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6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

6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
分析一些并购成功的案例,学习他们得到可借鉴之处,并加以运用。
一、吉利并购成功案例分析:看吉利如何“蛇吞象”近日,因2010年高调收购悍马一举成名的四川腾中重工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掌门人疑似失联,企业或已破产,一家大型的民营工业集团也许就此陨落。
慨叹之余,人们不禁想起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另一起海外并购案——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完美大戏。
四年来,从当日的步履艰难到今时的游刃有余,从当初外界赤裸裸的质疑到今日的赞许有加,吉利用心经营了一场“农村穷小子与欧洲公主”的“跨国婚姻”,在中国海外并购史上上演了一出“蛇吞象”完美大戏。
纵观国内外,企业意图通过并购的手段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跨区域、跨产业甚至是跨国的“勇士”很多,但是“烈士”更多,太多的企业书写着一个个“铁血并购”的教训。
跨国并购更是难以摆脱“70%失败”的魔咒。
在这个魔咒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小个子吉利是如何成功逆袭的呢?“成功的并购”如何炼成深谋远虑的战略设想。
并购是企业实现战略意图的重要举措,任何一次并购,企业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实施这次并购”?即并购的必要性,并购行为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
对于这个问题,吉利早在并购沃尔沃的前8年就给出了答案。
2001年,掌门人李书福曾经预言美国三大汽车公司10年内将倒闭。
次年,李书福萌发了收购世界品牌沃尔沃的梦想。
2004年,李书福提出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转型的战略构想,陆续开发出多款中高端车型产品,逐步进军商务车和高端车。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会选择进行并购。
而要想让并购成功,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并购目标,进行合理的谈判,以及完成整个过程中的后续整合工作。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
一、国内企业并购成功案例1、万科并购雅居乐2016年,万科通过增发股份买下了雅居乐15.32%的股份。
这是国内房地产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通过并购,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大力发展住宅市场。
2、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3%股份。
Supercell是一家独立游戏开发公司,其游戏《荒野行动》和《碧蓝航线》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此次收购,不仅加强了腾讯在游戏领域的地位,也进一步扩大了腾讯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
3、蒙牛并购深圳明基鸡2013年,蒙牛通过并购深圳明基鸡开创了家禽养殖领域与乳制品加工领域的强强联合。
这不仅有利于蒙牛扩大市场份额,打造全产业链,也帮助深圳明基鸡更好地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
二、国际并购成功案例1、阿里巴巴投资Lazada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以13亿美元的价格将Lazada的股份从原来的51%提高到83%。
Lazada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均有业务。
此次并购的成功,有助于阿里巴巴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地位。
2、乐购与协和2005年,美国零售巨头乐购以1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第二大零售集团家乐福协和百货的股份。
这一大型并购案加强了乐购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其进入亚洲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
3、克莱斯勒与菲亚特2014年,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以68亿美元购买了克莱斯勒的剩余股份,那时候克莱斯勒还是美国最后一家仍旧独立运营的汽车公司。
克莱斯勒与菲亚特的合并为两家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业务机会,包括共享技术、合并高效、优化运营,并最终提高了绩效。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从而实现对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或所有权。
并购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并购来实现市场扩张、资源整合、降低成本等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企业并购案例,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并购的过程和影响。
第一则案例是2000年美国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收购AT&T有线业务的案例。
康卡斯特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之一,而AT&T是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康卡斯特通过收购AT&T的有线业务,实现了在有线电视市场的垄断地位,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份额。
这个案例展示了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市场扩张和增强竞争力的效果。
第二则案例是2016年德国拜耳公司(Bayer)收购孟山都公司(Monsanto)的案例。
拜耳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和化工公司,而孟山都则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
通过收购孟山都,拜耳实现了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布局,拓展了自己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
这个案例表明了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的效果。
第三则案例是2008年中国联通收购中国网通的案例。
中国联通是中国领先的电信运营商,而中国网通是中国电信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
通过收购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实现了在固网领域的强强联合,提升了自己在中国电信市场的地位。
这个案例显示了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实现产业整合和提升市场地位的效果。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并购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市场扩张、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等目标。
然而,并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整合团队、文化差异、法律风险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并购时,公司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合理的并购战略,以确保并购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总之,企业并购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多种目标,但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挑战。
希望以上案例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购的过程和影响,为未来的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十大经典并购案例

十大经典并购案例在商业领域中,并购案例是经常被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
下面将介绍十个经典的并购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行业和领域,展示了并购对公司和市场的影响。
1. 美国康卡斯特收购迪士尼1996年,康卡斯特以660亿美元收购了迪士尼,这是当时最大的媒体并购案例。
这一交易促使康卡斯特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和传媒公司之一,也为迪士尼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2. 微软收购领英2016年,微软以268亿美元收购了领英,这是微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这一交易使微软能够进一步拓展其在专业社交网络和人才招聘领域的业务,增强了其在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3. 贝尔兰德收购莱雅2016年,法国奢侈品公司贝尔兰德以1250亿欧元收购了美国化妆品公司莱雅,这一交易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奢侈品行业并购案例。
这一收购使贝尔兰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公司之一,拓展了其在化妆品和美容市场的份额。
4.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以3.85亿美元收购了新浪微博的股份,这一交易加强了阿里巴巴在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领域的地位,也为新浪微博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5. 谷歌收购YouTube2006年,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这一交易被认为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成功的并购案例之一。
这一收购使谷歌进一步巩固了在视频内容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为其广告业务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6. 惠普收购康柏2002年,惠普以250亿美元收购了康柏,这一交易是当时硬件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这一收购使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也扩大了其在企业市场的份额。
7. 联合利华收购莫尼塔2010年,联合利华以10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食品公司莫尼塔,这一交易是食品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这一收购使联合利华进一步拓展了在北美市场的业务,也加强了其在零食和冰淇淋领域的竞争力。
8. 联合利华收购海飞丝2005年,联合利华以22亿美元收购了宝洁旗下的海飞丝品牌,这一交易是个人护理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大全1.南京新百收购英国老牌百货4月3日,江苏民企三胞集团在伦敦收购英国福来莎百货(House of Fraser)89%的股份,成为这家有165年历史英国最大零售企业之一的连锁百货公司的新主人。
此次收购是民企首次在英国收购零售业品牌,也是中国零售企业在海外最大宗收购。
未来民企利用国外品牌争夺国际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关键词:海外收购2.步步高并购南城百货100%股份5月11日,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收购资金总额高达15.7亿元,为近年国内零售行业最大的并购重组案。
关键词:做实“西南”3.华润万家成功收购Tesco乐购5月29日,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华润万家成功收购外资品牌TESCO乐购,合资双方将组成多元化零售合资公司,TESCO将其中国业务及现金注入合资公司,基于此,华创持有合资公司80%的股份,TESCO持有合资公司20%的股份。
Tesco内地的135家门店统一改为“华润万家”,“乐购”品牌在中国不复存在。
关键词:从此再也无“乐购”4.物美砸14亿收购中国百安居70%股权12月22日,物美集团与英国翠丰集团签署正式协议,物美以1.4亿英镑(约合14亿元)收购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翠丰集团仍将持有百安居30%股份。
此次收购事件在零售业内可谓跨度最大,收购完成后,主要外资家居连锁品牌在中国基本“玩完”。
关键词:外资家居纷纷玩完5.永辉第四次增持中百12月18日,永辉超市与中百集团双双发布公告称,永辉超市再度增持中百集团。
第四次增持行动之后,永辉超市持有中百集团的股份比例已达到20%。
未来不排除继续增持中百集团的可能性。
永辉超市继续增持武汉中百的动力,或还来自于其二股东牛奶国际,未来要占领华中市场,联合中百这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算明智之选。
关键词:并购整合上的“一进一出”让永辉长袖善舞6.三线房地产开发商佳源集团收购五星电器12月初,百思买正式宣布将五星电器卖给佳源集团,三线房地产开发商——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因收购五星电器一夜成名。
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

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股份或资产,实现两家公司的合并。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案例屡见不鲜。
下面列举了近年来的10个企业并购案例。
1. 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士先正达公司,合并后的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农化公司之一。
2. 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2018年):阿里巴巴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高德地图,进一步完善了阿里巴巴的数字生态系统。
3. 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2012年):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torola Mobility,进一步加强了谷歌在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4.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5. 耐克收购Converse(2003年):耐克以3.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onverse,使耐克进一步巩固了在运动鞋市场的领先地位。
6.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塔(2014年):中国移动以27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铁塔,实现了电信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
7. 德国大众汽车收购斯柯达汽车(1991年):德国大众汽车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大众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8. 美国百事可乐收购全球统一饮料(2010年):百事可乐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统一饮料,进一步巩固了百事可乐在全球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
9.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汇丰(2011年):中国平安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汇丰控股,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平安在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10.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在零售业的业务范围。
以上是近年来的10个企业并购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竞争力而进行的并购行为。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十大经典案例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十大经典案例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下面列举了十大经典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和促进市场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也是中国首个跨足国际市场的IT企业,这次并购重组帮助联想集团加快了国际化进程。
董明珠收购格力电器2016年,董明珠发起了对格力电器的收购,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此举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股权激励机制得到了广泛关注。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2014年,阿里巴巴以60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这次并购使得阿里巴巴得以进一步拓展视频娱乐市场。
美的收购库卡2016年,美的以43亿美元收购瑞士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使得美的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及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5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这次并购促进了腾讯在游戏市场的崛起。
长城汽车收购戴姆勒股份2018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花费近10亿美元购买了戴姆勒的股份,这次并购重组将长城汽车带入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行列。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百货2021年,京东以28.6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宁易购旗下的百货业务,此举有助于加快京东的线下扩张。
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18年,阿里巴巴以近40亿美元收购盒马鲜生,这次并购重组加速了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
紫光集团收购南光集成电路2016年,紫光集团收购南光集成电路2016年,紫光集团以近30亿元收购南光集成电路,这次并购是中国芯片制造行业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也是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举措。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智能工厂2019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以2.14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智能工厂,这次并购重组加速了三一重工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缘起飞利浦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
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
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
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
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洲市场的增幅最猛。
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坏的影响。
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
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VLSI Technology的营收状况(1995到1998年)也就是在那一年,飞利浦将其半导体业务的目标确定。
按照他们的想法,到2002年,将半导体业务的营收提升一倍,届时半导体部门的营收也将占到飞利浦营收的12%。
他们对半导体的乐观态度可以从1999年的财报中窥见一斑:“首先,在可预见的未来,半导体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其次,在快速增长的无线通信市场,我们占据了有利的位置;第三,并购VLSI带给我们的好处将会在2000年体现出来。
”在新千年的开头,飞利浦的表现非常好,他们的半导体业务增长率达到可怕的55%。
他们还借助MiCRUS 半导体的8 英寸晶圆厂,将其IC制造业务扩展到美国。
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车内通信系统攀升到市场的第一位,成为这些领域的首位供应商。
这些领域在后面的几年成长为NXP半导体的主要业务,这就是后话了。
面临危机而接下来的2001年,对飞利浦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年份。
因为就在这一年,他们的整体状况急转下滑。
而造成这些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些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泡沫在这一年崩盘了。
这给半导体和技术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移动通信和IT相关业务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雪上加霜的是,也就是在这一年,美国发生了耸人听闻的911事件,这更给技术产业带来了重要的打击,飞利浦也未能幸免。
2001年,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营收下降了25%。
关于半导体市场的低迷,我们可以从下图中看出。
2001年,半导体终端市场的低迷表现经历了艰难的2001年,飞利浦的管理层其实对半导体业务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但没想到进入了2002年,飞利浦更加艰难了。
在这一年,他们的营收同比下降了7%,本来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这样的话他们能够将其半导体业务稳定下来。
但是随着业务的持续走弱,加上固定的高成本支出,动摇了飞利浦管理层的信心。
为了降低固定成本的支出,飞利浦管理层关掉了一些加工厂,并且和外面的FAB签订了合作协议。
飞利浦半导体的营业利润全球的半导体市场飞利浦半导体的产线利用率飞利浦想通过卖掉或者关掉一些Fab来提提高产线利用率。
其实从2000年开始,飞利浦半导体业务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
与之相反的是,飞利浦的健康业务逐渐坐上了全球领先的宝座。
医疗系统相关数据时间去到2004年,在经历了半导体业务的多年亏损之后,飞利浦方面打算改变策略,把目光投向市场驱动的医疗保健市场,并打算转型成以这个为主导的公司。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们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定位“Sense and Simplicity”。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宣传语代表着更舒服、更敏锐。
同时,飞利浦还通过并购,建立了一个更广泛的健康产品线。
由于在健康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越发巩固,他们决定以后重点聚焦这块业务。
而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全球人口老龄化统计表(60岁以上人群的占比)NXP的诞生2005年,飞利浦终于决定将其半导体业务独立出来。
经历了多次的董事会讨论之后,飞利浦决定抛弃半导体业务。
而当时,他们的这块业务估值为83亿欧元(大约109.5亿美元)。
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2003到2005)2006年9月29日,飞利浦将其拥有的大部分半导体业务股份卖给了由KKR主导的一个私募财团。
整个交易的售价是79.13亿欧元(接近104.45亿美元),而在这个新的85.4亿欧元的注资实体中,飞利浦占了其中19.9%的优先股。
飞利浦的管理层应该对这个交易很满意,因为对比于他们内部估值,这个价格已经溢价不少了。
于是一个新的半导体公司——NXP半导体正式成立。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推动飞利浦卖盘的主要原因:(1)半导体周期性兴衰现象(2)营收和利润的波动性(3)飞利浦不能带领半导体业务奔前三(4)维持半导体业务的高额支出(5)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领先,让飞利浦可以安心甩掉半导体业务。
对人类来说,基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半导体公司来说,基因也同样重要。
得益于飞利浦的耐心和发展早期的数百万资金投入,其半导体业务才能发展迅猛。
在私有化之前,飞利浦半导体业务已经成为了汽车电子的顶级供应商。
这是极具前瞻性的。
因为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还有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要求的提高,汽车电子厂商对半导体和软件的需求越来越高。
也得益于多年来在汽车电子的深耕,让NXP半导体能够在这波终端潮流的转化中极具优势。
在私有化之前,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可以达到54亿美元,有那么身后的基础,我们不能把NXP半导体当做一个新玩家。
在任何事情的处理,决定的时机都是很重要的。
可以说当时飞利浦选择将其半导体业务分离出来的时机是非常好的,决定也是非常明智的。
而那时候看,KKR和其合伙人收购这部分业务的决定似乎是一个错误。
飞利浦2006年9月卖掉半导体业务前后的半导体业绩表现急转下滑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飞利浦半导体的销售额在2007年达到了一个高峰。
之后就迎来了大衰退。
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显示,NXP半导体2008年的销售额较上年下滑了14%,在2009更是骤减30%。
总的来说,在那两年,NXP半导体销售额的下降幅度超过40%。
尽管有些衰退归属于收购的业务调整,但整体的表现还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NXP半导体每个季度的业绩表现到了2007年,NXP营收的大部分来源开始转向了蜂窝设备、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和无绳电话。
尤其是移动和个人业务,更是NXP半导体营收的重要来源。
同时由于市场对蜂窝设备和便携式娱乐设备需求的飙升,拉动了对应用处理器和视频处理的需求,NXP半导体及其背后的股东对其未来充满了积极的信心。
为了加强蜂窝业务,迎接这波移动趋势,NXP半导体收购了Silicon Labs的蜂窝通信业务,但强需求的市场往往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NXP移动产品所带来的的利润远远逊色于其汽车、识别和multimarket半导体业务。
NXP半导体的运营利润在家庭应用的半导体市场,NXP瞄准了数字电视、机顶盒和PC-TV市场。
当时的NXP在模拟电视市场是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他们也在加快扩展数字电视领域的影响力,尽力抢得先机。
数字业务的增长归根于各地政府对数字电视的推进和数字广播的推广。
但是NXP的家庭应用业务部的运营状况是不好的,尤其是模拟电视业务,更是急剧下降。
于是到了2007年9月,NXP半导体将其无线电话SoC业务卖给了DSPG。
然后到了2008年7月,NXP将其无线业务和ST的无线业务做了一个整并,并成立了一个新的合资公司,NXP在当中所占的股份为20%。
后来,ST收购这个新公司归属于NXP的20%股份,转而与爱立信移动部门合并成立了ST爱立信,这是后话了。
新的突破口在这些“折腾”的过程中,NXP逐渐意识到其优势在于汽车电子和识别业务,且他们对这两个领域的未来长期市场看好,并对自己在市场中的领先极具信心。
而我们也可以看出,NXP在这两个领域有一些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且这些市场对NXP来说也有强大的吸引力。
我们先看一下汽车电子市场汽车半导体市场保持持续增长,且相较其他半导体市场,汽车电子市场的增长率会高很多,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1)汽车里面的消费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2)汽车产业对安全和舒适性的追求;(3)政府推动的安全相关法规等对汽车电子产业的促进(如美国的胎压监测);(4)利用半导体取代汽车中的机械设备;以下原因也帮助NXP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1)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2)汽车生产的零缺陷需求;而在识别业务,市场也给了NXP很多利好消息:(1)政府出台的安全需求日增;(2)开始流行起来的无现金支付,这个潮流将引爆NFC市场;(3)更加准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将引爆RF方面的需求;NXP在汽车和识别市场的主要客户有博世、德国联邦印钞公司、大陆(包括之前的西门子VDO)、金雅拓、G&D、欧贝特卡系统公司、荷兰斯迈达科技公司、索尼和伟世通等。
NXP每个季度的营收数据NXP半导体的运营收入前面提到NXP在2008年将其无线业务卖给了ST,并拿到了新成立公司的股份,股份再被收购的事。
到了2009年,NXP将移动和个人部门除无线业务外的剩余资产并入到Multi-Market半导体部门。
而在家庭业务部门,NXP和法国Thomson 将双方的can tuner合并,并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NuTune,这块的营收归于家庭业务部门。
在这个新合资公司,NXP占比为55%。
NXP本身想通过这个新公司来扩大其在模拟电视的市场占有率。
但意想不到的是,整个模拟电视市场后来急转下滑,NXP也在2010年把这块业务卖掉了,这又是后话。
NXP每年的营收数据NXP的运营收入“危机有时候会是一个转机,因为在这个时候,你会做到很多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芝加哥市市长Rahm Emanuel在我们这个时代,面临极大的经济危机时,大部分私募股权的操作和RahmEmanuel的说法是不谋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