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 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为老子设计名片
姓名:老子(李耳)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创始人

近 1 主张顺其自然。
老 子 2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了 解 3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张 《老子》——《道德经》
6
孔子问道于老子
7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2
走进孔子,谈其影响 积极影响:
……被称为“至圣先师”“万圣师表”,受后 人景仰。
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3
百家争鸣
BC221 BC475 BC770
西周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








背景:生产力发 器
展、王室衰微、
、 牛
诸侯争霸、社会 耕
牛刀小试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D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23
思 维 导 图
24
谢谢观看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有教无类 “兼爱”“非攻” 富贵不能淫…… 法治 无为而治

孔子与老子PPT8 岳麓版

孔子与老子PPT8 岳麓版

关于“道”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 曰道。 ——老子《道德经》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辩证法的论述:
当 仁 不 让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问题: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2.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当时社 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社会秩序稳定时,孔子往往受到重视)。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知之为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连 连 看
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 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 《书》、《礼》、《易》、《春秋》(五经)、 《乐》(佚失)
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老子的“道”具有很高的抽象 性,是指世界的本原,它高于万事 万物之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

阅读与思考
儒家学派的特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 论》书影
阅读与思考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天道观上,儒家宣 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 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在历史观方面,它标榜“信而好古”,每每 试图恢复“周公之礼”,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 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在修身治国方面, 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 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 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 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 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正宗。
——《论语·卫灵公》
周公旦
先君周公制《周礼》曰: “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 功,功以食民。 ”
——《左传·文公十八年》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
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子的学说
孔子画像
孔子塑像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 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
(1)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 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一) ——— • 一、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Fra bibliotek核 心
1.“仁”:仁者爱人
2.“礼”:克己复礼
3、提倡“为政以德”
1.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的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 实现爱人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2、“礼”的学说:克己复 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历史必修3理基三一孔子与老子课程设计18页PPT

历史必修3理基三一孔子与老子课程设计18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历史必修3理基三一孔子与老 子课程设计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孔子与老子_课件

孔子与老子_课件

用图示法整体把握老子的思想
【阅读与思考】 提示 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 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 德修养。二是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 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 适当的变通修改。三是它设计出一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 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总之,儒家思想更能够 适合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并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所以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2.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 (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 合“礼”的要求。 (2)途径:“正名”,即按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 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贵贱有序。 (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4)评价: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孔子 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 步改良政治。
【自我测评】 提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 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 循“忠恕”之道。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 惜民力。“礼”即“克己复礼”。 2.“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的 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无形无迹,是无意志的、 无为的自然本体。
材料一 下面图片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 字广告牌。
材料二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 盼? 答案 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 展。
(2)材料二中的“礼”的含义是什么?“克己复礼”的实质是 什么? 答案 “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克己 复礼”的实质就是要求人民安分守己,从而维护没落的奴隶 制度。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30(含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共4份)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30(含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共4份)
“正名”
政治学说
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为政篇》 论 之。” 语 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十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篇》 则 》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用“德”教化人民;“礼”治的同时,改 良政治。
哲学思想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东方智慧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
道 是 万 物 的本 原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 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最高哲学概念。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还被后世尊为“万世师 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 家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 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 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 犬不可终日。”
孔子周游列国
“非礼礼,则民易使”
“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论语》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2、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从诵读中谈我感悟到的孔子的仁
“仁”
“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忠恕”就是推己及人。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内乱,父子 在这样的时代会作出怎样的
夺位
选择?
一、孔子
(一)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死于公元前479年。
地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孔子的思想
1、核心思想:“仁”和“礼”
何谓“仁”和“礼”? 如何实现“仁”和“礼”? 实现“仁”和“礼”的最终目的?
59岁 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68岁) 返鲁(授徒讲学,编撰文化典籍)
73岁
去世
孔子年谱的部分内容
年份
年 龄
大事记
前 548
在鲁,齐国大 4岁 臣崔杼弑齐庄

前 517
35 岁
离鲁去齐,鲁
君昭公被权臣 驱逐至齐国
结年合代教有大材怎变,样说革的说特时孔点代子?生活的
前 493
59 岁
去卫西行,卫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生活
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强调关注现实社会
4、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私为不学知出”现“当仁不让于师 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温故而知新
“万世师表”
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影 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孔子思想在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 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017年孔子文化节 中小学国学教育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 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 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亚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亚洲已有28国70所孔子学院。 欧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欧洲欧洲29国94所。 美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美洲11国87所。 非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非洲15国21所。 大洋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大洋洲2国10所。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协调方法: “中庸”
品味《论语》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 及。”
2、虚则欹、中则、满则覆
(演示欹器)
从诵读中谈我感悟到的孔子的中庸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采纳?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子弑父、臣弑君 少凌长、庶废嫡
经济: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出现 政治: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
(三)地位及影响
孔子的历代封号 汉代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的利益?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仁体现在政治上,要求统治者怎么做?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反对暴政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 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 谓知矣。
对自然现象认识不足, 对鬼神有敬畏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说说孔子的名言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中庸”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含义:“克己复礼”、“正名”
“礼”表现:✓ 不学礼,无以立。 ✓ 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 上好礼,则民易使。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目的:恢复周礼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一思
保守 想礼主的张主在奴张当维时隶护是主的进阶是步哪还级一是阶保级守?
品味《论语》中的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第一个层次:血缘之爱 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基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第二个层次:社会关系中的友爱 团结 互助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第三个层次:向内的自我要求和激励,通过塑造一种伟大 人格实现救世济民。
“仁”
含义:“仁者爱人” 表现: “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年份 前522
前517
前501 前500 前499 前498 前497 前493 前484 前479
孔子年谱(简)
年龄
大事记
(30岁)
始办私学
35岁
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 至齐国
51岁
定公任孔子为(中都宰)
(52岁)
升为司空,旋升为(司寇)
53岁
以司寇慑相事
54岁
隳三都失败
(55岁) 离鲁到卫,开始(周游列国)
目的: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品味《论语》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 2、齐景公问政,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从诵读中谈我感悟到的孔子的礼
“礼” 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礼的途径:一是克己复礼;二是“正名”
一、身逢乱世——君子筑“梦”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思考:如何处理仁和礼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