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孔子与老子(课堂PPT)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PPT)

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PPT)

也”。 ——《中国教育史讲
稿》
孔子死后,众弟 子云集其墓前守 丧三年,然后相 继离去,惟有子 贡守墓六年。
子贡在孔子
墓旁结庐而居, 守墓六年。后人 为纪念此事,在 孔子墓西建屋三 间,立碑一座, 题为“子贡庐墓 处”。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温故知新;持之以恒;学思结合; (4)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当仁不让。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 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 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 映”。(要善于分析说明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 《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 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 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 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 则是最聪明的一页。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剑桥大学历史系)
• 1.穆罕默德 • 2.艾萨克•牛顿 • 3.耶 稣 • 4.释迦牟尼
• 5.孔 子
• 6.圣•保罗 • 7.蔡 伦 ……
• 18.秦始皇
…… • 20.毛 泽 东 • 21.成吉思汗
…… • 75.老 子
…… • 82.隋 文 帝
…… • 92.孟子 ……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 后,经过历代学者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必修三孔子和老子课件

必修三孔子和老子课件
老子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和反战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在某些时期被一些统治者所采纳, 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平。同时,他的思想也对后世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PART 03
孔子和老子的比 较
思想体系的比 较
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强调仁爱、礼义、道德 和学问。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个人修养 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老子的思想体系则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柔 弱和返璞归真。他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不 干涉和不强求。
教育思想的比 较
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的目的
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 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人们具备正确的价 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
道德教育的内容
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道”的思想和“德”的 思想。其中,“道”的思想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强调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德”的思 想则是指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强调人们要遵循社会 规范和伦理道德。
孔子的贡献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创办私学,提倡“有教 无类”,招收门徒三千,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影响与评价
孔子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他的教育 思想、政治主张以及对道德和人性的见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必修三孔子和老子 课 件
• 孔子简介 • 老子简介 • 孔子和老子的比较 • 孔子的教育思想 • 老子的教育思想 • 孔子和老子对社会政治的观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质课件(32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质课件(32张)
“苛政猛于虎也。” ——统治者 ——百姓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1)孔子政治思想之
“礼”
①含义:西周时所追求的等级名份制度 A、狭义:指周礼 B、广义: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②途径:克己复礼、正名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 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③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一种内在约束,礼是一种外在规范,只有具备了“仁” 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之,只有礼制的规范, 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以 礼来维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哲学思想
“道”(世界本原) 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1)哲学思想之
“道”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①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 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无迹, 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 ②“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提出,有什 么积极意义? 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反映了孔子志向 专一,执著探索, 不断完善自己的 一生。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克己复礼 “德”:为政以德 “鬼”:敬而远之

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

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


仁:爱人、爱人民、爱社会•礼:尊重Fra bibliotek人、遵守社会规范

义:正义、公平、公正

智:智慧、聪明、有见识

信:诚实、守信、有信用

忠:忠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朋友

孝: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悌:尊重兄长、尊重朋友

勇:勇敢、勇敢面对困难

廉:廉洁、廉洁自律

耻:羞耻、知耻而后勇

恭:恭敬、尊重他人

宽:宽容、宽容他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主 张“中庸之道”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哲学思 想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孔子:注重教育强调“有教无类”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老子:注重养生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通过养生保持身体健康追求长寿。
孔子:强调“仁爱”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 处。
老子:强调“无为”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 平静与和谐。

敏:敏捷、敏捷思考

惠:惠及他人、帮助他人

柔:柔和、柔和待人

刚:刚强、刚毅不屈

直:正直、正直做人

严:严格、严格律己

敬:尊敬、尊敬他人

静:安静、安静思考

谦:谦虚、谦虚做人
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 治
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无为而无不 为即无为而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