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河北保定地域文化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 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郎与狼谐音,亦名狼山。因山峰耸立,危峰参差迭起似狼牙,又称狼牙山,为古易州 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竞秀”。山上不但有风动石、仙人桥、南天门等自 然奇观,还有老君堂、三教堂、蚕姑庙等众多的文物古迹。 狼牙山五勇士之壮举,名闻海内外,为国家森林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红色 旅游热线景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爱我中华,狼牙山风景区决定每年9月25日狼牙 山五勇士陈列馆(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跳崖纪念日当天免费 对游客开放。“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9月25 日五勇士为了掩护部队撤离他们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 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 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 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 景之一。远远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组白色建筑,五角五层的狼牙山三 烈士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围墙。
狼牙山
设计元 素: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 清苑县境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华北抗日主战场上一处极为重要的战争遗址。冉庄 是全国百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 命历史传统。抗战期间,勤劳智慧的冀中人民同日 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38年开始挖 地道,构建了近16公里长、巧夺天工的"地下长城", 先后歼敌2100余人。解放后,地道战遗址相继成为 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 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中心、德 育教育基地等。
保定文化

保定简介
保定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 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 金三角,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 之一,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 保定即“永保大都安定”之意。 保定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 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 之乡、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也 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 军之城”,入选2008中国魅力城 市200强。以前为直隶省会、河 北省前省会。
保定,连着你,连着我,连着我们每 一个保定人跳动的心!同学们,这次主题 队会开得很成功!老师看到了一个美丽富 饶、人才辈出的保定;看到了一个欣欣向 荣、文化底蕴深厚的保定。同学们!让我 们把爱记在心中,把责任记在心中,从小 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努力读 书,努力奋斗! 为家乡保定的更大发展贡 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宝:铁球
“保定铁球”不仅是娱乐工具,而且 有着群众观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 光铮亮,其内部结构复杂,球内有 球,并装音板。拿在手中转动,清 脆悦耳,既能收到调筋理神之功效, 还能在铁球的缠绵悦耳音响中陶冶 性情。健身球不单是一种运动工具, 对某些常见病,如冠心病、神经衰 弱、颈椎病、肩周炎、手指功能障 碍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郭晶晶,中国著名跳水运动 员。被誉为跳水皇后。1981 年10月15日出生。河北保定 人。奥运会跳水冠军。2008 北京奥运会郭晶晶与吴敏霞 搭档,夺得3米跳板双人赛金 牌。2009年世锦赛3米板决赛, 郭晶晶轻松夺金,并成为世 锦赛历史上唯一一位五连冠 得主。 2011年宣布退役。 2016年郭晶晶因其突出贡献, 获得“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 称号。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位于满城县西 南1.5公里陵山主峰上,是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墓。满 城汉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汉 代墓葬保存最完整、结构最 复杂、规模最大的墓。墓穴 南北并列,墓门向东,凿山 为陵,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宫 殿建筑。 刘胜墓共出土文物一万 件,其中精品4000多件。有 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 、”错金博山炉” 等珍贵文物。
保定城市概况及文脉特点培训

11
4)保定八景,除了府河的两处和易县的狼牙山,本案就占了五景
“市阁凌宵”( 大慈阁)——大慈阁位于保定市裕华路,西与古莲花池紧邻,是 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筑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 之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始建于公元1227-1232年),原名大悲阁,为 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称“市阁凌霄”,它的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 遥望层阁丹碧若霞”。现存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遭受火灾后,多次重修的建筑。
15
东皋春雨——清代陈正有诗赞东皋云:“细雨东郊润落花,田夫携手话桑麻。高原 已足春三泽,鸡水新添两岸沙。嫩草如烟滋灌溉,长虹弄色隐云霞。载歌喜雨因谁赐, 笑指飞凫入酒家。”由此可见,所谓东皋春雨不过是描述古城东关之外自然天成的田 园景色。 据记载,古时保定城有四门四关,北关是京师孔道 ,街长三里;西关是江 南通途,街长二里;南关是漕运码头, 街长一里。唯独东关 ,地势低洼,村落稀疏, 一望田野无际,小桥流水人家。晋代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脍炙人 口的名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上古八景之一的“东皋春雨”便由 此而来。“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崇尚自然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来有之啊。 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大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 时期的烽火台遗址。
14
“莲漪夏艳”(古莲花池)——古莲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香 雪园”。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 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 重修,园内假山叠,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 了 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自从扩建为行宫以后, 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曾来此驻跸巡幸。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直隶布政 使增温维修后,将莲花池辟为“莲花公园”。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巡使曹锟集资 重修,并请大总统徐世昌书写了“古莲花池”四字匾额。
保定市区保广地势

保定市区保广地势【原创版】目录1.保定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保定市的地势特点3.保定市的名称由来及别称4.保定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地位与作用5.保定市的交通与城市发展正文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其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38°14"29"~39°57"3",东经 113°45"32"~116°19"41"之间。
东接廊坊市,东南邻廊坊市及沧州市,南界衡水市,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北部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相邻。
保定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政治地位。
保定市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 20 米至 1000 米之间。
境内有太行山、燕山、军都山等山脉,地势高低落差较大,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东南部为洼地。
这种地势特点为保定市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野三坡、白洋淀等著名景点。
保定市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又名靴城。
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传的是因城池形状似靴而得名。
在历史长河中,保定市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京畿门户”之称。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定市境内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等多条交通干线穿过,连接了京津冀地区与全国各地。
总之,保定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研究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保定市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文化定位备受关注。
保定市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城市文化定位对于发展和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保定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探讨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的研究。
一、保定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周朝时期,保定就已经成为了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保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民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了保定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
保定地处京津冀城市群的中部地带,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使得保定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二、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制定的重大发展战略,旨在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加强城市协调发展,实现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
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为保定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定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城市文化定位将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全面推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保定市城市文化的特色与定位2. 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保定市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如保定蚁养、保定车鼓、保定民歌等。
这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是保定城市文化的独特品牌,应该在城市文化定位中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扬,推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3. 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文化环境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应该注重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文化环境,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入保定,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加强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保定市应该加强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建立城市文化资源数据库,充分保护和利用传统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2.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保定市应该注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推动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自我介绍中保定市的特点是

自我介绍中保定市的特点是
1、地形特点
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
以黄海高程100米等高线划分,山区面积1098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7%。
平原(含洼地)1112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3%。
2、气候特点
保定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13.4℃,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6.4℃。
年平均日照时数2511.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6%。
年平均降水量498.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8天;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年平均风速1.8米/秒。
年平均蒸发量为1430.5毫米。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雷暴、冰雹、大风、寒潮、大雾。
3、自然资源特点
保定市山地林木为落叶林、乔木,主要有桦、杨、落叶松、油松、侧柏、栎类等。
山麓和山沟有枣、柿、花椒、杏、核桃、山里红等经济林木。
灌木主要有胡枝子、虎榛子、酸枣、荆条等。
丘陵和平原主要有用材林和经济林。
白洋淀附近主要生长水生沼泽植物。
保定风俗文化

保定风俗文化保定二中1311班王兰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
民俗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几年来的传统习惯、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
作为燕南越北之地的保定人,质朴憨厚,疾恶如仇,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积下,留传下丰富多彩的民俗。
【庙会】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共有庙会419个,其中几万人以上的大型庙会就有154个,多在春季和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地庙会农渐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有的成了专交流会,如安国县离州的中药材庙会、曲阳下河的骡马大庙等,全国有名。
庙会一般三至五天,也有十天到半月的,保定农历三月十五日的刘守庙庙会每年都是半月左右的会期。
近年来,庙会逐渐变成了物资交流会,除进行贸易活动外,还搭台唱戏,民间高跷、耍狮子、龙灯、旱船、太平车、武术等也在庙上表演,给"庙会"增添了光彩。
既进行了物资交流,也丰富了群众的娱乐活动。
【安国国际药材节】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超常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已成为天下药商笃信的箴言。
自1980年以来,安国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两次迁移和扩大沿革千年历史的马路中药材市场,建成占地400亩,拥有400多座楼房和4个交易大棚的祁州药市,赢得了“天下第一药市”的赞誉,并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自1986年以来,每年5月安国市政府都要举办国家级规模的药交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20届,每年的交易额在12亿元人民币左右,客流量在50万人次左右,全国各地、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都来此参加交易会。
【河北梆子】早期曾称京梆子、秦腔和山陕梆子,是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演变而成。
流行于京、津、保定一带,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形成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性大剧种。
音乐唱腔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充分体现了慷慨悲壮的气势。
剧目丰富,有500多个传统剧目和100多个现代戏,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保定特色

历史名人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西乡侯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东晋名将祖逖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李刚等1800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河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满城金秋红叶柿子节
满城县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磨盘柿之乡”,其磨盘柿以“个大、汁浓、味美”享誉海内外。满城神星柿子沟为满城磨盘柿生态旅游景区。几万亩柿树森林分布于沟内6个村庄周围,神星柿子沟群山环抱,柿林浩瀚,景观优美,空气清新,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春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春季柿林如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
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
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
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
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
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
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
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
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
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
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
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
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
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
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
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
同时,郊区在规划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村庄规模,保留了基本农田和原有果园,从而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
(园林宣、林凤斌)
/item.htm?id=135********&prt=1332318987553 /item.htm?spm=110-WgE-3qBo2.4GCs-9uhD.3-4MzwEM &id=5453608537&prt=1331193242753&pr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