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设计8930147
第六章 供电系统的方案设计精选.

第六章供电系统的方案设计一、设计要求1、设计的内容:全矿总负荷的计算、主变压器的选择、地面低压变的选择、总入户线的选择、地面负荷出线的选择、下井电缆的选择、水泵房电缆的选择。
2、设计要求:全矿的总负荷的统计必须列、计算必须有根有据、全矿各负荷均要考虑。
3、设计步骤:1)、概述2)、负荷统计3)、变压器的选择4)、导线直径的选择5)、总结二、设计依据矿井有两路供电电源,一路来自冷水江市110KV变电站,供电架空线规格LGJ-3×70m㎡,供电距离1.5KM,供电电压6KV,另一路来自黄港分公司供电站,供电架空线规格LGJ-3×50m㎡,供电电压6KV,作为矿井备用电源。
同时井上高压设备有压风机、通风机、生活水泵,井上低压设备有充电架、机床、钻床、摇臂钻、电焊机、锅炉、绞车、爬车器、架线式电机车,井下高压设备有主排水泵,井下低压设备有井下提升设备、电煤钻、电溜子、蓄电式电机车。
2、水泵房电缆的选择总负荷/KVA 电压/KV 电流/A主排水泵531.3 6 51.1根据水泵房的电流为51.1A,选择电缆为油浸纸绝缘铝芯6KV铠装电缆(10 /mm2)×1根。
五负荷总负荷统计公式及基本步骤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P ca=K de∑P N Q ca=P ca tan&mm S ca=(P ca2+Q ca2) 1/2 I ca=S ca/3U N 式中:P ca用电设备有功功率计算负荷Q ca:无功计算负荷、Kvar S ca:视在计算负荷、KV A K de:用电设备的需用系数I ca:计算电流、AU N:额定电压、U2、全矿负荷计算:1)、全矿高压负荷统计:∑P ca=P ca1+P ca2+.......+P can ∑Q ca=Q ca1+Q ca2+....+Q can 2)、全矿计算负荷:P∑=K sp∑P ca Q∑=K aq∑Q ca S∑=(P∑2+Q∑2)1/2COS&NAT=P∑ /S∑式中:K sp、K aq各组间最大负荷同时系数,K sp=0.92,K aq=0.95;∑P ca全矿合计有功功率;∑Q ca全矿合计无功功率;P∑全矿计算负荷有功功率;Q∑全矿计算负荷无功功率;S∑全矿计算负荷视在功率;COS&NA T自然功率因素3、电容器的选择:1)、由于自然功率因素为0.8低于0.9,所以要进行人工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达到0.95以上,应考虑电容器端电压对补偿容量的影响,选择单个电容器时,其总台数应为3的倍数;选择电容器柜时应根据情况选择4或2的倍数。
供电系统毕业设计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能源已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对电力工业的发展极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
基于目前我国电力工业飞速发展的现状,结合新型工厂发展的实际要求,倡导“安全、高效、节能”的方针,集变电、配电、照明、自动控制与调节、建筑防雷与保护、电脑设备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供用电系统。
本设计在充分调查工厂符合设备的情况下,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全厂电力负荷,据此与电业部门签订协议,确定供电等级。
按照工厂的实际要求进行系统的无功补偿,确定视在计算负荷,将全厂电力负荷按其工作要求的不同分为不同负荷类别,根据工厂发展和规划要求,选择两台厂用主变压器,互为备用的方式相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绘制系统主接线图,优选厂区电气设备,根据发热和稳定性要求进行校验,最后确定防雷保护和接地措施,保证提高用电可靠性和经济运行。
关键词:供电系统,负荷计算,短路计算,变压器,防雷设计AbstractWith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ing in an all-round way of the society,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are improving constantly,the electric energy has already got deeply to our daily life and work,the study on extremely relevant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of power industry emerges in an endless stream. I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powe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develops at full speed at present to originally design, combine the actual demand for development of new-type factory,advocate the policy of"safe,high-efficient,energy-conservation",collect the switchyard,distribution,illumination,automatically control and regulate,the building defend thunder,protection,computer equipment control and offer the power consuming system in the integrative modern chemical plant.Originally design in case of fully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y accords with equipment,it needs coefficient law to calculate the whole factory to load electrically to adopt,sign the agreement with electricity industry department in view of the above,confirm the grade of supplying power.Carry on having according to actual demand of factory work compensate,confirm apparent to calculate load systematic, electric load different to divide different load classification into according to job requirements their the whole factory,develop and is it require according to factory,choose two platform factory use the main voltage transformer to plan,both as reserve way and meet,the dependability of guaranteeing to supply power.Draw the main wiring diagram of system,the factory electric equipment of optimum seeking, and the stability demand carry on check-up according to generating heat, confirm finally that defends thunder protection and earth measure,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dependability and economical operation of power consuming.Keywords:Electric power system,load is calculated,short out and calculate,voltage transformer,defend the thunder to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言 (1)1.1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的过程、现状和未来 (1)1.2工厂供电系统设计的意义 (2)2负荷计算 (3)2.1该工厂负荷情况统计 (3)2.2本系统设计框图 (3)2.3计算方法 (4)2.4绘制最大负荷计算图 (4)2.5负荷计算 (5)2.5.1负荷计算 (5)2.5.2全厂电力负荷的分类 (6)2.5.3绘制负荷等级指示图 (6)2.6确定工厂供电电压等级 (6)2.7无功补偿 (6)2.7.1无功补偿的方式 (6)2.7.2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 (7)3电线、电缆的选择 (9)3.1按载流量选择 (9)3.2按电压损失选择 (9)3.3与线路保护设备相配合选择 (9)3.4热稳定校验 (9)4变压器选择 (11)4.1变压器类型的确定 (11)4.2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 (11)4.2.1正常过负荷能力 (11)4.3变压器数量的确定 (12)4.3.1按负荷等级大小需选择变压器 (12)4.3.2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12)5电气主接线 (15)5.1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及设计依据 (15)5.2常用的工厂电气接线图的比较 (15)6短路计算 (18)6.1短路的原因 (18)6.2短路对设备及系统的危害 (18)6.3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18)6.4短路的类型 (18)6.5本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定和假设 (18)6.6本系统的短路计算 (19)6.6.1短路计算用图 (19)6.6.2三相短路计算 (19)6.6.3单相短路电流计算 (20)6.6.4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 (20)6.6.5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20)7电气设备的选择 (22)7.1正常的工作条件选择 (22)7.1.1按使用环境温度选型 (22)7.1.2按额定电压选择 (22)7.1.3按额定电流选择、 (22)7.2低压电气设备选择 (22)7.2.1低压熔断器的选择计算 (23)7.2.2自动空气断路器的选择 (24)8保护措施与保护装置的选择 (28)8.1变压器保护 (28)8.1.1变压器的瓦斯保护装置 (29)8.1.2变压器的差动保护装置 (29)8.2电动机保护 (30)9接地措施 (31)9.1低压配电系统接地 (31)9.2电气装置接地 (31)9.3防静电接地 (31)9.4接地装置 (32)10防雷措施 (33)10.1总体原则 (33)10.2常用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33)10.2.1防直击雷的措施 (33)10.2.2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34)11总结与展望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附录 (38)1绪言1.1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的过程、现状和未来电力工业是生产销售电能为主的为电力客户服务行业,经过发、输、变、配等过程,通过供电设备供给电力用户,电能是经过一次能源转换过来的二次能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必须品,各行各业,包括重工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以及信息产业无不采用电能作为能源。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配电系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设计规范关系到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参考。
一、设计目标:1.安全可靠: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经济合理:在满足供电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3.灵活可扩展:保留未来对供电系统进行扩容和改造的空间,应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4.高效节能:合理利用电力资源,提高供电系统的能效。
二、系统结构:1.供电方式: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如并网供电、独立供电、双回路供电等。
2.供电截面:合理确定供电截面,并充分考虑发电容量、线路长度、负载容量、电压降等因素。
3.系统可靠性:采取合理的备份设计和系统监控手段,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如设置备用发电机组、UPS电源等设备。
4.电力质量:设计中要注意电力质量方面的要求,如电压稳定性、谐波、闪变和电磁干扰等。
三、设备选型:1.开关设备: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开关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
要考虑其额定容量、动热稳定性、短路保护、故障指示等功能。
2.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和系统电压要求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并考虑其容量、高压侧低压侧的保护和监控、损耗和温升等因素。
3.电缆线路:根据负荷情况和线路长度选择合适的电缆规格,并考虑其额定电流、电压降、防火防爆等要求。
4.控制设备:如开关柜、接线柜、电能表等,要考虑其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与上位机的联动能力。
四、安全要求:1.防雷设计:根据地区雷电情况,进行合理的防雷设计,如设置避雷装置、引线、接地装置等。
2.灭弧装置:为了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采取合适的灭弧装置,如开关柜内的灭弧避雷器和断路器的灭弧器。
3.电气间隔:根据不同的电气设施要求,设置电气间隔,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接地保护:采用合适的接地方式,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思路

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电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供电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掌握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网等;(3)理解供电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电力系统稳定性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供电系统的基本问题;(2)具备绘制供电系统简图的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电系统设计和仿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电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意识,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电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包括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网等;3.供电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电力系统稳定性等;4.供电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供电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供电系统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电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供电系统相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供电系统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 供配电所设计的意义 (3)1.2 供配电所设计的要求 (3)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4)第二章全厂设计资料 (5)第三章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 (8)3.1 负荷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8)3.2 负荷计算 (8)第四章主接线的选择 (12)4.1 接线方案的选择 (12)4.2 主接线的选择及确定 (12)第五章短路电流计算 (15)5.1 短路电流计算 (15)5.2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17)第六章全厂主设备的选择 (19)6.1 电气设备选择 (19)6.2 所选设备参数 (20)第七章防雷与接地 (21)7.1 防雷设备 (21)7.2 接地装置 (21)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文是东盛化工机械厂供电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该工厂的机械加工车间)。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该电力系统的地理环境、供电条件、供电方式和公用系统等用电负荷资料的分析,为该车间寻找更加完善的供电设计方案。
电能是工厂运作的主要能源,对工厂的正常运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高质量用电已经成为工厂建设和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工厂的安全正常运作、节电节能、提高工厂用电效率,都必须有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供电系统和使用电能的系统保障,才能实现工厂电能利用、和节省电能的理想化、经济化。
由于工厂类型很多,且同一类型工厂的生产规模、自动化程度、用电设备布局等情况千变万化,所以工厂供电系统也不同。
基于本次的设计要求,此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线电压等级及容量的选择,变配电所主电路接线形式的选择,短路电流计算。
同时针对主接线形式,本方案进行了控制、计算、保护,防雷接地装置设计等。
关键词:工厂供电;总压降(总配电)变电所;电器主接线;供电安全性;高压配电系统;电气设备选择第一章绪论1.1 供配电所设计的意义工厂供电设计的任务是保障电能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地送到工厂的各个部门。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规范,以确保安全可靠的供电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供配电系统是指电力系统中将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终端用户的系统,包括输电系统、配电系统和终端用电设备。
遵循本设计规范,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供电质量,并提供设计和施工的一致性。
2. 设计原则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供配电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运行能力,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可靠性:供配电系统应设计为具有高可靠性,以确保连续稳定供电。
3.可维护性:供配电系统应考虑到维护和设备更新的需求,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
4.灵活性:供配电系统应考虑到将来的用电需求变化,具备一定的扩展和升级能力。
5.高效节能:供配电系统应设计为高效节能的,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3. 系统划分供配电系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输电系统:负责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变电站。
2.变电系统:负责将输电系统输送过来的高压电能转变为适用于配电系统的中低压电能。
3.配电系统:负责将变电系统输送过来的电能分配给不同的终端用电设备。
4. 设计要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4.1 安全性要求1.系统应具备过载保护功能,能够在超过额定负荷时自动切断电源。
2.设备应具备漏电保护功能,能够在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
3.设备应具备短路保护功能,能够在短路发生时迅速切断电源。
4.2 可靠性要求1.系统应具备双重供电功能,确保当一个电源故障时仍然能够提供稳定供电。
2.设备应具备远程监测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故障。
4.3 可维护性要求1.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维护性,易于维修和更换。
2.系统应具备远程诊断功能,能够通过云平台进行故障诊断。
4.4 灵活性要求1.系统应具备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用电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2.设备应具备多功能设计,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和用电方式。
4.5 高效节能要求1.系统应具备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用电负荷。
2.设备应具备高效节能功能,采用节能器材和技术。
供电系统设计

供电系统设计机电部负责采区供电系统设计,编制设计说明书,绘制相关图纸,内容应包括采区负荷类型、大小、供电距离、采区变电所位置、供电方案选择、设备规格型号、数量、设备布置等。
(一)设计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供电设计手册(3)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4)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5)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6)采区负荷类型、大小(7)采区巷道布置、供电距离(二)采区变电所设计(1)根据采区负荷类型、大小及采区巷道布置、供电距离,选定采区变电所的位置和数量。
(2)根据每个采区变电所服务区域内负荷类型、大小确定变电所内需要安装的高爆开关、低爆开关、变压器的数量(要考虑一定的备用量)。
(3)根据每个采区变电所服务区域内负荷类型、大小确定供点回路数量、来源及供电电缆的规格、型号。
(4)与生产技术科协调优化变电所设备、设施的布置方式及硐室设计。
(5)根据变电所设备的布置、高压电源线的数量、来向及馈出线的数量、去向,设计电缆的敷设方案。
(6)设计变电所内的保护接地和辅助接地。
(7)设计变电所内照明方案。
(8)采区严禁选用带油电气设备,设备选型应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9)采区变电所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区变电所宜设在采区上(下)山的运输斜巷与回风斜巷之间的联络巷内,或在甩车场附近的巷道内;2)在多煤层的采区中,各分层是否分别设置或集中设置变电所,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择;3)当采用集中设置变电所时,应将变电所设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
(10)当附近变电所不能满足大巷掘进供电要求时,可利用大巷的联络巷设置掘进变电所。
当大巷为单巷且无联络巷利用时,可采用移动变电站供电。
(11)变电硐室必须设在新鲜风流内,硐室及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采区变电所硐室的长度大于6m时,应在硐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并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供电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供电系统设计方案研究供电系统设计方案研究供电系统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工程任务,涉及到安全、稳定和高效的电力供应。
在进行供电系统设计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供电系统的需求,包括电力负荷大小、使用环境、运行时间要求等。
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供电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2.电源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电源类型。
常见的电源类型包括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
交流电源适用于大功率设备和长距离输电,而直流电源适用于低功率设备和短距离输电。
3.配电方案设计:在确定了电源类型后,需要设计供电系统的配电方案。
这包括确定主配电线路、分支线路和设备接入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力负荷的分布和平衡,以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电缆选择:根据配电方案,需要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规格。
电缆的选择要考虑电流负荷、电压等级、使用环境等因素。
电缆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供电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5.保护措施设计: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设计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提前检测和隔离故障,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6.运行监控系统设计:为了及时监测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需要设计运行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力负荷、电压、电流等参数,并提供报警和故障诊断功能,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7.系统集成和测试: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
这包括各个组件的安装和连接,以及对整个供电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和调整。
8.运行和维护:供电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和维护。
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同时,也需要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以避免对供电系统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供电系统设计需要经过需求分析、电源选择、配电方案设计、电缆选择、保护措施设计、运行监控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供电系统设计(2012年1月1日审定)第一节供电电源矿井采用两回10kV的电源线路供电。
一回电源来自于禄市变电所,线路长10km,采用一趟LGJ-3 X 12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另一回电源来自天池变电站,供电距离8km,采用一趟LGJ-3 X 35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两回电源均稳定可靠。
根据矿井90kt/a的生产能力和矿井的开拓、开采方式,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本设计将原变、配电设施、场地及部分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利用。
以满足矿井一类负荷两回路电源线路配、供电的要求。
第二节电力负荷根据矿井投产时期机电设备布置及使用情况统计详见表3-5-1。
设备总台数43台(其中井下:28台)设备工作台数30台(其中井下:19台)设备总容量984.7/480.2 kW设备工作容量698.1/383.6 kW有功负荷485.14/239.24kW视在功率645.27/330.77 kVA无功负荷419.06/226.52 kvar功率因数补偿用电容器容量补偿后功率因数年耗电量:吨煤耗电量:300kvar0.97234.3 x 104 kW • h26.04kW • h0.76表3-5-1电力负荷统计表(投产时期)第三节地面供配电在距离井口50m的地面工业广场建变电站一座。
10kV架空进线端装设跌落式熔断器和阀式避雷器两组。
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高压开关选用KY-HRGC-Z矿用一般型高压真空开关柜,共13台,其中进线柜4台,母联柜1台,PT柜2台,馈出柜6台。
13台柜成双列三通道布置。
馈出电缆线沿电缆沟敷设。
变电所内低压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低压控制设备选用KY-HRDZ-1开关柜,共9台,其中:2台进线柜,2台母联馈出柜,6台馈出柜(共馈出12回线路,其中2回备用)。
1 台母联馈出柜分别安设在地面主要通风机房。
井口变电所安设2台S9-400/10/0.4型变压器。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作地面生产、生活的主要电源。
地面主要通风机房和空压机房动力设备采用双回路供电,其余用电设备采用单回路供电线路,照明为220V,采用三相四线制。
自矿井地面变电所低压配电柜内引两回低压电源至风机房配电点,作为主要通风机的两回路电源,控制设备选用1台KY-HRDZ-12型矿用一般型低压配电柜,做母联馈出柜使用。
以满足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双回路供电。
地面电气设备为保护接零,零线作重复接地。
地面变电所设1个接地网,接地网的总接地电阻值大于4Q。
矿井自然功率因数为0.8,在矿井变电所高压侧上作集中自动补偿,补偿静电电容300kvar,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7。
地面供电网络已经形成部分予以改造利用。
第四节井下供配电井下统一从+200m水平变电所供电。
详见井下供电系统图。
1、+200m水平变电所所供电矿井入井电压为10kV高压,电缆在地面部份架杆敷设,在井筒部份沿井筒壁悬挂敷设。
设计由地面变电所敷设2回MYJV22-8.7/10-3 X 50型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自主平硐入井至+200m水平变电所,电缆全长500m。
在+200m水平变电所安设2台KBSG-500/10/0.69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供井下所有设备用电。
另安设1台KBSG-50/10/0.69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做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两回路的“三专”电 源。
+200m 水平变电所和+200m 水泵房主要排水设备满足双回路供电要求。
详见井下供电系统图。
10kV 入井高压电缆选型计算: (1) 井下电缆长时总的持续工作电流:(2)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I n17.83 2 \A -7.92( mm )nxj1x2.25(3) 电缆短路时的热稳定选择电缆截面:①下井电缆首端三相短路电流稳定值为②下井电缆的最小热稳定截面为式中C —导体材料的热稳定系数,查表 C = 93.4根据计算,由地面变电所敷设2回MYJV22-8.7/10-3 X 50型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 装电力电缆,满足供电要求。
2、井下变电所布置井下+200m 水平变电所硐室用不燃性材料建筑,硐室出口附近 5米之内的巷道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在硐室两端各设一处出口, 两个出口均设置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在平时关闭,平时向外敞开。
当硐室内发生灾变时,密闭门能自动或手动关闭。
向外开的密闭门 上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门内加设的向外开栅栏门不妨碍密闭门的开闭。
硐室内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40C ,硐室内配备砂箱、砂袋和干式灭火器材等设施。
硐室内设备布置的要求308.773 10二 17.83( A)_50_3 10.5=2.749 KA =2749 A1、硐室内高压配电设备留有备用位置。
高、低压配电设备分开布置,其间留有大于0.8m 的过道。
硐室内不设电缆沟,电缆线路沿硐室墙壁挂设。
电缆穿过硐室密封门处用焊接钢管保护。
2、硐室内所有电气设备外壳设良好的保护接地,接地干线沿硐室内墙壁敷设,距地面0.5m,接地极埋设在附近水沟中,接地干线与井下主接地系统相连接。
3、硐室内照明设备采用KBY —15型127V的照明灯,灯间距离为4m,照明电缆沿硐室拱顶敷设。
4、在硐室入口和硐室内高压电气设备在明显处悬挂有“高压危险”的示牌。
硐室应设置人员值班。
3、井下供电设备选择台。
井下低压馈电总开关及分路开关均选用KB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各类控制设备选用QBZ系列交流软启动器或QBZ系列矿用隔爆真空磁力起动器。
照明选择BZX-4型照明综保。
煤电钻采用ZBZ-4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至采、掘固定设备的电缆均选用MYP系列矿用阻燃屏蔽电缆或MY系列矿用阻燃电缆。
电钻电缆选用MZ型煤电钻电缆。
照明选用MYQ型照明电缆。
4、局部通风机供电要求该矿按低瓦斯矿井设计,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采用双风机双电源供电,其中一回采用“三专”供电,另一回为带有选择性漏电保护的供电线路。
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采煤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瓦斯电闭锁。
第五节安全监控与计算机管理一、矿井生产及安全监控老岩湾煤矿为低瓦斯矿井,为确保井下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结合本矿井瓦斯等级、开拓方式及采掘工作面的配置情况,在井下各主要地点安设安全监测系统。
本设计采用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测监控系统,可作为整个矿井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监控矿井井上下各处安全、生产参数及电力参数。
监控主机设在工业广场办公楼调度室内,配备多画面显示屏、打印机等,监控模拟量开关量。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共设地面分站1台,井下分站3台,共设37个传感器,需监测的模拟量23个,开关量14个。
各分站设置地点及分站监控传感器详见表8-5-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配备见表8-5-2。
二、地面生产系统就地控制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地面生产系统设岗位联系信号,各设备均采用就地控制。
三、计算机管理为适应矿井现代化管理要求,在矿内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将矿井生产及安全监控系统接入计算机局域网,并对矿内各职能部门生成的各种信息集中进行处理,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各种有用资料。
计算机管理中心设在工业广场办公楼内,在矿长、技术负责人、生产经营、安全通风、劳动人事、财务、机电及设备管理等部门设工作站。
矿局域网主机选用网络专用服务器作为网络服务器,各工作站采用计算机,并配置相应软件。
局域网应具有中文显示、多窗口功能,有较强容错能力,多种网卡和兼容性,能满足对In ternet的访问及与矿区计算机网联网。
为防止地面雷电波进入井下引起瓦斯,煤尘及火灾的发生,由地面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道,在井口附近均应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两处的集中接地。
第六节通讯及信号一、行政及调度通信1 .行政通信鉴于市话通信网已建立,故本设计不再另设行政交换机,供行政办公使用的电话就近接入通信网交接箱。
在调度室设一部接入市话网的专用电话,与上级供电部门通信。
2、生产调度通信按生产需要,在调度室设CR-95D848型(48门)矿用程控调度总机1台,作为生产调度。
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
地面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地面调度室、主斜井绞车房、运输调度室、地面空压机房和架空乘人装置室及有关科室,直通调度单机。
矿井通信系统详见:井上下通信系统示意图。
3、井下通信下井通讯线经安全栅。
选用HUYAV-20 (2>0.8 )型电缆2根,敷设于暗斜井两侧,在井下用联络电缆将两根电缆构成迂回通道,当任一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电话畅通。
如通讯线与动力线在同一侧时,应在动力线之上,其距离应大于0.3m。
井下电话机选用CB-2C11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工作面上下出口、各变电所、采区轨道上山绞车房、上下车场、回风巷、运输大巷、石门、201采区1号总回风石门等的固定通信。
4、地面通信工业场地通信线架空敷设,与动力照明线网同杆架设时通信电缆高度距地〉5m。
二、信号装置1、井下信号主提升绞车和采区轨道上山,提升系统设TXH-2型多功能斜井提升信号系统;井下煤装载点安装声光信号;井下机车安装随车声光信号,在机车运输巷的各个车场、风门及转弯处安装机车运行信号指示。
2、地面信号地面运输装载点与卸载点安装声光信号和直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