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保健食品安全性及研究动向

合集下载

纳米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指南

纳米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指南

纳米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指南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食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食品安全性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纳米科技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被看作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方法之一。

纳米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质期,还可以检测和防止食品中的污染物。

本文将针对纳米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并给出相关的应用指南。

一、纳米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1. 纳米材料的选择与合成纳米传感器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纳米材料。

传感器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选择和合成方法。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常用的纳米材料有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和磁性纳米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等特性,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2. 食品成分的快速检测纳米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食品成分的变化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例如,通过测量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判断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同时,纳米传感器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激素、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纳米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

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和致病菌等。

纳米传感器可以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来检测食品中微量的重金属离子,或者通过纳米颗粒上的抗体来检测致病菌。

二、纳米包装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1. 抗菌包装材料的研发使用纳米材料来改善包装材料的性能是纳米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纳米材料可以具有抗菌、抗氧化和防水等功能,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通过纳米材料的包装,可以有效防止细菌和氧气的侵入,从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2. 纳米传感器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纳米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食品检测,还可以集成到食品包装中,实时监测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纳米传感器,消费者可以了解食品的新鲜度和真实的保质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种智能包装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性,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买体验。

纳米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食品领域也不例外。

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食品的性质和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和保鲜能力。

本文将探讨纳米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一、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纳米技术可以为食品安全带来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纳米颗粒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以纳米传感器为例,通过包含特定的荧光蛋白或纳米颗粒,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其次,纳米材料还可以应用在食品包装上,起到保鲜和防止细菌感染的作用。

纳米微胶囊可以释放出抗菌物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纳米包装膜还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气的渗透,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二、纳米技术在食品营养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变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例如,通过纳米包裹技术,可以将脂溶性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包裹在纳米颗粒中,使其溶解度提高,吸收率增加。

纳米乳化技术也能够改善脂肪的稳定性和可溶性,提高油脂的利用率。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三、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纳米颗粒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和流变性质。

通过添加适当的纳米材料,可以改善面团的韧性和膨松性,提高食品的风味和触感。

其次,纳米技术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渗透性和溶解度。

以巧克力为例,通过纳米化处理,巧克力的口感更加顺滑细腻,溶解速度更快。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和外观,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纳米技术应用的挑战与风险虽然纳米技术在食品领域中有很多潜在的应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关于纳米颗粒的安全性和生物毒性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纳米颗粒很小,可能穿过细胞膜,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其次,纳米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食品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食品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食品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最新的食品科学领域发展方向和进展在过去几年迅猛地发生了变化。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等问题日益重视,食品科学也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食品安全及其新进展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而且费用很高。

而现在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一些全新的检测方法慢慢地成为了主流,简便便捷、速度快、而且精度高,这让消费者的饮食更加安全。

食品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加强饮食安全。

其中,基因编辑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包装技术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的基因改造技术,它能够创造出优质的食品,而且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有些企业已经通过这种技术成功地提高了某些作物的营养价值,食品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技术的应用将在未来不断拓展。

2.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是一个新的热点。

企业使用纳米技术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从而获得更好的食品口碑和消费者口碑。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监测食品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物质,安全保障更有保障。

3. 智能包装技术智能包装技术是现代食品工业中的一个热点领域。

一些行业理解到,智能包装技术可以使食品的保存更长时间并增加其质量。

在未来,这种技术有可能会成为食品疫苗的载体。

二、推动食品科学发展的因素和政策食品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包括:1. 食品科学的重要性得到更高的重视食品科学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把不同国家团结在了一起。

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等都在积极推动食品科学发展。

2.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科技的不断更新,让人们得到了更多的食品科学的发展。

比如,目前一些新料理方法已经成为食品加工基准,新一代包装材料让食品保存得更长,新材料也在不断更广泛地用于食品包装和制作。

3. 食品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训政府和企业在加强食品科学人才培养、加强食品科学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等方面重点进展。

食品中添加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中添加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中添加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食品中添加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引言:在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中,使用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其在食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定义、食品中常见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特性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维尺寸上具有至少一项特征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

与传统的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例如,纳米颗粒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导致了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其具有更强的活性和可变性。

第二部分:食品中常见的纳米材料目前,食品中常见的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银、纳米碳酸钙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可以应用于食品的维护、改良和保鲜等方面。

第三部分:纳米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作为添加剂直接添加到食品中,或作为包装材料的一部分隔绝食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通过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食品可以增加特定性质,如稳定性、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和味道等。

而通过纳米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的一部分,可以起到保护食品、防止氧化和污染的作用。

第四部分: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当前的研究主要包括了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毒性和生态毒性等方面的评价。

具体评价的方法包括体内外实验、基因毒性测定、生物监测、生物安全评估等。

1. 生物活性评价方面: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评价主要包括了纳米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膜渗透性、细胞内的代谢和炎症等指标。

2. 毒性评价方面:纳米材料的毒性评价主要包括了对动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和基因毒性等评估。

通过实验证明,一些纳米材料如纳米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其毒性程度和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存在差异。

3. 生态毒性评价方面: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安全性也是评价的重点。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指南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指南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指南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将介绍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指南,旨在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推动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发展和应用。

一、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1. 纳米传感器:纳米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监测微观和纳米级别的物质的技术。

在食品安全方面,纳米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检测有害物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通过纳米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质量,并及早发现存在的风险。

2. 纳米探针:纳米探针是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核心工具之一。

它能够通过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发生特定反应,产生可见的信号,从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纳米探针的使用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 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结合了纳米技术和生物分子识别的技术。

通过使用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前发现并处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有效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纳米包裹技术:纳米包裹技术是一种将纳米材料包裹在食品表面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延长其保鲜期,并改善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阻止氧气、湿气和细菌的侵入,从而减少食品的变质和污染。

2. 纳米过滤技术:纳米过滤技术是一种能够去除食品中微观级别污染物的技术。

通过纳米过滤技术,可以去除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物,从而提高食品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这种技术在食品加工和饮用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1. 纳米材料包装:纳米材料包装是一种通过加入纳米材料使包装材料具有特殊性能的技术。

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可以使包装材料具有优异的隔气性、防潮性和抗菌性能,从而提高食品的保鲜期和品质。

如何使用纳米科技改善食品安全性

如何使用纳米科技改善食品安全性

如何使用纳米科技改善食品安全性纳米科技是一项前沿技术,可以在许多领域对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增加,纳米科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挑战。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纳米科技来改善食品安全性,包括纳米材料的应用、检测方法和食品包装技术。

首先,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改变食品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例如,纳米银颗粒可以具有抗菌作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用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食品中的细菌污染。

此外,纳米二氧化硅材料可以用于吸附有害物质,如有机农药和重金属离子,在食品中起到净化和去污的作用。

这些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其次,纳米科技也为食品安全性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而且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而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纳米金颗粒可以进行快速的DNA检测,能够迅速识别致病菌的存在。

此外,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可以检测到微量的农药残留和有害金属离子。

这些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的监控水平,还可以在食品生产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纳米科技在食品包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品包装是保障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环节,而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包装的功能和性能。

例如,纳米陶瓷材料可以用于食品包装的涂层,提高包装材料的耐温性和防潮性,防止食品受潮变质。

此外,纳米纤维材料可以用于食品包装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阻断细菌的侵入,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这些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改善食品包装的保鲜效果,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减少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总结起来,纳米科技的应用对于改善食品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改变食品的结构和性质,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

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

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广泛性已经引起了食品行业的重视,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潜在风险的关注。

因此,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检测和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确保食品安全。

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食品中的诸多方面,如抗菌剂、保鲜剂、功能性添加剂等,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耐久性。

然而,纳米材料的微小颗粒大小使其具有特殊性质,这些特殊性质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

因此,对纳米材料在食品中的检测和控制成为了必要的要求。

首先,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纳米材料检测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这些技术可以对食品样本中的纳米材料进行直接观察和定量分析。

另外,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衍射、拉曼光谱等方法进行表征,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其存在和浓度。

此外,近年来发展的纳米材料识别技术,如基于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在纳米材料的检测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潜力。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纳米材料的有效检测提供了更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其次,纳米材料的控制技术有助于减少纳米颗粒的存在和潜在风险。

首先,通过调整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形状和尺寸,可以控制其在食品中的加入量和均匀分布情况,从而达到对纳米材料的有效控制。

其次,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聚集状态也对其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合适的表面修饰和包覆层的引入,可以增加纳米材料在食品中的稳定性,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另外,纳米材料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分布研究也是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

了解纳米材料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出过程,可以为纳米材料安全评价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细胞毒性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监管。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其中也包括食品安全。

本文将探讨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潜在风险。

二、纳米技术简介纳米技术是一种通过操纵物质的分子结构,制备出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和器件的技术。

其研究范围覆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同时也是当今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

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材料、环保、通讯等领域,也在食品安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包装纳米材料具有非常小的尺寸,表面积大,因此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食品包装材料。

例如,氧化锌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造食品包装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在坚持食品新鲜的同时,也具有抑制微生物和防止氧化的功效。

2. 食品添加剂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提高营养价值。

例如,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造出抗氧化剂,这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人体细胞,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3. 食品检测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食品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有害物质。

例如,使用金纳米颗粒可以制造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4. 防伪和追溯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出一种新型的防伪标识,可以用于保护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纳米颗粒可以制造出一种高安全性的防伪标识,可以用于食品追溯和识别。

四、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优势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中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高效的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以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精确性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高灵敏度的食品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微量添加剂和有害物质。

3. 安全性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高安全性的防伪标识,可以用于保护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 4 亿人民币[1]。LUX 研究机构预测到 2015 年,纳 米技术将会影响全球超过 25000 亿美元的产品,尽管其 中的很多产品仅仅拥有一小部分纳米材料[2]。纳米技术 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 料和保健食品领域,在保健食品的发展方面,通过将 营养补充剂颗粒纳米化,在改善其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活 性并且降低保健食品的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美 国 Woodrow Wilson 国际纳米技术研究中心(PEN)建立了 一个纳米产品网络数据库,根据统计,截至 2011 年 6 月,在数据库中注册与食品有关的纳米产品共 115 个, 其中 69 个产品来自于保健产品应用[3],然而尽管存在这 个数据库,PEN 也承认目前在全球保健品市场仍存在大 量未被确认的纳米保健食品。
366 2011, Vol. 32, No. 17
食品科学
※专题论述
纳米保健食品安全性及研究动向
李佳洁,李江华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飞速发展,研究证明其可以帮助保健食品在体内表现更好的生物活性, 提高吸收率。然而,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人工制造的新的物质形态,如同转基因产品一样,人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 开始。当保健食品中的纳米颗粒通过口服进入人体后,由于其具有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能会产生不同于 常规保健成分的反应。然而缺乏对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全面掌握、传统毒理学测试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纳米粒 子等问题阻碍着研究进展。各国对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投入越来越多,2011 年 5 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刚刚公 布了《纳米技术应用食品和饲料的风险评估指南》,将对评估纳米粒子在保健食品中的安全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粒子;保健食品;安全性
of nanoparticles in functional foods is still unknow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such as size,
surface area and translocation across biological membranes, might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human body.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potential risk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functional foods is summarized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nanotechnology risk assessment is also updated. These investigations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and risk
evalu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functional foods.
Key words:nanotechnology;nanoparticle;functional food;safety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1)17-0366-05
2 纳米保健食品对人体潜在危害
常规保健食品中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消化 道,直接被人体消化吸收,一部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但是由于纳米粒子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特别是其小尺 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产生不同于常 规保健成分的反应。
首先,粒径变小是把双刃剑,虽然可以带来很多 新的特性和活性,但也是引起纳米材料安全性的主要原 因。常规保健食品进入人体后,通过消化吸收,在体 内的运输和代谢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途径,其中生物膜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人工制造的新的物质形态,如同
收稿日期:2011-07-04 作者简介:李佳洁(1 98 1 —),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E-mai l:jiajieruc@1
※专题论述
食品科学
2011, Vol. 32, No. 17 367
转基因食品一样,人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尚未 掌握其特殊性是否对人类具有潜在性危害,尤其对于保 健食品中的纳米颗粒,经口服直接进入人体后,是否 引起人体传统代谢途径的变化等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 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
纳米技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 迅猛发展。物质材料在纳米尺度范围 (1~100nm)内具有 的独特化学和物理性质,并随之产生新的功能特性,引 发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作为 21 世纪科学研 究的前沿阵地,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和人力 资源。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2008 年投入 14.4 亿 美元资助中长期研究项目;200 7 年度日本政府研究机 构、大学和产业界对纳米的联合研究支持经费已达 11 亿 美元;欧盟第七框架计划(2007 — 2013 年)在纳米技术、 材料和纳米加工研发的投入达 50 亿欧元;俄罗斯政府 2007 — 2010 年“发展纳米技术基础结构”联邦专项计 划,投入了 1500 亿卢布支持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我 国在 2006 — 2020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中也把纳米研究作为四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每年
将维生素微粒粉碎到 100nm 以内,形成具有纳米尺 寸的新剂型维生素,也已经开始被用于提高新的生物利 用率和保健功能。赵成萍等[10]认为在纳米技术平台上, 由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纳米颗粒、以及氨基酸纳 米颗粒和免疫因子纳米颗粒等组成的非连续相的液体可 以 形 成 一 种 动 态 的 “ 功 能 协 同 结 构 体 ”, 这 种 复 合 的 结构体能够产生高吸收利用性和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
Abstract: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functional foods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nowadays. Nano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to improve the absorption rate of functional ingredients and nutrition supplements in the human body. However, the safety
表 1 纳米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主要应用 Table 1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functional foods
纳米技术 金属纳米颗粒 纳米级营养元素 纳米级包埋输送系统
宣称保健功能 增强金属离子在胃肠中的吸收
增强吸收 保护功能性成分
纳米技术可以解决保健食品在发挥功能过程中遇到 的一些问题。有些保健食品,如矿物质钙,因不易溶 解于水,而很难被人体吸收;有些保健食品经人体吸收 后,其生物活性低,保健功效不明显。很多研究表明, 食品和营养元素经过纳米化之后,会表现更好的生物活 性。纳米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比 常规态都有所提高[5-6],采用纳米技术制备出碳酸钙的超 微粉,比常规响研究中发 现,纳米碳酸钙的补钙效果更加明显。微量元素硒具 有调节免疫活性、抗氧化、抗衰老和抑制肿瘤活性等 多方面作用,常见的亚硒酸钠和有机硒有较高的生物活 性,但同时也有较高毒性,且在最佳浓度和致毒浓度 之间的安全限度非常狭窄,而以蛋白质为分散剂的硒纳 米粒子具有低毒高效、高抗氧化及高吸收率特点[8]。陈 鸿武等[9]通过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补充一定量的纳米硒, 发现可以提高其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细胞。
Safety and Prospects of Nanotechnology in Functional Foods
LI Jia-jie,LI Jiang-hua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具有极性和非极性特征的分子,分散在极性溶剂中 时,会形成具有纳米尺度的胶束、乳化液、脂质体。 由于这些纳米微粒具有包囊能力,已经被研究作为功能 性食品成分的载体系统[11-13]。我国自 2003 年起已经开始 了纳米脂质体、微乳等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应用于对 辅酶 Q10、红景天苷、多酚等的包埋技术[14]。胶束可 包囊非极性分子,如 Omega-3 脂肪酸、抗氧化剂和维 生素;脂质体已被成功用于包囊蛋白质。纳米级载体系 统可以延缓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释放时间,同时可以通 过对颗粒表面性质的改良,例如生物标记,对物质进 行定向释放。目前后者主要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采 用纳米包覆还可以将多种功能性成分结合形成复合型保 健食品,柴云等[15]采用环糊精纳米包覆退黑激素后与豆 粕提取物复配的方法,增加了退黑激素的化学稳定性, 既保持了退黑激素特有的调节人体生物钟、调控内分 泌、改善中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功能,又结合了大豆异 黄酮具有的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防癌变、防止心血 管疾病、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预防老年性痴呆 等特殊功能,使二者起到互补的积极作用。纳米乳化 液的优势在于它可呈现出透明而非浑浊的外观,并且可 充分提高亲脂性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率[16]。蜂胶具有抗 菌、抗病毒、抗肿瘤、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机 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和医疗功能,被称为“紫色 黄金”,侯振建等[17]研究了由蜂胶、水和吐温 -80 制成 的蜂胶纳米乳体系,证明其性质稳定,可用于制备纳 米乳蜂胶类保健食品。
368 2011, Vol. 32, No. 17
食品科学
※专题论述
和组织屏障确保了过程的有序进行。然而纳米级保健食 品有可能打破自然界这一屏障。一方面,纳米化的营 养成分通过穿过消化道壁,可能导致人体对含有纳米成 分食物的过量吸收,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在体外 的人体上皮细胞培养中,用标记的 SiO2 纳米粒子显示小 于 70nm 的粒子能够进入细胞核[18]。它们的小型尺寸比 较容易透过生物膜的空隙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质 网、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内,并与细 胞内的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改 变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的正常立体结构,催化各种化学 反应,可能导致体内激素和重要酶丧失活性,干扰人 体正常生命机能[19]。此外,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等大分 子的结合,极有可能会将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和外来物质 带入血液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这被称为“特洛伊木马 效应”[20]。纳米粒子产生毒性效应的机制目前并未明确, 除了破坏细胞膜而改变生物大分子的分子机制以外,还有 研究者提出了纳米材料可能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影响线 粒体代谢等的自由基机制以及免疫机制等[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