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评价体系研究
对广州市小学体育课情感目标的调查研究

对广州市小学体育课情感目标的调查研究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荐和深入,作为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目标在体育课中逐渐被重视。
研究情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影响因素,有利于体育课情感目标更好地实现。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大部分小学生体育感情目标处在接受和反应初级层次水平;在较高级的价值化和自我实现的情感目标层次表现出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小学生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四个因素是影响小学生体育情感目标实现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情感目标;体育课;小学生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关注点,情感目标作为课程三维目标之一,已受到极大的关注。
新课改确定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罗红群对情感目标做了定义:情感目标是在体育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和掌握调控情感的正确方法,形成和完善具有个性特征的、健康向上的情感。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在1964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提出了较有影响情感目标分类体系。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体育情感目标定位为接受、反应、价值化、自我表现四个层次目标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体育课情感目标对新课程改革实施,对实现“快乐体育”、“终生体育”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小学生体育课情感目标的现状水平,试图找出影响小学生体育课过程情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学生体育课情感目标的实现水平提出相应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白云区、黄浦区中心五城区的13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各学段抽学生各450名。
1.问卷调查法。
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体育课情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化、自我表现四个层次,每个目标层次设计3道题,采用5点计分法,表现越好分数越高,进行设计问卷。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制定策略

作者: 施铭海[1];丁信波[2];陈佳斌[3]
作者机构: [1]浙江师范大学上虞附属初级中学,312300;[2]浙江省上虞区谢塘镇中,312300;
[3]浙江省上虞区盖北镇中,312300
出版物刊名: 体育教学
页码: 21-2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体育品德;初中体育教学;情感目标
摘要:以2017年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的体育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知识、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运用实例分析方法,针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情感目标设计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研制的四个策略:"情感目标"的真实性与教学支撑;"情感目标"突出团队合作精神;"情感目标"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目标"评价的可操作性。
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

第37卷第2期(2021)河西学院学报Vol.37No.2(2021)收稿日期:2019-12-11基金项目:河西学院2019年教学督导项目“河西学院大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9PGDDXM 009);河西学院2018年教学研究项目“‘俱乐部制’模式下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XXYJY-2018-017).作者简介:赵同庆,男,辽宁辽阳人,河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巩晶晶,女,甘肃武山人,河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摘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该研究旨在分析原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前提下,提出构建新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和原则:适切性原则、多元化原则、价值性原则.通过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AHP 层次分析法,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视角构建新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教师反思环节,最终形成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适切性,完善教学管理.[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学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20(2021)02-0072-05[DOI ]10.13874/ki.62-1171/g4.2021.02.14(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734000)赵同庆巩晶晶盛建国——以河西学院为例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P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Core Quality ——Taking Hex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Tong-qing Gong Jing-jing Sheng Jian-guo(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734000)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a key el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original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pose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a new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principles of appropriate⁃ness ,diversity and value.Through the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Delphi method and AHP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cor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eachers ’reflection was added 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finally formed four primary in⁃dicators of teaching preparatio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12secondary indicators.This sys⁃tem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 the scientificity and relev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management.Key words :Sports core literacy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University Sports赵同庆巩晶晶,等: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计划执行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而决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当前,虽然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评价体系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教学反馈的实效性.1当前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非适切性河西学院自2015年起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俱乐部模式,改革至今在课程管理机构设置、俱乐部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竞赛一体化、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取了显著的效果.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带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的改革,但目前针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仍采用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为量化的依据,该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1原评价体系的针对性不强原评价体系应用于各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并没有依据学科特点来制定,评价的准确性和指导性不强,且由于大学体育的实践性特点,其中关于板书设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等在实际操作中显得不伦不类,主要的弊病在于评价体系中没有突出大学体育课课堂教学的特点.1.2原评价体系重工具属性轻价值属性原评价体系主要用于学校、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其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依据内容,突出了其工具属性,诚然,原评价体系对上述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衡量作用,但忽视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属性,难以适应当前本科教育“四个回归”对教学育人的系列要求.简言之,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为何?不仅仅是为了教师评价、职称升迁,更多的应关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课程、教师发展的价值.1.3原评价体系的思想的单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关系,但原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仅有教学效果中涉及了学生的表现,且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权重较低,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视为动态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体价值缺失.2构建新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2.1适切性原则构建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首要原则是其适切性,无论以往的评价功能是基于工具属性还是当前强调的发展价值属性,都必须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为依据,若评价结果有失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并未按照学科特点而设,那么它将失去参考价值.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如教学环境的开放性、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教学等,因此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要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2.2多元化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是指评价的内容与评价的主体均要实现多元化,避免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内容体系构建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并与时俱进.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已经将发展核心素养纳入到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之中,并且在体育课程规划和目标中渗透并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即核心素养既是培养目标,同时也是评价的标准.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河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核心素养》的发布,我国也正在研究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教学中[1],大学体育课程应以体育核心素养培育为切入点之一来引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的主体也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在身体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评教目前已独立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将教师自评纳入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3价值化原则当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工具属性明显,其使用去向为教师晋升职称、教学优秀奖评选等的甄别依据,表现为对教师的管理与控制,没有凸显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即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堂的育人功能的价值和发展作用,导致在促进教师由“教学者”角色转变为“教育者”角色中倍感乏力.当然,我们也应理性的看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甄别作用,甄别是基础,发展是最终旨趣,甄别为发展服务,这是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2].3体育核心素养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价值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强相关学科课标教材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3项新措施,要求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核心素养[4].具体到体育核心素养来说不同学者有自己的研究结果,学界并无一致的研究结果,但基本围绕着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方面进行论述.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的落脚点要在大学体育课程上,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据此,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加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内容.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成为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应将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运动技能与习惯的形成、健康知识与行为的促进融入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4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4.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利用德尔菲法对多名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上述有关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及个人的教学经验体会设计了大学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后,采用五级评分法(1~5)对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赋值进行第一轮专家访谈,并将结果反复修正后进行第二轮访问调查,最终确立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一级指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二级指标教学场地器材准备、精气神准备、学生着装检查教学文件准备:教学日志、教学进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案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合理性等教学组织:课堂常规、队伍的组织调动教学方法:能够采用有效手段有效促进学生对技术产生兴趣,注重兴趣形成促进运动技能形成与习惯的培养.教学能力:示范技术动作准确、技术关键环节把握清晰、示范面选择合理、集体纠错与个别纠错相结合,准确判断问题原因.能够以生为本,注重全面性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运动负荷:生理负荷达到“汗”,心理负荷达到“乐”,总体的练习密度控制在65%左右.运动技能与习惯:达到课堂教学预期目标体育情感与品格: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刻苦、团结、合作等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健康知识与行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氛围好,并掌握正确的专业术语和技术技能训练的理论、实践原理自评打分:根据个人本次课的整体完成情况赋分优点:本次课中的亮点.缺点:本次课中的不足之处.表1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1.1关于教学准备如表1所示,设计的指标体系中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教学准备中以教学场地器材和教师的精气神准备为主,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应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具阳光,其口令的清晰洪亮、精神状态的饱满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个人魅力.4.1.2关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重中之重,由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运动负荷构成.大学体育任课教师对教学常规的重视和执行程度是一个体育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教师应尊重体育课堂、敬畏课堂.口令口哨的合理运用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科学有效的调度会降低繁琐的队伍队形变化时间增加学生活动的密度,达到大学体育愉悦身心的基本目标.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结合当前的半翻转课堂,利用多媒体等进行课前预习与课上示范相结合,让学生自行体会技术动作,自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符合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初衷.4.1.3关于教学效果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落地是在顶层设计下的体育课堂与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所以,必须落到体育课堂与体育教学之中,必须与学生发生紧密联系[5].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设计不能局限于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严格履行教学进度计划,而应将学生的所学所感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体系.本评价体系中的教学效果结合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由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体育课堂中应创设学习任务,如教师通过场地分组合作学习完成体育学习任务,这样无论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抑或运动情感层面上,都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参与获得成就和成长,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4.1.4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不注重教学反思犹如知错不改,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大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教学反思由教师个人评分和优缺点反思构成,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6],有助于教师在课后将个人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人员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促进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评价人员解答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设计等的各种缘由.赵同庆巩晶晶,等: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4.2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之后,哪些指标为重点指标,哪些是次重点指标,指标的权重能够很好的表达这一问题[7].采用AHP层次分析法(1~9比例标度法)对同层次各指标进行成对比较,并通过运算设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如表2所示.表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指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权重16%34%40%10%二级指标指标教学场地器材等教学文件准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运动负荷运动技能与习惯体育情感与品格健康知识与行为个人自评教学优缺点反思权重6%10%9%11%7%7%15%13%12%6%4%4.3本评价体系研究的不足第一,由于大学体育课程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学生之间的专业、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等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一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时教学效果存在巨大差异.第二,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年长的教师在技术示范时的数量的动作幅度上往往不如青年教师.第三,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各自的特点,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人文特性评价薄弱.且在评价指标设计上未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特色,没有体现学校的校本特色,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设计,使评价体系不断改进,趋于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复杂又繁琐,评价过程的适切性、评价结果的价值性取决于评价指标的科学构建、权重比例计算方法合理性.本文通过“指标体系初设—指标体系调整—形成评价体系”的动态推进过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含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四维度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12个二级指标.并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到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参考文献:[1]芩艺璇.国外核心素养框架下体育教育改革的探索[J].体育学刊,2015(1):104-109.[2]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6):43-47.[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教基二[2014]4号2014-03-30.[4]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N].天津教育报,2016-09-14.[5]尚力沛.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转向与教学转变[J].体育学刊,2018(2):68-75.[6]刘志军.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7):12-20.[7]赵伟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6):67-69.[责任编辑:戴锦秀]河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一年级体育教研主要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基于游戏化教学,设计并实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通过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游戏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游戏化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1)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2)游戏化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价值(3)游戏化教学的理论依据2.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程游戏化教学的设计策略(1)游戏化教学目标的设计(2)游戏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3)游戏化教学方法的运用(4)游戏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3.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路径(1)游戏化教学案例分享(2)游戏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3)游戏化教学效果评价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策略和实施路径。
2. 观察法:对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程游戏化教学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教学过程和效果。
3.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反馈意见。
4. 案例分析法:对游戏化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明确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组建研究团队。
体育选项教学中情感目标培养

体育选项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都成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选项课模式首先必须建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相当活跃的因素,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自信、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和谐发展。
体育情感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持续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学习内部动力,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育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体育思想、体育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因素。
积极的体育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价值,形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自觉积极地用顽强的意志品质来克服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正确体验和欣赏体育美,使体育教学成为一个将积极地态度体验内化为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的个性品格的过程。
情感目标的达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运动技术是实现体育课程情感目标的重要载体体育课程目标是多样的,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运动行为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等,但它们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运动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是以外显的方式实现的,而认知、情感、社会等目标属于隐性类目标,是以内隐的方式实现的,是在运动技术的学习或运用过程中间接地实现的。
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的载体作用主要是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挥,因此在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要简单地着眼于运动技术的传习,而要精心设计、组织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使体育教学在传递技术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是要学生认同选项课教学模式,愿意主动的参与高中体育教学以选项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此阶段提高学生的技战水平及运用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探析

L N o— qa g I Ma - in
摘
要: 情感 的培养是体育与健康教 学的基本 目标之一, 对泉州市 6 小学、 中、 在 0所 初 高中的 24名体 4
育教师, 从体 育教 学中对情感 目标的重视程度、 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的必要性、 育教师在教 体 学中渗透情感培养的状况、 体育教师实施情感培养 的主要 困难 、 体育教 师在教学 中培养情感的主要 方 面等方面 , 对新一轮课 改下体育教 学活动中“ 情感培养” 的状况进行调查, 并通过分析得 出结论。
维普资讯
教学 ・
J O U ・ A S0 I X E TNU A
新课改 背景 下体 育教学中情感培 养的探析
Dic s i n o s u so n Emo i n lDe eo m e ti y ia u a i n Te c i g to a v l p n n Ph sc lEd c to a h n u e h w u s f r nd r t e Ne Co r e Re o m
3 2 体育教 师对情感培养必要性的认识 .
在调查 中, 当问及“ 你认为在体育 教学 中对学生进行情感 初中, 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实际情况 , 高 这将 培养的必要性” , 7 % 的教 师选 择有迫切必要性 和必 要 , 时 有 9 对我们直接掌握较为深入 、 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 对情感 的培 养 有 1 .%的教师选择有一定必 要 , 85 而选择 不必要和 毫无 必要 和实践的深入 , 对优化体育课程的改革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己的需 要而产生的态度
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 : 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 因 素,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 面。人的情感是多种多
中学体育教研教改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体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着重竞技、轻体质,重技能、轻兴趣,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二、课题目的1.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课题内容1. 核心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内涵与价值(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2)核心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体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3.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体育教学评价(1)评价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如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5.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增加体育课程比重。
中学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问题的探究

中学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问题的探究摘要本文采用调查访问与文献资料等综合方法,对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发现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育目标、还要注重情感目标,只有“知、技、体、情”相互促进,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0 研究意义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提出:“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第二趋势”。
他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在高技术下个人情感和个人自我发展的价值,必须学会把高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的精神平衡起来,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大趋势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由于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理念引起人们对形形色色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现象产生新的认识。
体育教学情境中增加情感因素已成为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十年来的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出现的“成功体育”、“愉快体育”和“终身体育”等,都含有较多的高情感因素。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极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加之人与各种自然环境、操场器材的接触以及体育活动参加者本身的各种运动感受,本应产生丰富的情感和莫大的快乐和满足感。
然而,由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过程中,仍然受到“应试体育”的干扰,体育教学思想和实践还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加之体育场的器材不足,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不当,致使多数体育教学变为单调、呆板和枯燥无味的操练,此种状况亟待改变。
注重和加强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研究,既能开辟劈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新领域,又能强化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感情,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实践证明:随着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和个性品质等方面差异的增长。
体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目标,才能在教与学中让师生间的情感更为融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的定义及特征体育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心理过程和情感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上
青春岁月
119
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完善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的评价,还应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只有“知、情、行”相互促进,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体育课程作为增进健康、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情感因素的评价越来越得到重视,比如一直以来推崇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都具有较高的情感因素。
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情感目标设置空洞,往往成为空话、套话。
如何建立一套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评价体系,对提高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定义及意义
众所周知,有效展开教学计划和评价的首要条件是清楚、准确地表达教学目标。
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其中,情感目标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学会和掌握调控情绪的正确方法,培养顽强拼搏,勇敢果断的体育精神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和完善具有个性特征的、健康向上的情感。
体育课不仅仅是动作技能等身体动作的简单操练,更是体育兴趣、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情感目标对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完成富有积极意义,主要集中体系在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状况和信息加工能力的积极性上,并进一步影响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比如,学生对体育运动非常感兴趣,那么他在体育学习中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潜力的发挥,表现出更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然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迟效性,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应设定一些分类分层的小目标,帮助学生逐步达到体育情感最终目标。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评价结果体现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深化体育课程评价改革。
二、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布卢姆等人提出:“明确界定一个目标的关键步骤是从一般情感活动出发,写出用以标志内在情感构造的可观察行为或成果的表述”。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包括两个维度,即体育情感目标内容和体育情感目标发展过程。
本研究以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内容为横坐标,以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发展过程为纵坐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设置体育情感目标评价体系。
1、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内容
心理学角度上,根据价值层次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四大类。
而体育情感内容属于自尊与自我实现类高级情感范畴,体育情感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和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精神即为“健康向上”的精神,它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
体育价值观是体育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主要有体育经济价值观、体育社会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观和体育健康价值观等。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自觉程度。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情感目标内容主要为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竞争与合作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结合各阶段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体育情感目标内容的选择时应有所侧重。
如篮球课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在对抗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而在田径课中应
侧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的精神,针对难度较大的项目应化繁为简,增强学生攻克难关的自信性。
2、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发展过程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和克拉斯沃尔等人制定的《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体育情感目标发展过程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注意—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学生必须达到上一个层次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更高的层次。
五个阶段的核心为“内化”,学习者从注意各种现象开始,然后对它们做出反应,进而做出价值评价,并使之概念化,最终把自己的价值观组织成一个开始作为他生活方式特征的价值复合体,这就是情感“内化”的过程。
由于最高级情感目标“性格化”代表个性特征中较深刻、较综合的层次,在体育教学中不直接涉及,因此本研究对情感目标“性格化”不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将体育情感目标评价体系分为四个级别:一级“注意”,是指体育学习者感受到体育课堂内容的存在,愿意接受或注意体育教学内容。
该阶段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主要可以描述为“吸引”、“注意”、“愿意”等。
例如,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安排十圈耐力跑,大部分学生愿意听从教师安排。
二级“形成”,是指体育学习者对出现在他面前的体育教学内容或体育练习活动已经不只是愿意注意而是上升到积极的注意,并形成某种情感体验。
该阶段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主要可以描述为“热爱”、“喜欢”、“需要”等。
例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羽毛球运动,在体育课堂上积极练习,而且课后经常“泡球馆”。
三级“保持”,是指学习者对体育课堂中的刺激或现象形成的情感反应与体验不断趋向巩固和持久,该阶段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主要可以描述为“坚持”、“习惯”、“运用”等。
例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羽毛球运动,在体育课堂上积极练习,而且课后经常“泡球馆”。
四级“内化”,是指学习者确认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活动等是有价值的,即学习者将外在价值变为他自己的价值标准,形成了某种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并以此来指引他的行为。
该阶段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主要可以描述为“品质”、“信念”、“意志”等。
例如,羽毛球课的学生经过课堂上的技术学习和课后的勤加练习,球技增进,不仅增进了自身健康,同时有许多同学邀请一起打球,朋友越来越多。
值得强调的是,体育情感目标在不同体育学习阶段的设置具有不均衡性,需参照该学习阶段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进行规划。
三、结语
体育教学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认知目标和机能目标,更要注重情感目标的评价。
体育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设置与教学实际相符合的情感目标内容和情感目标发展阶段,使“知、情、行”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独特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5YB064
【参考文献】
[1] 布卢姆, 克拉斯沃尔. 教育目标分类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9.
[2] 刘淑兰. 教育评价和督导[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3] 吴志超. 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6.[4] 范晓玲. 教学评价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5.
[5] 杨铁黎. 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2.
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评价体系研究
□ 孟祥云,罗燕妮(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63)
【摘要】体育教学评价应同时注重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评价,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评价过于侧重认知与机能目标的测定,忽视了学生体育情感目标的培养与评价。
本文根据布卢姆等人著作的《情感领域分类学》中的经典理论,结合体育教学特点,设置了具有体育特点的情感目标二维体系,即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内容体系和体育情感目标发展过程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评价学生体育情感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情感目标,并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评价体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