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学各章知识点 简答题

妇幼保健学各章知识点 简答题
妇幼保健学各章知识点 简答题

第一章妇幼保健学概述

●妇幼保健学:是针对妇女儿童生理的特征,以保健为中心,群体为对象,在妇产科和儿科的基础上,通过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长期实践,以及多学科人员的参与而形成发展的一门交叉型学科。

●妇幼保健学主要研究妇女儿童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及保健需求;研究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各种高危因素;研究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有利于提高预警和监护妇女儿童特殊疾病的适宜技术;研究促进妇女儿童身心健康保健的策略和科学管理办法。

●工作对象:各年龄阶段妇女和胚胎期至青春期的青少年

●工作内容:1.妇女保健2.儿童保健3.婚姻保健4.生殖健康服务5.生育调节期保健6.健康促进/健康教育

●妇女保健:1.孕前期保健2.孕期保健(其目的是维持正常妊娠,降低孕期并发症、合并症和难产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同时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减少病残儿出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3.产时保健4.产褥期保健5.更年期老年期保健

●妇女生命周期:女童期、青春期、经期、孕前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生殖健康包括:1.生育调节2.母亲与婴幼儿健康3.生殖道疾病防4.性与性传播疾病防治

●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千年发展目标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1.降低儿童死亡率(降低2/3)2.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3/4)3.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权利4.消灭极度贫困和饥饿5.与人类免疫却像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疟疾及其他疾病作斗争

●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卫生保健主要目标: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3.降低婴幼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教育6.改善生活环境7.保障妇女享有基本卫生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妇幼保健工作方法:群众性、政策性、社会性

第二章妇幼卫生组织机构管理

●妇幼卫生业务机构: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所、计划生育指导站、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妇幼卫生研究机构等

●妇幼保健院病床设置原则:1.合理布局2.适应社会需求

●农村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指以县为单位形成的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以县级妇幼卫生机构为技术指导中心,乡卫生院妇产科、儿科为中间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布局合理、不同层次的卫生体系。

第三章妇女保健

●青春期保健、孕产期保健(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及服务

●WHO青春期是年龄范围为10~19岁,青少年的年龄范围为10~14岁,青年的年龄为15~24岁。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孕前保健的目的:是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避免环境中有害因素对生殖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口服用叶酸0.4mg

●从妊娠开始到妊娠12周末为早期妊娠或早孕期。孕早期是妊娠最危险的时期,容易发生流产或受到外界影响而发育异常,甚至妊娠终止。

●正常胎动数12小时>30次,如<10次说明胎儿宫内缺氧,当胎动减少或明显增多都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分娩期保健:“五防”一加强:1.防滞产(因产力、产道和婴儿等因素的异常,可引起产程进展迟缓或停滞,使分娩总产程达到或超过24小时。)2.防感染(四消毒——会阴、手、器械、脐带)3.防产伤4.防出血(①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②剖宫产大于1000ml)

5.防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6.加强对高危产妇的分娩监护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到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一般规定为6周

●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子宫;子宫复旧。产后10天子宫降入盆腔,腹部检查耻骨联合上方不能触及宫底。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

●产后检查:产后42天应对母婴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高危妊娠:凡妊娠期和分娩期可能危害母婴健康或导致难产而增加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者。

●绝经:指女性月经的最后停止,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

●人工绝经: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同时切除或不切除子宫,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后造成的卵巢损伤而停经者。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临床特征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现象,即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

●更年期性激素变化:1.雌激素↓2孕激素↓3.雄激素↓4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心血管系统改变: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比率降低,特别是绝境后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不利于心血管的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上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生殖健康:是指人类在生殖系统、生殖过程的各个方面处于健康和良好的状态。

●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计划生育咨询、信息、教育、交流及服务②产前保健、安全分娩及产后保健的教育与服务③扔流产的预防和流产后果的管理④不孕症的预防⑤性行为及父母责任的信息、教育和咨询⑥对流产并发症、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乳腺癌、生殖系统癌症及其他生殖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预防保健为主。

●接触铅、汞、放射线,容易出现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经期缩短。接触苯、二硫化碳,易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有机磷农药和电离辐射均可引起卵巢功能损伤,导致卵巢功能早衰。

●妇女常见疾病:1.非特异性外阴炎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滴虫阴道炎(最常见的阴道感染,阴道毛滴虫,分泌物增多呈稀薄泡沫样白带,脓性或黄绿色)4.细菌性阴道病(诊断四选三:①引导分泌物呈白色匀质、稀薄状②线索细胞阳性③阴道分泌物PH>4.5④胺试验阳性)5.老年性阴道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

●柱状上皮异位:青春期后,由于其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外观成细颗粒状的红色区即称为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癌筛查: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2.碘试验3.液基细胞学检查(LCT)4.阴道镜检查

第四章生育调节保健

●生育调节:人们在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的同时,可以自由而负责地决定生育时间及生育数目,有权知道和获取他们所选定的安全、有效、可接受的和负担得起的计划生育方法。

●常用的避孕方法有药物避孕、工具避孕法、输卵管绝育术、人工流产等,

●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各类避孕药物中问世最早且应用广泛。是所有避孕方法中成功率最高

的一种。

●工具避孕法有阴茎套和宫内节育器。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负压吸宫术、药物流产和钳刮术。负压吸宫术适用于妊娠10周内者钳刮术适用于妊娠11~14周时,因胎儿较大,需做钳刮联合吸宫终止妊娠。

●人工流产综合征:指受术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或手术结束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胸闷,甚至发生昏厥和抽搐。

●紧急避孕:是指在无保护性生活后一定时间内采用服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以防止非意愿妊娠。

●宫内节育器:在无保护性生活后5天之内放入带铜IUD,是一种有效的紧急避孕方法。

●激素避孕药:无保护性生活后73小时内尽早首次服用。

第五章婚姻期保健

●婚姻期保健(围婚期保健)是围绕结婚前后,为新婚夫妇掌握必要的婚育知识,保障婚配双方及下一代健康所进行的一系列保健服务措施。其目的是保证健康的婚姻,避免在医学上认为不适当的结婚和生育,一里结婚双方和后代的健康,防止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或经母婴传播疾病等的发生。

●婚前医学检查意义:1.有利于双方和下一代健康;2.有利于优生,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主动有效的掌握好受孕的时机和避孕方法。

●婚前保健服务内容: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

●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疾病:1.严重遗传性疾病2.指定传染病3.有关精神病4.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及生殖系统发育障碍或畸形。

●直系血亲:是指相互间具有直接血缘联系的血亲,包括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三代以内的亲属,均为直系血亲。

●婚前卫生指导内容:1.有关性保健和性教育。2.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3.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4.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知识。5.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6.其他生殖健康知识等。

●性健康:是指在性道德、性观念、性社会适应能力、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综合的健康状态。

●性保健教育可分为:性道德教育、性保健知识教育。性保健知识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卫生的基础知识。

●女性各期对性生活的禁忌:1.月经期(必须严禁性交)2.妊娠期3.产褥期(产后至少在8周内应严禁性交)

●受孕的必备条件:卵巢排出正常的卵子,精液中含有正常活动的精子,卵子和精子能够在输卵管内相遇,结合成为孕卵并被输送入子宫腔,子宫内膜适合于孕卵着床。

第六章职业紧张因素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紧张与妇产科:1.原发性痛经2.经前期紧张综合症3.围绝经期精神障碍4.产后抑郁症5.慢性盆腔疼痛6.不育症

第七章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感染HIV的妇女在妊娠、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HIV。

●HIV非常脆弱,离开人体后在外界的存活时间非常短,常用的消毒方法就可以将HIV灭活。56C温度下,30分钟可将HIV灭活,而煮沸20分钟是有效的灭活方法;2%戊二醛、0.1%~0.5%过氧乙酸、5%~8%甲醛、2%过氧化氢、75%乙醇处理5分钟,0.2%次氯酸钠和漂白粉等

都能灭活病毒。但是HIV对紫外线不敏感。

●艾滋病的分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窗口期:HIV进入人体后至抗体出现前有段间歇期(2~12周)

●潜伏期: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2~10年。

●艾滋病传染源: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传播途径:1.性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①宫内传播(病毒通过胎盘)②产程传播(接触带病毒的母血和宫颈、阴道分泌物)③产后传播(哺乳))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策略与措施:1.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2.预防艾滋病感染育龄妇女的非意愿妊娠;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4.为艾滋病感染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

●喂养咨询与指导:一般来说,对受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分娩的婴儿,提倡实施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母婴传播,并保障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人工喂养是艾滋病感染的母亲首选的喂养方式。

●职业暴露是指HIV感染孕产妇的体液,包括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污染了医疗、助产操作人员被针刺伤或利器割伤的皮肤或黏膜。

●暴露后预防用药:推荐在暴露后2h内,一般不超过24h用药。

第八章儿童体格生长及其评价

●生长growth是指儿童整体和器官的长大,是量的增加,是可以测量的;发育development 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演进与成熟,是质的变化。

●体格生长的规律:1.体格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有阶段性,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在出生后前半年最快,后半年次之,之后逐渐减慢至稳定增长,到青春期再度增快。2.各器官系统发育与体格生长的规律有平行和不平行的差异。儿童时期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与年龄并不同步,先后、快慢不一。比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而生殖系统却到青春期才开始发育。3.体格生长的头尾规律。即头部领先生长,躯干、四肢在后,躯干生长优先于尚志。在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动作由粗到细,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别环境营养教育等。

5.生长的轨迹现象。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遗传基因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赶上生长:在阻碍生长的因素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上的现象称为赶上生长。)

●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3.环境因素(①营养②疾病③理化因素④生活环境)。

●体格生长的长期变化(意义、理解):这一概念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不同人群的生长发育水平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一些列变化。儿童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具有方向性,即当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时,可表现为正向增长;而当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生活水平下降时,可表现为停滞甚至下降。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增长规律和测量方法:一、体重:●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体重的2倍,12个月3倍,2岁时4倍,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且较稳定,年增长值约2Kg。青春期体重增长再次加快,形成第2个增长高峰,每年增长4~5Kg,持续2~3年。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25;2~12岁:体重=12+(年龄-2)*2.

二、身高/身长3岁以下儿童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上儿童立围测量身高。●中国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约增长25cm,为第一个增长高峰,1岁时平均身高75cm,2岁时85cm,2~12岁:身高=年龄*7+75

三、坐高:●上、下部量:上部量是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的发育;下部量

是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的长度,与下肢长骨的发育有关。

四、头围HC:●增长规律: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中国新生儿平均头围为34cm(33.5~34.1),出生前半年约增长8~10cm,6个月时44,生后1年约增长12cm,1岁时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cm,2岁时48cm。以后增长更加缓慢,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头围测量3岁以内更有价值。●测量方法:量具为软尺。方法取立位或坐位,测量者位于被测量者前方或右侧,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紧贴头皮绕经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到零点,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误差不超过0.1cm。女童应注意头发和辫子的影响。

五、胸围CC:●测量方法:将软尺上缘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经背侧两肩胛下角下缘和另一乳头下缘绕至零点。取平静呼吸气的中间读数,误差不超过0.1cm。对乳房已经开始发育的少女,以胸前锁骨中线第4肋处为测量点。

六、上臂围

●前囟:约在1~1,5岁闭合。

●出生后第1年脊柱的生长快于四肢,以后四肢的生长快于脊柱。

●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的较精确指标,能客观、精确反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过程中各阶段的发育水平。骨龄在探讨生长发育规律、判断发育障碍性疾病、运动员选拔、预测女孩月经初潮、预测成年的身高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检查骨龄的部位常用左侧腕部,但4个月以内儿童用膝部。

●牙齿的发育:乳牙总数为20颗,乳牙出齐的时间为2~2.5岁,2岁以内儿童乳牙总数-月龄-(4~6)。

●青春期分期及特点:1.青春前期:主要表现为体格生长开始加速,出现身高的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一般持续2年。女童约9~11岁,男童平均比女童晚2年开始,约为11~13岁。2.青春中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为特征,第二性征全部出现。出现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通常持续2~3年。3.青春后期: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仍有所增长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继续发育直至达到成人水平,生殖系统发育在此期内全部完成,体格生长停止。

●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包括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男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阴茎。睾丸增大是青春期启动的第一征象;首次遗精是男性青春期的生理现象,多在青春中期或第二生长高峰之后出现。男性性发育顺序一般是睾丸、阴茎、阴毛、腋毛、胡须、喉结、变声。

●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和第二性征发育。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女性性征发育顺序一般是乳房、阴毛、初潮、腋毛。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发育最早的征象。月经初潮是性功能发育的主要标志,大多在乳房发育1年后或身高增长高峰之后出现。

●青春期体格生长特点:1.身高:一般在乳房发育后约1年(或月经初潮前1.5年)达身高增长速度高峰(PHV),每年约增长5~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cm。一般骨龄达到13岁时已达到最终身高的85%。2.体重

●体格生长的评价:评价类型:纵向评价(是通过定期、连续的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以观察、分析个体身高体重的增长情况和速度);横向评价(是将个体儿童某时的生长发育水平与可供参考的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比较)。

●体格生长发育评价参考标准:1.现状标准没有排除营养、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利条件对标准的影响,因而不能说明真正的儿童发育状况。2.理想标准排除了营养、疾病、社会经济条件等不利条件对标准的影响,次标准一般高于一般儿童水平,是今后的奋斗目标。

●体格生长评价具体内容:1.发育水平(橫):结果以等级表示。早产儿体格生长有一允许

的“落后”年龄范围,进行发育水平评价时应娇正胎龄至40周(足月)后再评价。2.生长速度(纵)3.身体匀称度。

●常用指标:主要指标有1体重、2身高(身长)、3坐高(顶-臀长)、4头围、5胸围、6上臂围;次要指标有皮下脂肪、上部量、下部量、指距。

参数和意义:1.年龄别体重(W/A)既可反应急性、近期营养状态,也可反映慢性远期营养状态;2.年龄别身高(H/A)此参数下降反映慢性营养不足或长期营养不足做造成的生长迟缓用于远期营养状况监测;3.身高别体重(W/H)近期、急性。

●评价方法:1.均值离差法2.百分位数法

●生长指数评价法:BMI指数原多用于婴幼儿营养评价。一般认为大24为超重,大于26为肥胖。幼儿用;BMI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000

●生长发育调查,是利用科学方法对个体或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测量。

●调查内容:1.形态指标(①身高②体重③胸围④坐高)2.功能指标3.身体素质指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协调能力)

第九章儿童各年龄期特点与保健

●儿童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至胎儿娩出)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被结扎起至出生后28天末)(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生命周期中最为脆弱的时期,围生期死亡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3.婴儿期(出生28天至满1周岁)4.幼儿期(一周岁至3周岁)5.学龄前期6.学龄期7.青春期

●新生儿分类:1.足月儿(37~42周)2.早产儿(28~37)3.过期产儿(42周以上)。1.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2.正常体重而儿(2500~4000)3.巨大儿。1.小于胎龄儿(SGA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2.适于胎龄儿(AGA10~90百分位)

3.大于胎龄儿(LGA90以上)

●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黄疸(约50%~70&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4~6天达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持续3~4周)2.假月经(生理性阴道出血)3.生理性乳腺增大4.生理性体重下降5.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新生儿保健重点:预防出生时的缺氧、窒息,低体温、寒冷损害综合症、感染

●保暖:适宜环境温度是指新生儿在这种温度下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肛温保持在36.5C 左右,手足温暖,体重增长正常,无寒冷损害发生。新生儿居室温度20~26C湿度50%。

●新生儿疾病筛查:1.听力2.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婴儿期特点:1.体格生长比出生后任何时期都快,神经精神发育也很迅速;2.对营养需要量多,特别是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特别高;3.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未发育完善,易发生营养不良;4.易患感染性疾病。

●辅食添加原则:1.由少到多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4.有一种到多种

●生长发育监测概念意义:是一种适合与家庭和基层儿童保健人员使用的婴幼儿保健措施。根据儿童体重曲线的增长趋向,判断儿童的营养状况,使家长和卫生保健人员在生长监测过程中,早期发现儿童的营养状况异常,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营养不良。

●幼儿保健:合理安排膳食:幼儿在2~2.5岁以前,乳牙尚未出齐,咀嚼和肠胃消化力较弱,平衡膳食要求:1.质优2.量足3.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当、合理

●定期健康检查:每6个月应进行一次体格检查,预防营养不良、单纯肥胖;教育家长认识保存儿童生长资料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平缓: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可达50%~60%,眼功能发育基本完成,视深度逐渐发育成熟。但眼的结构、功能尚有一定可塑性,眼保健是此期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龄前儿童保健●每年6.1前后进行1次全面体格检查,托幼机构每年2次体格发育测量。第十章儿童保健管理

●在中国,儿童保健的范围是从出生至青春期,重点是7岁以下的儿童。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散居儿童保健:是对居住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照料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系统的医学监督和管理。

●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对象:凡属管辖范围内散居在各个家庭中的从出生至入小学前的儿童(包括居住3个月以上临时户口儿童),均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服务的对象,重点是新生儿和3岁以下婴幼儿。

●散居儿童保健管理的形式:一、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二、开设儿童保健门诊:1.儿童保健门诊的任务(①社区保健②健康咨询③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儿童“四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炎、腹泻⑤儿童心理行为评定与干预)2.儿童保健门诊的工作内容(①儿童健康检查和缺点矫治:即1岁以下婴儿每3个月体检1次;1~3岁幼儿每半年体检1次;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每年体检一次(a.体格测量与体格发育评价b.健康检查)②儿童保健专科门诊③儿童早期干预和随访④免疫规划⑤健康教育⑥完成儿科门诊诊疗任务)...

●新生儿家庭访视:是新生儿期保健的重要措施,由妇幼保健人员定期入户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指导,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正常新生儿应访视3~4次,即生后2、7、14、28天。初访、复访、半月访、满月访

●体弱儿的概念(不死记):体弱儿包括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重儿,满月增重不足500g 的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遗传代谢病,智力低下,反复感染疾病、消化功能紊乱等的儿童。

●定义:集体儿童:是指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托幼机构)等机构集体生活、学习或活动的儿童。集体儿童保健:是对托幼机构内集居环境条件下的儿童,根据其年龄阶段的保健重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健康检查内容:包括测量体重、身高(身长)、头围、胸围、坐高(顶臀长)、上臂围及皮下脂肪等生长发育、营养指标和全身各系统物理检查,如皮肤、淋巴结、头面部及五官、颈部、心肺、腹部等情况。●检查次数:1岁内婴儿每3个月1次,1~3岁幼儿每半年1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1次,对在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和疾病要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建立合理的膳食管理制度:1.膳食管理2.科学喂养3.制定膳食计划4.饮食卫生5,营养评价

●残疾儿童保健:残疾儿童是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日常生活自理、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儿童。●中国: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高。●残疾的分类及分级:按其程度和影响分为缺损、残疾、残障。①一级(严重残疾)②二级(中度残疾)③三级(轻度残疾)

●残疾儿童的社区康复:社区康复GBR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或家人,去发现本地区的残疾儿童,并组织和指导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庭康复治疗。

●儿童残疾预防:1.减少各种伤病的发生2.限制或逆转由病伤造成的残疾 3.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第十一章儿童保健的特殊内容与措施

●早期教育定义:是针对初生到学龄前的儿童,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神经心理的发展规律,结合个体差异,利用客观外界环境和某些教育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适当超前教育和训练,给儿童的感知觉器官、大脑等以丰富的刺激,是他们的感知觉、动作、语言、思维、记忆力、想象力、行为习惯等不断发生和发展,挖掘潜在能力,促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智力发展。

●智力发展先快后慢,儿童智力发展在5岁前是最为迅速的时期。

●早期教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广义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智力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一切自能力因素,狭义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儿童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①兴趣广泛②有坚持性和责任心③好奇心强④又灵活的反应性⑤有好胜心、挑战性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⑦关心集体⑧情绪稳定)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关系:1.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2.非智力因素支配智力活动3.非智力因素补偿智力方面的不足

●早期教育的玩教具:1、玩具2.图书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

●儿童免疫规划程序的注意事项:1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种类不能改变(6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扩大免疫规划5种: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2.初次免疫起始的月(年)龄不能提前3. 同种疫苗接种针次间隔不能缩短 4.必须在规定的月龄范围内完成基础免疫(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5种疫苗的基础免疫)

●儿童伤害的预防原则:预防伤害的目的是减少伤害的发生、死亡和残疾,从而减轻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1.教育干预2.安全管理3.工程干预4.立法干预5.高效救治6.多学科交叉研究。

第十二章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及综合管理

●“常见病”:人群中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大1/1000以上即可认为该病是常见疾病。

●儿童“四病”:肺炎、腹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病仍然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

●生长发育偏离:1.身材矮小(身高低于本民族本地区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2s),或第三百分位以下,称为身材矮小或矮小症)2.性早熟3.单纯性肥胖症。

●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腹泻、麻疹和营养不良,而且大多数患儿常常同时患有上述几种疾病,其治疗也因需要同时开展而变得发杂。

●综合管理基本原则:确定治疗方法:分类用不同颜色表示:“粉红色”转诊或住院;“黄色”立即治疗;“绿色”可在家中护理。

第十三章妇幼保健心理

●儿童心理发展6个阶段:1.婴儿期(0~1岁,包括新生儿期)2.幼儿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或先学前期)3.幼儿期(3~6、7岁,又称学前期)4.童年期(6、7岁~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5.少年期(11、12岁~14、15岁,又称青春前期或学龄中期)6.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又称青春中期或学龄晚期)

●幼儿期心理保健内容:1.充分利用游戏,促进儿童心理发展;2.因势利导培养儿童独立性;

3.科学教育方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

4.注意儿童入园困难、任性等心理卫生问题。

第十四章妇幼营养

●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共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婴儿喂养方法:1.母乳是婴儿的最佳天然食品,能满足婴儿头4~6个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需要,且有免疫功能,卫生、温度适宜,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2.混合喂养3.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点:(1)人乳的蛋白质含量虽低于牛乳,但其蛋白质构成以乳清蛋白为主,遇胃酸后生成的凝块较小,易于消化。(2)人乳中能量的50%由脂肪提供,是婴儿能量的

主要来源

●幼儿的膳食:1.平衡膳食:幼儿膳食包括100~250g谷类、至少350ml牛奶,50g鸡蛋,75~125g鱼或禽或畜肉,15~50豆制品,75~200新鲜蔬菜和水果。2.合理烹调3.膳食安排:每日“三餐两点”,进餐应有规律。

第十五章妇幼卫生监测

●公共卫生监测定义:是连续地、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特定疾病或卫生事件的资料,据此制定、实施和评价公共卫生行动。根本目的:降低死亡率,减少疾病,改善群体水平的健康状况。

●监测系统:1.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2.以实验室3.以医院

●监测过程的主要环节:1.收集2.分析3.解释4.发布5.用于公共卫生行动

●监测的主要特征:1.项目的目的性2.对象的代表性3.项目的连续性4.项目的时效性5.资料的准确性。

●公共卫生项目:是指为消除或减低某个或某些公共卫生问题,而采取的有组织、系统性的公共卫生行动。

●妇幼卫生三个监测网:1.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凡检测对象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各期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的死亡均报告孕产妇死亡,但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不计算在内);2.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出生后满28周至5岁);3.中国出生缺陷监测

●三网监测资料的分析、解释和利用:1.监测数据的质量分析2.统计描述3.统计分析4.信息反馈5.利用信息

第十六章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妇幼保健信息来源:1.妇幼卫生年报表2.妇幼卫生监测系统3.妇幼保健常规工作记录和报告卡4.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

●中国城市妇幼保健网由省、市、自治区(或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妇女保健所、儿童保健所构成最高一级;其次为区妇幼保健院、所;再次为社区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组和基层妇幼保健院、所、站,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组及村卫生室三级。

●县妇幼保健机构是农村妇幼保健网的核心。

●妇幼保健管理评价:一般程序:1.评价的准备阶段2.评价的实施阶段3.评价的结果分析与反馈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学和对象和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性质与特点,掌握相关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世界及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有关重大事件及相关幼儿教育家的学说。 2.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3.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原因,掌握蒙台梭利、杜威和克鲁普斯卡亚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4.掌握世界幼儿教育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了解几各教育和发展的理论。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1.我国的教育目的

毒理-人卫版第五版毒理学名解和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蓄积: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代谢与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 致突变性(mutagenicity):指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能力,在一个试验群体中突变率可以定量检测。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此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突变是致突变作用的后果,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即引起的变异称为突变。突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发突变是在未知因素作用下、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发生率低、发生过程长,与物种进化有关;诱发突变是指认为的造成突变。 遗传毒性(genetic toxicity):指对基因组的损害能力,包括对基因组的毒作用引起的致突变性及其他各种不同效应。 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 基因库(gene pool):指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够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以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sis):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胚胎毒性:分为胚体毒性和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胚体毒性(embryotoxicity):外源性理化因子对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期结束时的有害影响叫~。?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fetoxicity):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的有害影响叫~。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是指化学毒物对妊娠母体的有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在发育毒性试验中常用母体增重减缓和死亡率来表示。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毒理学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 参考剂量(RfD)和参考浓度(RfC):为日平均暴露剂量或浓度的估计值,人群终生暴露于该水平,预期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以忽略。 基准剂量(BMD):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统一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通常定量资料为10%,定性资料为5%)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第五章毒作用影响因素 ★毒作用影响因素有:1)毒物因素,包括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2)机体因素,包括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个体间遗传学的差异,机体其 他因素对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 3)暴露因素,包括暴露剂量与内剂量,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暴露频率等。 4)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季节或昼夜节律,动物笼养。 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如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4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编制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 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 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 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 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 24.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冯·诺依曼。 2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 26.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_。 27.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机器语言。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就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得儿童进行得教育、组织得活动与施加得影响。 2、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得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得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得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得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得、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得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得一种方法。 (3)实验法:就是教师根据研究得目得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得结果之间得因果关系得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就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得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得普遍规律得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得得产生与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与葛多德》、《葛多德就是怎样教育她得子女得》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得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得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她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就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得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P161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P162 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P162 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P163 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P164 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P168 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P168 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P169 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 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P175(注:此知识点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13、环境体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P181 14、行动操练法:是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P184 15、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P187 表扬鼓励法:是指对儿童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和奖励,从而使儿童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的方法。 P189 16、批评法:是指对儿童行为表现给予否定性评价,即对儿童不良行为或习惯表示不满意,并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怎

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 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 第二章 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 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 考核要求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 (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 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五)古代儿童教材 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

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1、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 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 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的含义: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1章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电子测量的特点: ①测量频率范围宽 ②测量量程广 ⑧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 ①测量速度快 ⑤可实现遥测 ⑥易于实现测量智能化和自动化 ⑦测量结果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分析困难 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精度;②稳定性;③输入阻抗;④灵敏度;⑤线性度;⑥动态特性。 精度: 精密度(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 正确度(正确度高则说明系统误差小) 准确度(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修正值C = - 绝对误差Δx 示值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 % 100?= x x x ?γ 满度相对误差 % %100S x x m m m =??=γ 分贝误差

) )(1lg(20dB x dB γγ+= 当n 足够大时,残差得代数和等于零。 实验偏差与标准偏差: n n x n i i /111 2 σσυσ=-=∑= 极限误差 σ 3=?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和函数: ???? ??+++±=2 212 12 11x x y x x x x x x γγγ 差函数 ???? ??-+-±=2 212 12 11x x y x x x x x x γγγ 积商函数 () 21x x y γγγ+±= 数据修约规则: (1)小于5舍去——末位不变。 (2)大于5进1——在末位增1。 (3)等于5时,取偶数——当末位是偶数,末位不变;末位是奇数,在末位增1(将末位凑为

偶数) 第3章信号发生器 振荡器是信号发生器的核心。 通常用频率特性、输出特性和调制特性(俗称三大指标)来评价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 合成信号发生器 相干式(直接合成):频率切换迅速且相位噪声很低 锁相式(间接合成):频率切换时间相对较长但易于集成化 和点频法相比,扫频法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网络的频率特性的自动或半自动测量 2.扫频信号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不会出现由于点频法中的频率点离散而遗漏掉细节的问题 3.扫频测量法是在一定扫描速度下获得被测电路的动态频率特性,而后者更符合被测电路的应用实际 第4章电子示波器 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示波管,由电子枪、电子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电子示波器结构框图: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

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2)结构和秩序(3)丰富的感觉刺激(4)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作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7、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他的主张:(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总和,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儿童观主要有哪几种?(7种)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一)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 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3、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 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 (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历史的转折

毒理学重点整理知识点

绪论(课件) 1.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 1.1.概念不同。 食品安全是种概念,食品卫生也是属概念。 1.2.范围不同。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 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1.3.侧重点不同 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 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2.什么是毒理学? 2.1.传统定义: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2.现代定义: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 综合学科。 3.常用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3.1.从方法学来分 3.1.1.微观方法 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观察到多方面毒性作用现象,其中包括一些极微小的毒作用表现。 3.1.2.宏观方法 研究人的整体以至于人的群体与毒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3.2.根据采用方法的不同 3.2.1.体内试验 实验对象采用哺乳动物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躲在整体进行。 3.2.2.体外实验 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4.毒理学有哪几个研究领域? 4.1.主要领域 4.1.1.描述毒理学 4.1.2.机制毒理学 4.1.3.管理毒理学 4.2.其他领域 4.2.1.法医毒理学 4.2.2.临床毒理学 4.2.3.环境毒理学 4.2.4.生态毒理学 4.3.毒理学分支 4.3.1.靶器官毒理学 4.3.1.1.肺(呼吸系统)毒理学 4.3.1.2.血液(造血系统)毒理学 4.3.1.3.免疫系统毒理学 4.3.1.4.生殖和内分泌系统毒理学 4.3.1. 5.神经系统与行为毒理学 4.3.1.6.肝与胃肠道毒理学 4.3.1.7.肾毒理学 4.3.1.8.皮肤毒理学、眼毒理学…… 4.3.2.以机制研究为基础的毒理学 4.3.2.1.分子毒理学 4.3.2.2.细胞毒理学 4.3.2.3.遗传毒理学 4.3.2.4.生化毒理学 4.3.2. 5.受体毒理学…… 4.3.3.根据研究对象和科学领域的不同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一、食品分析概念、性质: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与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食品分析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食品的物质组成,结合营养学、毒理学与生物化学的知识食品营养及安全 成分。 ●控制与管理生产,保证与监督食品的质量。 ●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二、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灵敏度低,误差小,常量组分的分析。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就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包括重量法与容量法。 重量法:测水分、灰分、脂肪、果胶、纤维等。 容量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与沉淀滴定法。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与物理化学分析法。灵敏度高,误差大,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折光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求出食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物理化学分析法:常用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生化分析法:以生化反应为定量基础。酶法、免疫分析、受体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一、采样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典型性适用于: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伪或怀疑掺伪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正确采样:1、要均匀,有代表性;2、要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采样: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有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分析检验用的称平均样品 试样: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供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留作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复检用的样品。 保留样品:由平均样品分出的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的样品。 缩分:指按一定的方法,不改样品的代表性而缩小样品量的操作。 一般程序:需检食品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每份样品数量>=0、5kg) 采样方法: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四分

有机电子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非平衡载流子 非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与复合:用光照使得半导体内部产生非平衡载流子的方法,称为非平衡载流子的光注入。光注入是=?N p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n 型半导体,注入的非平衡载 流子浓度比平衡时多数载流子浓度低的多,0n n ≤≤?,0n p ≤≤?,满足这种条件的注入称为小注入,0p p ≥≥?, 即使小注入,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还是可以比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大的多,它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往往是非平衡少数载流子起着重要作用,通常说的非平衡载流子都是指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此外,还有非平衡载流子的电注入,即加电压,E FP 和E fn 偏离的大小直接反应半导体偏离热平衡态的程度。他们偏离越大,说明不平衡程度越显著,两者靠得越远,两者重合时,形成统一费米能级,处于平衡态。 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由于相对于非平衡多数载流子。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影响处于主导决定的地位,因此非平衡载流子寿命常称为少数载流子寿命。寿命标志着非平衡载流子浓度减小到原值的e 1所经历的时间。不同的材料寿命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寿命也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在小注入条件下,当温度和掺杂一定时,寿命是一个常数,寿命和多数载流子浓度成反比,或者说,半导体电导率越高,寿命越短。对于窄禁带材料,直接复合是主要的。 准费米能级:当半导体的平衡态遭到破坏而存在非平衡载流

子时,可以认为就价带和导带上得电子讲,他们各自基本上处于平衡态,而导带和价带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因而费米能级和统计分布函数各自仍然是试用的,可以分别引入导带费米能级和价带费米能级,他们都是局部的费米能级,称为准费米能级。导带和价带的不平衡就体现在他们的准费米能级是不重合的,导带的称为电子准费米能级,价带的称为空穴费米能级。 复合理论: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大致分两种: ①直接复合:电子在导带和价带之间的直接跃迁,引起电子和空穴的直接复合。 ②间接复合:电子和空穴通过复合中心复合。 根据复合发生的位置有表面复合,体内复合,复合放出能量有三种:发射光子(辐射复合),发射声子(将能量传给晶格,加强晶格震动),将能量给予其他载流子(增加他们的动能,又称俄歇复合)。 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在禁带中形成一定的能级,它们除了影响半导体的电特性以外,对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也有很大影响,实验发现,半导体中杂质越多,晶格缺陷越多,寿命越短,这说明杂质和缺陷有促进复合作用。这些促进复合过程的杂质和缺陷称为复合中心,间接复合指的是非平衡载流子通过复合中心的复合。复合分两步:第一步,导带电子落入复合中心能级,第二步,这个电子再落入价带与空穴复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重点知识点复习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产生:1946年美国 ENIAC 2.计算机发展:四代,电子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有记忆功能、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用时才调入内存,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便宜 ②内存 ROM(只读存储器)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保留 RAM(随机存储器)能读能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③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④存储容量:字节(B)、KB、MB、GB (1字节=8位) 换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10=1024) 一个英文字母占用1个字节存储单元,一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存储单元。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软件系统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可直接执行)、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冯·诺依曼 7.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 8.计算机病毒(1)定义:人为编制的一种程序,破坏(破坏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 (2)特征: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灵活性和触发性。 (3)预防的方法:见教材 9.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机:外部设备(输入/输出)、主机(2)关机:主机、外设 (3)热启动:Ctrl+ Alt + Del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组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拓扑结构分: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网状 (2)按地理位置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969年美国 ARPANET 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无线(微波、卫星、无线电、红外线、激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