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1.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
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4.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1)胎教的内容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③注意环境的影响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5.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6.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知识点汇总及复习试题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一、选择填空。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__痒___”。
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8. 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见于《礼记内则》9.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 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10.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11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严格家教的儿童,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12.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15.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太保主要职责:保证太子的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有规律,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
18. 太傅主要职责: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
19.太师主要职责: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如诗书礼乐之类的经籍。
20.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2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22. 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颜氏家训》23.南朝梁时周兴嗣所著的古代识字类儿童教材是《千字文》24.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为人处世及伦理道德方面教育的是训诫类25. 胎教最早的记载,是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学前教育史,章节测试 第一章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一、单项选择题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提出者是()A.勾践B.孔子C.孟子D.韩非子【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慈幼观念的演变。
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再幼,以及人之幼”,便是王道的实质。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机构是()A.邸舍B.慈幼局C.及幼堂D.京师育婴堂【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3.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弓矢纸笔等物品供其抓取,古代称这种慈幼礼仪为()A.“试儿”B.“洗儿会”C.“命名”D.“接子”【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慈幼礼俗。
“试儿”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是指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各类器物,让小儿自己抓取,“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贫廉愚智”。
4.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浅近知识的蒙养教材是()A.《千字文》B.《三字经》C.《百家姓》D.《兔园册府》【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的教材有《高厚蒙求》《名物蒙求》《史学提要》《龙文鞭影》《兔园册府》等。
5.宋代问世的经典蒙学读物是()A.《千字文》B.《三字经》C.《文字蒙求》D.《幼训》【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后来在宋代问世的《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
6.古代幼儿启蒙游戏中,最符合儿童意趣的艺术形式是()A.娱乐游戏B.戏弄游戏C.生活游戏D.智力游戏【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的游戏启蒙活动。
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可分为智力游戏、生活游戏和戏弄游戏。
其中,戏弄游戏作为一种表演剧是对儿童吸引力最大、最符合儿童意趣的艺术形式,因而也是儿童游戏模仿的对象,成为古代幼儿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1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原始人群: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教育内容:制造石器"教民以鱼" 用火农业生产特点:公养公教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一)生产劳动教育(二)生活习俗教育(三)原始的宗教教育(四)原始的艺术教育(五)体格和军事训练三,儿童公育机构五帝时代的教育机构——"成均"最旱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痒"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一)公养公育(二)内容简单(三)非独立性(四)言传身教第2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夏代学校:"序"商代学校:"序","痒","学","瞽宗"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二)教育内容⒈婴幼儿身体的养护⒉生活常规的培养⒊初步的道德教育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育;礼貌谦让⒋早期的知识教育三,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⒈教儿宜早⒉教子义方⒊信而勿诳⒋潜移默化⒌量资循序⒍有教有爱⒈游戏⒉讲故事⒊体罚第3节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一,意义二,教育制度⒈保傅制度"三公": 太师太保太傅"三少" : 少师少保少傅⒉三母制度子师慈母保母全称"三母"第4节古代的胎教一,胎教的作用"正本慎始"二, 胎教的目的(一) 才德过人(二) 健康长寿(三) 形貌端正(四) 选择男女三,胎教的内容和方法内容:精神饮食环境起居与生活习惯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第5节古代儿童教材一,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一)识字类"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二)训诫类吕得胜和吕父子撰写的《小儿语》和《续小儿语》为代表(三)知识掌故类《蒙求》最为流传二,古代幼儿故事内容及特点《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三,古代幼儿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礼乐结合"六艺"思考题⒈简述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⒉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⒊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⒋简述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 ⒌论述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⒍请简要概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1节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二,认"早谕教"(二)学前教育三,论师保傅第2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培养"务实节用"的人才→"德艺同厚":一是对子弟道德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二是重视"学艺".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及早施教(二)严慈结合(三)均爱勿偏(四)熏渍陶染(五)博习致用四,《颜氏家训》述评《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第3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生平:理学的集大成者哲学基础: 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理学的发展: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张载唯物的角度,二程(程颢程颐)从唯心的角度→罗从彦(程颐的学生) →朱松(朱熹之父)和其同学李侗(朱熹之师) →朱熹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小学→"眼前事"→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明其理"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为儿童学"眼前事" 编写的二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四, 要求慎择师友五,提倡正面教育六,"诸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诸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学者论述读书最充分,最系统的,具有经验总结意义.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一"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书院的基本宗旨,即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理教二"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三"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改过迁善." ----书院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四"处世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书院学生行为处世的基本宗旨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书院学生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第4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一, 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自然教育论"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目的----"教以人伦"内容---"诗,书,礼,乐"三,论儿童教育的原则(一) 顺应性情,激发兴趣(二) 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三)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四)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思考题⒈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⒉简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⒊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⒋简述贾谊论"早谕教"的思想.⒌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⒍请简要述评《颜氏家训》.第三章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第1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一,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一)从根本上说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二)思想基础二,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涉及的主要内容:(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二)蒙养院的设置(三)蒙养院保教要旨(四)蒙养院课程(五)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六)蒙养家教合一三,蒙养院制度的实施(一)蒙养院的兴办1903年秋创办的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园)——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中国第一所幼儿园.附设在武昌模范小学内.湖北省立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户野美知惠是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1905年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幼教机构.(二)蒙养院师资的培训第2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一,儿童的公养公育(《大同书》)人本院-----胎教学前公育体系育婴院慈幼院——公育小学之后——公教二,论胎教(一)胎教的意义1.正本2 .防感清源(二)胎教的内容和实施1适宜环境的选择2胎教的宗旨即保胎,养胎3孕妇的教育三,论婴幼儿教育(一)环境的选择(二)教育宗旨思考题⒈请简要回答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⒉请简要回答蒙养院的保教要旨.⒊请简要回答蒙养院师资的培训.⒋试分析康有为的胎教与婴幼儿教育的主张.⒌试分析康有为的"公养" , "公育"思想.⒍试论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的必然性.补充内容: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⒈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⒉齐家治国的基础⒊光耀门楣(二)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⒈思想品德教育①孝悌②崇俭③诚信④为善⒉生活常规教育①礼仪常规的训练②养成卫生习惯⒊文化知识教育⒋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三,慈幼机构的建立总结: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⒈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象)⒉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⒊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⒋学前教育界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⒌儒家思想规范指导员着学前教育的实施.讨论:家庭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三,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1,脑科学2 ,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四,如何具体地进行早期教育(一)如何进行无为教育1,经典诵读教育2,音乐教育3 ,经典的书画(二)如何进行有为教育1,生活中的教育2,关键期潜能开发3 ,格连杜曼博士的方法。
中国学前教育史全文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考核知识点(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考核要求(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五)古代儿童教材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主要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
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分章节练习题1-3章及答案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分章节习题练习(一)(第一~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朱熹论述幼儿教育论著的是()。
A、《童蒙须知》B、《文字蒙求》C、《幼训》D、《教童子法》2、“华容道”属于()。
A、娱乐游戏B、戏弄游戏C、生活游戏D、智力游戏3、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蒙养教材的是()。
A、《千字文》B、《三字经》C、《百家姓》D、《兔园册府》4、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弓矢纸笔等物品供其抓取,古代称这种慈幼礼仪为()。
1A、试儿B、洗儿会C、命名D、接子5、宋代问世的经典蒙学读物是()。
A、《千字文》B、《三字经》C、《文学蒙求》D、《幼训》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提出者是()。
A、勾践B、孔子C、孟子D、韩非子7、下列属于崔学古的蒙学教育著作是()。
A、《文字蒙求》B、《幼训》C、《蒙童须知》D、《小学》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幼儿游戏的基本原则。
2、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3、简述王充的“在活动中学习”的观点。
2三、名词解释1、《百家姓》2、《千字文》3、颜之推四、论述题1、试述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
2、试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3、试述清末蒙养院制度的构建具有的特点。
4、试评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王筠的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文字蒙求》《教童子法》等书。
《文字蒙求》一书则结合汉字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则。
崔学古《幼训》; 朱熹《蒙童须知》和《小学》。
本题选A。
参见教材 P40。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华容道》是世界著名的智力游戏,在国外和魔方、独立钻石棋并列,被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难题”,并被编入学校的教科书。
智力游戏,是指那种将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的游戏形式。
在我同古代智力游戏主要是通过棋艺、拼图和其他涉及数学、几何等原理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7章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7章第1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教育。
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
生活习俗教育。
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
原始宗教教育。
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
原始艺术教育。
如歌舞、绘制、雕刻等。
体格和军事训练。
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阶级,政治和经济的分配人人平等。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母系大家庭,经济基础是原始公有制,实行共产制家庭经济,一对配偶的个体家庭尚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存于母系家庭公社,公社中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分财富。
抚养孩子是公社的责任,对儿童实行的是公养公教。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这个时期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三)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核心。
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四)幼儿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培养志向:树立志向,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得成长方向,它会成为一个动力,时时鼓励和鞭策孩子,使其为之奋斗。
教以孝娣:孝,是指敬重长辈;娣,指友爱兄弟。
孝娣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勤俭耐劳:喜欢节俭,切勿奢华,这是古代家庭对后代的普遍要求。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分章节习题练习(一)(第一~三章)答案

1课程名字:自考《00402 学前教育史》分章节习题课程目录:练习(一)(第一~三章) ...................................................... 1 练习(第四~五章) ................................................................................................................................ 6 练习(第六~八章) .............................................................................................................................. 13 练习(第九~十章) (20)练习(一)(第一~三章)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王筠的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文字蒙求》《教童子法》等书。
《文字蒙求》一书则结合汉字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 原则。
崔学古《幼训》; 朱熹《蒙童须知》和《小学》。
本题选 A 。
参见教材 P40。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华容道》是世界著名的智力游戏,在国外和魔方、独立钻石棋并列,被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难题”,并被编入学校的教科书。
智力游戏,是指那种将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的游戏形式。
在我同古代智力游戏主要是通过棋艺、拼图和其他 涉及数学、几何等原理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比较有名的有七巧板、燕几图、包你迷、华 容道等。
本题选 D 。
参见教材 P44。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兔园册府》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类书,在唐代迄五代时用作民间私塾学童的启蒙读本。
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考核知识点(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考核要求(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五)古代儿童教材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主要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
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1、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
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1、宫廷学前教育的含义: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为了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1)所谓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
(2)“三公”: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傅,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师,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3)“三少”:少师、少保、少傅。
(4)所谓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5)“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
除三母之外,当时的宫廷内还设有乳母,当时对乳母的选择也非常慎重,均择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
三、胎教的实施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2、据史料记载,中国实施胎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期,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3、为了保证胎教的实施,西周社会还建立了胎教制度,以加强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的约束。
4、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由于奴隶社会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者受教育的权利,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5)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第三节封建社会儿童的家庭教育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学记》。
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教育家董仲舒的主张而设立的。
(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2、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
(1)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德教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孝悌:培养孝悌观念,是学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还要求幼儿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
如果说孝是用来维系纵的家庭关系,占主导地位,那么悌则是用以强化横的家庭关系,居辅助地位。
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
家庭教育中强调悌德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
崇俭:崇尚俭朴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幼儿树立崇俭的观念,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家庭中经常教导儿童俭朴是一种美德,奢侈则是最大的罪恶。
为了培养儿童的简朴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饮食与衣着,古人主张不能过于讲究。
诚信:诚信就是诚实无欺。
为善:善,在封建社会主要是指合乎道义、合乎礼仪的事。
古代学前家庭教育中非常注意使幼儿养成行善去恶的观念,经常教育幼儿除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外,在外凡是合乎道义的利人之事皆应为之。
(2)生活常规教育封建社会的家庭对学前儿童实施生活常规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礼仪常规的训练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礼仪常规的训练在封建社会,幼儿的俄礼仪常规训练又称为幼仪教育。
幼仪教育,首先是合乎礼仪的姿态训练。
其次,对幼儿进行尊老敬长的礼仪常规训练,是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礼貌知识教育。
此外,进行初步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规训练,也是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成卫生习惯养成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家庭生活常规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了穿戴要整洁外,饮食卫生也必须讲究。
幼儿不仅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还要为家庭的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洒扫”小事。
(3)文化知识教育封建社会家庭对幼儿实施的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教他们识字、学书、听解《四书》,以及学习一些名诗、名赋、格言等。
封建社会对于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秦时李斯著有《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简称“三、百、千”。
诗赋最常用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
(4)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在许多家庭中注意到教养结合的问题,强调注重对婴幼儿的身体保健工作。
游戏是学前儿童喜爱的活动,也是古代家庭中加强幼儿身体锻炼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1、封建社会的胎教向前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中医学理论的介入,使得人们对胎教的认识和实施更加科学。
2、《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中医学著作。
3、“外象内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前人胎教理论与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意思是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4、胎教方面:(1)重视孕妇精神状态的调节一向是古代胎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孕妇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注意控制情绪的波动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孕妇心绪和顺,胎儿才能健康成长。
(2)在要求孕妇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绪和顺的同时,唐宋以后的医学家们还十分重视孕妇饮食的调摄。
要求孕妇饮食应“饥饱适中”,同时在生活起居的其他方面也必须注意节制。
三、慈幼机构的建立1、中国古代建立专门的俄慈幼机构起步较晚,它开始于处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
2、当时宋朝的慈幼机构主要由官方设办,其中又可分为由朝廷诏令设置的和由地方官吏自行设立的两种。
3、宋代的慈幼机构是慈善恤孤性质。
4、慈幼机构大规模的建立是在清代。
清朝的慈幼机构主要是育婴堂。
四、封建社会儿童学前教育的特点:1、打破了过去奴隶社会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门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重教轻养;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练习:一、单选题: (每题2分)1. 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A 三少B 三公C 三母D 三太2.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写的()。
A 蒙求B 三字经C 急救篇D 千字文3.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写的()。
A 百家姓B 千字文C 幼学琼林D 三字经4. 在古代宫廷,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的制度是()。
A 三公B 三母C 三少D 三太5. 古代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是()。
A 礼教B 幼仪C 环境教育D 能力培养二、填空题:1. (本题2分)“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