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总论、蛔虫、鞭虫、蛲虫【可编辑的PPT文档】

合集下载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PPT课件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PPT课件
蛔虫感染的流行 流行概况 流行普遍的原因 生活史简单 产卵量大 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随地大便增加了虫卵污染的机会 不良的卫生习惯 虫卵抵抗力强
驱虫、管理粪便、卫生宣传教育
2020年9月28日
26
毛首鞭形线虫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1771)简称
P89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蠕虫
(helminth)
指借助肌肉收缩而使身体 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 椎动物。
2020年9月28日
1
P153
第十四章 线 虫
(Nematoda)
第一节 概 论
2020年9月28日
3
一、形态 (morphology)
1、成 虫 (adult)


♀♂钩



一般呈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雌雄 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长度约1厘米~ 35厘米。
45
蛲虫生活史

1个月
成虫 肛门外 卵
(盲肠,阑尾)
34-36 ºC
6h
染 期 卵
小 肠 幼虫
33
生活史的特点:
1、寄生部位:盲肠
2、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3、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4、致 病:成虫 生活史中无游移现象
5、宿 主:人是唯一终宿主
2020年9月28日
34
致病
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
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 及贫血等症状。
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 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
雄性生殖系统
生 殖 系 统
双 管 型
7
排泄系统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课件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课件

03
蛲虫
蛲虫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 头样。
大小
长约8-13mm,雌虫略长 于雄虫。
虫卵
椭圆形,无色透明,长 50-65μm,宽27-35μm 。
蛲虫的感染方式
直接感染
接触感染性虫卵污染的手指、食 物或玩具等物品,再经口摄入感
染。
间接感染
虫卵飘浮在空气中,通过吸入空气 中的感染性虫卵而感染。
鞭虫的感染方式
传播途径
鞭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摄入被鞭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后感染。此外,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或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
鞭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与控制
预防鞭虫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避免饮用生水和使用未经消毒的食具。 治疗鞭虫感染的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自身感染
雌虫在肛门处产卵,刺激肛门周围 皮肤引起瘙痒,患儿用手搔抓肛门 ,将虫卵沾染在指甲内,经口摄入 而感染。
蛲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吸吮 手指;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玩具和床上用品;避免 与患者接触。
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等;局部涂抹药物如蛲虫药膏等 ;严重感染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感谢观看
THANKS
最终到达肺部。
在肺部成熟的钩虫会通过痰液进 入消化道,并在肠道内发育为成 虫,寄生于肠道内吸取血液为食

钩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钩虫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含有钩虫幼虫 的土壤、水源或食物。
对于严重钩虫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 通过手术或输血来进行治疗。

线虫概论PPT课件

线虫概论PPT课件

迁移造成的。
“我是你兄弟,你
该事件随后被发现跟一位叫柯安日
给我吃寄生虫?”
(Eric Kranz)的寄生虫学研究生有
关。柯安日跟他的四位室友因没有
按时交房租而发生纠纷,被室友强
行踢了出去,他曾扬言会在他们的
食品中加蛔虫卵。
成虫寄生于 人体小肠中
幼虫在体 内移行
受精卵随粪便排出
生活史
幼虫钻入 肠壁
土壤中发育 感染阶段
为成虫。 6、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
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四 致病 Pathogenesis
1.幼虫致病
幼虫在体内(肺泡)的移行
造成组织机械性损伤和 免疫变态反应
蛔虫性肺炎、哮喘和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蛔虫性哮喘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哮喘,严重 者有咯血、荨麻疹及畏寒、高热等症。 占儿童突发性哮喘病例的4.5%,其 中3例在痰中查见蛔虫幼虫。
② 缺乏详细问诊 既往是否有排虫史或吐虫史,发 病前有无诱发因素
③ 忽视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阳性,对本病有确 诊意义。
六. 实验室诊断
➢ 感染的幼虫移行期,痰液或胃洗出液中发现幼虫可做 出诊断
➢ 在肠期,诊断为便中发现虫卵(未受精或受精)或成 虫
➢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沉淀浓集法均易查到虫卵
➢ 肠道疾病通常胃肠道放射照相诊断,肠道内虫体可以 被发现; ➢当患者出现肠梗阻、胆道或胰管阻塞、阑尾炎或腹膜 炎等急性腹部症状时,临床医生特别是放射科医生应该 增加蛔虫病的存在意识。
七. 流行和防治
全球感染人数有13亿,而我国蛔虫感染人数达5亿, 一般感染率为50%~80%,约60%发生于学龄前 儿童,是影响儿童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蛔虫鞭虫蛲虫PPT精品医学课件

蛔虫鞭虫蛲虫PPT精品医学课件
第二篇 蠕虫学 线虫
线虫:蛔虫、钩虫、丝虫等
蠕虫学?
吸虫:血吸虫、肺吸虫等 绦虫ode):是外形呈线状的 一类蠕虫,隶属于线性动物门的线 虫纲,种类多、分布广。
1.成虫形态特点: 1).两侧对称的圆柱形, 2).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则逐渐变细, 3).体不分节。

3. 幼虫
1. 成虫

长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成粉红色或微红 色,死后为白色;
Adult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雌虫:长约20-35cm;雄虫:15-31cm,
2 蛔虫卵示意图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内容
Embryonated Eggs of Ascaris
机理:肺部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部点 状出血,机械性损伤。 临床症状:蛔蚴性肺炎 ♪ 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血中酸性 粒细胞增多;X线可见肺部阴影,常有游走 现象。 ♪ 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 幼虫也可引起其它部位的异位损害。

(二)、成虫:
1. 掠夺营养及影响吸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疼痛
病例二:
锦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患儿,女,5岁,因外阴瘙痒、疼痛1wk,于 1997年5月3日来院就诊。1wk来患儿睡眠不 佳,烦躁不安,常用手搔抓外阴部。
局部检查:外阴红肿,于右方大阴唇内侧见 2个高梁米粒大小的溃疡,阴道口粘膜充血, 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流出。 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未查到滴虫和霉 菌,淋菌PCR和砂眼衣原体PCR检查均为阴 性。 思考:可能为何种病原体感染?如何确诊?
成虫寿命1年 24万个卵/d
生活史特点
–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

6线虫概述蛔虫鞭虫-12本科PPT课件

6线虫概述蛔虫鞭虫-12本科PPT课件
第四期幼虫--------------------------------------------------------------------成虫
2020年9月28日
16
二、生活史
成虫
随粪

(人体小肠)
支气管、气管、咽
肺泡 肺毛细血管 右心 肝
(2次蜕皮)
整个生活史需要60----75天 成虫的寿命一般一年左右
2020年9月28日
10
唇瓣
呈品字形
消化系统 口腔、咽管、肠管、 直肠、肛门。
生殖系统
交 合 刺
2020年9月28日
11
一、形态(Morphology) ㈡虫卵
⒈受精卵:宽椭圆形,中等大小, 60×40μm,卵壳分三层,由外向内为⑴受精 膜:与外面凹凸不平的、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的蛋白质膜紧密相连;⑵壳质层;⑶蛔甙层。 卵内含有一个未分裂的卵细胞。
孵出的幼虫------------------------------------------------------幼虫---------------
经门静脉系统到肝----经右心到肺---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约在感染后10d内
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部----被吞咽入食管---经胃到小肠---第四次蜕皮
掌握引起蛔虫病广泛流行的因素
熟悉防治原则及主要药物
2020年9月28日
9
一、形态(Morphology)
㈠成虫:长圆柱形, 形似蚯蚓,活时粉红色, 体表有横纹,为寄生人体 肠道线虫中最大者。♀♂ 异体。
♀:20~35cm,尾端 钝圆。♂:15~31cm, 尾端向腹面卷曲。头部 有三个唇瓣,排列成 “品”字形。
2020年9月28日

人体寄生虫学-副本线虫概论、蛔虫、鞭虫、蛲虫

人体寄生虫学-副本线虫概论、蛔虫、鞭虫、蛲虫

成虫
寿命1年±
蛔虫卵的发育过程
• 感染阶段及方式——感染期虫卵、经口食入 • 体内移行途径
1. 感染期虫卵在小肠内孵化出幼虫 2. 幼虫钻入肠粘膜的小静脉, 淋巴管 3. 随血流经肝至肺 4. 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并蜕皮二次 5. 沿支气管至咽部, 吞咽入小肠, 再次蜕皮发
育为成虫
• 成虫期 成虫寿命1年±, 20余万个虫卵/天/1条
卵,六小时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 人体感染方式:
1. 肛-----手------口 感染期虫卵污染食物
2. 接触和吸入感染----粉尘,空气
3. 逆行感染
三、致病:
1.雌虫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主要因素) 肛门,会阴部瘙痒; 消化紊乱; 神经精神症状: 烦躁不安、 影响儿童睡眠、
夜惊、纳差、夜间磨牙等,脱肛; ,发育不良 2.异位损害
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 盆腔炎, 阑尾炎
四、实验诊断 1.查虫卵: 肛门拭子法------透明胶纸,棉签 2.查成虫
五、流行
1、人:唯一的传染源, 指甲垢内卵活10天,室内活3周
2、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 接触、吸入感染; 逆行感染
3、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特点,易重复感染
六、防治 1、防止再感染
蛔虫特性 ★
• 定居部位:小肠肠腔 • 食性:以小肠内已消化的食物(食糜)
为食 • 雌虫产卵量:24万个虫卵/1条雌虫/天 • 钻孔习性
三、致病 • 1、幼虫的致病作用
蛔虫性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成虫的致病作用 (1)肠蛔虫病 掠夺营养、消瘦、营养不良 消化功能紊乱 过敏性症状
蛔虫引起的荨麻疹
(2)蛔虫引起的外科并发症

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PPT课件

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PPT课件

2、成虫致病
(1)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 导致营养不良,多见于营养差或感染重的儿童。严重感染可出现
发育障碍。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间隙性腹痛部位常 位于脐周围,有时出现腹泻,这与肠道粘膜受损和肠壁炎症影响肠道蠕 动有关。
(2)毒素作用和变态反应: 蛔虫病患者可出现失眠、烦躁、磨牙、夜惊、荨麻疹、皮肤瘙痒、
(三)生活史类型 根据生活史中有无中间宿主可将线虫发育过程分两类 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不需中间宿主,主要是寄 在肠道的
虫,如蛲虫、蛔虫、钩虫。 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主要是 在组织内的
虫,如丝虫、旋毛形线虫。
似蚓蛔线虫
lumbricoides
Ascaris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一)线虫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孵化
虫卵
hatch
(egg)
幼虫 (larva)
蜕皮
moulting
成虫
(adult)
(二)蜕皮
线虫幼虫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蜕皮。蜕皮时皮下层 增厚,使旧角皮与之分离,同时由皮下层分泌物形成新角皮 在幼虫分泌的蜕皮液作用下,旧角皮自内向外逐渐溶解、破 脱掉。线虫幼虫至成虫发育过程共蜕皮4次。
一.形态 Morphology
(一)成虫 adult
外部形态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雌虫尾部
尖直或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或膨大呈伞状。
体壁 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 皮下层在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 中央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 纵索(背索、腹索和侧索), 侧索粗大,其内有排泄管通过。
一、概述
似蚓蛔线虫俗称人蛔虫,是寄生在人体肠道线虫中最 大的寄生虫,是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在人体 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最新2019-线虫概论、蛔虫2019-PPT课件

最新2019-线虫概论、蛔虫2019-PPT课件
吴焜 单位: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病原生物学系 Tel:62789121 E-mail:wukunfimmu jpkc.fimmu/jsc/
复习
WHO防治的十大热带病及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1、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 病(淋巴丝虫病与盘尾丝虫病)、利什 曼病、锥虫病(非洲锥虫病与美洲锥虫 病)、登革热、结核、麻风病。
虫卵
随粪便排出
受精蛔虫卵
蛔虫生活史总结
蜕皮
◆第一次蜕皮在虫卵内 ◆第二、三次蜕皮在肺泡内 ◆第四次蜕皮在小肠内,发育为童虫
蛔虫生活史总结
吞入 虫卵
孵化 小肠
幼虫
体内移行途径
血或淋巴

心脏
蜕皮两次
逆行

气管
咽喉部 咽下 肠(发育为童虫、成虫)
蛔虫致病性幼虫致病
•蛔蚴移行症: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的过程 中,发育、蜕皮、释放变应原物质,引起人 体变态反应。
1.损伤肠粘膜 2.引起营养不良 3.变态反应
变应原引起的,如荨麻 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皮肤搔痒等。此外,头 痛、失眠、兴奋性增强, 磨牙等神经系统症状, 也与毒素有关。
蛔虫致病性成虫致病
1.损伤肠粘膜
2.引起营养不良 3.变态反应 4.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阑尾炎
蛔虫致病性成虫致病
1.损伤肠粘膜
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至63%。痰液检查 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 粪检中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体检发现上腹部触及一包 块,质软,尚可活动。患儿经B超检查于上腹部探及团 块回声,界限清。口服造影剂后于左侧腹显示反“C”形 肠袢,其内可见“发束状”阴影。
1、该患儿出现的突发性哮喘和哪些寄生虫感染 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系统中的线虫:
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 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
形态特征(1)
1.体呈长条形圆筒状: 大部分为两侧对称 2. size: 可从1mm~1m 3.假体腔(原体腔):含消化、生殖、神经、
外分泌系统 不具备循环系统 4.雌雄异体(Sex separated):
蛲虫与常见线虫 大小的比较
02
形 态 学-2
雌蛲虫 淡粉红色,尾端呈针尖状 阴门开口于前1/3,有括约肌控制排卵
03
形 态 学-3
雌蛲虫成虫 前端角皮层衍生为肥厚的头翼 明显的咽管球结构
蛲虫头端及口唇电镜
雌蛲虫阴门开口于中1/3,有阴门括约肌 控制排卵
04
咽管球
形 态 学-4
雄蛲虫
尾端向腹面卷曲,呈“6”形 具有一根交合刺,但不易见
15
蛲虫病的彻底治疗
全家接受治疗:一起服药,起床后洗澡,床单、换下的衣服 煮沸暴晒
卫生习惯养成:勤剪指甲及清洁,饭前便后需彻底洗手 教导小孩勿咬嚼玩具 教导小孩勿以手指挠抓肛门 尽量穿松紧裤,少穿开裆裤。预防在公共场所 (如学校教室、宿舍)交叉感染
环 境 清 洁:清洁卧房勿使尘埃飞扬(用吸尘器或湿抹布) 小孩尽量单睡一床
形 态 学-1
成虫: whip-like,如鞭状 前段食道细长,约占身长五分之三 后端肥胖,约占身长五分之二,含小肠及一组生殖器官
形 态 学-2
雄鞭虫成虫: 30~45mm 后端则呈盘旋状,含有一粗大交合刺
形 态 学-3
雌鞭虫成虫: 单管型生殖系统 35~50mm,后端长直钝圆,阴门开口于粗细交界处
形 态-1
成虫:
粉红色,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口孔周有三片品字形排列唇瓣 雌虫尾端钝圆 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一对
形 态-2
蛔虫顶端 三片唇瓣
体壁结构
形 态-3
蛔虫雄虫尾端结构
雄虫尾端 向腹面卷曲
形 态-4
受精蛔虫卵:
45~70×35~50μ(60×45 μ ) 外覆一层蛋白质膜 透明玻璃状卵壳 卵内含一圆形卵细胞 两端有新月形间隙
过敏反应
淋巴系统
幼虫移行症:
神经系统
能发非幼育正虫成为所常虫致成所宿损致虫主害损):(害幼:不虫异移位行寄症生!!肌肉
虫引卵起病L1变 L2
异位寄生
L3
L4 L5(幼龄成虫)
成虫
幼虫致病 不同于 幼虫移
行症!!! 致 病:
蛔虫、似蚓蛔线虫:
蛔虫病(Ascariasis)、蛟蛔 Ascaris infection (Roundworm infection)
诊断
临床症状与其他肠道线虫感染不易区别 粪便中找到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雌虫产卵数相当稳定 计算虫卵数(EPG) 可估计雌虫数目
流行病学
流行地区:温暖的热带地区为一普遍的寄生虫,落后贫穷卫生 条件差的环境下最盛行,全球约1/4人口感染
易感人群:所有年龄层均易感,以5~9岁小孩最多见 感染途径:经手--口途径,粪便施肥区多由生食半生食蔬菜引起 虫卵抵抗力:
学校教室、会议厅及家中灰尘检验中,约 92%含蛲虫卵, 以床上最多
08
致病
少有严重症状出现 食欲不佳、失眠、过动、情绪不稳、磨牙 雌虫在肛周、会阴周围产卵及阴道刺激引起瘙痒 局部剧痒,严重干扰正常睡眠,常被归为发育不良的主因 雌虫可误入女性阴道、子宫、输卵管引起炎症,甚至阻塞输卵管造成不孕 误入腹腔、膀胱或阑尾,偶尔造成阑尾炎
内含物:因种而异
生生活活史史与致病
发育:幼虫须经四次 蜕皮 虫卵 L1 L2 L3
L4 L5(幼龄成虫) 成虫
蛔生活史
丝虫生活史
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 不需要 中间宿主(肠道线虫)
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 需要 中间宿主(组织内线虫)
致病病
幼虫
成虫
皮炎、肺炎
肠道
行有性生殖 5.雌虫大雄虫小 6.头端结构(虫种鉴别):
不具口腔者:三片唇瓣 具口腔构造者: 有附着器官,如齿钩,牙板
形形态态特征征((22) )
7.尾端结构(虫种鉴别):
雌虫尾部尖直 (无特殊结构) 雄虫尾部:
具1~2根交合刺: --尖尾:尾部向腹面卷曲 --尾部薄膜化形成伞状交合囊:
有辐肋作为支撑
诊断:
在粪便检查中发现典型的虫卵, 但一般感染虫数少,可采用浓集法
直肠镜检法
流行:
同蛔虫
预防:
同蛔虫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别名(COMMON NAME)
针状虫(pin-worm)、坐虫(seat-worm) 寸白虫、粪口虫
疾病: 蛲虫病
分布: 无所不在
01
形 态 学-1
成虫: 前端角皮层衍生为肥厚的头翼 明显的葫芦状食道 球形的咽管球
第一节 线虫总论 形态特征 虫卵形态 生活史特点 致病
第二节 蛔虫 第三节 鞭虫 第五节 蛲虫
圆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Round Worm 圆虫)
我国常见的线虫
肠道线虫:
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 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
随吞咽经食道达小肠 第四次蜕皮(成虫)
生活史要点
土 源性线虫,需 不需要 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为 感染期 蛔虫卵 成虫一般寄生 小肠 ,以宿主半消化性食物为营养 雌虫每天平均产卵 24万 个 虫卵在21~30℃下,约需两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形成幼虫
致 病-1
幼虫移行:
Fever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过敏反应,如 哮喘、嘴唇水肿 大量幼虫同时移行至肺部造成严重 出血性肺炎
05
形 态 学-5
蛲虫卵 不对称型(“D”形、馒头状) 透明卵壳 内含蝌蚪状幼虫
虫卵 蝌蚪状幼虫
蛲虫卵的发育 已具感染力的虫卵
06
生活史
雌雄成虫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
雌、雄交配,雄虫死亡并排出体外
雌虫产卵(肛周) 雌虫阴门括约肌在肛周因
接触空气而收缩,并一次
6 hr 蜕皮1次 产下全部虫卵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扑蛲灵:睡前顿服一次,5mg/kg,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甲苯达唑:100mg,每日2次,连服3日,治愈率可达100% 阿苯达唑: 成人顿服400mg,儿童服100~200mg,疗效达90%以上 外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或龙胆紫等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预防: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睡前在肛周涂上软膏防虫卵播散,起床后冲洗肛门 采用淋浴,内衣、裤及床单要与他人分开洗涤 已感染患者睡眠房间应隔离 食物应避免沾染灰尘 学童传染性疾病的卫生教育
09
诊 断-1
儿童有肛周瘙痒、嗜睡及好动等情形应怀疑 粪便中找到虫卵的机会很低 透明胶纸法
一次诊断率约50%,三次达90% 要确定病人无感染,需重复检查七天 检查最好在早晨沐浴或排便之前进行
各种改良 的肛周擦 拭法
10
诊 断-3
12
诊 断-4
透明胶纸法镜检 下的蛲虫虫卵
13
流行病学
16
复习思考题:
1、线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简述蛔虫的生活史及其引起的并发症。 3、为什么蛔虫病流行广泛? 4、鞭虫生活史与蛔虫生活史特点有何区别? 5、简述蛲虫的生活史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16
是所有蠕虫中分布最广的寄生虫 估计全球有二亿一千万人受感染 经济情况较差的地区及幼儿园、孤儿院较为盛行 冬季感染率较夏季高 5~14岁儿童较成人易受感染 白人较黑人易受感染 无法在猫、狗身上寄生,但虫卵可借由这些宠物传播 感染方式:肛门-手-口、间接接触、吸入、逆行
14
干燥环境(直接日晒15小时)易被 破坏 40℃以上可将虫卵杀死,50℃时 只要一小时 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强,粪便中 可存活数个月
流行病学
生活史简单 雌虫产卵量大 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 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 虫卵抵抗力强
治疗
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对患者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常用驱虫药:阿苯达唑(肠虫清)(成人,400mg/d,顿服,1~2d) 甲苯达唑(成人,200mg/d,顿服,3~4d) 国产新药伊维菌素治疗蛔虫病治愈率100%, 剂量为6mg/d,顿服,与阿苯达唑效果 相同,且排虫较阿苯哒唑快。驱虫时间 宜选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 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
(Kiono曾一次吃下2,000个虫卵实验证明) 支气管肺炎 咳血
致 病-2
成虫:
过敏反应,如脸部水肿、荨麻疹 掠夺营养成分,产生干扰消化物质,致
营养及发育不良、间歇性腹痛、磨牙 并发症: 钻孔习性!!!
成虫移行(异位寄生):
因老化、发烧或服用某些特写药物而引起 可造成严重、致命症状 -- 逆流致呕吐或跑出鼻孔甚至吸入支气管 -- 侵入胆管、胆囊、肝及阑尾 -- 穿透肠壁入腹腔形成腹膜炎 -- 引起肠梗阻、肠扭转及肠套叠 -- 致出血性胰腺炎
8.四个开口:
食道开口 肛门 排泄口(孔):虫体前半部腹面中线 生殖口 --雌虫称为阴门 --雄虫为泄殖孔
02
虫卵
外形:多为卵圆形 颜色:因种而异 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
外层为薄的 卵黄膜(受精膜) 厚的 壳质层 是卵壳主要组成部分,能抵抗外界机械压力 内层为薄的 脂层或蛔甙层,具有调节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溶性物质 从 外界侵入卵内,也防止卵内的物质向外漏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