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回升
天峻县普氏原羚社会生存环境状况调查

的 7 .O 。 47%
3 调查 内容 、 目的 、 方式及 人 群分 析 3 1 调 查 内容 普 氏原羚 分 布 区的社 会调 查 、 群及 . 种 分 布现状 、 危原 因、 致 保护 措施 。 3 2 调查 目的 .
32 1 通过对 以上问题的调查 , .. 使我们更直接 、 更全 面地 了解普氏原羚的生存及保护现状 , 为进一步的开 展普 氏原羚的宣传与保护工作提供可靠 的依据。 32 2 在 进行 调查 和访 谈 的 同时 达 到 普 及 和宣 传 普 ..
王光 明
( 海省 天峻 县 动物 疫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 青 天峻 ,1 2 0 87 0 )
摘 要 : 氏原羚作为世界上最濒危 物种 , 普 针对普 氏原羚 的社会生存环境状 况 , 笔者对天峻县普 氏原 羚分布区 内的生 存环境 、 种群现状 和致危因素等进行 了详 细的调查 , 出了今后 的一些保护建议 。 并提 关键词 : 氏原 羚 ; 普 生存环境 ; 状况 ; 危因素 ; 致 措施
中图分 类号 :8 8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37 5 (0 1 0 - 3 -2 10 -9 0 2 1 )40 30 0
1 调查 背景
普氏原 羚 ( rcp r w l i) 又名 中华对 角 Poar p e a ki , a z si 羚, 俗名滩 原 羚 、 黄羊 、 黄 羊 等 , 名 音译 普 氏果 瓦 , 滩 藏 英 文 Pzwlk ’ rcpa 属 偶 蹄 目, 科 , 羊 亚 r asy SPoar, e l 牛 羚 科, 原羚属。外 貌特征 : 型似黄 羊, 体 体长 10m; 2 c 尾 短 , 7一 Om, 长 l c 体重 2 — 2 g 1 3 k。雄羊具角 , 角角尖 二 向上向内变曲成圆钩状 。雌性无角。上体近淡棕色或 土黄褐 色 , 腹部 及 四肢 内侧 白色 ; 斑 大 , 臂 白色 。尾 毛 棕色。 普 氏原羚为青藏高 原特有 的野生动物 , 也是世界 上最濒危的一种有蹄类动物。曾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内 蒙古、 宁夏、 青海 、 甘肃、 新疆 、 西藏 昌都和那 曲地区东 部, 现仅在青海省青海湖 四周有少量分布, 是湖滨沙化 草原地带 的代表种。17 , 85年 俄罗斯 博物学家普热瓦 尔斯 基 ( re a k) 中 国 内蒙 古 鄂 尔 多斯 草 原 上 发 Pzw l i在 s 现 了这一 中 国特 有 的 动 物 。但 一直 误 认 为是 藏 原 羚 , 直 到 l 后方 才正 式命 名 为 “ 氏原 羚 ” 3年 普 。普 氏 原羚 是我国特有的有蹄类濒危保护物种 , 其栖息地生境破 碎、 生存活动受阻 , 人类加剧的经 济活动, 极大威胁着 它 的存 活。20 00年 左右 , 氏原羚数 量 曾一度 低 于 普 20只。据青海省林业局 20 年的调查 , 0 08 目前普 氏原 羚 仅存 60只左 右 , 布 在 我 国青 海 省海 北 州 刚 察 县 0 分 和海西 州天 峻 县 。鉴 于普 氏原 羚 的濒 危 现 状 , 物 种 此 已经被 IC 世 界 自然 保 护 联 盟 ) 为 “ 界 极 度 濒 U N( 列 世 危物种” 成为《 , 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 中名 列首位 的濒危 羚羊 类物 种 。 同 时 , 被 我 国动 物 红 皮 书 归 为 也 极濒危物种之一 , 列入 18 98年颁布的《 国家重 点保 护 野生动物名录》 中的 I 级保护动物 ;0 1 20 年列入《 全国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重点实施 的 1 野 生动 植 物 拯 救 工程 之 一 。2 0 5个 0 7年 1 2月 , 海 青 省 刚察 县 设立 了普 氏原 羚 特 护 区 ;09年 9月 , 球 20 全 首个普氏原羚特护 区保护站也在 刚察县成立 , 对普 氏 原羚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和社会各界 的关注。 2 基本 情 况 天 峻县 属环 青 海 湖 区八 大 牧 业 县 之 一 , 属 青 海 隶 省 海西 蒙古族 藏 族 自治州 管辖 , 处青 海湖 西侧 , 连 地 祁 山中部 。地理 位 置 介 于 东 经 9 。94 ” 94 8之 64 2 ~9 。14 ”
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

_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雪豹 P击賴态中心摄China's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Have Achieved Recovery Growth 我国珍稀濒危物种 实现恢复性增长文/岳明“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 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 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 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 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大熊 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 沖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 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 保护和拯救繁育,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为 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 群。
其中,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实现快速优质增长,“十三五”期间繁育成活大熊猫258只,人工圏养种 群总数达到633只。
对大熊猫、麋鹿、朱鹮、林麝、白颈长尾雉、黑叶猴等一大批野生动物实现放归自 然,并不断扩大放归区域和范围,特别是曾在我国10G C 绿色中国野外消失的野马、麋鹿,已重新建立起野外沖群,9 只人工繁育大熊猫放归自然,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我国还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 措施,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
通过对德 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天台鹅耳枥、普陀 鹅耳枥等近百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使部分濒危物种沖群数量逐步恢复。
目前,我国建 有近200个各级各类植物园,收集保存了 2万多个 物种,占我国植物区系的2/3。
基本完成了苏铁、棕 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 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野外回归约120个物种,其中多为我国特有种。
五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制 度,严厉打击非法贸易。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摘要: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
在高寒、高海拔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史变迁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野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总体生态,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种保存、科学研发探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意义。
Pick to: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Qinghai province is the only large global high altitude wetland ecosystem, is the Yangtze river the birthplace of the Yellow River, Lancing river three rivers In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high altitud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formed a number of unique wildlife species to adapt to the plateau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se species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ecological plateau, is also a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ne poo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ave spec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关键字:青海省青藏高原东北部湿地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牦牛资源保护Key words: in the northeast Qinghai Tibet,plateau in Qinghai province ,Yak resource conservation ,wetland ecosystem of aquatic animals一、青海省主要生物资源(一)青海省水生动物资源青海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青海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体资源较为丰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共有136.7万ha,其中有鱼类分布的水面有106.7万ha。
【高中生物】普氏原羚处境堪忧

【高中生物】普氏原羚处境堪忧
普氏原羚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我国政府早在1988年就将其列为国家
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历史上,这一珍稀野生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青海等少数地区,现在
仅存于青海省境内环青海湖东北部及其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
据青海省林业
局副局长介绍,5年前环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数量还至少有300多只,现在只剩下百只
左右,而且数量仍在减少。
据了解,普氏原羚生性机智,行动敏捷,喜集群活动,一般为十只左右为一群,最多
为五六十只一群。
它们通常在滩地和沙丘间栖息,有选择性地采食禾草、苔草和杂类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项专题调查报告显示,120多年前,我国就在内蒙古和青海省
获得过普氏原羚的模式标本,后来由于受移民、农牧业生产和人为猎杀等因素影响,使普
氏原羚的分布区萎缩到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东北部及其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
的沙丘及周边地区。
近50年来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人为猎杀现象时有发生,数
量不断减少。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部门了解到,由于人类活动的阻隔,青海湖西部鸟岛地区的普氏原
羚与湖东北地区的种群已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再加上人为猎杀,这一珍稀野生动物在环青
海湖地区的数量越来越少。
在整个青海湖周边地区所剩的普氏原羚总数目前只有十年前的
三分之一。
林业局负责人呼吁人们加强保护意识,珍惜和爱护这一珍贵的濒危野生动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据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结果显示

据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湖鸟类有189种,比1984年普查结果增加了25种。
我国特有珍稀物种普氏原羚数量已从不足150只增加到300多只。
过去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造成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巡查结果还表明,青海湖地区鸟类数量稳中有增,达到15万只,越冬大天鹅数量有所恢复,过去一些不曾在青海湖畔栖息、逗留的鸟类开始在这里安家。
过去被大肆猎杀几乎在人类视野中消失的狼,现在明显增多。
近年来,青海省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环湖43万亩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也逐步落实,开展了有关鸟类保护、湿地监测、环湖巡查、鸟类及野生动物救护等活动。
同时,作为青海省的王牌旅游景点,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了观鸟台,使用环保型电瓶车等措施,对鸟类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如果游客到鸟岛旅游,随处可以看到鸟儿和游人和谐相处、人鸟同乐的场景。
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董建生说,今年在青海湖还将实施普氏原羚拯救和保护工程,就地保护这一极度濒危物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将稳步推进。
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葛玉修

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葛玉修青海新闻社区> 葛玉修> 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 2006-12-21 | 标签:普氏原羚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历史上中华对角羚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但由于生境破碎化、家羊食性竞争、天地捕食等原因中华对角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也急剧萎缩。
十余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青海省林业局配合下对青海境内的对角羚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资源调查和相关的研究工作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中国林科院协同派人考查发现对角羚目前仅局限分布在青海湖环湖地区的共和、海晏、刚察、天峻四县的7个分布区区域且呈不连续的隔离分布状态总分布面积仅为数百平方公里种群数量仅300余只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少的多。
这对一个物种而言是极其危险的。
中科院动物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志刚心情沉重地说:“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
该物种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即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
”1875年这种羚羊首次被发现和命名而到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已将其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
它也同时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羚羊专家组主席Mallon认为:“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
”5282次阅读2次固定链接| 发表于15:33者:sysroot2007-01-15 06:30哈哈,老葛成专家了!者:sysroot2007-01-15 06:28珍稀的动物,可怜的动物!请登录后发表。
精品解析: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A4答案卷尾

黄山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
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
以下证据不能..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大多数是由核DNA指导合成B.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C.线粒体内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与某些细菌的核糖体相似D.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2.“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时,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设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运输。
适宜光照下4小时,在A、B截取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要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需要在光照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B.选择叶片时需注意叶龄、着生部位、叶片对称性及受光条件等的一致性C.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数值为:(b-a)/4D.若用“半叶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否为淀粉,则实验前需要对植物做饥饿处理3.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三个细胞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均来自甲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一定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B.乙细胞的染色体组数是丙细胞的两倍C.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D.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乙细胞所示的时期中4.科学家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被热醒”的原因。
研究发现夜间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AC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产生兴奋。
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脑间PI神经元的活动(PI的功能相当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可使PI神经元相应的膜发生Na+内流B.若某药物能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可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C.AC神经元接受高温刺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脑干5.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合理利用这些地区发展生产、缩小洪灾是十分必要的。
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

领导论坛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赵学敏赵学敏副局长(左三)在贵州考察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历史古老,地形、气候复杂,生物物种多样,第四纪冰期受北方大陆冰盖影响较小,因而孕育保存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且分布广泛。
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6000种左右,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
特别是我国还有大熊猫、朱鹃、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水杉、银杉、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17000余种特有濒危珍稀野生植物。
在上述种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是在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人称“活化石”的物种,还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并且还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和许多畜禽的起源种,其生态、经济和科研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价值。
为有效加强对上述宝贵资源的保护,了解掌握资源分布、数量、结构和利用状况等各项基本数据,彻底改变我国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底数不清的现状,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国家林业局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决定先后启动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重点野生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
本次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在我国尚属首次,其调查范围之大、调查种类之多、调查内容之丰富、调查方法之复杂前所未有,并且必将成为我国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意义十分巨大。
而大熊猫调查是建国以来的第三次,比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末期进行的第一、二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其范围更广(包括所有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区),技术更全面(运用了GPS、GIS和RS作者为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口GO蚰帽加e等新技术),相当全面地揭示了现今大熊猫资源的全貌。
方法和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工作,没有严密的组织保障,是不可能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回升
记者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普氏原羚保护区了解到最新监测显示目前该保护区境内普氏原羚数量已达830多只。
普氏原羚1875年由俄国博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发现而命名上世纪初曾活跃于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由于人类活动等多种影响目前仅存于青海湖周边地区。
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青海湖周边地区普氏原羚数量曾超过1000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下降到300只左右。
1999年普氏原羚被中国政府列为“极度濒危野生动物”。
近年来青海各级政府、民间环保组织及青海湖周边牧民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普氏原羚于2007年在毗邻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成立全国首个普氏原羚保护区。
此外还通过政府补贴将保护区周边牧民草场围栏从1.5米降低到1.2米便于普氏原羚迁徙。
(记者庞书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