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21 智伯欲伐卫
【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9 何岳轶事
![【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9 何岳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ae4ff64b79563c1ec4da7130.png)
够缓解我们内心的压力。
这些人物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懂得——改变,是人生唯一不变的主题。
唯有挑战内金不昧、寄金不昧两件小事,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选自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对照注译】见一人寻至。
一点也不。
【文章赏析】《何岳轶事》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人、叙事的散文。
文中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何岳拾金不昧,不贪财的美好品质。
语言简练,叙事通畅,耐人寻味。
【读后必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③尝.教书于宦官家()④略不..动心()⑤不敢与家人言.之()⑥旦日携至.拾银处()⑦其人欲分数金为.谢()⑧遂.以还之()⑨皆.我物也()⑩因.托以寄去()2.翻译。
(10分)①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②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③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④俟他日来取。
⑤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3. 用“|”划出句子的两处停顿。
(2分)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4.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5. 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 ①离开,离去。
②等候,等待。
③曾经。
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⑤说。
⑥到。
⑦作为。
⑧于是,就。
⑨都。
⑩因而,于是。
2. ①不敢跟家人说,怕他们劝自己留下这笔钱。
②问了他银子的数目和封识(封印的标识),全都吻合,就还给了那个人。
③如果我捡到这些银子而不告诉任何人,这些不就都是我的了么,难道我会在乎这点?④过一段时间来取。
⑤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13 指喻(2021年整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13 指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13 指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13 指喻的全部内容。
13 指喻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打开智慧门,来阐释一条条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这就是哲理故事.人生路上,你是不是曾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生活的迷茫、学业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也许你看了这些哲理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就能够缓解你的压力,同时给你一些思考及感悟。
这些经典哲理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许多人生大道理,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激励你的人生每一天!哲理故事像生活海洋中盏盏航灯,导引我们驶向成功,走向辉煌。
成功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立志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最终演绎出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清晰明朗,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方孝孺(1357年—1402年),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福王时追谥文正.浙江宁海人,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族。
本文说明天下的事“常发于至微",若不防微杜渐,将成大患而不可收拾。
【文言原文】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45 智伯欲伐魏

一、趣文导读高才一官偶有书义未解,问吏曰:“此处有高才否?”吏误以为裁缝姓高也,应曰:“有。
”即唤进。
官问曰:“贫而无谄,如何?”答曰:“裙而无裥①,折起来。
”又问:“富而无骄,如何?”答曰:“裤若无腰,做上去。
”官怒喝曰:“咄!”裁缝曰:“极是容易,小人有熨斗。
取来烫烫。
”【译文】有个官员偶然不明书中语义,向差役问道:“这里有高才吗?”差役误认为裁缝姓高,便回答说:“有。
”随即差役领来了裁缝,官员问道:“贫而无谄,怎么解?”裁缝回答说:“裙无裥,折起来。
”又问:“富而不骄,怎么解?”回答说:“裤若无腰,做上去。
”官人听了十分恼怒,喝斥道:“咄!”裁缝说:“极是容易,若是皱了,小人有烫斗取来烫烫。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
【文言原文】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
卫君大悦。
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
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
君其图之。
”卫君以其言告边境。
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智伯欲袭卫,乃佯亡其太子,使奔卫。
南文子曰:“太子颜为君子也,甚爱而有宠,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
”使人迎之于境,曰:“车过五乘,慎勿纳也。
”智伯闻之,乃止。
(选自《战国策》)【古今对碰】原文注释译文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
【遗】送给,赠送。
【野马四百】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
卫君大悦。
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
【忧色】面带愁容。
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
【作品赏析】智伯送给卫君重礼,是为了麻痹魏国,松懈武备;再次叫太子到魏国,是为了找寻发动战争的理由。
智伯明白,作战之前一定要有准备,要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名正言顺的响亮名义。
南文子高过智伯一筹的是在开战之前就挫败了敌方的战争谋划,赢得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21智伯欲伐卫

21 智伯欲伐卫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
【文章主旨】这篇文章告送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阴谋。
【文言原文】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
卫君大悦。
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
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
君其图之。
”卫君以其言告边境。
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智伯欲袭卫,乃佯亡其太子,使奔卫。
南文子曰:“太子颜为君子也,甚爱而有宠,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
”使人迎之于境,曰:“车过五乘,慎勿纳也。
”智伯闻之,乃止。
(选自《战国策》)【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
【遗】送给,赠送。
【野马四百】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
卫君大悦。
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
【忧色】面带愁容。
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
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大国大欢】全国上下一片喜庆。
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无力之礼】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
【察】觉察,慎重对待。
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以不慎重对待。
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大国【致】之。
【君其图之】。
”【致】送给。
【君其图之】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
部编版中考20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撰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54 韩魏公知北都(2021年整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4 韩魏公知北都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4 韩魏公知北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4 韩魏公知北都的全部内容。
54 韩魏公知北都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
天圣五年(1027年),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
【文章主旨】本文表现了韩魏公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的好品行.启迪我们要宽厚待人,有容人之量。
【文言原文】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中外亲】表兄弟。
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个亲戚献给他一只玉盏,【云】耕者入【坏冢】而得,【云】说。
【坏冢】荒墓。
说是耕地的人在荒坟得到的,【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表里】表,表面。
里,里面。
【纤瑕】微小的瑕疵。
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世珍宝。
指事物的小毛病。
【指】指出。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智博欲伐卫文言文翻译

智伯欲伐卫,遗卫侯书曰:“来,吾将封汝于少室。
”卫侯以示其群臣,群臣皆惧,曰:“此虎狼之国,将无以自安。
”卫侯曰:“昔者齐桓公欲伐蔡,蔡侯以书来,桓公读之,曰:‘蔡侯其来乎?’管仲进曰:‘君欲其来,则勿召;欲其不来,则召之。
’今智伯召我,吾将往,与之俱来,以观其志。
”群臣曰:“然。
”卫侯乃往,与智伯俱来,智伯果封卫侯于少室。
智伯既封卫侯,乃召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谓曰:“吾已封卫侯,吾欲伐郑,谁从?”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皆曰:“愿从。
”于是四子合兵伐郑。
郑哀公闻之,大惧,召其群臣谋曰:“智伯欲伐郑,郑国危矣!为之奈何?”群臣曰:“昔者晋文公欲伐郑,郑文公以书来,文公读之,曰:‘郑侯其来乎?’子犯进曰:‘君欲其来,则勿召;欲其不来,则召之。
’今智伯召我,吾将往,与之俱来,以观其志。
”郑哀公曰:“善。
”郑哀公乃往,与智伯俱来,智伯果封郑哀公于共。
郑哀公既封,智伯乃召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谓曰:“吾已封郑哀公,吾欲伐韩,谁从?”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皆曰:“愿从。
”于是四子合兵伐韩。
韩康子闻之,大惧,召其群臣谋曰:“智伯欲伐韩,韩国危矣!为之奈何?”群臣曰:“昔者晋献公欲伐虞,虞公以书来,献公读之,曰:‘虞侯其来乎?’里克进曰:‘君欲其来,则勿召;欲其不来,则召之。
’今智伯召我,吾将往,与之俱来,以观其志。
”韩康子曰:“善。
”韩康子乃往,与智伯俱来,智伯果封韩康子于解。
韩康子既封,智伯乃召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谓曰:“吾已封韩康子,吾欲伐赵,谁从?”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皆曰:“愿从。
”于是四子合兵伐赵。
赵襄子闻之,大惧,召其群臣谋曰:“智伯欲伐赵,赵国危矣!为之奈何?”群臣曰:“昔者秦穆公欲伐郑,郑文公以书来,穆公读之,曰:‘郑侯其来乎?’蹇叔进曰:‘君欲其来,则勿召;欲其不来,则召之。
’今智伯召我,吾将往,与之俱来,以观其志。
”赵襄子曰:“善。
”赵襄子乃往,与智伯俱来,智伯果封赵襄子于番。
(2021整理)中考课外文言文70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70篇1.酒以成礼2.常羊学射3.次非杀蛟4.大脖子病人5.高阳应造屋6.竭泽而渔7.功名8.目贵明9.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11.稼穑艰难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13.孙泰逸事14.蔡磷坚还亡友财15.王恭从会稽还16.钱太守断鹅17.博学之,审问之18.杀身成仁19.弃书捐剑20.陆游家训21.病痞22.司马光勤学23.昔有长者子24.岳飞二三事25.和尚敬茶26.造酒忘米27.尊师28.刘备纳贤29.求不死之药30.僧寺夜读31.炳烛而学32.赵广拒画33.治国如栽树34.郭进治第35.一言具狱36.赵奢论税37.家富性啬38.夏侯贪鄙【夏侯彪之】39.社鼠40.晏子之御者【晏子仆御】41.陆游书巢【陆游筑书巢】42.魏文侯问李克43.楚恭王立太子44.牛首马肉45.楚人学齐语46.公季成不识贤47.宠辱假设惊48.君子行于道路49.王罴性俭率50.王猛执法51.孟子见粱襄王52.孟子答梁惠王53.王羲之学书54.叔敖受教55.子路见孔子56.巨蛇偷蛋57.在衡遇鬼58.楚子发母59.南垣善谕60.柳子厚风范61.五十步笑百步62.武王克殷63.欹器满覆64.大器晚成65.孔子马逸66.郭氏之墟67.楚人献鱼68.臣僚见太祖69.不责僮婢70.年羹尧镇西安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觉察〞,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智伯欲伐卫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告送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阴谋。
【文言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
卫君大悦。
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
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
君其图之。
”卫君以其言告边境。
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
智伯欲袭卫,乃佯亡其太子,使奔卫。
南文子曰:“太子颜为君子也,甚爱而有宠,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
”使人迎之于境,曰:“车过五乘,慎勿纳也。
”智伯闻之,乃止。
(选自《战国策》)
【对照注译】
就送给,白璧一。
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文子曰:“无功之赏,【无
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
应该送给大国
送给。
预先知道了
【作品赏析】
智伯送给卫君重礼,是为了麻痹魏国,松懈武备;再次叫太子到魏国,是为了找寻发动战争的理由。
智伯明白,作战之前一定要有准备,要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名正言顺的响亮名义。
南文子高过智伯一筹的是在开战之前就挫败了敌方的战争谋划,赢得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遗.卫君野马四百()
②卫君大悦.()
③而子有忧色何.()
④不可不察.也()
⑤而大国致.之()
⑥至境而反.曰()
⑦乃佯.亡其太子()
⑧非有大罪而亡.()
⑨必有故.()
⑩乃.止()
2.翻译。
(10分)
①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
②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
③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④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
⑤车过五乘,慎勿纳也。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
(6分)
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智伯: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卫君: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 ①赠送,送给。
②高兴。
③为什么。
④觉察,慎重对待。
⑤送给,赠送。
⑥通“返”,
返回。
⑦假装。
⑧逃亡。
⑨原因,缘故。
⑩于是,就。
2. ①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
②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
③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以不慎重对待。
④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
智伯失望
地说:“卫国有能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⑤如果太子的兵车超过五辆,就要慎重,千万不要让他入境。
3.南文子:明察秋毫,深谋远虑;智伯:阴险狡诈;卫君: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4.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二、趣文泛读
龙王问蛙
艾子使于燕。
燕王曰:“吾小国也,日为强秦所侵,征求无已,吾国贫无以供之,欲革兵一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先生其为谋之。
”
艾子曰:“亦有分也。
”王曰:“其有说乎?”艾子曰:“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询后,蛙问龙王曰:‘王之居处何如?’王曰:‘珠宫贝阙,晕飞璇题。
’龙复问崎:‘汝之居处何若?’蛙曰:‘绿苔碧草,清泉白石。
’复问曰:‘王之喜怒如何?’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使五谷丰稔;怒则先之以暴风,次之以震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龙谓蛙曰:‘汝之喜怒何如?’曰:‘吾之喜则清风明月,一部鼓吹;怒则先之以努眼,次之以腹胀,然后至于胀过而休。
’”于是燕王有惭色。
【译文】
艾子出使到燕国。
燕王说:“我是小国呀,天天为强秦所侵犯,征敛勒索没个尽头,我国贫穷没法供给它,想要装备军队与它打一仗,又怕力量软弱难以对付这个敌人,怎样办才可以呢,请先生给我出个主意。
”
艾子回答说:“也算您有缘分呀?”燕王问:“有什么说辞吗?”艾子说:“从前,龙王爷在海滨碰见了一只青蛙,相互问讯之后,青蛙问龙王爷说:‘您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龙王爷说:‘用珍珠宝贝建筑的宫殿,有像晕飞的屋檐和美玉雕饰的题额。
’龙王爷也问道:‘那么你居住的地方又是什么样子呢?’青蛙说:‘有绿色的苔藓和碧青的嫩草,还有清清的泉水和洁白的山石。
’青蛙又问道:‘龙王爷您的喜怒将会是怎么样?’龙王爷说:‘我高兴了就降下滋润的雨水,使五谷丰登;愤怒了就先刮暴风,接着轰击霹雷,继之飞下闪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龙王爷又对青蛙说:‘你的喜怒又是什么样子呢?’青蛙说:‘我高兴了,就在清风明月的夜晚一个劲地咕呱呜叫;愤怒了就先张大眼睛凸出眼珠子,接着就鼓胀起肚子,最后把肚子胀过了也就罢了。
’”于是乎,燕王面有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