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地域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保 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人们的 需求。
02
中国地域文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华北地区
总结词
华北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文化遗产。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这 些地区拥有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长城 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京剧、剪纸 、泥人等。
华东地区
总结词
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水乡文化 。
详细描述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省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 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如外滩、西湖、黄山等,同时还有独特的海滨文化和传 统手工艺,如海派剪纸、苏绣等。
《地域文化》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地域文化概述 • 中国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 •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目录
CONTENTS
01
地域文化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特点
华南地区
总结词
华南地区是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详细描述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如珠江夜游、桂林山水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广东舞狮、广西壮族的歌圩 等。
中国区域历史文化

陕西省
重庆市、四川省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朴、稳健 的文化特质,恢弘的帝都文化
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整体性
江苏和浙江大部分地 春秋时期尚武, 区 明清时期崇文,文人辈出 广东、广西省 开放性和兼容性,重商性
楚文化
三、特色区文化
(一)齐鲁文化 该地是周代齐、鲁两国的封地,是以方国命名的区域文化。 齐鲁之地是孔孟儒学的诞生地。 自古以来就有“圣贤之邦”的美誉。相传伏羲、神农氏、太昊、少昊、颛 顼、黄帝、尧、舜等上古圣人都在这里兴起。 当地土著的史前文化东夷文化也为齐鲁文化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东 夷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创始者。 齐鲁文化的正式定型在周代。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最集中的场所和缩影 。
2、帝都文化
李老都是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重点。 3、变革进取、自强不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典型的例子
Page 8
(四)关中文化 1、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蓝田人早在80万年以前就在此生活,还有旧石器时代的大荔人和新石器时 代的典型代表先半坡和临潼姜寨等遗址。 2、古朴、文件的文化特质 周王朝实行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并制作礼乐,以 此来教化和约束国人的行为。 繁荣保守、泥古迂缓、诚挚信笃和有章可循的特点是周文化的特色,也是 关中文化的基本特征。 3、恢弘的帝都文化
“逐鹿中原” 3、淳朴民风
Page 7
(三)燕赵文化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北京房山县龙骨山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燕赵文化是平原农耕经济文化与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的结合点,自古以来战 争不断,形成了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燕赵风骨。 主要特点: 1、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地域文化特征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中国是一个庞大且多元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这些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承载着各个地区的特色和魅力。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可以找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中国的三大地域文化:南方文化、北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这三种地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南方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地区包括江浙沪一带以及广东、福建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
南方文化以江南文化为代表,其古老而丰富的历史为其注入了独特的韵味。
江南文化以其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
此外,江南地区的园林艺术、绘画和文学等也是南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南方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审美和品味,被认为是优雅、细腻、温和的代表。
其次,北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其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较为贫瘠。
北方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中原文化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注重礼仪、秩序和道德规范。
北方文化以其严谨、坚强和朴实的特点而闻名。
这种特点可以在北方的建筑风格、戏曲艺术和饮食文化中找到。
北方文化注重实用、务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被认为是刚毅、豪爽、直率的代表。
最后,中国的西部地区也有独特的文化。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这些地方山峦起伏,自然环境多样。
西方文化以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代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充满神秘和异域风情。
这种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服饰、音乐和舞蹈,富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西底地区的文化以其独特的民间传说、医药和烹饪方式而著名。
西部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这种文化被认为充满着自由、奔放和朴素的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的三大地域文化各具特色,代表了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南方文化以江南文化为核心,注重人文关怀和审美;北方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强调礼仪和坚韧;西方文化以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充满了异域风情和神秘感。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帮助读者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地理中国位于东亚,东邻韩国和日本,南临东海和南海,西接中亚和西南亚的山脉,北界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
最显著的是中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这些山脉和河流的存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理风貌,也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语言、食物、艺术、哲学、宗教和传统习俗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语言和文字汉字是中国语言的独特之处。
汉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进行交流和记录的主要工具。
而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字的书写形式美观优雅,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艺术的重视。
2.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食材而闻名。
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等)以及其他地方特色菜系(如新疆菜、云南菜等)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独特风味。
此外,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茶叶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之一。
3. 艺术和文学中国艺术和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涵盖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和京剧等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被誉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古代中国绘画和雕塑也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描绘方式和审美观。
4. 哲学和宗教中国哲学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也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5. 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往往与家庭团聚、盛宴、烟花和庆祝活动相伴而来。
此外,中国的传统习俗如拜年、红包、舞龙舞狮也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元素。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赞赏。
五大地域文化

五大地域文化一、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全称,也就是现在山东省地域内的文化。
现代的山东省,先秦时代,是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的地域,汉代以后统一为山东。
齐鲁文化是我国最繁荣的文化,春秋时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系统,而东临海滨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的土著文化(东夷文化),两种古老的文化存在差异。
相对地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尚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汉代以后实现了文化融合。
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风俗略同的地区。
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同。
它西部毗连西藏和云南、贵州;西北部与青海相接,北部与陕西、甘肃为邻,东连湖北、湖南。
巴蜀文化以农耕文化、茶文化、蜀汉文化、戏剧文化、雕版文化等为主要内容。
雕版,古书上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记载;茶,《神农本草》这本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四川的盖碗茶小有名气。
三、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域,又特别是湖北。
荆楚文化有八大特点:一是炎帝的神农文化;二楚国的历史文化,如青铜铸造、丝织刺锈,还有哲学、辞赋(楚辞)、音乐、舞蹈等;三是秦汉文化,如赤壁赋、隆中对等;四是清江巴土文化,如土家人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独居一格;五是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的资源。
如武当山是道教名山。
六是长江三峡文化,长江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
七是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是中国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河(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
八是现代革命文化。
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近代的“二·七”大罢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地域文化简介

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各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综合体。
中国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可以从历史、宗教、社会习俗、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历史上,中国的地域文化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但也有许多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综合体。
宗教上,中国的地域文化受到了佛教、道教、儒家等宗教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宗教文化的综合体。
社会习俗上,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这些习俗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
语言上,中国的地域文化以汉语为主,但也有许多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形成了多元语言文化的综合体。
文学上,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传统文学,如古典文学、民间文学、诗歌文学等,这些文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文化。
艺术上,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雕塑等,这些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多元而丰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域文化不仅体现在各地方的文化特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地域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域文化不仅体现在各地方的文化特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地域文化在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中国地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如古典文学、书法、国画、雕塑等,这些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这些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民间文学有许多传统文学,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些文学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学文化。
民间艺术有许多传统艺术,如剪纸、绣花、刺绣等,这些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
民间音乐有许多传统音乐,如民歌、戏曲、乐曲等,这些音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化。
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
名词解释
1、 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先秦时期少数民族在河套地区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活动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山戎、猃狁、鬼方、林胡、楼烦等。
先秦时期活动在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诸奴隶制王朝的接触主要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而与南方地区的楚国婚姻关系的存在则说明当时河套地区的诸少数民族的社会影响力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这也显现出河套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即少数民族占据河套文化发展的主动地位。
9、 河套文化:产生于河套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其地域范围以今天的河套地区为中心,向西可以抵达银川一带,向东与山西省接壤,南跨黄河包括今鄂尔多斯,北依阴山山脉。河套文化包括河套地区所产生的一切社会人文现象。河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色;共同构建起胡汉交融的文化体系;文化发展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特点。
3、 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特色
面食文化 陕北窑洞 民间剪纸、窗花 秦腔 安塞腰鼓
窑洞
质朴大方
高亢激昂
安塞腰鼓
刚劲奔放 气势磅礴
三晋之地即指 山西大部、河 南的北部和中 部
形成原因
华夏文化中山西地区的文化。民族融合 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黜华尚实性, 以及儒家推崇三晋根祖文化,形成了儒家思 想的主流内涵;三晋文化在传承儒家文化精 髓中,树立了具有山西特色的三晋文化。
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 及其特征
分布
地域文化
形成原因 文化特点
成因
自然地理因 素 人文地理因 素
地理区位 自然条件各要素
生产方式 社会结构 宗教 文化冲突与传播
特点
方言
饮食 民居 婚丧节庆 民间信仰
位于山东省, 东面濒临渤海与黄海
形成原因
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北傍燕赵、南依徐 淮,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大海与中原的纽 带,地形多样,位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文化特点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汇贯通,岭南 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 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 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 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了近代,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 革新精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 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 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文化特点
民族融合性 兼容并包性 地域差异性 黜华尚实性
文化特色
晋菜 晋剧 晋商文化 特色民俗
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北部及河南南部
形成原因
地处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江汉平原沃野
千里,气候温暖湿润; 在上古的三苗文化基础上,华夏文化的主 流汇合了当地蛮夷文化的支流,共同构成 了楚文化。
文化特点
崇尚自然
浪漫奔放
兼容并蓄
趋势拓新
文化特色
道家文化、屈原作品 民风习俗:崇巫尚武 湘绣 精美的工艺品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傩戏
湘绣
绣绣绣绣 人虎鸟花 能能能花 传奔听生 神跑声香
工艺品
凤凰图腾
以太湖为中 心,包括今 江苏、浙江、 上海地区, 影响安徽东 部和江西东 北部
形成原因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雨量充 沛,农业极为发达; 吴越文化,虽受华夏文化的深度影响,但 基本上还是夷越文化。
文化特点
开放与兼容
热烈、诙谐、高亢
民俗丰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文化特色
蜀锦 川菜 川剧 芙蓉花
蜀锦
严谨细腻 光亮平整 构图疏朗 浑厚圆润 色彩明快
川菜
麻辣烫
川剧变脸吐火
芙蓉花
广东、广西、福 建和海南。台湾 港澳地区文化基 本属于这一地区 的移民文化。
形成原因
闽粤地区地少山多,农业发展受到局限, 但商业贸易和沿海捕捞业发达; 两晋之际“永嘉南渡”,汉人南迁,唐宋 时期海外贸易发展,使这里开始带有浓郁 的外域色彩。明清成为了中外文化交融的 首要地区,这种色彩就变得更加浓厚。
形成原因
地处祖国内陆,地形较为封闭,主要由黄 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块地域组 成。关中三面环山,东面临水,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灌溉便利,具有深厚的农耕文 化的特征; 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 影响,受建都于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文化的直接影响。
文化特点
早期具有开拓精神,后期逐渐趋向封闭保 守; 由于三秦的自然条件使三秦文化带有浓厚 的农耕文化特点; 具有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
表现
粤菜
建筑 舞狮
粤菜
鲜嫩爽滑
建筑
舞狮
辽宁省、吉林省、 黑龙江省、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五 盟市(呼伦贝尔 市、通辽市、赤 峰市、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形成原因
民俗文化的形成跟冷湿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东北地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
区;
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较大。
文化特点
1、缤纷的差异性。
2、昭示的纪实性。
文化特点
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粗犷中 蕴涵精雅; 晋室南渡后,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 雅的代表;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 了奢华之习。
表现
苏绣 苏州园林 瓷器 苏菜 昆曲
苏绣
山水能分远近之趣 楼阁具现深邃之体 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 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
苏州园林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瓷器
苏菜
浓中带淡 鲜香酥烂
昆曲
四川盆地、 重庆及陕南、 滇北一带
形成原因
• 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但一直以
郡、州、道的形式存在,而在隋唐以后, 巴和蜀才作为地区的代称在各种场合被广 泛地使用。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先民们开 始突破巴蜀地区的地理障碍,打通了对外 交通的要道,促进了与四方的交通和文化 的交流,形成巴蜀文化善于兼容和开放的 明显特点。
文化特点
慷慨悲歌、好气任侠; 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戏曲歌舞音乐高亢热烈火爆,同时加入了 边外苍凉悲壮的风格; 性情耿烈,燕赵地区的人们擅长骑射,惯 见刀兵,燕赵地区的马也好。
文化特色
京剧国粹 河北梆子 评剧 河北吴桥杂技 建筑
河北吴桥杂技 承德避暑山庄
评剧 赵州桥
京剧国粹 河北梆子
三秦之地即今 陕西地区,包 括甘肃,宁夏 的东南部
新时器时代,东夷创造北辛,大汶口和山 东文化等,为齐鲁文化源头。西周分封, 齐和鲁为大国,礼乐制度盛行,在文化上 代表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为日后齐鲁文 化的繁荣奠定基础。
文化特点
多元性
自由开放 驳杂宏富
文化特色
儒家文化 泰山封禅 鲁菜 潍县年画 民间曲艺 《水浒传》梁山好汉
儒家文化
东岳泰山
鲁菜
清香 鲜嫩 味纯
潍县年画
造型夸张 色彩鲜艳
民间曲艺
表现有力 高亢激昂
《水浒传》梁山好汉
山西省河南省 北部,天津, 河北,以及内 蒙古南部
形成原因
从地貌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 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从气候看,古 河北(至少在唐代以前)湿润多雨,故山高水 深,森林茂密,禽兽繁多。
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 文物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燕赵文化所夹 杂的草原游牧文化色彩。
3、多元的兼容性。
文化独特性
东三省,三宗宝 东北八怪 二人转 冰雪艺术 东北菜
乌拉草
形糙色重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