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________)②觥筹交错(________)③山岳潜形(________)(2)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 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小石潭记》)【答案】(1)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2)B【解析】【分析】(1)①名之者谁:命名它的人是谁?“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取名。

②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交错。

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这里翻译成酒杯。

③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是一词多义:隐藏;隐居;专心。

(2)A. 好像/好像。

B. 因为/用来。

C. 归家/归家。

D. 离开/离开。

故选B。

故答案为:⑴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④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①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为宝(2)A(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A. 嫉恶如仇B. 左右逢源C. 春风化雨D. 客观理性【答案】(1)年轻;比得上(2)王安石为人怎样?(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4)D【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

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

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间或:偶然。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这句话的大意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本段先写齐威王下令纳谏及奖励方法,然后写臣民纳谏的情况,最后写纳谏所产生的效果。

据此概括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甲】邹忌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意思就是说,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怎么才能不受蒙蔽呢,必须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这样才能使齐国富强。

【乙】是刘邦的入关告谕,在这个告谕中,刘邦首先陈述秦法的严酷,然后陈述与众诸侯的约定,接着与父老约法三章,最后说我是在这里等待诸侯实践诺言的,因此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故答案为:⑴ B;⑵ 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⑶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⑷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⑸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⑶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⑸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认真思考语句中蕴含的意思,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2.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Ⅰ【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_______之意。

Ⅱ【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Ⅲ【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之意。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 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 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1)完成,结束;询问,质疑;⑤;客居(2)B(3)①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4)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如何克服:宋濂: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

郑玄: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

【解析】【分析】(1)① Ⅰ因为【甲】“毕”,完成,故【乙】文中“毕”也是“完成”的意思。

因为【甲】质:询问,故【乙】文中“质”也是“询问”的意思。

Ⅱ ②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马融一向骄傲自负。

故这里的“素”是向来的意思,故选⑤。

Ⅲ语境推断法,根据文中前后语境判断。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

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客耕”也只能是给别人耕种,故这里的“客”是客居的意思。

(2)A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B都是介词,把;C介词,在/比;D于是,就/才;(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既,已经;益,更加。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去,离开;矣,语气词,了。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4)本文主要围绕“求书”“求师”“求学”三方面的困难写写的,答题时从文中找到作者解决办法的语句并概括归纳。

可以概括为:以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以谦恭的态度来克服无师之难;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郑玄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够进入厅堂听马融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三年都不能见马融一面;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完成,结束;询问,质疑;⑤客居⑵ B;⑶①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⑷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如何克服:宋濂: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

郑玄: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注】①谒者:官名。

②河南:指河南郡。

③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假传圣旨。

⑤数:屡次。

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使:________②乃召拜为中大夫乃: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B.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