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 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
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 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 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 的是“天鹅”呢?(“之”字。)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 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 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不过有一次, 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 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 “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不过学习效果 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 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四、 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就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第二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就是,聪明的,您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就是有人偷了她们罢:那就是谁?又藏在何处呢?就是她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她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就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她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就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她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她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与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就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您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积月累(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完整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6
xun旬 初旬(上旬) 中旬 下旬 ao 熬药 熬粥
suan腊八蒜 大蒜 蒜苗
cu 醋 吃醋
jiao饺子
fei cui 翡翠
ban杂拌儿
zhen 榛子
li 栗子 板栗
zheng 风筝
mai麦芽糖 麦子 小麦 bian 鞭炮 鞭子
si寺院
寺庙
guang 逛庙会 逛街
精选ppt课件
7
色如翡翠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送灶: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有大家享 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动刀剪不吉利的迷信”,表现了我们确 是爱和平的人。
精选ppt课件
16
思考4:作家采用什么手法说明元宵节是“新年的 高潮”?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通过与元旦的对比来说明元宵的热闹 非凡:“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 先肯定除夕的热闹,再跟元宵节比,说出 它的缺陷。因为除夕没有月光,元宵节则 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 “可是它还不够美”,作者先说元旦好, 因为元旦“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 们穿着新衣裳”。尽管如此,元旦还不够 美,由此可见元宵节是何等美丽。


脉 填 板 精选ppt课件
4
络表 书
作者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
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
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
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
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
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
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課文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在默默裏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裏,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歎息。

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教案教學內容:九義教材人教修訂版第十二冊第十六課學生視角:作者為什麼以“匆匆”來作為文章的題目?什麼是“匆匆”的?這樣的文題在小語教材裏幾乎從未出現過,課文究竟寫了什麼內容呢?教學難點:感受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思考: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確切地說應是散文詩)。

文章寫於“五四”退潮時期,屬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實而鮮明地表現了五四時期青年知識份子對未來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現實中無所適從的空虛和迷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课文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课文汇总

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课文汇总要求背诵默写的重点课文:第1课《文言文两则》。

第2课《匆匆》。

第12课《为人民服务》。

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4首古诗词:《元日》王安石【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苏轼【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浪淘沙》刘禹锡【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日积月累:第一单元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学弈(yì)[1]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ó)[9]而射之。

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

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2.腊八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文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

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

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

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

他用手一摸,全是血。

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

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

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

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

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

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

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学弈(yì)[1]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ó)[9]而射之。

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

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2、《匆匆》课文原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桃花心木》课文原文乡下老家屋旁。

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

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4、《顶碗少年》课文原文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yíng)绕于心。

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lu ò)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cuò)了。

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jiǎ),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

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5、《手指》电子课文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给人搔(sāo)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yǎo)窕(tiǎo),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huì)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niǔ)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小指的用处则更渺(miǎo)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tì)而已。

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zèng)在其中。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