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 12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1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1教育:屮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对外交往:屮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1屮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索。
2、纸的发明:过程:①西汉出现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105年),加工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术的影响:①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③造纸术的外传,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指南针: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1战国:"司南”%1北宋:纸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屮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1南宋:《事林广记》屮,记载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1清代:罗盘指南针的传播: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亿|,然后再传人欧洲。
意义:①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4・火药:发明历程:(1)实践经验: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广泛使用木炭(2)知识积累:①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1汉代的《神农木草经》屮,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讲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深远。
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滞后。
2.中国古代的艺术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书法、篆刻、绘画等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3.古代文学体裁丰富、内涵深厚。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创造出灿烂的作品。
先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先后相继,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纸的发明1.发明:考古证明,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当时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是并行使用的。
2.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他的方法造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4.影响(1)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发明(1)最初的指南仪器称作“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
史实: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3)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成书于南宋的《梦粱录》记载了“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2.传播: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影响(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及航海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特别提示】“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指南针在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揭秘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导语: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代文明国家,其在科学技术与文化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为你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让我们一起揭开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之谜。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精密制造古代中国人在制造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们精于制造各种工具和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早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发明了可以指南的磁石,而指南针则出现在唐代,成为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突破。
不仅如此,古代中国还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等对世界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在农业、水利以及建筑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也非常突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就出现在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水利方面,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水车、水轮等设备,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也相当发达,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等建筑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医药学与数学古代中国人对医药学的探索和实践也十分深入。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药学名著《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古代医学中,中药的应用广泛而独具特色,经过千余年的沉淀与实验,形成了中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至今,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古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同样不容小觑。
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被认为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九章算术》包含了九个不同的算术问题,涵盖了代数、几何、方程等多个数学领域。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十二地支、天干纪年等独特的计数法,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哲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案最全版

2. 明清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 1)原因: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②市民阶层的崛起;③在印
刷术不断完善和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下,书坊、书肆迅速发展起来;④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下层文人跻身于专业小说作家队伍中;⑤各种社会
危机、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使得一些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法的国家
比西方早约 500 年
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 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 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
成 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萌芽
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三.天文历法
时间 发明者
战国
甘德 石申
成就 《甘石星经》 《石氏星表》
东汉 张衡 唐 一行
元朝 郭守敬 明朝 茅元仪
水运浑象仪
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的广泛,外国先进科技的传入,也推动了中国古代
科技进一步发展。④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
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 3) 16 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即“李约瑟”难题: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
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②封建统治者推选行的重农抑
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第三, 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 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 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第四,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特点: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 ,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
高中历史 必修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A1、纸的发明过程:①远古、秦汉: 龟甲、青铜器、竹简木牍和丝织品等②西汉:发明了书写用纸(帛、竹、木、纸并用)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用”蔡侯纸”2、传播:8C传到阿拉伯,12C由阿拉伯传到欧洲3、地位或影响:①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②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③应用最为广泛,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B1、指南针的出现及应用①战国时期: 出现(司南)②北宋: 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指南鱼;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制作技术;北宋《萍洲可谈》应用于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元:不管昼夜阴晴都靠指南针导航。
2、传播:宋元时期(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并有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作用:①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②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郑和、哥伦布和麦哲伦等)C1、火药的发明及应用过程:①商周时期:木炭广泛用于冶金实践中②春秋战国:具备制作火药原料的知识(硫磺、硝石)③东汉:硫磺和硝石被列为重要药材,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④东晋:葛洪《抱扑子·仙药》已经提到“火药”⑤唐末至宋初:火药应用于军事⑥宋代:《武经总要》介绍多种武器和配方⑦明代:创造出世界最先进武器(自动爆炸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2、传播:①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②14世纪时,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影响:①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②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D1、印刷术的发明\改进过程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术,《金刚经》(868年)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旌德县志》明代中期:铜活字的应用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一部书2、传播:宋元时期经由波斯传到欧洲(德国的铅活字)。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课件PPT

3.解答方法:一是从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角度理解
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切忌错误的运用唯心史观、英雄
史观看待历史问题,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也不能任意夸大阶级 斗争的作用,要立足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历史 进程。源自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精讲精析】A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清王朝的 革命,结果革命爆发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 ——中华 民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确。 B项辛亥革命前虽有同盟会的成立,但是武昌起义是由革命党人
领导的突发的斗争,且是否有政党领导不是判断革命性质的依
专题十九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本专题时间断限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囊括了古代中国以 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成就和文学、艺术(书法、绘画、 戏曲、音乐等)发展过程。本专题的内容主要分科技成就、艺 术成就和文学成就三个板块进行讲述,通过复习本专题,有利 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科技和文化的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备考分析
(2)注意中外联系,分门别类的分析理解政治、经
济、思想等革命或者活动的性质、特点及影响。
【方法总结】1.内涵: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革命斗争的需要 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 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2.特点:革命史观类题目并不是明显的考查革命史观的内涵,
而是通过题目渗透着利用革命史观看待历史事件或现象的一种 题型,故这类题型具有隐性考查的特点。这类题型往往利用革 命史观,同时与历史唯物史观相结合,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命题多在政治文明史中体现,但 随着新史观的运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融合的趋势加强 的情况下,革命史观渗透到各个领域。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人民版必修

2.应用 (1)___唐__末____ 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 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13世纪,火药传入__阿__拉__伯____国家,后传入欧 洲。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 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清代用铜活字印制了 《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中国印刷术经____波__斯_____传到西方,14世纪 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4.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 纪以及__文__艺__复__兴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主旨 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中国古代科技以四大发明
为代表,注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但缺乏理论分析 和 实 验 精 神;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 发 展 的 产 物,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体系。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主要表现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 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 渐趋落伍。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准,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绘画与诗文、 书法、篆刻相互渗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特别提醒 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古人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发 明的。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实际上是一块指南石。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铁器做的指南仪器。这说明中华民族是一 个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的民族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掌握了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 的知识。 (3)东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提到“火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方法指导】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方面如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中国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门类齐全。
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迭现。
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
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脉络,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从科学与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专题重难点】重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除了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
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灿烂辉煌。
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等。
学习中可采用图表法勾勒出古代科技发展地方基本脉络。
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知识结构。
难点:科技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容和功能作为切人点,以政治、经济、思想、为纽带分析掌握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作用。
了解古代科技文化对当时和现今的影响。
【学法引导】本专题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12课时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其中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却越来越滞后,很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可能是直接导致其没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书法、篆刻、绘画、雕刻,艺术门类齐全,而且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古代文学则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造出了灿烂的精品。
如:先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它们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教学建议:1、整体教学思路:课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等各方面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情况,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先从感性上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卓越的成就。
由于四大发明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四大发明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地位以及兴衰原因等。
2、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3、关于“纸的发明”一目,建议教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发展演进过程。
(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犊、缣帛——西汉麻纸<争议中>——东汉纤维纸<蔡侯纸>)(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每种书写材料的优劣,从而加深理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积极作用。
4、关于“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一目,建议教师:(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几种指南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司南、指南鱼、指南龟)(2)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理解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意义。
5、关于“火药的发明和使用”一目,建议教师:(1)了解火药发明的经过及其配方。
(2)了解火药的使用及外传情况,进而分析火药的发明使用的不可估量的意义。
(可从对经济、军事、社会生产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着手分析)6、关于“印刷术的进步”一目,建议教师:(1)了解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发明演进的过程。
(唐朝雕版印刷——宋代胶泥活字印刷——元朝木活字印刷和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印刷)(2)了解印刷术的作用,加深理解中国古代印刷术发明使用的重大意义。
7、通过前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教材P26的学习思考:有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原因:国家的统一;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
)8、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P26的学习思考中鲁迅在《电的利弊》中的一段话: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由于16~18世纪西欧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是说明四大发明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介绍这一时期西欧手工工场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以帮助学生在掌握较丰富的新知基础上顺利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
)9、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建议教师:(1)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思想有哪些?(2)分析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有哪些特点?分析这些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哪些影响?10、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并思考: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发展之后?(可作为学生课后的探究题)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1、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然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去分析各艺术的特点。
2、关于“‘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先鉴别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归纳书法及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并分析每种文字的特点及其对书法发展产生的影响。
(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教材收集整理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鉴赏。
(4)鉴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出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3、关于“画中有诗”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同时展示几组中国画和西洋画,引导学生先从视觉上对比,初步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中国画的特点。
(可引导学生从作画材料、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2)利用多媒体投影中国画中三大类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著名的代表作,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各类作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整个中国画特点的理解。
4、关于“金声玉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中国著名的乐曲,让学生先自行和现代音乐对比,谈谈对古典乐曲的认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乐的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古乐就已经相当发达,当时古乐的表演形式常是诗歌、音乐、舞蹈不同程度的结合体。
(3)阅读教材,概括归纳中国古乐发展演变的历程,并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古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5、关于“宫廷舞和民间舞”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宫廷舞和民间舞蹈片段,先让学生对两者有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先初步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宫廷舞发展演变的历程,以及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
(3)了解古代中国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古代民间舞蹈发展演变的历程,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6、关于“戏曲”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播放如今几种主要的戏曲剧种,让学生先从感官上集中体验一下。
(2)使学生了解戏曲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且剧种繁多。
概括归纳各个时期戏曲的存在形式,并分析其特点。
7、课堂小结时,使学生明白:一定的文化艺术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因此,我们在分析任何一种文化艺术时,都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