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

合集下载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相关知识一.吸痰的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二.有效排痰的措施1. 有效咳嗽2 叩击或震颤法3体位引流三.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2.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四.吸痰的副作用1.血氧过少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3.刺激迷走神经4.粘膜损伤5.低血压6.阵发性咳嗽五叩击的方法在餐前30分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

叩击时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从肺底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

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六,有效排痰的方法1.爆发性咳嗽:先深呼吸而后声带关闭,随之胸膜肌骤然收缩,咳嗽一声将气流冲出。

2.分段咳嗽:连续性小声咳嗽。

3.发声性咳嗽:嘱患者深吸气,而后张口保持声门开放后咳嗽。

七,痰液的分度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2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3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八,痰液标本的留取一般以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好。

起床后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将气管内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其全部放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送医院实验室。

如用于做痰的细菌培养,应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容器,注意在留痰之前不要打开,以免污染,留痰时不要接触容器内层,留好后立即将容器盖好并及时送检。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1、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盅24h更换。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引顺序: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最后
吸鼻腔。

3、插入深度:经鼻吸引约20~25cm;经口约14~16cm,经鼻/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者以插至导管内口为宜。

4、记录吸痰次数,吸出物的性质、量,呼吸改善的情况。

5、进管时不可有负压。

6、依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考核日期:姓名: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
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吸出的痰液里带新鲜血液提示黏膜有破损,应暂停吸痰(未做扣1分)
3、吸痰用物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未做扣1分)
4、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5、每次插入抽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4
2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表准及细则
分值
扣分及
原因
得分
准备质量
15

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一项扣1分)
2、用物:治疗车上放:中心吸引装置一套、生理盐水、吸痰管数根(成人12~14号)、手套、听诊器、电筒、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及简易呼吸器。(少一种扣1(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5
5
5
操作流程质量
75分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及配合方法,取得病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口鼻粘膜、有无活动义齿、呼吸道通畅及缺氧情况。
3、将压力表连接在负压接头上,将负压瓶置于床旁,将连接管与负压瓶连接,检查管道、负压装置性能,调节吸引负压(成人压力40-53.3kPa,儿童吸痰压力<40kPa)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7、更换吸痰管,将吸痰管插至气管深部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方法不正确扣5分)
8、吸痰管退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分泌物堵塞吸痰管(未做不得分)
9、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吸出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未做不得分)
10、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未做不得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成人)操作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成人)操作评分标准
未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口腔、鼻腔情况及合作程度各-1
用物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表、贮液瓶、负压连接管)、瓶装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无菌吸痰管、一次性无菌口罩、一次性无菌手套、手电筒、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或开口器、、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快速手消毒液、一次性无菌口罩;治疗单
试吸压力:一手持吸痰管前端,一手折叠吸痰管末端(喇叭口),或打开压力阀(带阀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瓶装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检查管道是否有负压、通畅
8
未戴手套-4
手法不正确-4
吸痰:
一手持吸痰管前端,另一手折叠吸痰管末端,或打开压力阀(带阀吸痰管),轻轻将吸痰管插入口腔咽部,放松吸痰管折叠端。先吸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深部分泌物。
污物乱放、遗留用物在病房各-l
未分类放置、未洗手各-2
记录
4
一项未记录各-1
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仪表
2
着装不规范-2
整体性
4
准备不充分,操作不流畅-2
沟通交流技巧欠佳-2
操作时间7min
2
超时-2
总分
100
累计
安装检查、调压:
安装负压吸引表、贮液瓶装置及各连接管
检查性能、负压及管道连接情况
压力:成人 40.0~53.3kPa(300~400mmHg)
15
接错连接管-5
未试吸检查-5
吸引力过大或过小、未调节压力-5
试吸:
打开瓶装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连接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外包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吸痰器负压管连接
8
少一件各-1
放置乱-2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6分钟内完成)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6分钟内完成)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6分钟内完成)
目的及适应证
(10分)
操作程序(90分)




注意
事项
操作流程(30分)
流程要点(60分)
1.目的:经口、鼻腔、人工呼吸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2.适应证:适用于危重、老年、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人工呼吸道、机械通气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痰或呕吐误吸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
评估(3分)
核对医嘱
(1分)
评估患者
(1分)
评估环境
(1分)
1.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了解操作目的(2分)。2.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3分)、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黏稠度、部位,检查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对清醒患者作解释,取得配合(3分)。3.保持环境清洁、明亮、保护患者隐私(2分)。
8分
评价(3分)
自我评价
(3分)
1.患者呼吸道通畅,呼吸改善(2.5分)。2.吸痰彻底有效,无黏膜损伤(1.5分)。3.护士操作熟练,患者满意(1分)。
5分
10分
1.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3.电动吸引器负压调节小儿<100mmHg,成人<150mmHg。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中心吸痰负压为150~250 mmHg。吸引瓶内应先放入100ml消毒液,并及时倾倒,不超过2∕3满度。
10分
实施(20分)
连接装置
(5分)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2分)。2.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2分),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1分)。3.安装压力表(1分),连接导管(1分),检查吸引装置性能(1分),调节合适负压(3分);挂消毒瓶于床头(1分)。4.戴手套,助患者头偏一侧,连接并润滑吸痰管,试吸是否通畅(3分)。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参考护士:得分:
项目技术操作标准


扣分
标准


操作后




病情允许,指导患者多饮温开水,增加活动
保持室内温湿度
掌握有效咳痰方法,必要时行翻身、扣背、雾化吸入等
勿触动吸痰装置,
吸痰器储液瓶吸出液由护士观察记录并及时倾倒
如有任何不舒适,都要及时告诉护士


记录吸痰时间,吸出痰液的量、性质、颜色、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及处理及指导内容
综合评价
良好职业素质、无菌操作原则落实到位
流程正确、操作熟练、护患有效沟通
专业知识掌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低氧血症、呼吸道黏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误入食管、吸痰管拔出困难




限时分钟,每超过s扣分,最多分
总合计扣分
参考材料:第5版《基础护理学》、《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人民军医《基础护理学》第2版等考核日期:考核人:2015年12月修订。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5


68

1.带齐用物至床旁,将治疗车或盘放于便于取物的位置(每项1分);核对治疗单、床号、姓名,有问候语(每项0.5分);呼唤患者姓名(0.5分)
2
2.向患者说明配合要求、注意事项(1分);戴口罩(1分);吸痰前后予以高流量氧气吸入1-3min(口述)(1分)
3
3.评估患者:了解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每项0.5分);评估患者自行咳痰能力(0.5分),协助患者正确拍背排痰(由外向内、由下向上)(1分);正确听诊肺部呼吸音(五个常用部位每处0.5分);用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情况(0.5分);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意义(1分)
6
14.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1分),根据病情进行健康教育(2分)
3
15.记录痰液的量、颜色、性状(1分);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规范(2分)
3


20

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接头或吸痰管无污染(污染1次扣1分)
4
2.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未使用负压,无黏膜损伤(插管时使用负压,但无黏膜损伤者记2分,使用负压造成黏膜损伤者记0分)
6
3.沟通有效,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每项2分)
4
4.操作顺序颠倒(不影响效果记1分;影响效果记0分)
2
5.操作熟练、流畅(较流畅,记1分;不流畅记0分)
26Biblioteka 操作所用时间___<10min,(超时<1分钟-0.5,<2分钟-1.0分,>2分钟全扣)
2
14
11.吸痰完毕分离吸痰管,吸生理盐水洗净吸痰连接管内痰液,关负压,保护吸引接头,纱布擦净口鼻分泌物(每项1分)脱手套(0.5分)
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相关知识
一.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
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二.有效排痰的措施
1. 有效咳嗽
2 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三.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2.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四.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五叩击的方法
在餐前30分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

叩击时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从肺底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

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六,有效排痰的方法
1.爆发性咳嗽:先深呼吸而后声带关闭,随之胸膜肌骤然收缩,咳嗽一声将气流冲出。

2.分段咳嗽:连续性小声咳嗽。

3.发声性咳嗽:嘱患者深吸气,而后张口保持声门开放后咳嗽。

七,痰液的分度
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
痰液滞留;2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3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八,痰液标本的留取
一般以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好。

起床后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将气管内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其全部放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送医院实验室。

如用于做痰的
细菌培养,应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容器,注意在留痰之前不要打开,以免污染,留痰时不要接触容器内层,留好后立即将容器盖好并及时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