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
中国文化史复习提要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简述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以青铜器、铁器、牛耕的出现,宗法制、分封制的建立以及六经的编定为标志,是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
•3.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而政治领域内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皇帝制、郡县制和各级官僚制度形成;以造纸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左传》、、《史记》、等为代表的史学著作相继出现,道教产生,佛教传入,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民族迁徙、冲突中互相交流和融摄,实现了南北文化的沟通。
同时,玄学从儒、释、道争论中诞生,各民族文化风习也在战乱中薪火相传,可谓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的阶段。
•5.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唐诗、建筑、佛教造像、纺织、科技等标志性成果接踵而出;辽阔疆域内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制度及以“胡化”为特征诸族荟萃的社会风俗习惯,都说明这是中国文化的繁荣阶段。
•6.宋辽夏金元时期,南北各地城市崛起,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以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新派别在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中形成;宋词、元曲等文艺形式适应士人和市民的情趣而出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层出不穷;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这一时期占其三。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阶段。
•7.明清前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冲开封建统治者的重重束缚和限制,通向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近代启蒙思想、考据学从封建极权政治下产生出来,并在反封建宣传,历史文化整理、总结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成果显著,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为代表的章回小说,数以千计的地方史志及《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特大型典籍的编写,都是文化领域的辉煌成果和中国文化继续发展的标志。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ppt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至隋 吸收与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
唐时期
改造 性,进一步为官方所接受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
转型与
宋明时期
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陆王心
导向 度看法家派别思想主张
价值引领2 社会责任感——从儒学面临的挑战看宋代理学的兴起
(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
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
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读JD
知识 为基
唐中后期的文化风格;安史之乱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 能力
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 为重
安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风尚与社会局势之间的关系;从唯物
知识 为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关键信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
能力 不祥”可以看出,田齐法家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法家派别特点,
为重 可以得出其“尚法存礼”。考查获取、解读和调动信息的能力及
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特点;从历史理解角
4.基于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解考查孔子的“乐教”思想 (2023·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 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 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 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 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 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据《史记》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

拓展深化
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表现出了很强的包容心态,中华文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 包容性 基督教等宗教,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 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 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 凝聚性 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 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逐渐形成和发展为共同 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
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西学东渐 (1)明末:意大利人_利__玛__窦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2)清初: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 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图解历史
近代“西学东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
本土性 多样性 _包__容__性__ 凝聚性 连续性
本国风情,地域特征 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思维点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特点 (1)具有极其强烈而又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 (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实用伦理文化。 (3)具有浓厚的思辨传统,强调理性和智慧。 (4)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5)重视礼治,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 (6)农耕性: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化相融合。
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清单 人民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史一;儒学的发展历程(1)春秋末年;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道德经》唯心论;世界的本源是道,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世界万物在不停运动转化的(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中国历上上第一个讨论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战国时期)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庄子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儒家孔子“至圣”核心思想“仁”为政以德(治国理念)“礼”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伦理观;性相近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克己复礼,较保守。
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长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亚圣”发展了仁,主张施行仁政(治国理念)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倡导养浩然正气)缓和社会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治国理念;强调仁义、王道(礼法并用)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天命而用之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子重法、严刑、行改革(主张;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他反对儒家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小生产者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简朴生活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特别是手工业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3)秦朝时期;遭受沉重打击焚书坑儒--目的;尊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实质;实行文化专制影响;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发展进入低谷(4)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成为主流思想,儒学逐渐恢复(5)西汉武帝时期;享独尊董仲舒罢黜百家----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独尊儒术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柔和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思想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受新增内容;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天人感应君权神受针对中央集权需要-----大一统针对为人处事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主张;限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发展了如家的仁政思想根本目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点;外儒内法(礼治与法制相结合)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注:儒术(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汉武帝时创办官方学校---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官位的局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6)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入学受冲击(7)隋朝时期;三教合一(8)唐朝时期;三教并行儒学地位受挑战(韩愈率先复兴儒学)派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开创心学)王阳明(集大成者)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道统论;仁义礼智也是天理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德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正君心1、提出“心”即“理”也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3、安身立命的准则;发明本心4、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1.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起点,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同时,先秦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萌芽时期,包括了古代音乐、礼仪、文字等重要方面的发展。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期汉文化也逐渐形成,如汉朝的政治制度、哲学、文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这时期的文学、诗歌、哲学等都十分繁荣,形成了南朝的文化风貌,主要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如世界文化名城扬州,成为当时文化的中心。
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文人墨客最豪放自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文化名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唐代的文化辉煌,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1年)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时期。
宋代的文化以理学为中心,儒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元代的文化以辽金元的文化为特点,特别是元代文学的繁荣,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后期,特别是明代的文化繁荣,如明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令人着迷,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增进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事业提供宝贵的参考。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简要复习参考,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需要,您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以及相关的重要思想家、作家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史一、“文化”概念的界定:1、从狭义上:作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系列,在整个意识形态中处于最高范畴。
2、广义上文化可以把人类全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在内人类对自然界进行加工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都属于文化,对精神的加工是对自然界的看法。
二、儒家文化的理论特色、思想特点、主要特点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儒家的思想特点:第一,儒家祖属尧舜,宪章文武。
把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
第二,以六艺为法。
六艺是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的负荷者。
周公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第三,崇尚礼仪。
代表主张以礼治国,以礼区分君臣、父子、贵贱、亲疏。
第四,仁、义、礼、智、忠、孝、信、爱、中、和等,是儒家的基础概念和范畴,构成儒家所有的思想外壳。
第五,内部分出许多派别,但都以孔子为祖师,宣布自己是孔子的真传。
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教育人民安分守己,应该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点。
三、道家文化理论特色道家在理论上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讲道;二讲法自然。
①道家之所以被称之为道家,最主要的根据就是他们讲道。
道是他们整个理论上的核心范畴,也是整个理论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
抽去了道,道家就失去了脊梁。
(老子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能存崇高地位,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道)②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另一个特点,这里的所谓自然指宇宙最初的原始状态或天地万物的天然本性。
因而法自然有两层含义:第一应效法宇宙本原的无知、无欲、无为;第二所谓法自然就是因循自然的天然本质而不妄为。
四、秦汉对外交流及文化意义秦汉文化的一大特点是空间上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学理上的三教初现。
西汉时期,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二是佛教传入中国。
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时,蔡愔到印度研究佛学,回来后在洛阳建白马寺,翻译佛经。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文化专题复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国古代史(文化科技方面)一.文字甲骨文商龟甲兽骨金文铭文商周青铜器大篆西周晚期字体变化战国竹简丝帛,毛笔蘸墨小篆、隶书秦朝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魏晋纸行书盛行宋元纸以草书、行书见长明朝纸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二、书法《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东晋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颜真卿唐雄浑敦厚“颜体”《颜氏家庙碑》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唐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柳体”《玄秘塔碑》宋四家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元劲秀雄健,功力深厚董其昌明吸收古人书法精华,但不刻意模仿,“颜骨赵姿”三、绘画顾恺之东晋题材广泛,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唐擅长人物故事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曲的铁丝《步辇图》《历代帝王像》吴道子唐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其《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边河沿岸的风光,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秋郊饮马图》赵孟頫元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徐渭明善用泼墨,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黑葡萄图》“扬州八怪”清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1、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2、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3、宋元时期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随着城市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4、明朝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四、文学屈原战国末期楚国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史书:《史记》司马迁汉武帝时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肯定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暴君酷吏罪恶,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专题复习之中国古代文化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
1、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
1)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2)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3、道家: 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3)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白 唐诗 杜甫
盛唐诗人,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 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 婉之情。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 被誉为“诗圣”。
(《道德经》)
法家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韩非子》 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宗教
1、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 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 丰富了中国文化。
宋朝
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汴河沿岸的 繁华景象。
雕塑
1、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 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 2、南北朝时期: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唐朝甘肃敦煌莫高窟——世界艺术宝库。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 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领域
宗教 道教
发源地 中国
时间 东汉
宗教场所 道观
教义 修身养性 长生不老
佛教
印度
西汉传 入中国
寺院
忍受苦难 来世幸福
中华古代文化之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这充分体现了什么?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科技领域南北数朝学时雕南刻朝艺术祖有冲什之么特圆年周;点率《?精 大说确明明到历了小》什数是点当么后时?的最第先7进位的数历,法领。先世界近千
春时秋期诸今子 天儒百 的家家 生孔的 活子思以想借“教在鉴仁育者思今和爱想天帮人:仍助”创然?、办大“私放己学所、异不“彩欲有,,教你勿无认施类为于”人、哪”因些材《思施论想教语可等》以;给我们
道家
老子
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方可以转化。主张 “无为而治”。《道德经》
思
想 领
墨家
墨子
吴承恩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抒发了铲除邪恶 势力的愿望,歌颂了人们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曹雪芹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
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戏剧
《牡丹亭》明代 《长生殿》清 《桃花扇》清
汤显祖 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洪昇 政治历史剧 清朝禁演
【拓展感悟】
2.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展达到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政治、 经济、文化交流。 (2)宋代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科学 文化。 (3)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海外贸易的兴盛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 (4)北宋科学家继承了前人科学研究成果,并加以发展。
曹魏 钟繇
独创楷书 《宣示表》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人文领域
北魏
魏碑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雕刻 南北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中华古代文化之旅 隋唐时期
唐类朝别诗人的作品时反代映了当人时物 怎样的时代特征?由此成你就得到怎样的启示?
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是封建国家分裂
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
段。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
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
趋衰落阶段。
魏晋南北朝的 科技与文化
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
七上第二单元 七上第三单元 七上第四单元 七下第一单元 七下第二单元 七下第三单元
板块一: 品读厚重历史 体味古代文化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 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板块二: 中华古代文化之旅
中华古代文化之旅
春秋战国时期
从时期表格学中派,思可想以家 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主有要什思么想文化特征?
为什么会出治现国这思么想多:家以学德治派国在,争反鸣对、苛在政。辩思论想?核心是“仁”。提出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 对社会各种问题发表各自的不同主张和见解,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 繁荣局面。
影响:诸子百家互相争论、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营造了 民主、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是我国思想界空前活跃时期,有力地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孔尚任 政治历史剧 表现人民的亡国之痛 清朝禁演
板块三:
点亮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
时代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 明
清
思想 蔡思伦想改进百造家争纸鸣术焚,书说…明独了尊…什么?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领域 宗教
道教 佛教
我国造的纸古术代科技重视经蔡伦验改的进积造累纸和术 总结,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请举例说明。
2.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的再学习和思考;对历史呈现 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等的再学习和思 考。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
二、再认识和再发现 以“课标”为基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1.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2.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 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3.认识人类历史上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要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域
儒家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 时期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争。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就及影响。
7、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戏色小。 宋 唐 剧说词诗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
四、再整合和再创造
以“课标”为基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教材”化 板块二:中华古代文化之旅 板块三:点亮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 板块四:学以致用 板块五:质疑反思
1.中国古代史时间:距今约100多万年前 ----1840年前夕
2.中国古代史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史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原始社会阶段(距今约170万年前-
约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阶段(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
和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其中封建社会阶段可分为五个时期:战国、秦、汉时期是封建社
元曲 史学
元代 关汉卿 《窦娥冤》 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华古代文化之旅 明清时期
明类清别科技呈现时什代么特人点物?
成就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 医药学 明朝 李时珍 就,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
成拉丁、德、英、法、俄等多种文字。
科技 领域
农业和 手工业 生产技
术
明朝
宋应星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
复习就是对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梳理、再整合的过程。 也是再思考、再发现、再体验、再创造的美好经历。
一、再学习和再思考 以“课标”为基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1.历史课程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版块内容 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 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新课学习);“线”是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复习时的归纳总结)。
时期
时期
1、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术成的 熟思发 和23想、、明农知 知领对历道 道域传 。佛 祖播教 冲文的 之化传的的入数作火 药和学用道成指 南 针;教就讲印 刷 术的,述产初造 纸 术张生步建 筑仲;认景工 艺知 识和道 书农学华司 法佗数学马 艺的医学迁 术故和 。事了《。解史人北记文方》农;领业知域技道术造的纸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生动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交往上的各 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章 回体小说)
文学 四大 名著
人文领域
《水浒传》 元末明初
《西游记》 明代中期
《红楼梦》清朝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贪官污吏的丑恶 嘴脸;梁山泊好汉反抗的武装斗争。(白话描写)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司南
指南针
科技 火药 领域 医学
张仲景 华佗
火药
火药及火药武器
李时珍
数学
祖冲之
农学
贾思勰
徐光启
工艺
宋应星
明朝中文期学以后,我国的科技开始落伍于世界,落后原因唐有诗哪些?这宋给词我元们曲今天小的说科技小说
发展带史来学什么启示呢? 《史记》
《资治通鉴》
人领在域文明清以书前法,我国的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怎样钟?繇有魏碑王哪羲些之世界颜之真最卿?、阳为柳询公什权么欧会 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隋唐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科技领域
发明
唐朝中期 唐朝末年
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文学唐 诗
盛唐 盛唐转衰
李白
“诗仙”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 漫情怀。
杜甫 “诗圣”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诗史”
人文领域
书法
绘画
中唐 唐朝 唐朝
白居易 颜真卿 柳公权 阎立本 吴道子
4.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 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合理 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5.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
三、再梳理和再体验 以“教材”为抓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举例绘说画明我们应学习和发扬科学家顾恺的之哪些精阎立神本?吴道子
雕刻
云冈 龙门
多彩艺术烁千古
回顾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你从中能获得什么启迪或感悟?
时期 商朝
商周
秦朝
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唐
名称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颜体 柳体 欧体
板块四: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