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衣食住行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1.就业制度(1)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问题1】 如何理解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最后又退出历史舞台?探究: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和退出历史的舞台,都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国后,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上的某些失误,物质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有计划地使用物质资料,票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供应日趋丰富,日常用品琳琅满目,市场上应有尽有,故不需要再使用票证。
【问题2】 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
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探究:(1)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的人的积极性。
(2)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3)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这样才两全其美,也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1.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
A.物资匮乏,计划供应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C.照顾贫困,方便使用D.为了收藏,发行票证答案:A2.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案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编写质量评价完成水平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二、问题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①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②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③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三、拓展延伸: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
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四、巩固归纳:知识建构:衣食住行的变迁(1)“衣”的变化(2)“食”的变化(3)“住”的变化(4)“行”的变化就业和社会保障(1)就业的变化(2)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五、巩固训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2)根据112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
4、根据113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 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B. 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尽量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03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1)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新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最新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拓展知识,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课前导学师: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活动方案,提前预测课堂上出现的多种情况。
生:分组开展调查,搜集资料,进行知识补充,制作小展板,撰写文章。
教学渗透1.以服装史为内容开展第二课堂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认识到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3.以《我看城市交通》为题撰写稿件,为城市交通建设出谋划策,启发学生思考,增强环保意识。
4.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板书设计教学资源1.投影。
2.阅读资料《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3.阅读资料《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
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
教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哪个妇女穿旗袍。
农做衣的面料多是革开放以来在交通领域取得的巨表达中流露出的应不断学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各组把准备好的小结依。
八年级历史下册21课教学设计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表演短剧,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教学方式方法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法,教学开展资料展示法、谈话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我国改革开放是在那一年吗?(1978年)从1978年到今年改革开放已三十余年。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看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红色五角星标注)授新: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给大家5分钟做自学释疑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案 教学设计

2、学生观察图片,并由第一小组的同学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并由教师做出简单点评。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公布自学提纲答案;
2、学生观察图片,直观认识改革开放前后“食”方面的变化。
3、第二小组的同学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并由教师做出简单点评。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公布自学提纲答案。
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1、学生阅读课本导言部分;
2、教师多媒体展示“快乐猜猜猜”:旧四大件和新四大件分别指什么?
问题:过去男女谈婚论嫁,常以“四大件”作为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什么呢?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中山装,千篇一律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下列词语中哪一项不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A、炒鱿鱼B、跳槽C、公开招聘D、铁饭碗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教师多媒体展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认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源自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从而生发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自我检测
教师出示补充自我检测,指导学生完成。
1、我国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初B、新中国成立后C、20世纪末D、21世纪初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三)住、行
1、人们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和交通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请第三小组的同能公布自学提纲中关于“住、行”一部分的答案。
21课八年级历史 第21 课 《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21 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3、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二、探究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买衣服要凭,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食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住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和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交通工具比较紧张。
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增长都很快,开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就业制度国有企业是“铁饭碗”。
“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职业。
、、、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享受“公费医疗”城县全部建立了制度。
制度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三、达标检测1.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A.“安居工程” B.养老保险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2.【2014临沂】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A.解放战争时期B.改革开放前C.20世纪末D.21世纪初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doc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解三.【学习过程】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彩样式单调,只有和O衣着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食食物,单调,营养严重不足,许多人的温饱没有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平衡,和绿色食品。
住面积小,条件差面积扩大,室内装修,环境改善。
行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开摩托车、乘出租车、乘火车、坐飞机旅游,开私家车出行。
用旧四大件:、、、即三转一新四大件:、、洗衣机、空调已普及,现在电话、电脑、手机已经相当普及响。
2、就业和社会保障(1)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从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渐被打破,________________ 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新鲜事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 ____________________ o 改革取得很大进展,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后,请小组派代表回答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变化。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学习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快乐预习
(一)整体感知:根据所给的知识线索,详细阅读教材内容,作出相应的标注
1.到________,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_____。
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___________。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
3.改革开放前,人们食物匮乏、________,有的没有解决_____问题。
改革开放后,吃放问题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饮食观念深入人心。
4.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有明显改革。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增长都很快。
6.打破铁饭碗,拓宽就业渠道,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__________。
7.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建立适应_________________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城市居民____________保障制度,______________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_______________ 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二)局部揣摩:
1、阅读教材112——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我的疑惑:请将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有疑惑的问题、发现的新问题写下来,准备与小组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二、合作探究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在减缓城市交通堵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
三、拓展提高:
联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及保障制度的变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你的认识与打算。
四、感恩达标:
1、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2、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3、建国以来,人们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
这放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4、王兰是一家企业的职工,2020年因病住院治疗,在结算治疗费时,她只支付了总费用的30%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王兰有()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医疗保险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解除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后顾之忧的制度是()
A.再就业工程
B.社会保障制度
C.扶贫
D.“希望工程”
7、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8、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
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9、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0世纪末
D、2020年前后
10、原来属于“铁饭碗”的是()。
A.毕业分配
B.持证上岗
C.就业培训
D.公开招聘
1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