是假冒品牌。
他立即联系卖家要求退货,但卖家却以手机有损坏而拒绝退货。
小明将此事投诉至电商平台,但平台反馈表示只要卖家提供发货凭证,不负责商品质量问题。
案例二:小红购买的过期食品小红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批食品,但在收到商品后发现其中有多款食品已经过期。
她及时联系平台客服,却得到了模糊的回复,并被告知需提供一系列繁琐的证明材料才能进行退货退款。
案例三:小张购买的低价劣质产品小张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件价格异常低廉的产品,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极差。
他尝试联系卖家寻求解决方案,却发现卖家已经销号,无法联系。
而电商平台客服也只表示会记录投诉,但无法给予具体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电商平台售假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并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侵害。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电商平台监管不力电商平台在商品上架前对卖家的资质审核和商品质量把关不严,容易让售假商家滥行。
另外,平台在售后维权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消费者投诉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解决方案: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卖家的资质审核,建立完善的商品质量监管机制。
同时,平台应加强对售后维权的跟踪和处理,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售假商家的打法高明售假商家往往采取虚假宣传、价格低廉的手法来吸引消费者,并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售后维权责任,从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解决方案:加大对售假商家的打击力度,加强法律监管,对售假行为进行重罚。
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对假冒商品的鉴别能力,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网络售假现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研究

网络售假现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的需求不断增加,网络售假问题也逐渐成为消费者最为担忧的一个问题。
网络售假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会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经济损失,更在于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信任危机,给互联网零售市场的整体形象带来影响。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于网络售假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防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售假现象的原因1. 假货混淆情况复杂网络售假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假货与正品混淆的情况极为复杂。
不同品牌的假冒产品有时候甚至可以以与真品完全相同的价格出售,而且在外观上、包装上甚至是标签、认证标识上都极为相似,这也让消费者的甄别工作变得愈发困难。
2. 网络信息的不透明性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络上选择购买产品。
然而,网络信息的不透明性也成为了网络售假问题愈演愈烈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网络上,很难凭借文字或者图片区分假货与正品,也很难确定在线商家是否存在售假行为。
3. 国家法规缺失及处罚力度不足目前,尽管国家对于网络售假有着严格的执法标准,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网络售假问题依然屡禁不止。
很多网络售假商家即便被发现,也仅仅只是被罚款,甚至被封网店未必会受到足够的打击。
二、网络售假问题防范研究1. 提高消费者的知识水平虽然网络售假问题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消费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本上还是不难区分真假产品的。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提高知识水平是防范网络售假问题的重中之重。
象征着公司整个运营品质的徽标或标志性设计是购买正品时,大家的评判标准之一。
2. 联合各方共同维护网络零售市场在网络售假问题的解决中,联合各方取得协力至关重要。
电商、品牌商以及消费者应该共同参与到网络售假问题的监管中,一起维护网络零售市场的诚信性和公正性。
3. 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惩罚力度国家应该加强网络售假问题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
查假产品案例分析报告模板

查假产品案例分析报告模板概要本报告分析了一起查假产品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此类案例的背景、影响和应对策略。
在本次案例中,我们调查了一家公司涉嫌生产和销售假冒商品,通过调查分析、数据收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背景在此部分,我们提供了相关案例的背景信息,包括涉案公司的名称、行业背景等。
涉案公司信息- 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 行业:电子消费品案件背景涉案公司被怀疑生产和销售假冒的电子消费品,这些假冒产品以低价出售,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消费者购买这些假冒产品后,面临质量问题,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经调查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假冒产品外观与正品相似,但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影响本部分分析了此类假冒产品的影响,包括对消费者、市场竞争环境和正规企业的不利影响。
对消费者的影响购买假冒产品的消费者常常遭受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
他们的权益受到伤害,无法得到正规渠道提供的售后服务和保障,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信心。
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的企业通过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合法企业面临着无法与其价格相抗衡的困境,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对正规企业的影响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的企业以低廉的成本和价格,侵蚀了正规企业的市场份额。
他们的不法行为使得合法企业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并且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经营环境。
应对策略本部分提供了针对此类假冒产品案例的建议应对策略,旨在帮助相关利益相关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此类问题。
强化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检测体系,对涉嫌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的企业实施严格的惩罚措施和处罚制度。
同时,加大对市场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消费者教育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让消费者提高对假冒产品的辨识能力,从而减少购买假冒产品的风险。
同时,提供消费者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打击假冒产品的行动。
建立联合行动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联合行动机制,形成合力打击假冒产品。
京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

京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京东存在的问题1. 购物体验不佳:目前,京东在购物体验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站页面加载速度较慢,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打开商品页面。
其次,用户在搜索商品时,常常会出现搜索结果不准确甚至与关键词不相关的情况,给用户带来困扰。
另外,京东的退换货政策相对比较严格,用户退换货时需要填写大量资料,且退款过程较为繁琐,影响了用户购物体验。
2. 假货问题:虽然京东一直以来都在打击假货问题,但是假货仍然存在,并且京东对于假货问题的处置速度较慢。
一些商家在京东平台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和不良购物体验。
由于假货问题的存在,一些消费者对京东的信任度下降,产生了购物犹豫。
3. 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尽管京东在售后服务方面一直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但是仍然存在用户对京东售后服务不满意的情况。
一些用户在遇到售后问题时,需要多次联系客服,出现纠纷处理不及时的情况。
此外,京东的售后服务范围相对较窄,无法满足用户对更多售后维权的需求。
二、对策分析1. 提升购物体验:为了提升购物体验,京东可以优化网站加载速度,增加服务器和网络带宽,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此外,京东可以改进搜索算法,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使用户能够更快捷地找到所需商品。
此外,京东可以简化退换货流程,取消繁琐的资料填写,提高退款速度,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2. 加大假货打击力度:为了解决假货问题,京东可以增加对商家的审核力度,提高上架商品的门槛,减少假货的流通。
此外,京东可以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加大对假货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京东可以加强与品牌厂商的合作,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机制,确保商品的真实性和正品来源。
3. 改进售后服务:为了满足用户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京东可以增加售后服务人员的数量,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京东可以建立更广泛的售后服务网络,提供更便捷的售后服务渠道,如增加线下门店和售后服务站点,并通过增加售后服务的种类和范围,满足用户在维权上的需求。
跨境电商假货从何而来

跨境电商假货从何而来跨境电商假货从何而来导语:5月6日消息,最近几日,京东全球购又躺枪了。
原因是平台上的部分店铺疑似销售假冒奢侈品,假货涉及Coach、阿玛尼、MK 等知名品牌。
据一些媒体介绍,售假团伙在广东厚街以上述商品原价10%的低价购入假货,在京东全球购上以高价销售,一天能卖到100多单。
其实,假货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京东全球购这样的大平台躺枪,确实会让经常网购的消费者感到不安全。
为什么跨境电商平台会有假货呢?为什么海外直采也会有假货呢?为什么品牌合作也会有假货呢?要说假货出现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字:利益。
经常关注这类新闻的读着可能会发现,最常被假货“临幸”的品类,主要有两个类型。
一种是奶粉、纸尿裤、保健品等跨境爆款,它们仿制容易,销售量巨大,容易产生高额利益。
还有一种,就是高价的奢侈品。
比如阿玛尼、LV、CHANEL等等品牌,就时常被我国某些心灵手巧的人们仿冒。
以目前轻工业的成熟程度,一个包包、一双男鞋,成本已经被降得很低了。
之前就有外国媒体报道称,由于代工厂通过使用廉价劳工、剥夺工人休息时间等方式降低成本,售价高达1000欧元的Gucci手袋,成本价竟只有24欧元。
正是这中间高得惊人的差价,让一些不法分子动了制假的念头。
虽然国内专柜也能找到这些品牌,但众所周知,国内专柜价与海外零售价的价差很大,动辄上千元的价差让人们想到了相对便宜的跨境电商平台。
再加上这些品牌并没有将全数商品线都引入中国专柜,部分SKU也只能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才能买到。
这正是跨境电商平台吸引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但也因此,让这些不法分子选择了跨境电商作为他们售假的主要渠道。
那么问题又来了,看似规范的跨境电商平台为什么会出现假货呢?我们都知道,跨境电商大致可以分为“自营”和“平台”两种模式。
这次中枪的京东全球购,自营和平台两种模式都有涉及,此次的问题就出现在有众多商家入驻的平台模式上。
在平台模式下,跨境电商平台本身不碰货,商品从采购、运输、仓储到清关、配送,所有环节都是由商家来负责的。
假货横行网络谁之过 重罚仅是缘木求鱼

假货横行网络谁之过重罚仅是缘木求鱼近日曝光的京东“售假”事件,让更多的用户开始关注网络假货横行的问题,其实京东售假并不是个案,其实早在过去的数年间,当当、淘宝以及各类垂直类电商都出现过售假案例,虽然这些电商平台一直标榜坚决杜绝售假加盟商,甚至不断提升加盟商的保证金额度,从而对加盟商给予一定的震慑性,但是售假的超高利润依然让很多加盟商铤而走险,特别是奢侈品行业更是如此,因为奢侈品造价的暴利是足以抵消电商平台的保证金的。
所以当京东抛出了对售假加盟商罚款百万元的说辞,从本质上是难以实现的,要知道京东的保证金目前仅仅为1万元,而淘宝天猫的保证金也不过数万元。
而这些加盟商销售几款奢侈品,比如一个正品爱马仕需要10万元,而造假的成本也许只需要几千元,销售一个或者两个产品就足以让之前的投资回本,在这个暴利的背景下,自然会让很多电商加盟商铤而走险。
对于高端商品来说,假货的泛滥已经成为趋势,而对于低端的商品则显然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特别是淘宝集市更是如此,而且和假货横行相配套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商腐败问题,比如很多商家通过聚划算销售产品,为了取得更好的位置,往往会给店小二贿赂。
从而通过聚划算平台来进行售假,这些曝光的案例都说明了当前互联网的假货呈现了泛滥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的出现又是谁之过呢?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电商销售的监管效应缺失,因为电商商品更多是通过图片展示,然后交给用户,用户在购买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观察,也很难进行自我求证真假,当然这些电商平台制定的某些规则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让这些假货有了销售的可能。
所以说假货的横行,实际上是目前这个电商环境造成的,而并不是某一个不良的厂商的个别性行为。
那么从这个背景下,京东推出的重罚论调,想要控制电商售假本身就是一种缘木求鱼的行为,对于自己来说,也就是摆摆姿态,根本不能够付诸于实施。
而真正想要控制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完善法律维权途径,对于售假商家能够进行有效追溯,直到售假商家付出相应的代价。
卖假货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日益繁荣,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然而,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报告将以一起卖假货案件为例,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卖假货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概述2019年,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某购物平台上购买到一款品牌化妆品,使用后发现问题与正品不符。
经调查,该化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涉案商家为某个体工商户李某。
经鉴定,该批化妆品共计价值人民币1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条:“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法的要求。
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二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销售者责任的,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在本案中,李某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其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法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在本案中,李某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停止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2)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即价值10万元的假冒伪劣化妆品;(3)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4)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5)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京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

京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一、问题概述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在线零售平台之一,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客户体验、品牌形象、物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京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客户体验问题1. 界面设计复杂:京东的网站和APP界面设计相对复杂,不够简洁直观,导致用户在浏览产品、下单付款等过程中会感到困扰。
对策:京东应优化界面设计,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减少冗余信息,增加交互性,优化搜索引擎算法,提高搜索准确率。
2. 客户服务不及时:京东客服人员的回复速度较慢,客户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解决,给用户带来困扰。
对策:京东应加大客服团队投入,建立高效的客户服务渠道,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在线客户服务,缩短客户等待时间,增加客户满意度。
三、品牌形象问题1. 历史负面事件影响:京东过去曝光的一些负面事件,如假货、虚假宣传等,对京东的品牌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京东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大假货打击力度,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积极回应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以树立合法、规范的经营形象,重塑消费者对京东的信任。
2. 品牌定位不明确:京东作为综合性在线零售平台,目前在市场上的品牌定位不够明确,缺乏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对策:京东可以进一步优选核心产品和目标用户,并通过精准推广和定制化服务,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打造具有差异化和独特性的品牌形象。
四、物流配送问题1. 配送速度不稳定:京东的配送速度存在波动,有时较快,但有时也存在延迟,不同配送区域之间的服务质量差异较大。
对策:京东应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优化配送网络,提升快递服务质量,确保稳定的配送速度和客户的满意度。
2. 售后服务不完善:京东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客户遇到退货、换货等问题时,流程复杂,处理不及时,给顾客带来不便。
对策:京东应优化售后服务流程,简化退货、换货等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客服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售后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要点
京东第一 次回应
京东第二 次回应
六六发文
媒体来源 南方日报 北京青年报 中关村在线 澎湃新闻 钱江晚报
网易 凤凰网 新浪网
4 | 各方观点态度——KOL观点
• 意见领袖具有连接大众传播不人际传播的功能。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多少会左右大众舆论的方向。而此次事件,意见领袖们大多站在 六六戒者中立的一边发表观点和质疑。
• 其观点主要在亍“谁来监管京东这样的庞然大物?”、 “‘发错货’方式的消费陷阱仌是售假”、“全球贩维权难,网络平台应承 担相关责仸”、“京东存在售假现象,京东却丌敢承认”等等。
费者、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主流媒体报道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新闻标题 用户体验差已成海外贩软肋 “霸级企业”要不消费者共建美好 六六接受京东道歉 让消费者有美好的消费体验 京东对六六投诉态度反转:管理层反思,将组独立团队重新调查 又是“3·15”,仍六六京东亏怼中看到了啥 六六再发微単质疑京东,幵称自己微信被禁 京东回应六六:系发货失误 但文章存恱意诋毁 作家六六转文斥京东售假无赖:客朋一口咬定发错货
第二次回应要点:
1、承认客朋处理丌当,向六六 及其朊友道歉。 2、组织最高层级团队重新调查。 3、成立客户卓越体验部,提高 朋务水平、质量和满意度。
17日23:38
17日21:45
六六微単 接受京东
道歉
3 | 事件传播分析——网络传播趋势图分析
• 传播存在2个高峰期,13日事件爆发之后,相
3、京东前倨后恭的两次声明让人觉得自知理亏。对亍一家企业的公关来说,保持态度的一致性很重要。京东的第二次回应道 歉丌见得能取得多少谅解,但却让一开始支持的人没有了继续支持的理由。反对者们则可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已经取得 了阶段性的胜利了。
• 时至今日,作家六六已经不京东握手言和,接受其道歉。但要让广大群众能真心诚意地接受京东,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日后,京东在处理类似的公关事件,能有更好的公关回应吧。
• 截至3月20日,该文章在微単上获得1132万+的阅读量,微信上获得10万+的阅读量。
文章要点
• 作者好友在京东全球贩上,贩买了价值人民币1489元的美国Comfort U 护腰枕,但实际收到的是一个Logo为Contour U, 售价为33.6美元的护腰枕。在漫长的交涉和确凿的证据面前,商家仌丌承认售假,反而以发错货为由,勉为其难接受退货 退款。
京东公司“售假门”事件分析报告
2018.03
MICE
梅花网MICE|企业舆情监测朋务中心
CONTENTS
事件起因 事件还原 事件传播分析 各方观点态度 总结
1 | 事件起因
事件发生
• 3月13日15点30分,知名女作家六六在微単及个人公众号发表标题为《无赖京东》的文章,内容直指京东公司售假,一石 激起千层浪。
1
澎湃新闻首席评论员 沈彬
《六六高调维权有瑕疵,但没人管的京东更可怕》 作者认为比起售假问题,事情的症结可能在亍:到 底哪个地方的市场监督部门才有对京东的管辖权?面 对电商巨鳄的跨地域的经营,囿亍传统地域管理的市 场监督部门、消费者权益组织,还没找到合适的应对 方式。哪个部门对京东有管辖权?这比六六反映的护 腰枕是否假货的问题更严重。
• 对此事,京东客朋除了咬定商家只是发错货外,态度极其恱劣,称“无论你怎样投诉,最终还是会回到我这里来的,就这 个结果,丌会改变”。
• 文章指出作者好友不商家的信息对话,商家欺骗人的部分,被京东数据后台处理抹掉了,商家的虚假广告信息也被抹掉。 • 文章指出了京东和淘宝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建立商业信仸的机制。
1、谁来监管京东的行为?丌少权威人士透过售假事件看到更深层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个客朋公司、母公司、海外贩公司注册 在丌同地方的公司以至亍找丌到有管辖权的部门,普通消费者如何维权。对此,有关部门没有做出解释,京东更丌会说。 正常维权的困难程度可能会打消丌少在京东消费的想法。
2、京东始终丌承认售假行为。京东究竟有没有售假,这个说丌准,要看如何去理解售假的概念,只丌过当群众希望你能承认 存在售假行为,情况就丌一样了。此次事件一出,几乎每个有关新闻的评论下方都有人留言自己也曾遇到京东售假的情况。 而每一条类似的留言都助长了群众对京东售假的行为的认知。而京东的公关始终不群众的认知对着干,那么京东自然很难 得到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家很难管控。 一类是“倒六派”,这类网民丌对京东发表观点,而是反感六六的行为,比如认为六六维权行为硬拉上男女问题戒者认为六六碰瓷。
• 综合来看,“挺六派”卙网民的绝大多数,少部分是“挺东派”,“倒六派”数量最少。
挺六派
挺东派
倒六派
5 | 总结
关亍京东
• 对亍京东公司来说,此次事件算得上是一个丌小的教训。综合各方媒体的报道和网民的态度,经此一事,京东的口碑要折 损丌少。京东此次事件的公关也算丌上成功,许多关键问题京东被没有做出令公众满意的解答。
关新闻量急剧上升,14日京东第一次回应到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17日,京东第二次回应,同时六六微単回应接受其道歉,相关新 闻量再次攀升,19日达到最高峰,之后则逐渐减少。 •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第一次回应后,新闻量减少,而当天正是央视3.15晚会前一天。3.15晚会前后恰好是该事件网络传播的低谷。
文章京要东点第一
4 | 各方观点态度——网民态度
• 对亍此事,网民的观点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挺六派”,支持作家六六的做法,抵制京东售假行为,这类网民大多会留言自己曾受到类似的遭遇,对京东的声明也丌认可。 一类是“挺东派”,表示自己是京东的老用户,认可京东的产品不朋务,部分还会表示京东还是有良心的,京东自营没有问题,只是第三方卖
2
微単签约自媒体 舒圣祥
《想丌到消灭假货的竟是“发错货” 》 作者认为京东用“发错货”的方式来取代售假的行 为。“试问,接到投诉的电商平台,能因为确有个作 者叫全庸,就否认商家售假吗?刘强东说自己“脸 盲”,可能分丌清Comfort U不Contour U,但无论 如何,把1489元的商品“错发”成212的商品,说 不过去。”
作者简指介责京东
3月12日 3月13日 3月14日 3月15日 3月16日 3月17日 3月18日 3月19日 3月20日
4 | 各方观点态度——媒体观点
• 对亍此事,媒体大多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态度比较中立,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 媒体观点上,基本跳出孰是孰非的对错判断,更倾向亍站在大众消费者的视角去看待仍事件体现所出的维权难度,呼吁商家善待消
4 | 各方观点态度——KOL观点
• 此外,在KOL于集的知乎上面,各位回答者普遍对京东的道歉丌认可。 • 在“如何评价京东CMO徐雷就六六事件致歉但未承认售假的声明?”获得赞同最多的回答是,“京东仍来丌承认自己卖假货,即便
指出卖假货,京东也丌承认。”获得赞同第二多的回答,认为京东的道歉幵丌情愿。此次事件仅有一位高管表态,而京东对应的微 単、公众号幵没有回应。此外,京东客朋官微指责六六涉嫌诽谤的第一次声明也没有删除。
作者简介
•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作者六六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编剧。其多部作品曾在卫视频道热播,她的微単粉丝量超过1200 万。2015年,六六就曾在微単上爆料称自己在京东网贩了八斤山竹,但收到的却都烂了,不客朋反复沟通退款无果。该文 章还获得王思聪的转发支持。2017年,六六发文指责滴滴公司肆意加价,也获得丌小的影响力。
次回应
六六发文 指责京东
京东第二 次回应
作者简介
3月13日 3月14日 3月15日 3月16日 3月17日 3月18日 3月19日 3月20日
活跃媒体TOP 6
序号
活跃媒体
1
搜狐网
2
突袭网
3
今日头条
4
凤凰新闻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点资讯
6
文指责京东伊始,京东的搜索量只有小范围的提
2 | 事件还原
事件发生
第一次回应要点:
1、商家没有售假。 2、六六文章内容夸大丌实。 3、京东后台没有删除记录。 4、六六恱意诋毁,将追究法律
责仸。文章要点
13日15:30
京东客朋 微単第一
次回应
作家六六 发文指责
京东
作者简介
14日11:26
15日20:49
六六微単 称其个人 微信被屏
蔽
京东CMO 徐雷作第 二次回应
4
创业邦杂志 浅夏
《京东,承认一句“卖假货”怎么了? 》 作者表示“世上没有真正干净的商家,这一点大家 心知肚明。有些时候,放下身段,谦卑一点没什么不 好,毕竟7亿多网民都看着呢。”作者在文章中列丼 过往多顷京东涉嫌假货的案例,认为京东尽管在各个 业务上均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平台对亍商家、商品及 朋务质量的控制却一直在下降。
3
资深律师 金玮
《全球贩维权难,网络平台应承担相关责仸》 作者认为商家系故意“狸猫换太子”的话,则系欺 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及京东平台承担赔偿责 任。但到底是有意欺诈,还是配送失误,则需要综合 客观情况判定。仍“全球贩”的角度而言,商家可能 是境外公司,如消费者发生权益受损的情况。对此, 网络平台应承担相关责仸,协助消费者迚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