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并购案例

十大并购案例
十大并购案例

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和企业家迅速增长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上演着许多扑朔迷离的资本传奇故事。有人为之自豪与狂欢,有人则为此沮丧和懊恼。

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也开始尝到其中的美妙与苦涩。中海油和海尔分别高调并购美国优尼科和美泰克,华为欲重磅并购英国马尼可,都以失败告终,但却大大开阔了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并得到了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很好的历练。这也就有了中石油等企业的再次成功起航。

并购也在迅速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引起各国政府高度警惕。凯雷并购徐工、法国SEB并购苏泊尔(21.76,-1.14,-4.98%)都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同样导致了美国政府的介入而使这桩交易无疾而终。

并购近来表现出的更大魅力是,史无前例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思想,并在不断加快这一认知和实践进程。并购使企业综合竞争力被迫迅速提升,行业品牌集中度迅速加大,企业经营技能迅速攀升。中国与世界正一同进入并购时代。这也就是我们总结近三年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10大并购案例的初衷。

No.1联想并购IBM PC

时间:2004年12月8日

并购模式:“蛇吞象”跨国并购。联想以12.5亿美元并购IBM

PC业务,其中包括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18.5%股份),同时承担IBM

PC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联想5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

联想当时年营业额30亿美元,且试图自己走出去,但无起色。而IBM PC业务2003年销售额达到120亿美元,但亏损巨大,只好选择剥离PC业务。

并购难点:1.面临美国监管当局以安全为名对并购进行审查,以及竞争对手对IBM PC 老客户的游说;2.并购后,供应链如何重构。

最新挑战:如何整合文化背景悬殊的企业团队和市场。

典型经验:1.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跃升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2.把总部移至美国,选用老外做CEO,实施本土化战略,很好地把握了经营风险;

3.先采取被并购品牌,再逐渐过渡到自有品牌发展。

前景预测:目前还算顺利,未来有喜有忧。

No.2 TCL并购汤姆逊

时间:2004年1月

并购模式:并购问题知名企业。2004年1月,与法国汤姆逊达成协议,7月底成立合资公司TTE。李东生认为,汤姆逊有品牌、技术和欧美渠道,而TCL可借之作为欧美市场,规避反倾销和专利费的困扰,并喊出“18个月扭亏”口号。但并购后连续两年报亏,2006年10月底,除OEM外,TCL不得不将其欧洲彩电业务砍掉。

并购难点:1.汤姆逊彩电业务连续多年巨额亏损,2003年达17.32亿元,而TCL年净利润只有7亿元;2.整合汤姆逊资源难度非同一般。

最新挑战:TCL要战胜自己的高期望,“这一仗输不起。”

典型经验:1.通过并购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获得了突破全球市场、技术和供应链的机会;

2.借此提升全球知名度;

3.并购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等也最终放弃了,并购衰弱品牌值得反思。

前景预测:目前失败,未来翻身难度大。

No.3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时间:2005年8月11日

并购模式:雅虎品牌授权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搜索技术、通讯与广告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获得雅虎品牌在中国的无限期独家使用权,并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组成战略联盟关系,雅虎成为阿里巴巴的股东。

并购难点:1.整合雅虎、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等品牌问题;2.合并后业务和资源范围迅速放大,企业文化和渠道存在差异,如雅虎是分销,阿里巴巴是直销,企业资源如何整合。

最新挑战:面对Google、百度,“搜索+电子商务”模式能否找到盈利机会?

典型经验:国内互联网领域的最大一起并购,但“雅虎是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者和合作者”。这种并购其实在做减法,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前景预测:看好。

No.4国美并购永乐

时间:2006年7月25日

并购模式:国美闪电般并购永乐,双方2月接触,7月完成并购。11月16日,中国永乐股票停牌,2007年1月底前完全退市。永乐股东以一股永乐股份兑换0.327股国美股份和

0.136港元现金,交易金额达52.68亿港元。促使永乐投入国美怀抱的是永乐与摩根士丹利签订的对赌协议。

并购难点:1.永乐管理团队的现实利益保障与永乐品牌未来的市场地位;2.永乐与摩根士丹利之间的对赌协议怎么解决;3.永乐与大中电器2006年4月达成合并协议,并支付了一笔不菲押金。国美并购永乐后,大中宣布协议失效,并没收押金,国美如何处理。

最新挑战:1.怎么解决国美、鹏润、永乐多品牌的差异化经营问题;2.怎样解决国美和永乐渠道网络布局重叠的问题;3.如何平衡合并后的双方管理团队问题;4.如何解决“规模不经济”发展瓶颈问题。

典型经验:国美通过加强渠道整合力,放大规模优势,以提高行业地位和在厂商关系中的议价地位。

前景预测:整合人事清洗带来风险。

No.5华润控股华源

时间:2006年11月30日

并购模式:2006年3月8日至11月23日,华源集团20家股东和金夏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91.662%的股权转让给金夏投资。11月23日,金夏投资与华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授让和本身持有的股权全部转给华源资产。由此,华源资产持有华源集团100%的股份,而华润总公司间接持有华源资产70%的股权。

并购难点:

1.到2005年初华源系负债已达250亿元;

2.华润与华源都实行过多元化扩张,如何解决复杂的股权关系和各方利益,制定什么样的企业管控模式?

最新挑战:产业朝什么方向发展?华润现有医药资产并入华源,而华源的纺织类资产并入华润。

典型经验:

1.华润曲线收购华源集团;

2.“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导致被重组。

No.6华为并购港湾

时间:2006年6月

并购模式:2000年,李一男创立港湾公司,成为华为分销商。迅速发展后,成为华为对手。2005年,华为成立“打港办”。港湾在资本市场上也遭挫。2006年5月,双方谈判,任正非给李一男等郑重承诺。6月6日,华为宣布与港湾签署MOU,港湾转让部分资产和业

务,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等。华为高价收购港湾,李一男重回华为。

并购难点:李一男愿不愿买任正非的账;并购后,如何解决双方业务的重叠问题。

最新挑战:采用轮值主席管理模式,能否解决任正非的接班人问题。

典型经验:

1.风险投资是把双刃剑,任正非鼓励的内部创业政策,导致李一男“意外”离开华为;

2.华为通过收购核心资产“掏空”港湾,消灭对手,凝聚人心,也避免港湾被其他对手利用。

前景预测:胜算较大。

No.7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

时间:2005年6月7日

并购模式: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时,明基分文未出,西门子还倒贴明基2.5亿欧元。明基还获得西门子在GSM、GPRS、3G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但西门子手机日亏损达120万欧元,由于不能预知未来风险,2006年12月8日,明基不得不承认收购失败,亏损达8亿欧元。

并购难点:

1.明基能否有效解决西门子手机外包成本压力,如期扭亏;

2.明基、中电、西门子手机品牌如何有效整合和重构供应链而不导致市场混乱;

3.能否解决新品推出速度缓慢问题。

最新挑战:西门子手机还在亏损,纠纷最终如何解决?

典型经验:

1.对跨国文化冲击考虑不足,放权给外方,整合力度不够,亏损心理预期理想化;

2.没有与母公司有效切割,以致担心拖累明基本身。

前景预测:已经失败。

No.8中石油并购PK公司

时间:2005年10月27日

并购模式:2005年初,哈萨克斯坦政府削减了PK公司的开采规模。4月,PK合作方之一

的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将其告上哈萨克斯坦法院。10月18日,PK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就并购进行投票表决。10月26日,加拿大法院批准中石油100%并购PK公司,以每股55美元现金要约购买其所有上市股份,报价总价值约41.8亿美元。

并购难点:1.众多竞购对手的压力,且矛盾复杂;2.把握哈国政府态度。

最新挑战:哈政府以反垄断法为由,对PK公司处以5亿多美元罚款,由中石油支付,由此收购成本大增。

典型经验:1.中石油果断报价,避免了中海油先前收购时发生的错误;2.规避了政治风险,在PK公司股东大会表决前,就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达成合作备忘录,并得到中哈两国总理的有力支持。

前景预测:经营风险不大,但怕政局变动。

No.9分众并购聚众

时间:2006年1月7日

并购模式:分众以约3.25亿美元获得聚众100%股权,其中支付现金9400万美元,股份方式支付2.31亿美元。新业务体系中,原分众品牌整编所有楼宇和卖场电视播放网络,而原聚众品牌接收药房联播网等新业务。

并购难点:两者产品现形式相同,但网络扩张策略不同。分众采用加盟模式,面临广告时段不足和失去对加盟城市控制的风险,且在加盟商发展壮大后收购需要付出更大代价。而聚众坚持直营模式。两种模式如何有效融合?

最新挑战:1.江南春认为,分众现在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人力资源问题;2.两者行业市场占有率相加达到98%,遭受业界垄断质疑。

典型经验:1.在行业细分市场开创出显示屏联播网商业模式;2.借用资本力量迅速并购行业有生品牌,目前已完成并购第19次。

前景预测:强强联合提升业绩。

No.10百思买并购五星

时间:2006年5月12日

并购模式:百思买集团选择注资方式进入中国,以获得51%控股权向五星电器注资1.8亿美元,并最终将以3.6亿美元获取75%股份。五星被并购后管理层不变,继续运作4年,且继续以五星品牌经营。百思买2003年进入中国后,主要是采购,零售业务几乎没进展。2006年12月8日,宣布于当月底在上海的中国首家门店启动试营业。

并购难点:1.文化差异;2.国际经验不等于中国经验,原有的运作模式可能遭遇水土不服。

最新挑战:国内行业潜规则能否被颠覆,厂商关系能否由“榨取与反制”质变为以服务和顾客为导向。

典型经验:百思买的经营理念站在全球同行前列,不以价格为导向,而以服务价值和商品配置为导向,在经营模式上与国内同行错位。

公司收购案例

公司收购案例 【篇一:公司收购案例】 就在几年前,并购一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还是相当陌生的。我们只是在一些来自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消息中听到这样的词汇。面对大洋彼岸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成交额,惊心动魄的并购与反并购之战,我们如隔岸观火。短短几年间,并购竞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分享一些关于并购的案例,欢迎阅读! 并购成功的案例1:海航集团并购allco金融集团飞机租赁业务2010年1月19日,中国海南航空集团购买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飞机租赁业务签字仪式在悉尼举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议会上议长阿曼达法齐奥(amandafazio)、中国驻悉尼总领事胡山、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邱德亚、海航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健及项目顾问巴拉特拜斯(bharatbhise)等中澳两国政界和界近100位嘉宾出席。 胡山总领事在仪式上致词。他海航集团成功收购allco金融集团飞机租赁业务,表示此次收购是中国企业对澳投资多元化的重要标志,表明在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澳两国工商界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趋势日益加强。胡总领事希望这样有利于两国企业和人民的合作成果越来越多。 海航集团是中国第四大航空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跨领域、多元化、化的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因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而于去年破产。经过谈判,海航集团通过其位于香港的子公司香港升飞公司(hongkongaviationcompany)以1.5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商用飞机租赁业务。此项目于2009年下半年分别获得中、澳两国政府批准。至此,中国四大航空公司均已在澳开展业务。 并购成功的案例2:联想并购ibmpc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收购ibmpc部门。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pc的和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 的权利。介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联想在付出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同时,还承担了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自于ibm对供应商的欠款,对pc厂商

浙江企业投资并购经典案例十例

浙江企业投资并购案例10例 一、科尔集团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工厂案例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6日,南卡州商务部正式宣布科尔集团在兰开斯特郡建立纺纱工厂,将在5年内投资2.18亿美金,创造500个以上就业岗位。科尔集团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工厂的中国纺织企业。 项目设立的背景及动因 1、项目设立的背景 科尔棉纺产品以气流纺为主,对进口棉特别是美棉依赖较大,但科尔的棉花进口配额不足2000吨,仅占需求量的6.7%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配额及滑准税等棉花进口管制政策,造成美棉在国内使用成本大多数时间高出其国际市场价,其平均价差多数时间在2000~4000元/吨之间。2012年至今受国内棉花收储政策影响,价差已超过5000元/吨。 相较国内情况,美国棉花具备质优、价廉的优势。且科尔所需的能源、资金等成本美国相对较低,如电费、贷款利率基本为本土的一半。且美国物流业发达,棉花可随买随用,大大降低仓储成本。 美国纺织企业在纺织品、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和材料之间的科研结合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拥有一批先进的产品与生产技术。同时美国金融市场发达,可以使用期货、期权在内的多种金融工具抵御或对冲市场风险。 2、动因分析 (1)、是摆脱国内棉纱及电力成本高企的需要

(2)、是抵御纺织业贸易壁垒的需要 基本经验及影响 1、基本经验 (1)、积极有效沟通 (2)、主动聘请专业服务机构 (3)、提前锁定法律风险 (4)、采取“本土化战略” (5)、时刻关注项目建设环境 二、美都控股“走出去”实施美国油气资源并购 美国时间2013年11月18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批准美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都控股)1.6亿美元成收购美国伍德拜恩艾克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 AL公司)全部股权。W AL 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天然气开采及销售的企业,其主要的油气田开采区块为Woodbine Sand 油田的一部分,位于德克萨斯州东部。 并购模式: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为闻掌华、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横琴新区长实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九位,均于2013年7月3日与公司签订了《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合同》。上述特定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 公司拟收购Woodbine Holdings LLC(以下简称“WHL”)持有的Woodbine Acquisition LLC(以下简称“W AL”)100%股权,美都控股将在资产交割时向对方支付1.35亿美元。同时,为配合此次收购,公司拟定向增发10亿股。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 缘起飞利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 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 洲市场的增幅最猛。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

坏的影响。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 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业绩对赌及补偿分析 健民集团投资部张维武 前言: 我国目前有医药企业近5000家,其中70%以上的企业营收不足5000万元,近20%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行业集中度较低,而接连不断地政策施压,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严峻,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医药行业作为永久的朝阳行业,未来前景广阔、行业增长持续向好。多种因素刺激下,大量上市公司包括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及非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加大医药企业的并购力度。 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在开展并购时不得不考虑广大股东的利益,需要对拟并购标的未来能否给上市公司带来稳定的收益提供一定的确定性保障,在此背景下业绩对赌与补偿机制应运而生。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医药行业并购案例,试图全面解析医药行业并购中各种对赌及补偿的方式及其利弊。

一、对赌主体分析 (一)对赌主体选择的关键点 对赌主体应为股东而不是标的公司 对赌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后续补偿由谁承担的问题,如以标的公司为对赌主体并约定补偿条款,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损害了公司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利益,属于无效约定。而与股东对赌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案例:海富投资与甘肃世恒对赌案例(PE对赌第一案)——对各行业对赌均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007年10月海富投资与甘肃众星锌业(后更名为“甘肃世恒”)、香港迪亚(甘肃众星

锌业原100%股东)、香港迪亚法定代表人陆波(也是甘肃众星锌业法定代表人)签订《增资协议书》,海富投资现金增资2000万元获得增资后甘肃众星锌业3.85%股权,并在其中进行了业绩承诺及补偿约定(第七条第二款):若甘肃众星锌业2008年实际净利润完不成3000万元,则海富投资有权要求甘肃众星锌业予以补偿,如果甘肃众星锌业未能履行补偿义务,海富投资有权要求香港迪亚履行补偿义务;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为“(1-2008年实际净利润/3000万元)×本次投资金额”。 因世恒公司2008年度实际净利润仅为26858.13元,未达到《增资协议书》约定的该年度承诺净利润额。2009年12月30日,海富投资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世恒公司、迪亚公司、陆波向其支付补偿款1998.2095万元(按照补偿金额计算公式计算的补偿金额)。 2010年12月兰州市中院一审判决:《增资协议书》中关于甘肃世恒2008年底实际净利润完不成3000万元,海富投资有权要求甘肃世恒补偿的约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八条关于企业净利润要根据合营各方注册资本的比例进行分配的规定,违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约定无效。“海富投资”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2011年9月甘肃省高院二审判决:《增资协议书》中关于补偿的约定,违反了投资领域风险共担的原则,成为明为联营,实为借贷,应认定无效。海富投资投入的人民币2000万元中,除已计入注册资本的114.771万元外,其余1885.2283万元的性质应属名为投资,实为借贷。由甘肃世恒、香港迪亚共同返还海富投资本金1885.2283万元及占用期间利息。“甘肃世恒”对判决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2012年11月最高法判决:海富投资与甘肃世恒对赌条款损害了公司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利益,因而无效。但香港迪亚对于海富投资的补偿承诺并不损害公司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有效的。撤销甘肃高院的二审判决,并判定香港迪亚向海富投资支付协议补偿款1998.2095万元。 (二)并购案例中对赌主体的选择 1、原大股东为对赌主体 绝大多数并购案例中,对赌主体均为标的公司原大股东。原大股东愿意对赌一般是基于其仍持有标的公司部分股权或者因换股获得收购方部分股权,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其自身利益相关或者仍负责标的公司经营。 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情况是原股东100%现金转让股权,与标的公司斩断所有关联,但仍进行业绩对赌。此类对赌大多是收购方为了平抑估值而设计的,转让方高估值转让,收购

2015年度本土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

2015年度本土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 事件概述: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成长”的逻辑初步确立以来,国内并购市场日益2013自年起纷纷加速并购扩2014风起云涌。发现依靠自身累积发展太慢的企业家,从年,并购更蔚为风潮,产业链上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乃至合纵连横2015张,大经典案例篇幅过长,10案例令人眼花缭乱,诞生了不少教科书式案例。由于该分为前五个为(上),后五个为(下),分两篇发布。 年十大经典并购案例包括:2015】电建集团整体上市【1】中信股份923亿港元配售【2【3】招商蛇口整体上市【4】中石化混改及专业化分拆上市【5】千亿引资,启动销售板块混改6】南京新百收购中国脐带血库【IT分销业务借壳深信泰丰【7】神州数码8】首旅酒店收购如家酒店【】利亚德兼并平达系统【9 完善游戏产业链【10】天神娱乐两次并购 年下半年,并购重组监管严格,但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尤其2016尽管,而并购重组作为影响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手段,是不会停止的,只会更加活跃。当然,要相信好并购才会有好报!们要严格遵守证监会的最新规定,做好事,做好人,一、电建集团整体上市)涉及上市公司:中国电建(601669独立财务顾问(经办人):中信建投(林煊、白罡、张冠宇、杜鹃、李笑彦、于宏刚)、中信证券(高愈湘、马滨、刘日、陈琛、杨斌、凌陶)案例类型:整体上市 交易背景:电建集团2011年成立时,正值中国电建申请IPO。为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电建集团筹备组及中国电建向中国证监会及社会承诺:电建集团成立后将完善治理结构,协调业务发展,具备条件后实施整体上市。虽然2012-2014年A股持续低迷,但为如期兑现承诺,中国电建仍启动了资产重组,重组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中小投资者利益,赢得了投资者支持。 股,向电建集团非公/这一交易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电建以3.63亿元开发行40.4亿股普通股,同时承接电建集团债务25亿元,收购的标的资产是电建集团持有的顾问集团、北京院(即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下同)、华东院、西北院、中南院、成都院、贵阳院、昆明院等8 家公司100%股权,此为中国电建主业的上游资产。二是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2000万股优先股,募集资金20亿元。交易完成后,电建集团所持中国电建股权由67.43%上升到77.07%(图1、2)。

【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14-1-14【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2014-01-14 新华并购圈 新华并购圈并购人的专业并购服务平台。 2013 年,中国食品行业“钱”事不断。这一年,中国食品行业发生了十多次并购、收购事件,收购方多以国内企业为主,中粮集团、加加食品、双汇、蒙牛、洽洽,无一不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大佬。 在看似平淡的新闻报道背后,均暗藏着他们重塑产业链、扩充产业版图的决心。而钱来钱往之间,一些细分行业的格局也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i黑马认为越是在整体行业趋向增长乏力的时候,恰恰是行业领跑者进入兼并重组最好的时机。 在调味品行业,加加食品为了加快产能扩充,开始通过并购加速;盘踞中原市场的“大桥”鸡精被味好美收购,国产鸡精几乎都有了洋味道,复合调味料市场的洋势力进一步增强;蒙牛收购雅士利、伊利增持辉山乳业股份,则从侧面证明,当前国内乳业整合正在政府的推动之下不断深入,已经进入了必须并购整合的阶段;洽洽收购小康牛肉酱大半股份和好时收购金丝猴看似毫不相关,但结合整体休闲食品行业的走势我们发现,国内休闲食品企业正在面临创新乏力、增长乏力的困局…… 目前,上述收购、并购事件的影响尚未全面铺开,未来3~5年才是考验收购方耐心和调整能力的阶段。对国内食品企业来说,考验内功修炼能力的隐性战争才刚刚开始。 1、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引入先进“软件”重塑品牌形象继“瘦肉精”事件之后,双汇再一次成为 行业焦点:2013年9月,双汇国际完成了对美国史密 斯菲尔德(以下简称SFD)收购,此项交易价格为47 亿美元,包括史密斯菲尔德的债务在内价

14-1-14【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值71 亿美元。 综合各方分析来看,双汇愿意花大价钱收购SFD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或背景,是近几年接连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打击了中国消费者对本国食品的信心,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生猪生产企业,双汇亟须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来化解“瘦肉精”事件的后遗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能力。 从产业角度看,双汇通过并购SFD,一方面可使后者借助自己的销售渠道将产品卖到中国来;另一方面也可获得高质、优价和安全的美国产品。作为美国最大的猪肉制品供应商, SFD具有优质的资产、健全的管理制度、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优势,再加上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严格监管,其产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就是安全优质的代名词。 因此,对有志于成为全球领先猪肉生产商和加工商的双汇来说,通过收购引入SFD的“软 件”,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2、蒙牛鲸吞雅士利:联合实力派强化奶粉业务被视为乳业整合大幕开端的蒙牛收购雅士利 案,于2013 年6 月17 日正式签约。6 月18 日, 双方联合宣布,蒙牛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承诺收购雅士利合计约75.3%的股 权。此次交易有可能涉及的最大现金量将超过110 亿港元,也成为中国乳业较大规模的并 购之一,这次收购也标志着蒙牛乳业要在奶粉领域实现发力。 对于蒙牛乳业来讲,雅士利的加入将有效地加强双方的业务平台,与蒙牛奶粉业务形成互补。 同时,蒙牛也公开承认,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蒙牛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司。 未来,蒙牛还将通过引进蒙牛乳业的专业知识以及国际产业合作伙伴,进一步将雅士利发展成为一家更加国际化的奶粉企业。由此可见,双方之间的合并是真正的实力派合作。雅士利的长板将进一步得到强化,蒙牛在奶粉市场的占有份额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张。 据初步估计,并购后,蒙牛的奶粉业务收入占比将上升,将直接从原来的1%增长到10%,这对于整个奶粉市场来讲,雅士利和蒙牛,他们无疑将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3、蒙牛收购现代牧业:强化奶源优质迎战“奶荒” 对于整个乳制品行业来讲,最近五年的发展可以用“坎坷”来形容。奶源问题、奶荒问题以及 国家奶粉新规等都成为2013 年影响行业的关键词。而对于蒙牛来讲,奶源问题一直是困扰 其继续升级的最核心因素。这也是2013 年5 月8 日,蒙牛高调宣布以31.75 亿港元增持现 代牧业,并成为其最大股东的主要原因。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企业并购案例

最新企业并购案例 一二案例一百威英博并购案例并购双方:2011年2月14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正式宣布,百威英博与大连大雪集团有限公司和麒麟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并购方情况: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是一家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百威英博公司十分注重销售建设,在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中占据第一或第二的位置。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傅玫凯先生表示,中国是全球啤酒销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啤酒市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有着长期承诺和坚定信心。现今,百威英博在中国13 个省份拥有超过33 家现代化酿酒厂,管理超过25 个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全国重点

品牌。作为一家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售为推动力的大型公司,百威英博旗下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时代(Stella Artois)、贝克啤酒等全球旗舰品牌;Leffe、Hoegaarden等迅速成长的跨国畅销品牌;以及Bud Light、Skol、Brahma、Quilmes、Michelob、哈尔滨啤酒、雪津、双鹿、Cass、Klinskoye、Sibirskaya、科罗娜、Chernigivske、Jupiler 等本土明星品牌。此外,公司拥有Grupo Modelo公司50%的股份。Grupo Modelo 是墨西哥领先的啤酒制造商,也是享誉全球的科罗娜啤酒品牌所有者。被并购方情况: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 年,目前为辽宁省市场份额高居前三位的酒厂之一。大雪酒厂主要生产、销售和市场推广“大雪”、“小棒”和”大棒”等啤酒品牌,2010 年年销量逾20 万吨。辽宁省是中国第四大啤酒消费大省,收购大雪将加强百威英博在辽宁啤酒市场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的业务格局。案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以中国互联网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间迎来了汹涌的合并潮,这证明这些行业已经成为成熟行业,资源大量向巨头集中,行业格局已经形成,资本市场越来越占据主动 文《法人》特约撰稿董毅智 2016年以来,尽管经历了资本寒冬、经济增长放缓,但企业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有产业链整合,也有用资本买断市场;有行业洗牌,也有私有化回A。值此2017年初,笔者对去年值得一提的并购案例进行盘点。 蘑菇街、美丽说抱团取暖 蘑菇街、美丽说的合并,是2016年互联网行业首个合并事件。美丽说、蘑菇街1月11日宣布合并,两家公司不仅是国内创办的最早的女性垂直电商网站,而且都是以淘宝导购网站起家。2016年6月15日,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三个原先的独立品牌,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新的“美丽联合集团”,新集团CEO由原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出任。这一并购事件尽管没有滴滴和uber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网这两大合并事件那么爆炸,但这两家专注女性用户的电商导购平台的合作,还是让行业有所震动。

完美世界120亿借壳完美环球(33.360, -0.07, -0.21%)回A 2016年1月6日,完美环球发布重组方案,拟购买上海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120亿元,该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完美世界将成为完美环球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池宇峰不变。完美世界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的游戏公司,推出了《完美世界》《诛仙》《神雕侠侣》等作品。2007年7月,完美世界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其股价一直被严重低估——其净现金余额加上办公楼价值就超过40亿元,而其网游业务还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其退市前的市值仅为50多亿。相比之下,彼时A股的游戏公司掌握科技的市值为205亿元,主营页游的互动娱乐市值为95.6亿。2015年1月2日,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长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议,此后于2015年7月28日完成私有化。 万达集团并购传奇影业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的价格,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 传奇影业是美国著名影视制作企业,业务包括电影、电视、数字媒体、动漫等。传奇影业出品过的大片包括《蝙蝠侠》

合并公司案例

合并公司案例 【篇一:合并公司案例】 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圈里不断上演“死对头合并或结盟,从相杀到相爱”的大戏,震惊业界。并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015年互联网大合并事件空前爆发,体量之大、数量之多、规模之巨,让业界目不 暇接。探寻这一系列的同类巨头合并案背后,一方面折射出资本方 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代价推动合并的霸道逻辑;另一方面暴 露出互联网新经济天生爱垄断,强强联合不过是屈从于免费经济和 注意力经济。 本文盘点中国互联网史上十大合并案,看看都有哪些“曾经相杀”的 竞争对手成为“今日相爱”的同盟伙伴?这些大的合并案背后哪些资 本推手在推波助澜?互联网界1+1 2的公式是否成立?诸多同类项 式的强强合并,能否改写行业未来格局? 优酷+土豆,目前市值41亿美元,属阿里系 优酷网,成立于2006年6月,创始人古永锵,201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土豆网,成立于2005年4月,创始人王微,2011年8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合并方案:2012年3月12日,优酷土豆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合并后,优酷和土豆在新公司分别占股71.5%和28.5%,土豆 作为独立品牌继续运营;2012年8月20日,优酷土豆集团正式成立,土豆即将从纳斯达克摘牌退市;2015年8月6日,正式更名为 合一集团。 幕后推手:这出“闪婚”大剧,正是由土豆大股东“纪源资本”代表符 绩勋与优酷大股东“成为基金”代表李世默一手策划的。早在2009-2011年,优酷土豆在背后资本方的助推下已多次接触洽谈,但都未 达成意向。土豆也是在于亏损状态下流血上市的,作为其投资人, idg(投了7年)、纪源资本(投了6年)、今日资本(投了5年) 都希望迅速套现退出。 合并后结局:优酷土豆合并后,一度也曾占据网络视频市场最大份额;但是很遗憾,二者合并长期未能独霸视频市场,爱奇艺、乐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异军突起,两强合并并没有产生双倍的协同 效应。2015年10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以超45亿美元

三个企业并购案例引发的思考

三个企业并购案例引发的思考 简介: 如果可以使被并购方对自身文化和对方的文化都有很高的认同感,随着企业整合的深入,两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就会向着文化整合的核心目标不断融合。当然这种“独立”的“度”必须是基于目标一致性和并购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如果简单地采取“同化”手段,文化整合往往不利于企业发展...作者:刘媛媛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 如果可以使被并购方对自身文化和对方的文化都有很高的认同感,随着企业整合的深入,两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就会向着文化整合的核心目标不断融合。当然这种“独立”的“度”必须是基于目标一致性和并购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如果简单地采取“同化”手段,文化整合往往不利于企业发展。 TCL的启示:文化定位是跨文化整合的灯塔 2004年,对TCL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份,TCL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收购,将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纳入囊中。一时间,业界及外界好评如潮:TCL完成了具有标志意义的国际性跨越,营运平台拓展至全球。而当年年报的表现却与最初美好的设想恰恰相反:TCL的两起重要国际并购成立的合资公司TTE(TCL与汤姆逊的合资企业)和T&A(TCL与阿尔卡特的合资企业)分别达到上亿的年度亏损。 事实上,目前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必须面对一个问题: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以及工会组织对中国企业持有的疑虑和偏见。中国产品海外市场价格低廉,给不少人以错觉,认为中国企业会在并购之后的企业实施降薪手段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加之以往中国企业被认为工作效率低下的印象还没有被完全扭转,被并购企业普通员工担心自己就业拿不到丰厚薪酬,管理人员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受到影响,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回报。由于这些被并购企业自身具有悠久历史和十分成熟的企业环境,他们往往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普遍对中国企业的文化理念缺乏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其结果往往是处于各持己见状态,长此以往,会使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受到阻碍,整合之后工作的难度也将大幅度增加。TCL在收购汤姆逊后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尽管汤姆逊旗下的RCA 品牌还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但它依然拒绝接受TCL关于产品结构调整,引入中国设计以使成本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建议。由此可见,并购之前做好充分的文化分析和整合沟通,是并购后企业顺利运营的必要条件。 同样地,TCL对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并购,由于企业经营理念和文化上巨大的分歧,其合资公司成立以来无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仍旧延续原来阿尔卡特以及TCL移动公司两套人马、两套运行体系的方式,在资源和业务整合上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阿尔卡特与TCL公司在企业文化上也未寻找出整合的契合点,反过来更加大了业务整合难度。文化整合是否到位是并购后企业原先的战略规划能否执行到位的基础。一个持不同管理思路和价值观的企业无异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貌合神离,整合失败在所难免。因此清晰的文化定位对于没有跨文化整合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讲更加像灯塔一样重要。 联想的并购行动: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美 在联想宣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后,海外投资银行的分析家普遍认为,联想除了面临着实现双方在业务上整合的挑战外,还面临着应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在文化上的差异的挑战。双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一种文化融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的成功。面对企业文化和国家文化的双重差异,并购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就成了文化整合的关键因素。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式和美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模式很不一样:中国企业强调严格管理,强调服从,中国员工倾向于远离权力中心,这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最高领导者。在组织职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领导者往往通过对下级的直接干预来管理企业,要求下级服从领导者的安排。而西方企业文化讲求自由,讲求个人自律与个人权利的统一。在这些国家的企业

上市公司并购的4种模式和案例

【干货】上市公司并购的4种模式及案例 企业开展对外并购投资时,往往更关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投资价格的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等,这些是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有一个环节往往被拟开展并购的公司所忽略,即并购主体的选择与设计。而实际上,选择什么并购主体开展并购对公司的并购规模、并购节奏、并购后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资本运作行动均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上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业绩要求的压力,在展开对外并购时,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并购风险:“并过来的项目或团队能否很好的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贡献利润?如果被并购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效应怎么办?被并购公司管理层丧失积极性怎么办?公司的市值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否支撑公司持续的展开并购式成长?”等等都是企业在展开并购前需考虑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并购主体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得以解决,而不同的主体选择与结构设计又会拉动后续不同资本经营行动的跟进,从而提高公司并购的成功率。 根据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研究结果,以及在为客户提供并购服务时对并购主体选择进行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上市公司在开展投资并购时,在并购主体的选择上至少有4种可能方案:(1)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2)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配套资产注入行动;(3)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4)由上市公司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未来配套资产注入等行动。

这四种并购主体选择各有优劣,现总结如下: 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优势:可以直接由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并购,无需使用现金作为支付对价;利润可以直接在上市公司报表中反映。 劣势:在企业市值低时,对股权稀释比例较高;上市公司作为主体直接展开并购,牵扯上市公司的决策流程、公司治理、保密性、风险承受、财务损益等因素,比较麻烦;并购后业务利润未按预期释放,影响上市公司利润。 案例蓝色光标的并购整合成长之路 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是最传统的并购模式,也是最直接有效驱动业绩增长的方式,如2012-2013年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蓝色光标,自2010年上市以来,其净利润从6200万元增长至13年的4.83亿元,4年时间利润增长约7倍,而在将近5亿元的盈利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并购。 蓝色光标能够长期通过并购模式展开扩张,形成利润增长与市值增长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如下: (一)营销传播行业的行业属性适合以并购方式实现成长,并购后易产生协同,实现利润增长。 与技术型行业不同,营销传播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核心资源是客户,并购时的主要并购目的有两项:一是拓展不同行业领域的公司和客户,二是整合不同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the 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 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 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because of unsuccessful merger.Merger which is full of risk has been realized.Mergers research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esent merger practice,but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existing theory. For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the merger should be cause people's considerable attention.This paper select a case about the issue,in order to give merger and combine some useful inspire. 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启示与思考 Key words:Enterprise Merger Combine Inspire and think 前言 全球经济的发展刺激并购市场不断扩大,通过并购整合与行业重组,企业可以占有更多的市场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并购的一个主要战场。由于中国并购市场在规则管制方面进行的改进,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已经逐渐习惯了采用并购策略,将并购看成是扩展业务、增加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企业开展对外并购投资时,往往更关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投资价格的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等,这些是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有一个环节往往被拟开展并购的公司所忽略,即并购主体的选择与设计。而实际上,选择什么并购主体开展并购对公司的并购规模、并购节奏、并购后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资本运作行动均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上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业绩要求的压力,在展开对外并购时,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并购风险:“并过来的项目或团队能否很好的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贡献利润?如果被并购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效应怎么办?被并购公司管理层丧失积极性怎么办?公司的市值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否支撑公司持续的展开并购式成长?”等等都是企业在展开并购前需考虑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并购主体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得以解决,而不同的主体选择与结构设计又会拉动后续不同资本经营行动的跟进,从而提高公司并购的成功率。 根据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研究结果,以及在为客户提供并购服务时对并购主体选择进行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上市公司在开展投资并购时,在并购主体的选择上至少有4种可能方案: (1)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2)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配套资产注入行动; (3)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 (4)由上市公司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未来配 套资产注入等行动。 这四种并购主体选择各有优劣,现总结如下: 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