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优课教案_0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优质(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优质(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优质(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优质》,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引入新课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课文主题。

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信息。

4.3 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帮助。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背景。

6.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6.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第七章:课时安排7.1 第一课时:7.2 第二课时:作业布置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准备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8.2 图片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用于直观教学和情境创设。

六年级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六年级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六年级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9个词语,并理解“神圣、眷恋”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体会深刻的句子,揣摩优美的语句,来理解土地的神圣。

3、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先来做个小测试:的土地生回答。

师:肥沃的、贫瘠的、松软的土地,使我们对土地的认识,而有些人却认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神圣”是什么意思?引导:我们可以用近义词或把两个字分开组词的方法理解“神圣”。

师:把大家的理解综合起来,就是“神圣”的意思,那就是极其庄严、圣洁,不可侵犯。

谁认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呢?(印第安人)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读书,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开始。

二、整体感知,认识字词。

学生读书。

学习字词。

第一组:潺潺、嗡嗡生读,注意纠正“嗡嗡”的读音。

读了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第二组:松脂、麋鹿、骏马、雄鹰谁来读第二行?读了这四个词,你又仿佛闻到了?看到了什么?师引导:这嗡嗡鸣叫的昆虫,正潺潺流淌的小溪,这松脂、麋鹿、骏马、雄鹰,这美好的一切,都在哪里呀?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他们是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部分,在印第安人看来,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印第安人松脂、青草、花朵看作是自己的——姐妹,把他们——(指麋鹿)看作自己的——兄弟,这些动物植物和山峦河流和人列共同属于一个家园,那就是——这片神圣的土地。

第三组:婴儿、眷恋看到婴儿、眷恋,你会立刻想到那个词?(板书母亲)你能说说“眷恋”的意思吗?佣近义词的方法,在书中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起读,印第安人把谁比作母亲?(板书:在“母亲”前写“大地”),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生: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师:母亲是神圣的,把土地比作母亲,说明在印第安人眼里,土地也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通用10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通用10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通用10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通用10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篇1教材理解《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

它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

文章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以及对土地的热爱。

全文构造严谨。

第1——3自然段用跳跃似的笔触描绘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假如我们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要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

9——11自然段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语言优美,诗情画意;内涵丰富,感情充分,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文章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

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假如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在文中反复出现,一叹三咏,不仅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情感,也是读者情感的共鸣。

把握文本内容,感悟土地与人类生存的亲密关系,保护环境,珍爱土地,全心全力真情保护自己的家园是本文的人文思想感悟点;体会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含的意义,积淀语言表达方法与技巧是本文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设计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本,并不唯本。

虽是印第安酋长的演说,但老师的教是借助于此,生发开去。

一是让学生在自主、自悟中感受不仅是印第安人爱土地,爱家园,你、我、他都是土地的儿女,爱母亲,是儿女的天性和本质。

二是新的课程强调人文思想的感悟要有所凭借和依托。

不说语言训练的万能,但没有语言训练万万不能。

吸纳优美语言,感悟语言魅力,是本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任务。

三是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究中走出的路子,形成的风格,已有的经历仍需在教学中运用。

诸如抓好朗读与指导,阅读评价的展开,资的开发与利用,都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展开。

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篇1教材简析: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

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知识目标:1、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能力目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个城市。

2、教师:西雅图是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

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

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

大家想不想去了解?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齐读课题。

5、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认读。

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2、理解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热爱土地)三、精读课文“神圣”部分。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过渡语:印第安人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与土地的关系,是哪句话?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学案例(3)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学案例(3)
这些亮点体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素养和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也展示了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创新和灵活性。通过这些亮点,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内涵,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共享知识。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4.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课本内容为依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土地的美丽和珍贵。
2.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保护土地的意义。
3.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选取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考。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和知识点。
2.强调土地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六年级语文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找出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

2.学生分享对这片土地的印象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土地的神圣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土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4.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土地与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四段,理解土地与人们心灵的紧密联系。

4.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神圣的土地?2.学生分享自己的建议。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土地的神圣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让家人了解土地的神圣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课文朗读与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土地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课文背景,拓宽知识视野。
4.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培养自己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主题思想,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3.教学策略灵活:本案例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灵活运用,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实践性强:本案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实践操作。教师设计了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主题思想;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美景之中,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导入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感状态,如对土地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人文关怀:本案例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关爱学生的态度,耐心引导、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此外,本案例还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
教学目标: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

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

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

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

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

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

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3.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
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逐段讲解。

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

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 (3)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

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
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5.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 (1)学生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
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四、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五、课后练习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神圣的土地善待空气善待动物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给即将购买他们土地的白人领袖的一封回信,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
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转让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

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因此我注重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引导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

本文的背景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课外资料的收集与运用对文章本身是有利的充实,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领悟,更激发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