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自然”群文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观察与体验2. 大自然的美与和谐3. 环保意识的教育4. 观察、想象与表达5. 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公园或自然景区2. 教学器材:望远镜、笔记本、画笔等3. 教学资源:自然环境图片、环保资料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观察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实践环节,尽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检查学生的实践成果,观察他们是否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4.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摄影比赛,鼓励他们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和技巧。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介绍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2. 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3. 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观察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鼓励他们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5. 思考自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环境问题、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和观察心得的表达。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环保行动:评估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观察自然景观:组织学生去公园、山区等地方观察自然景观,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介绍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2. 第二周: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学习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讨论如何减少污染。

介绍生态破坏:学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第三周: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和理念,讨论环保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参与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第四周:观察自然观察生物: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生物,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观察天空:学习观察天空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日出日落等天空现象。

《感受自然》的教案

《感受自然》的教案

《感受自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欣赏:如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

2. 自然现象的探索: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风雨雷电等。

3. 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空气、水、食物、能源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然主题的画作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笔记本、文具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

2. 新课:介绍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3.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创作:鼓励学生运用绘画、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

7. 作业:布置自然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自然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作文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思考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作品内容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自然摄影活动,让学生用镜头捕捉自然的美丽。

2. 开展自然知识问答,增加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感受大自然》教案

《感受大自然》教案

《感受大自然》教案感受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描述大自然的景色和感受。

2. 练习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达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2. 学生的绘画和临摹作品,用于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亲近大自然并感受它的美的经历。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个大自然的景色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美景和感受。

鼓励他们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张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共同描绘出场景,并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每个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派代表展示给全班。

4. 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练习与拓展:给学生发放一些素材,让他们从中选择一个大自然的场景进行绘画或临摹。

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观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感受大自然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或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力量。

鼓励他们记录下所见所闻,并进行分享。

七、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在描述大自然的景色和感受时是否准确、丰富,以及他们在展示和分享时的表达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绘画和临摹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上是本节课《感受大自然》的教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精选11篇)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精选11篇)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精选11篇)《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篇1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目标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

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③走进大自然。

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

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活动过程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②分小组交流: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⑦全班交流。

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活动小结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

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

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学生习作青岛的春天青岛的四季中我最喜欢春天,因为青岛的春天不冷不热,又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山上满是野花,花园里也到处是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青岛的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一个季节。

请闭上眼睛想一下,马路边上、山上、街心花园里,到处一片嫩绿,所有的树木都长出了新芽。

六年级下群文阅读教案《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群文阅读教案《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文本通过细致观察自然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描述和表达自然景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色的能力,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准备】1.课文《感受自然》的课本2.思维导图、课堂实物展示3.PPT演示4.教学录像素材【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实物展示(如花朵、树叶、或者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然景物。

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进行描述。

2.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景的感受。

【预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和猫儿一起读书》。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自然中是怎样感受到美的呢?通过观察哪些方面能感受到美?你是怎样表达这种美的感受的?【呈现】1.播放与自然相关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自然景物美的感受。

2.7.请学生观察环境中的自然景色,并填写观察表格:用什么词来形容?时间地点自然景色形容词3.学生分享自己填写的观察表格,并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形容词词汇。

【理解】1.阅读课文《感受自然》,师生共同朗读,学生跟读。

强调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感情的表达。

2.通过师生共同朗读,集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导入学生对自然的评价和感受的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拓展】1.让学生观看与自然相关的画作、摄影作品或者其他文化作品展示,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作品中的自然元素,并用适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2.学生根据观赏的作品,模仿其中的情感与美感,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绘画、写诗、写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巩固】1.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景物的经历,写一篇感受自然的文章。

要求学生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写景物,并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敬畏之情。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5篇)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5篇)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5篇)第一篇: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能力: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探究、情境分析、自主学习法【学情分析】关于鉴赏大自然之美,涉及美学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尽量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草原的图片,欣赏歌曲《天堂》师: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我的天堂,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开始我们的天堂之旅。

教师引领:为了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同学们就应学会如何鉴赏自然美。

(一)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师过渡:我们在旅行游览中,应当怎样鉴赏自然风景呢?下面我们就重点来探讨一下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

探究活动:师让学生分组讨论,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然后展开小组竞争比赛,看看那个小组说的多,说的好。

1、要有审美的眼光。

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首先,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感受,在你所欣赏到的各种美的自然对象里,有没有类别之分?比如,黄帝陵等,他们各有各的美,这种美有没有区别?此时,是进一步总结,认识美的自然对象的分类。

即:一种是人工的,一种是天然的。

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鉴赏时间不同,景色不同,给人们的感受也不同。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动植物的生活习性3. 自然现象的特点4. 环保知识普及5. 创作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讲解法:向幼儿讲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自然现象的特点。

3. 实践法:让幼儿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创作法:鼓励幼儿创作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户外大自然环境2. 教学材料:观察记录本、画纸、画笔、环保宣传册等3. 教学设备:望远镜、相机等观察工具教案一、导入: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大自然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观察大自然:1. 组织幼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动植物,让他们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2. 引导幼儿观察地上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三、了解自然现象:1. 讲解自然现象的特点,如晴天、雨天、刮风等。

2. 让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并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四、环保知识普及:1. 向幼儿讲解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

2. 组织幼儿参与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种植树木等。

五、创作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1. 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色。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自然主题作品。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知识问答,检验他们对大自然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大自然”群文教学设计“感受大自然”教学设计洪汝游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1.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同学们,在上周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

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二、回顾旧知,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这组课文插图。

(出示课件:本单元四篇文章插图)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

(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

(板书:韵味无穷)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

(板书:野性十足)三、进入群文阅读,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1.《倾听鸟语》(1)学生自由读第一篇《倾听鸟语》。

想一想: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①. 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

)(板书,悠然动听)②. 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

”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什么?(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

)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让人痛心啊!(4)发挥想象。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

它们为什么惊恐?生交流,预设: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5)读一读: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

(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6)说一说。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交流──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2.《和树谈心》(1)想一想: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学生交流)(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说一说: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下来吧!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

(板书:倾听交流)3.《落叶》(1)想一想:《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交流)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笔画一画。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①. 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

开始是金蝴蝶般的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

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4)发挥想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叶也有情啊!看到它,你想到了谁?生交流:教师、警察叔叔、清洁工阿姨、边防军战士……(板书:有情有意)《密西西比河风光》:(1)想一想:密西西比河有哪些迷人的风光?(2)在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描写了密西西比河迷人的风光?(3)交流交流。

生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说一说:《密西西比河风光》这篇文章分别描写了西岸──东岸──动物──河这边的不同景象。

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5)发挥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来到密西西比河旅游,你看到这样的风景,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你会怎么做?(6)师小结:密西西比河旖旎的风光和神秘的气息让我们向往,真希望有机会亲身去欣赏欣赏。

四、主题拓展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感悟了大自然,这是一个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世界。

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呢?生自由交流。

预设:生:1.我希望有马良一样的神笔,描画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2.我要写一首诗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3.我要用歌声来赞美美丽的大自然。

4.我要拍摄出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你的眼前,就能展现出一片童话般美好的天地。

请看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五、作业布置。

完成阅读记录卡六:附:板书设计:倾听鸟语我爱鸟。

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

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亮开了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未雨时,急促地叫着“滴水,滴水”。

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千上百的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

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聚集在树上,准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

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

我又仿佛找到了在乡下的那种感觉。

后来因城建改造,梧桐被砍了,那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

偶尔看到三两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常觉怅然。

噪音的嘈杂,环境的污染,生态资源的破坏,哪里还有鸟儿栖息的家园?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

找一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

看小鸟在树与树之间跳荡,听绿荫深处的鸟声,忽断、忽续、忽远、忽近。

顽皮的山雀,呼啦啦如夏日的骤雨,漫天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喙,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体态,婉转动听的鸣唱。

我常念江南青青的水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或者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

不仅如此,鸟类在抑制农林虫害、鼠害,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直接的生活用品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气候学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闻不到鸟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

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落叶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

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你们那里,落叶在秋而不在春。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紫。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

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

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

而在这地毡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丫,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这便是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

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

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

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的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

老叶不必窸窣,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挨过冷酷的冬季。

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

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

秋天过去了。

冬天过去了。

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

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

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个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

我看见新叶高出老叶覆满的树冠。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

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

然而,老叶没有悲戚。

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或哪一片林子里,我的思想都进入一种庄严的思考。

和树谈心读报,忽然发现这样一则消息:每当赫伯特·魏泽教授迈步经过森林时,都觉得树林很有趣。

因为这位德累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决心研究树木的语言和使树木的语言变得听得见。

这则消息,对于我来说,不啻是桩重大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