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听课随想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_7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老人与海鸥》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给我了很大的触动。
课文讲述了:“我”和朋友来到翠湖,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海鸥喂食。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来,每到冬天,老人走二十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食物,与海鸥相依相随。
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来追悼他。
我想我们应该关心动物,学习老人高当的精神。
文中的.老人平时省吃简用,却每天喂海鸥、给海鸥起名字,对海鸥有无微不致的关心,才使得后来老人去世后,许多海鸥都来追悼、怀念他。
而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人关心动物,有的甚至想捕杀、吃掉珍贵的野生动物,令人十分痛恨。
有一次,放学后,我看见一些同学爬上树,准备掏鸟窝。
我看了看,便离开了。
现在一想,真是后悔极了,如果及时阻止,一个鲜活的生命,也不会无辜死去。
正因为我们关心动物的意识淡薄,所以才会发生一剧剧惨案,我认为我们老应当学习老人的精神,学习老人那种关心动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与动物更加和睦,更加的有爱。
动物虽然不会人语,但他也是有感情的。
它们也懂得感恩人们。
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们:要与动物和谐共处,要关心每一个生命。
关爱每一个动物也是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2每逢冬季,昆明的翠湖都会迎来大批迁徙的海鸥,这时候,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来到湖畔来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鸟。
十余年来,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篇__主要讲了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大声鸣叫的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纷纷”说明这么多海鸥动作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指挥。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爱戴,尊敬,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听《老人与海鸥》一课心得体会

听《老人与海鸥》一课心得体会后坪中心完小:黎福强 2014年11月29日上午我有幸参加沿河县“中国教育报刊社与沿河教育局区域合作第五期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冉庆东、立青霞和姜娜三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我主要谈谈姜娜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中我的心得体会。
姜老师的课十分精彩,是一场成功的课,是一场让人难忘的课。
这堂课姜老师不仅充分地把握了文章的主线,而且她还通过不断地多样化地朗读使学生感受文中深含着的情。
整堂课可以说是以情为着力点,使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使学生掌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让他们体会到了句子的意思,还让学生感受领悟到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本堂课是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其教学重点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通过读课文感情的升华。
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姜老师本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积极认真地备课,而且在于其平时的积累以及扎实的语文功底。
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那么必须要有一桶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把它付诸于实践之中,并始终坚持下去。
虽然遇到了多媒体不能使用,这是哪位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姜老师用一粉笔、一课本、一黑板的教学,同样姜老师把握地很好,突遇到多媒体不能使用并没有给她带来影响,她始终围绕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领悟其所学之物,让其内化并掌握,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我要学习的。
课堂上她让同学们小组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看似容易,其实这是语文课中的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在有感请地朗读之前必须理解其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感情,也就是说它必须建立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的。
让学生理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设计巧妙,恰当地引导学生。
没有理解的朗读不可能是真正的有感情。
总之,姜娜老师的课让我获益良多。
尤其是姜老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代替讲。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3篇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3篇《老人与海鸥》读后感篇一这两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做《老人与海鸥》。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昆明市的退休老工人,和一群令人震撼的海鸥。
这位老人喂养了这些海鸥十年,当老人去世时,那些海鸥全体都自发为这位可敬的老人守灵,当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里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这位老人穿着一身已经褪色了的过时布衣,背着一个褪色了的蓝布包,就连那装鸟事的塑料袋子也褪了色。
老人为了省钱给海鸥买吃的,连公共汽车都不坐,每天步行二十里路来到昆明市翠湖公园来给海鸥喂食。
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里路不是为了来公园垂钓,也不是为了来公园散步,而是来喂养一群自由的海鸥,与海鸥们相伴,把海鸥当作他的儿女来对待,老人每月的收入大概有300多元,在那个年代算是不错的了,但是老人每天省吃俭用,每月给海鸥买食物要花掉150多元,最值钱的家当也就是六个鸡蛋,这还是他要给海鸥做鸡蛋饼的呢!他给海鸥买4元5角一斤的饼干,自己却吸2毛钱一包的金沙江牌廉价香烟,这位老人多么令人敬佩啊!老人去世不久,作者把老人的遗像放到老人以前喂食的地方,海鸥们突然飞来,它们以为老人来喂食了,但是不一会它们就觉得不对劲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看来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动物,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表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感,我读到这里时,也被海鸥那份真挚情感所感动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原来是那样的美好,如此动人。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篇二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后,我深受感触。
在翠湖公园中有一位喂海鸥的老人,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就是这样一位孤身一人的老人,一到冬天便从城郊赶到翠湖公园,他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老人的退休工资有一大半都用在给海鸥买饼干了,而自己唯一奢侈一点的就是2毛钱一包的烟······但是最终有一天,老人离海鸥们远去,只留下了一张喂海鸥的照片。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优秀10篇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优秀10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友谊,重情谊的故事。
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喂养翠湖边的海鸥。
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老人与海鸥》读后感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篇一今日,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文中老人和海鸥的感情真的是很深,老人每一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真令人感动,一位年迈的老人还要每一天走二十余里,就为给海鸥送餐、相伴。
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起了名字,还能清楚明白哪一只的名字,海鸥也能听懂老人的说的话可见海鸥是较重情义的,在老人的心中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海鸥一来咱们的福气就来了。
可是好景不长,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地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战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这一场景真实感人,这些海鸥真的是重情重义的动物,真的仿佛是老人的“儿女”在为老人送终。
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世界上的动物也是有情有意的。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篇二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榜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
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这篇文章讲述了老人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表现了海鸥与老人的深厚情谊。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6篇)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它主要讲的是每逢冬季来临,一位老人便徒步二十多里路去喂海鸥,呼唤海鸥,与海鸥亲昵的说话的故事,以及在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的悲壮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老人与海鸥那份真挚的友谊。
初读课文,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老人那么简朴,但是还每天用自己仅有的退休工资去给海鸥买食物?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明白了:是因为老人之前孤身一人,没有亲人,海鸥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虽然不是亲人,但是,他们胜似亲人。
老人把海鸥看作是他的儿女。
他们之间的感情令人震撼……老人是用真心去呵护,疼爱海鸥的,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神就兴奋起来,他还给每一个海鸥都起了一个名字:独脚,灰头,老沙,公主,红嘴……“当老人去世时,“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海鸥们都飞了过来,围着遗像翻飞,盘旋……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扑了过来,“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从这几句话中,我认为,海鸥很舍不得老人离开他们,不想让任何人带走老人。
任何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只要你用真心去对待它们,我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2)"我真的相信天下万物本是同根同心,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共通的语言。
”——邓启耀一开始,看到这个名言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完《老人与海鸥》之后,我恍然大悟。
只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几年了,每到冬天老人都会来翠湖喂海鸥,久而久之和海鸥结下了深刻的情谊。
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就在老人遗像前为老人送别。
读完之后我被老人和海鸥的这份情谊所震惊。
这个生活很简朴的老人,每个月只有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他的衣服都褪色了,也不愿花钱买衣服,每天不辞辛苦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他都不肯坐车来,省下钱只为给海鸥买饼干,因为他知道饼干是海鸥的最爱,他还时常为海鸥做“鸡蛋饼干”。
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又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老人与海鸥》听课有感

《老人与海鸥》听课有感
今天,我听了台然老师的《老人与海鸥》,领略了她那扎实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
台老师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语文教学智慧。
课堂上,台老师以倒叙的方法为我们展示了全文教学,既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又注重了读写结合训练,体现了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原则,让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别样天地。
台老师训练学生有条理。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写字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重点的发现。
在品读感悟环节我明白了品读不是理解内容,而是培养学生怎样表达,学习语文不是去读一些零碎的句子,而是去感受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五六年级强调篇章的训练。
从台老师的授课中我受到了很多启迪,语文课的伸缩性很强,每一堂课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设定学习目标,要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习任务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起点有重点的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规律。
教师要设计恰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理解到运用,从掌握知识到提高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思想情感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
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向台老师学习,多研读新课程理念,让自己的课堂也能够碰撞出更加绚丽的智慧火花。
小学语文老人与海鸥教后反思课后随笔

小学语文《老人与海鸥》教后反思课后随笔教跋文资料《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名一般老人和一群海鸥之间的深厚友谊,文中的老人有情,海鸥有义,读之令人动容。
全文以爱为主线,课文前半部份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份展现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上。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已不是字文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文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琢磨作者布局谋篇和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式,落实到本篇课文那么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写具体,而这又恰正是本班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困惑地址,因为本班学生在明白得能力上是弱项,因此,训练学生的明白得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确实是我在教学中专门注重的一种教学目的,希望能够在尽快的时刻内,使学生的明白得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出两个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
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文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动人情怀。
当学生交流 “朋友告知我,十连年了,一到冬季,老人天天必来……”抓住“十连年了,天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
小结:爱是十连年的坚持!当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平民,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节约。
另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并让学生想象老人与海鸥会亲昵的说些什么……,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但是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做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是全文的高潮部份,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此。
和学生一路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
在初步朗诵后,这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情感彭湃的时刻。
以后再让学生互动,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文句去感悟、体验、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路,体会自己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的情感,使之与文本产生同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体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相互融合。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优秀3篇)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优秀3篇)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篇一《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过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与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一节课上下来,同学们都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紧扣“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引导学生感受情感,揣摩写法,并以学生研读为主体,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在交流中,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丰富课文的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深入文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就是: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
阅读教学一定要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也十分感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情感、从析词析句中理解情感、从课外拓展中升华情感皆是紧扣文本展开,围绕情感教学,展开的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随想
岳雪玲
今天,我聆听了区教育科“送课下乡”活动中送到我们学校的两节课,一节是安计芳老师上的《老人与海》,一节是小南坑的续雅红老师上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两节风格截然不同的课,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都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安计芳老师上的《老人与海》一课,是一节非常扎实的常态课。
在这节课上,安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读的形式非常多,有自读,有范读,有引读,整节课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
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读,配以背景音乐,更好地烘托了课文的情感主题。
另外,这节课安老师注重词语的教学,提炼出12个关键的词语,一步步引导学生读词、解词,最后从归类词语中学生从更深的高度上感受到老人对海鸥那种亲昵的感情,也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相依相伴的追随,是一节给学生许多收获的课。
续老师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节具有大语文观念的语文课,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这节课学生学到了很多读书的方法。
续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发言都做了精当的评价,看得出,老师聆听了孩子们的每一句发言。
联想到自己,在讲课时经常想的是如何讲下去,似乎没有聆听孩子的每一句发言呢,更别说评价了。
另外,续老师教态非常自然、可亲,与学生之间非常融洽。
感觉两位老师对课堂有非常强的把控能力,无论学生走多远,都能被老师及时地拉回课堂,对课文的重难点,两位老师也早以烂熟于心,体现出一种对课文的熟悉,说明她们都吃透了教材,这种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源于对教学的热爱吧!听了这两节课,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平时的一些缺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多听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