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三个主力师抗战功劳谁更大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0期(总第154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声望达到巅峰,但当蒋介石调遣部队开赴日伪军占领区受降时,却严命中共领导的武装不得参与受降,这种单方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行为遭到中共方面的强烈反对。
为了获得更多的占领区,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国共双方大打出手。
从1945年9月开始到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军的战事从未停止,由美国出面促成的军事调停小组几乎形同虚设,使得原本应该在战后转入建设的中国失去了和平的机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蒋介石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在取得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之后,又坚定地继续发动“剿共”战争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蒋介石对3个月内“剿灭共匪”盲目充满信心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番。
一边整军一边备战为了限制中共军队在抗战胜利后的发展,蒋介石在8月13日,也就是抗战胜利的前两天就做出了新的军事部署,他命令第1战区所属部队向洛阳推进,第2战区所属部队向太原推进,第3战区所属部队向杭州推进,第5战区所属部队向郑州、开封、新乡推进,第6战区所属部队向武汉、宜昌、沙市推进,第7战区所属部队向汕头推进,第9战区所属部队向南昌推进,第10战区所属部队向徐州、海州推进,第11战区所属部队向保定、石家庄、北平、青岛、济南、德州推进,第12战区所属部队向察、绥、热三省推进,第2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广州推进,第3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南京、上海推进,第4方面军所属部队向长沙、衡阳推进,新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负责东北的接收。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下令向解放区推进,美国政府也调动大量运输舰和运输机帮助国民党军队向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等地输送军队,为蒋介石在全国各地的接收创造有利条件。
蒋介石的一系列举措不仅遭到了中共方面的强烈抗议,还遭到大量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反对,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
解放战争最能打的10个纵队,新四军占了4个

解放战争最能打的10个纵队,新四军占了4个⼀野(西北野战军)⼀纵张宗逊上将,120师的班底,第358旅和独⽴第⼀旅。
⼀野⼀纵作为全军序列的排头兵,战⽃⼒⾃然不会差。
被编为1军。
⼆野(中原野战军)三纵陈锡联上将,129师队伍,第7、第8、第 9旅合编为3纵。
⽆论是出击陇海,还是在鄄城、滑县、巨⾦鱼,总是冲在前⾯,战功赫赫。
被编为11军。
陈赓⼤将,129师队伍,386旅、⼭西决死第1总队、第212旅等组建四纵。
解放战争中,⼀直独⽴作战。
⼀九四六年开始,接连发起闻(喜)夏(县)、同蒲、临浮战役、发起吕梁、汾孝战役。
被编为13军和14军。
⼆野(中原野战军)六纵王宏坤上将,129师部队,底⼦是红25军75师⼀部,辖第16、第17、第18旅。
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如在定陶战役中,顽强的扛起了作战难度⼤的苦差事,结果是出⾊的完成了任务。
⼀九四七年⼋⽉挺进中原时,六纵浴⾎搏击,强突汝河。
⼀九四⼋年七⽉,⼀举攻下了铁打的襄阳古城。
被编为12军。
叶飞(原名叶启亨)上将,新四军,长江南北的⼀师队伍组建。
宿北战役,击败了⼗⼀师,歼灭了六⼗九师。
后编为第20军。
6三野(华东野战军)四纵陶勇(原名张道庸)中将,新四军第1师第3旅班底。
在苏中战役中,参加宣家堡、如(皋)南、丁堰、林样等战⽃。
北上鲁南,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陇海路破击战,平汉路破击战,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后编为第23军。
7三野(华东野战军)六纵王必成中将,包括新四军苏中、苏浙部队和第7师部队。
苏中战役中⾸战,参加莱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2万余⼈。
孟良崮战役,穿插在敌后,奇兵完成包围圈,参加南⿇、临朐战役、沙⼟集战役,淮海战役。
后编为第24军。
8三野(华东野战军)九纵许世友上将,115师和胶东抗⽇武装组建⽽成的。
九纵是⼭东⼋路军的班底,⼭东第⼀主⼒,在孟良固战役中,最终攻上⼭顶,济南战役中,活捉了抗⽇名将王耀武。
后编为第27军。
9四野(东北野战军)⼆纵刘震上将,抗战中⼋路军115师南下部队,新四军三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我军战功显赫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歼灭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两个半,是歼敌最多的野战军。
其战旗下的八支英雄部队,是三野的杰出代表——三野头等主力师一、20军第58师第58师的前身是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10月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仍称挺进纵队,40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45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同年4月23日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第4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是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一,所辖团队中新四军主力第1团和苏中军区特2团为师主力团,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
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
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曾在豫东战役中激战一夜,将区兵团一分为二,为全歼该兵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该师战斗力强劲,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亦是陈粟首长极喜爱的部队,有百旅之杰的美称。
是陈粟首长直接指挥时间最长的三个师之一。
二、21军第61师第61师的前身是35年2月3日再建的红28军,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44年6月免兼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2013-03-09 08:28:55亲自吃饭发表在史海钩沉若以击伤或击毙日军的数据为基准计算国军及八路军对日抗战的贡献可得到:国军贡献= 108.72/(108.72+0.45) = 99.59%八路军贡献= 0.45/(108.72+0.45) = 0.41%以上计算是依据日本防卫厅公布的数据及日本相关文献的记载历次重要战役的伤亡数据列表计算如下:国军对日抗战贡献重要战役1.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凇沪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本战报死亡16 万人伤31157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
日本战报伤亡15.2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4.6万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5.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3.2万余人。
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3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7.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0.6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合计毙伤日寇112.3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08.72万余人病6.7万余人相差3.58万余人未计算病患6.7万人误差3.29%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1.百团大战八路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本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2.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本战报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日中战争》3.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军战报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本战报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4.1939 年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本战报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5.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本战报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日本战报6.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本战报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7.115师陆房突围八路军战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本战报亡10 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合计日伪军死伤40800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俘虏伪军18000余人总计伤亡失踪59080余人日军死亡593人日军受伤2317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590人总计伤亡失踪4500余人相差54580余人误差1212.89%依据以上日本防卫厅及日本文献记载的数据计算:国军贡献= 108.72/(108.72+0.45) = 99.59%八路军贡献= 0.45/(108.72+0.45) = 0.41%Read more: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 - 史海钩沉 - 贝壳村。
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组长:李星瑶 组员:刘旭丹、陈昱晖、曾强胜、陈啸珅、燕鹏旭、
胡芷清、陈一阁、李岩、尹亚瑄、陈媛媛、张诗怡
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八 路 军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国民革 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 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具体贡献
(1)发动群众打分散的游击战 全面抗战开始时,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军 队只有5万多人。反观日军,装备好,机动 力强。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八路军的根 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 八路军采用的是游击战术为主,运动战为 辅的打法,把部队分散成很多小部队,到 个村庄去。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也让日军相 当头疼和恐惧,日军在华北的各处驻军都 有被八路袭扰偷袭损失的战报或记载。
(3)敌后根据地面对日本封 锁的军民自救。日军从1941年 春开始调整政治和军事的策略,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彻底实行 “三光政策”。为了“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民众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 事业,组织机关、学校、部队 尽可能地实行“生1937年9月25日, 八路军在山西省平型关附近,充分 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 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 伏击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 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 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 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 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 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百团 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 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重击了日 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 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 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结语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下,抗日战争 最终取得胜利,而其中共产党所建立的 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进行的游击战 和几次大型战役的胜利,对抗日战争的 贡献之大,不容忽视。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同年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
曾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太原会战、在日本占领区内发动民众一同进行游击战,设立敌後抗日根据地。
并于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敌後战场的主力。
根据资料,至1944年5月,八路军对敌作战7.4万次,歼敌79万馀人;至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
改名後,除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命令称第十八集团军外,传统习惯上一律称八路军。
1946年国共合作破裂後,八路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9月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但仍未统一名称。
直至1948年9月,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全军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至少到1947年,国军仍将对手称为八路军而不是解放军。
[编辑本段]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
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特务团。
115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343旅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王麓水、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一营营长刘德元、副营长胡炳云、二营营长曾国华、教导员袁子清、副营长陈祖林、参谋长杨承德、三营营长梁兴初;四连连长龙宗义、指导员陈德、五连连长曾贤生(后任谭端志)、指导员杨俊生、六连连长周志辉(后任王志华)、七连连长匡斌、八连连长龙书金(后升任副营长)、齐钉根;特务队队长夏德胜;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344旅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赵凌波、田守尧、常玉清、参谋长兰国清、政训处主任崔田民;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副主任吴信泉、参谋长卢绍武;一连指导员:黄薇;689团团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1937年底组建)、参谋长胡继成(37年底组建);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营长一营曾保堂、二营季光顺、三营黄寿发;教导员一营张文松、二营张襄国、三营李水清;副营长一营袁升平、二营肖思明、三营邱蔚;连长李湘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115师补充团团长彭雄、政委符竹庭(37年底组建);115师骑兵营营长刘云彪、参谋长李钟奇;二连指导员蔡顺礼(不久任骑兵营教导员);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参谋处长彭绍辉;358旅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政训处主任黄延卿;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云甫;三营营长王祥发;714团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38年1月组建);359旅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政训处主任袁任远;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理明;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该团转隶留守兵团);新718团团长陈宗尧,政委刘子奇(38年1月组建);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彬(38年1月组建);教导团团长彭绍辉(兼)、政委苏启胜;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385旅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该旅旅直转隶留守兵团);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政训处主任丁先国;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该团转隶留守兵团);386旅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许世友、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教导团团长张贤约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留守兵团辖:第1、2、3、4、5、6、770团和保安部队。
国军最精锐二十个军

下去了。排第7不算过分。 黄百韬是个将才,打出来的国军主力,配备快速纵队后火力更为强大、凶猛。第25军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异常突出。 研究国军历史的资深网友公认,在国军的兵团司令中,黄百韬指挥能力屈指一数。 第八名:第7军 编制:2个师,3万余人 大名鼎鼎的桂系王牌,号称“钢7军”,比铁四军还牛。 第7军是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也是国军中的精锐。 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 龙潭之役一战解决孙传芳,是北伐战争中战功最高的部队。 跟华东粟军作战时就是不好对付的,到大别山后更是赶得刘邓满地走。到解放战争后期,仍能教四野主力牙蹦。 广西战役结束后,因为我国大陆上再也没有一支像桂系军这样骠悍的反动武装了,它也就成为由解放军评定的国民党军七大主力之一,即五大主力和“杂牌军”中桂军的第7军以及“青(海)马”军的第82军。抗战中第7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后长期驻守大别山地区。 淞沪会战中第7军和大名鼎鼎的日军第6师团死磕八九天,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退。] 解放战争中与共军多次交手互有胜负,1946年7月泗县战役,华野山东部队将第7军的172师(1937年该部一个团参加出桂抗日阅兵仪式,号称“桂军之花”)包围在泗县城里,打了两天,华野损失惨重。第7军的171师也突破阻击逼近泗县,内外夹攻,华野不得不撤围。其中华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鲁南第8师遭受重大损失,22团(原为鼎鼎大名的铁道游击队)伤亡过半。从此第7军中便流传着“钢军硬,共军不敢碰一碰”。 第九名:8军 编制:3个整旅/师,4万余人(成立兵团后2万余人) 8军代表人物:李弥 抗战中表现优秀的部队,远征军的主力,荣誉1师更是老兵不死。 松山血战57日,将日军56师团所属一个精锐联队大部(1200人)消灭,打通我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解放战争中,第8军因是半美械装备,军部有榴炮营,师部有山炮营,团部有战防炮连、迫击炮排,每战斗单位都配备火焰放射器。装备火力,远比其它部队为佳。 李弥善于养兵练兵,第8军后来发展到一个兵团,战斗力强大。山东的老人们对其印象极其深刻。 莱芜战役后,第8军也东征西援,马不停蹄,成了机动的生力军。于是共军便有“打垮73军,拖死第8军”之口号。不久,有名的临朐战役中第8军打出了威风。在后来的内战中,第8军在山东和河北基本上是赶着共军跑,直到淮海战役才被打垮。 建国后逃出境的少许残部仍能打得缅甸国找不着北,在西南边境祸害中共多年。 第十名:第2军 编制:前期3个整旅/师,后期2
军棋官职顺口溜

军棋官职顺口溜小时候下军棋,有句顺口溜: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工兵!意思是军长比师长大,师长比旅长大,旅长比团长大,团长比营长大,营长比连长大,连长比排长大,排长比班长大,班长比小工兵大。
在军长之上,还有司令员,特殊情况下,军长之上还有军团长或总指挥。
军队中的职务都是这样排序的,世界各国大同小异。
但是,如果我说军长比司令员大,你相信吗?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将军不管你信不信,军长在有时候或特殊时期还就真的比司令员大。
话不多说,直接上证据: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而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司令员——陈毅、张鼎丞、张云逸和高敬亭就受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领导指挥,他们就比军长小。
而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下辖的各支队司令员,反而比师长还小,这就出现了司令员还没有师长大的特例(也可以说是尴尬)。
而主力师下辖的各军区司令员,也比师长小。
还有,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大大小小的遍地开花的军区、军分区,它们的领导人军区、军分区司令员,也比师长小。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大大小小的司令员,只相当于团长的级别,他们甚至还没有主力旅旅长大。
新四军在根据地也建立了很多的军区、军分区,所谓的军区、军分区的领导人都叫司令,但这个司令的级别和权力都不大,甚至都不如团长。
例如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新四军江淮军区六分区司令员陈大雷,实际上连个团长也算不上,名义上下辖三个营,实际上只有一个三营,而真正能上战场打仗的,就一个三连!如此看来,这个六分区顶多能算是一个营,陈大雷最多算个营长,团长都算不上。
顺溜和陈大雷实际上,司令员这个职务是所有军职中最有“水分”的职务。
例如班长,那就是班长。
连长,那就是连长,相对而言是比较正规的。
而司令却是遍地开花的,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随便率领几十个人、几十条枪,都叫司令!连占山为王的绿林侠客也自称司令,从这点上来说,司令与司令员还是有差别的!司令员是正规叫法,一般指正规部队,这还是刘伯承参谋长在红军时期统一制定的,是借鉴苏联的军队制度而统一规定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路军三个主力师抗战功劳谁更大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下辖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
115师:师长:林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中将军衔)。
副师长:聂荣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
政治委员:罗荣桓。
120师:师长:贺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中将军衔)。
副师长:肖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中将军衔)。
政委:关向应。
129师:师长:刘伯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中将军衔)。
副师长:徐向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
政委:张浩,后期邓小平。
三个主力师为抗战浴血奋战,功勋卓著,但是,三个主力师相比较,115师功劳最大,129师次之,120师第三。
为什么呢?理由有三:
第一,从开辟的根据地影响看,115师开辟两大著名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山东根据地,无论面积还是人口和军队人数,是最大最多的。
129师开辟晋东南根据地,小于115师大于120师。
120师开辟冀中根据地,是最小的。
第二,从歼敌数量看,晋察冀根据地歼敌最多(日军十万,伪军三十万),山东根据地第二(日军八万,伪军六万),
晋东南根据地第三(日军七万,伪军十一万),冀中根据地第四(日军五万,伪军十万)。
从打的有名战役的规模看,115师:平型关,黄土岭等。
129师:神头岭,阳明堡等。
120师:白洋淀等。
也是115师第一,129师第二,120师第三。
第三,从培养起来的著名将领数量看,115师最多,129师次之,120师第三。
115师的著名将领有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肖华、徐海东、黄克诚、邓华、陈光、韩先楚、杨成武、李天佑、梁兴初;129师的著名将领有刘伯承、徐向前、李达、宋任穷、许世友、陈锡联、陈赓、陈再道;120师的著名将领有贺龙、肖克、张宗逊、王震、王尚荣、宋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