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安装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在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调节手段,其施工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不同项目的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一些在这一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

提升施工效率的一项关键技术是临时支撑系统。

在隧道和坑道的施工中,采用先进的临时支撑设计,不仅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还缩短了工期。

传统的支撑方式往往需要复杂的设计和计算,然而使用新型材料和构造方法后,施工团队能够迅速应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变化。

这种创新设计使得施工现场的适应性大幅提升,为抽水蓄能电站的按期投产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是“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实时数据监控系统能够对土壤变形、水位变化、气象条件等进行动态监测。

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得施工管理更加科学化,还能及时预警,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施工计划可以更加灵活调整,极大地提高施工进度。

材料的创新同样不可忽视。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在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常常无法满足高要求,而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和应用,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了根本性提升。

这种新型材料具备更强的抗压、抗渗能力,不仅延长了结构物的使用寿命,还减少了维护成本。

在某些项目中,可再生材料的使用也逐渐被引入,不仅能降低施工成本,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也是提升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创新。

许多项目在施工期间都会采取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避免水土流失。

在项目现场周围设置植被缓冲带、污染物隔离带等,能够有效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周围生态环境,还提升了项目整体形象,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各个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尝试创新。

如今,许多抽水蓄能电站施工项目倾向于采用“项目管理集成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各专业团队通过信息化平台共享项目进展、资源配置等数据,确保每个环节的协调配合。

这种方式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快速响应变化,提高了整体效率。

抽水蓄能建设新思路:与风电联合开发——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践

抽水蓄能建设新思路:与风电联合开发——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践

填谷、 事故备用等任务, 并将与风 电机
组联 合 运 行 , 现 内蒙 古 电网火 电、 实 风 电、 调峰 电源 协调 发 展 。
年间增长了4 多倍。 0
为 了解 决 大 比例 风 电入 网对 电能
内蒙古地 区风 电发 展现 状
内蒙 古 自治 区 地 域 辽 阔 , 能 资 风
司, 西部 电网隶 属 于 内蒙 古 自治 区 。 西 部 电网 以 火 电为 主, 0 9 年 底 全 网 20年
回5 0 出线接至距 离约4 K 的呼 0k V 5 m
和浩特东5 0 V 0 K 变电站 , 并入内蒙古西
部 电网 。 站计  ̄2 1 年 首 台 机 组 发 电 U 03 电, 04 2 1 年建 成 投 主要 承担 调 峰 、
Cmn f r eGo g s-q a"h e re
圈 别策划Il _3 j 3
十 三 陵抽水 蓄 能 电站全 景
万 瓦 规划 22年 蒙 西 地 f 个 , 镇 主 靠 热 , f 内 古电 具 以 为 、 千 。 到 00 内 古 部 月 城 供热 要 供 机组 在 6 蒙 网 有 火电 主 水 区 电 发 模 33 千 。 风 开 规 达 8 万 瓦 o 冬季 热期 供 机组 行 量占 l电 少 风电 十 迅 的 点 目 供 ,热 运 容 冬 很 、 发展 分 速 特 , 季 高发 负 6 ~ % 保 供 l 调 调 也 要 电 组 现 最 电 荷的 o 7 。 证 % 0为 前 峰 频 主 靠火 机 实 。 风 对 网 影 电 电 的 响 热 机 不能 负 , 能 调 , 组 限 荷 不 参与 峰,}由 火电 组起 时间 长、 启 于 机 停 太 频繁 由 然风 于自 存在不稳定的 机 导 网 峰 力 一 低, 法 【 代 高、 度 峰 耗 高、 荷 随 致电 调 能 进 步降 无 动 价太 深 调 煤 太 负

抽水蓄能机组顶盖漏水原因分析刘珍荣

抽水蓄能机组顶盖漏水原因分析刘珍荣

抽水蓄能机组顶盖漏水原因分析刘珍荣发布时间:2023-07-16T06:24:10.85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9期作者:刘珍荣[导读] 针对某抽水蓄能机组顶盖漏水问题,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顶盖螺栓总载荷和残余预紧力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个别工况下残余预紧力小于0,导致漏水现象。

通过调整螺栓的伸长量,成功改善了漏水问题,但预紧安全系数仍未满足标准要求。

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复核。

发现在现有螺栓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安全系数,但也会增加螺栓的总载荷,降低材料的安全系数,增加螺栓断裂的风险。

改进后的螺栓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能够安全运行。

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摘要:针对某抽水蓄能机组顶盖漏水问题,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顶盖螺栓总载荷和残余预紧力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个别工况下残余预紧力小于0,导致漏水现象。

通过调整螺栓的伸长量,成功改善了漏水问题,但预紧安全系数仍未满足标准要求。

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复核。

发现在现有螺栓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安全系数,但也会增加螺栓的总载荷,降低材料的安全系数,增加螺栓断裂的风险。

改进后的螺栓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能够安全运行。

关键词:顶盖螺栓;漏水;残余预紧力;预紧安全系数;发电机组;抽水蓄能电站;1 事件概况某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20 MW,装设有4台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单机容量为30 MW,额定转速为500 r/min。

发电同步电动机采用悬式结构,采用离心风扇全封闭双路径轴向混合自循环端部回风的空气冷却方式。

顶盖通过50个螺栓连接,使用35Cr Mo双头刚性螺栓,经过锻造+调质处理制造,屈服强度下限要求为735 MPa,抗拉强度下限为882 MPa。

螺栓经过无损检测,并按图1的结构进行加工。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顶盖轻微漏水现象,经确认与密封结构无关。

初步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螺栓松动引起的,与机组频繁启动和工况变化产生的振动有关。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简介概要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简介概要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简介
电站安装4台30万千瓦的立轴
单级可逆混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
120万千瓦,设计年抽水用电量
26.77亿千瓦时,年发电量20.07亿
千瓦时。

电站枢纽由上水库、下水
库和引水发电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上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最大坝高62.5米,正常蓄水位1940米,死水位1903米,水库总库容666万立方米,调节库容629万立方米;下水库利用哈拉沁沟的一个弯曲河道,在上下游筑坝围建而成,上下游大坝均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大坝最大坝高57米,下游大坝最大坝高69米,泄洪排沙洞工程洞身全长为525.437米,宽8.4 米,高9.5米,为城门洞型。

水库正常蓄水位1400米,死水位1355米,总库容717万立方米,调节库容636万立方米。

版权所有,仿冒及翻印必究。

岩壁吊车梁爆刻技术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与应用

岩壁吊车梁爆刻技术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与应用

采用 D 0 (= m) 管作 为制 作材 料 。 向管 采 N10d I a r 钢 导 用 + 8钢管加工 , 向管每根长 5 c 间距 3 c 每 3 导 0 m, 0 m。 榀样 架长 6 其 强度 、 m, 刚度 和稳 定性 均满足 施工 。
() 2 为减 少样 架在 运输 过 程 中变形 、 坏 , 架 损 样 在施 工现场进 行加 工制 作 .样 架 骨架 由两根 平行 的
() 壁 吊车梁 开挖精度 要 求较 高 ,不允 许 有 1岩
欠挖 现象存 在 , 量减少 超挖 , 因特殊地 质原 因引 尽 除 起 的超挖 外 , 局部 超 挖控 制 在 1 — 0c 斜 台 与垂 8 2 m,
④ 号孔装药开挖Ⅲ:
造⑥号孔 , 、 号孑同时起爆 , ⑤ ⑥ L 开挖岩台, 即Ⅳ区
好的借鉴价值 。
关键词 : 岩壁 吊车梁; 爆刻技术 ; 呼和 浩特 蓄能 电站 ; 用 应 中图分类号 :f5 4. v 5 + I 1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号 :0 5 0 4 ( 0 2 0 — 0 3 0 2 9 — 14 2 1 ) 1 0 6 — 3
1 工 程 概 况
性。
() 、 5 ⑤ ⑥号孔整体超挖 5 m; ②号孔向边墙方 c 向平移 5 m, 保证④号孔钻孔角度 , e 孔深减少 2 0 m; e ④号孔下钻位置岩台下拐角欠挖 5 m 。 c () 6 造孔前对孔位进行编号 , 、 、 和⑥号 ② ④ ⑤
光爆 孔采 用样架 和导 向钢管控 制孔 向 。 ( )按 照 “ 检 ” 对每 个 孔 进行 检 查 , 写 岩 7 三 制 填 锚梁 光爆 孔终孔 检查记 录表 和钻孔 质量检 查表 。钻 孔质 量检 查验 收合格 , 终孔 证后方 可装 药 。 发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艺流程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艺流程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艺流程1.水库的水通过进口管道流入上游调压井。

The water from the reservoir flows into the upstream regulating well through the inlet pipeline.2.进口管道上游调压井中的水通过下游调压井流入蓄水池。

The water in the upstream regulating well flows into thereservoir through the downstream regulating well.3.水库中储水量逐渐增加,实现蓄能。

The water storage in the reservoir gradually increases, achieving energy storage.4.在需求电力时,打开水闸,抽水从蓄水池流入下游。

When power is needed, open the water gate and pump water from the reservoir into the downstream.5.抽水利用的电设备转子在设定的电网频率下运行。

The rotor 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used for pumping runs at the set grid frequency.6.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onvert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hrough the generator.7.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输入电力系统。

The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generator is input into the power system.8.实现抽水储能与发电互补,平稳供电。

Achieve complementary pumping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generation to ensure stable power supply.9.用水压能够储存大量电能。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在蒙西电网中的作用和效益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在蒙西电网中的作用和效益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在蒙西电网中的作用和效益何江(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内蒙古蒙西电网主要以火电为主,电源结构单一,严重缺乏调峰电源,影响电网可靠稳定运行。

建设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是解决蒙西电网调峰电源不足的有效措施,同时具有重大的静态效益和动态效益。

【关键词】呼和浩特蓄能电站 蒙西电网 作用 效益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区内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

电站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大青山区,距市中心约20km。

电站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输变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00MW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MW。

电站按日满发运行5小时,备用1小时计算,年发电量20.08亿kW·h,年抽水吸纳低谷电量26.77亿kW·h。

1 蒙西电网状况蒙西电网供电范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供电区域面积58.8万km2,占自治区总面积的49.7%。

蒙西电网是华北电网的一个分电网,承担着向京津唐电网供电任务。

2007年一季度末,蒙西电网统调装机容量已达到17380MW,其中火电16340MW;水电540MW;风电600MW,火电所占比例94.02%。

电网500kV主网架结构已经形成,外送京津塘、河北南网、东北电网等输电通道逐步建成。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电网规划装机容量为55000MW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MW。

电网将建成“三横、四纵、三出口、一贯通”的现代化大电网。

蒙西电网的特点是:火电装机容量大,风电发展速度快,但起停灵活的调峰电源十分缺乏;高电压大电网逐步形成,但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机组严重不足。

因此,急需加快抽水蓄能机组建设,满足电网飞速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

“十一五”期末,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行后,可增加优质调峰电源120万千瓦,仅占电网装机容量的2.18%。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意见,以火电为主的电网中抽水蓄能电站容量占总装机的比重至少保持在5%是适宜的。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土建工程施工与管理案例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土建工程施工与管理案例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土建工程施工与管理案例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利用水力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成为现代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建工程作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电站的稳定运营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某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土建工程为案例,探讨其施工和管理的经验。

一、项目概况该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某山区,总装机容量为500兆瓦,是该地区的重要能源供应基地。

土建工程包括电站大坝、进出水口、水轮机厂房等。

二、施工方案及管理措施1.施工方案根据地理环境和工程要求,施工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准备:确定施工范围、划定施工区域,进行勘察和设计,制定施工计划和时间表。

(2)土方工程:进行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和填筑等工作。

(3)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大坝和水轮机厂房的混凝土施工。

(4)边坡支护工程:对坡体进行支护和加固,确保施工安全。

(5)水工安装工程:安装进出水口和水轮机等设备。

(6)竣工验收和清理整理:进行最后的检验、验收工作,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

2.技术管理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实施了以下技术管理措施:(1)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工程质量标准,进行现场巡检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进度管理:制定施工计划和时间表,安排合理的工序和工期,及时统计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完工。

(3)安全管理:制定施工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特殊工种的培训和监督,预防事故的发生。

(4)环境管理:建立环境保护措施,控制施工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3.人员培训与管理为了保障工程顺利进行,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人员培训与管理:(1)专业培训:对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2)团队建设:打造高效的施工团队,提高协作能力和沟通效率。

(3)责任落实: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三、工程成果与启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与管理,该抽水蓄能电站土建工程圆满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安装典型案例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呼蓄电站)是国内少有的高海拔、高水头、大容量抽蓄电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大青山区,距呼和浩特市中心约20km。

电站安装了4台单机容量300MW的立轴单级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00MW,额定水头为521m,最大水头585m,设计年发电量20.075亿kWh、年抽水电量26.767亿kWh。

电站建成后以500kV一回出线接入蒙西电网,在电网中担任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以及事故备用任务。

呼蓄电站主机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于2013 年5月份正式开始,首台机组于2014 年11 月10 日投产发电,2 号机组于2014 年12 月26 日投产发电,3 号机组于2015年6月9 日投产发电,4 号机组于2015 年6月23 日投产发电。

主机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共历时26个月,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座环拉紧螺杆断裂问题、调试期间止漏环温度异常上升、转子磁极线圈开裂问题和转子磁极频繁接地问题等等,现场在厂家、监理和施工承包商等单位的配合下,及时制定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转子磁极频繁接地问题呼蓄电站3号机组在完成甩负荷试验后,进行SFC 拖动试验。

试验开始瞬间机组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即动作,机组紧急停机。

现场经技术人员检查确认4号、12 号两台磁极绝缘为零,发生两台磁极同时接地故障,故立即决定将4 号、12 号两台磁极吊出机坑并脱开线圈进行检查。

可以看到发生接地故障的部位都是磁极右侧下端处(磁极顺时针方向下端部);4号、12号两台磁极线圈及铁芯均被严重烧损,有明显的过电流痕迹。

2 号机组在调试期间也曾经发生过三次转子一点接地故障( 分别为2 号、7 号和12 号磁极) ,发生接地的部位同样是磁极右侧下端处。

这样连同3号机组的4 号和12 号磁极,由厂家供货两台机组共24 台磁极,已有5 台发生转子一点接地故障且都发生在同一部位。

1. 1 原因分析由于ALSTOM 供货的1 号机组已正常投运半年,且从未发生过转子磁极接地故障,现场将ALSTOM 供货的备品线圈拆封,与东电的线圈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ALSTOM 供货的线圈外表面均匀涂抹了一层绝缘漆,但是东电的线圈未采取任何绝缘措施,线圈均是裸露在外的,如果磁极通风沟内进入异物则极易导致接地故障。

因此,东电供货的磁极线圈未采取绝缘措施是导致其频繁接地的主要原因。

厂家在磁极线圈与铁芯间设计了一条7mm 宽的通风沟,以利于磁极线圈散热。

但是通风沟底部有一段高约200mm 的死风区,杂物进入该区域后会残留积累下来,从而形成磁极线圈与铁芯的接地通道。

这就是发生接地故障的5台磁极接地部位都在磁极右侧下端处的原因。

造成磁极接地的杂物,根据判断应该是残留在风洞或机组内,在机组运行期间随着冷却风一同进入磁极通风沟内并留存下来的。

判断其来源为: 1) 为便于磁极顺利挂装,厂家技术人员要求在磁极挂装前需对转子磁轭、磁极铁芯等挂装部位进行整体打磨,消除铁芯上的高/低点。

虽然打磨工作完成后现场进行了严格的清扫、检查,但是转子磁轭与磁极上仍不可避免的残留有铁屑; 2) 按照要求,发电机设备安装前,应对风洞地面及墙面进行清扫、冲洗及刷漆等工作,但现场对该项工作执行不到位,局部地区残留有灰尘等杂物。

1. 2 处理措施1. 2. 1 对于3 号机组损毁的4 号、12 号磁极1) 将磁极线圈脱开: 将磁极整体垫高约400mm 并搭设简易保温棚,在磁极下方布置履带式加热板进行加热工作,将磁极在100 ±5°C 环境下烘培3h; 加热工作结束后,悬吊磁极并撤除其底部支撑,用木方将磁极线圈两端支撑稳固,然后缓慢下落磁极,使磁极铁芯靠自重下落与线圈脱开。

2) 磁极铁芯清理: 拆下铁芯两端弧形绝缘托板,拆下铁芯极身四周所围包的Nomex纸及绝缘板; 拆下后全面清理磁极铁芯,清除粉尘、杂质,清除铁芯极身两侧残胶,露出金属本色(可进行适当打磨,勿伤及铁芯即可) 。

所拆下的弧形绝缘托板清理干净,妥善保管。

绝缘托板清理: 清除托板全部碳化的部分,露出绝缘材质本体; 清理干净托板各表面,妥善保管。

3) 挪用备品线圈,组装磁极: 用Nomex 纸围包极身绝缘、端部绝缘,粘角部加强绝缘,并用工装固定牢靠,在100°C 环境下烘培8h; 拆除工装,检查Nomex 纸无鼓包现象; 安装端部绝缘板、绝缘托板等,按照图纸要求在合适部位涂抹润滑剂; 套入磁极线圈,安装线圈压紧工具,压紧线圈并仔细检查其与绝缘托板应无间隙; 使用玻璃布板和浸透793 胶的涤纶毛毡塞紧磁极通风沟底部的死风区; 安装磁极其余附件,将磁极整体在100oC 环境下烘培8h; 测量磁极绝缘电阻、进行磁极耐压试验。

1. 2. 2 对于其余所有由东电厂家供货的磁极1) 磁极整体清扫: 利用带电清洗液和丙酮等全面清洗磁极,彻底清除通风沟内的残留杂物。

2) 测量磁极绝缘电阻、进行磁极耐压试验。

3) 试验合格后,对磁极铁芯与线圈间喷涂DECJ0708 绝缘胶。

4) 使用玻璃布板和浸透793 胶的涤纶毛毡塞紧磁极通风沟底部的死风区。

2 2 号机转子磁极线圈开裂问题2014 年4 月24 日,东电厂家发来《关于呼蓄磁极事宜的函》,函件内报告了由其供货的呼蓄机组磁极固定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与呼蓄相同磁极固定结构的黑麋峰等电站投产运行后存在磁极窜动、机组制动时转子异响及磁极线圈开裂等问题。

呼蓄电站2 号机组在调试试运行期间,已发现存在磁极线圈开裂问题,且多集中于引线连接部位。

在进行1 号、2 号机组双机同甩负荷系列试验期间,现场技术人员对线圈开裂部位进行了重点跟踪监测,发现线圈与托板间、极间引线与相邻匝间局部出现间隙,最大约2. 5mm。

2. 1 原因分析东电设计人员分析认为,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磁极在巨大的径向向心力作用下,磁极T 尾向外与磁轭T尾靠紧,但在磁极下方与磁轭外圆处会出现局部间隙。

尽管此时磁极与磁轭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但在机组甩负荷、水泵抽水断电等工况中,机组转速发生变化,机组振动较大,磁极不可避免受到轴向、周向的加速力,而磁极楔块的结构设计不能有效约束磁极在这两个方向的运动,从而引起磁极整体晃动和楔块松动。

特别是在制动时随着离心力的大幅减小,松动的楔块与压板会发生磕碰,从而产生异响。

因此,这种磁极固定结构型式造成了磁极与磁轭之间固定不紧密,必然会出现两者有相对位移的情况。

尤其对于抽水蓄能机组每天开停机频繁、旋转方向反复变化的机组,更加严重。

2. 2 处理措施2014 年7 月3 日,东电厂家发来《关于黑麋峰转子磁极固定结构改造后情况汇报的函件》,详细汇报了黑麋峰电站转子磁极固定结构改造完成后进行甩负荷、抽水断电等试验时磁极线圈的检查情况。

最后得出结论,磁极固定结构改造方案可以基本解决磁极线圈开裂问题。

东电厂家总结了其在黑麋峰电站转子磁极改造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呼蓄电站转子磁极改造方案: 在现有磁极铁芯上加工键槽、增设两对磁极键,磁极键一面与磁极铁芯接触,一面与磁轭表面接触,这样就可牢靠固定磁极。

正常运行时,磁极键的存在并不改变磁极原有受力状态,当在甩负荷、水泵断电等过渡过程以及制动过程中,磁极键可有效限制磁极周向和径向的运动趋势,不出现松动、晃动现象。

3 4 号机上导瓦烧瓦事故2015 年6 月7 日下午17 时,呼蓄电站4 号机组进行第二次开机及动平衡试验。

当机组转速升至433r /min( 86. 6% 额定转速) 时,全部12 块上导瓦瓦温急剧上升并报警,葛局试验室立即手动关停机组。

在转速下降阶段,上导瓦温最高报137 摄氏度,上导X向摆度最大105. 2 道,上导Y 向摆度最大88 道( 上导瓦抱瓦间隙为单边0.30mm) ,其他部位暂无异常。

现场立即组织人员对上导/推力组合轴承进行开盖检查,发现油箱内部存在大量巴氏合金碎屑,12 块上导瓦瓦面损伤严重3. 1 原因分析1) 上导/推力轴承运行油位低于设计值,导致上导瓦不能形成连续有效的油膜,瓦与大轴出现严重干磨;2) 安装阶段注油工作是按照设计油位为标准进行的,但注油工作完成后未启动外循环装置进行系统循环排气和补油工作,故当机组运行时系统内气体排出从而油位下降;3) ALSTOM 厂家供货的油位计有故障,不能正确显示油位,现场人员以油位计为准造成了油位正常的假象。

3. 2 处理措施1) 将上导/推力组合轴承排空检查,拆出受损的12 块上导瓦并返厂处理;2) 利用千斤顶将转子顶起,仔细检查镜板镜面与推力瓦,未发现有受损情况;3) 彻底清扫油槽及与油槽相连的所有管路,确保没有残留的钨金碎屑;4) 挪用备品上导瓦,回装轴承,注入新油;5) 开启外循环装置进行油路循环工作,反复多次拆出油过滤器滤芯进行清洗,直至没有残余钨金碎屑。

4 2 号机组调试期间止漏环温度异常上升在2 号机组进行首次水泵工况启动试验时,监控系统报上止漏环温度异常上升,下止漏环温度正常。

4. 1 原因分析现场检查确定止漏环间隙分配符合设计要求、止漏环冷却水流量/压力均正常、止漏环测温元件工作正常。

随后在将止漏环冷却供水管路拆开后发现,管路内存在有少量铁屑、固体颗粒物等杂质,据此可以判断是杂质进入止漏环后与其磨擦从而使止漏环温度异常上升。

分析认为,铁屑、固体颗粒物等杂质是安装过程中遗留在管路中的,发电工况系列试验过程中无需进行止漏环冷却水的供应,因此铁屑等杂质并没有进入到止漏环内。

而当机组水泵工况首次启动时,铁屑杂质等可随止漏环冷却水进入止漏环内,机组运行时与止漏环发生磨擦。

4. 2 处理措施排空机组尾水,将顶盖内止漏环冷却水供水管路拆开,人工盘车使机组缓慢转动,在管口处利用塞尺、面团及工业吸尘器等工具彻底清除进入止漏环内部的铁屑等杂质; 拆下上/下止漏环冷却水供水管路,在机坑外重新清扫、检查,确认无误后回装。

5 4 号机组调试期间止漏环温度异常上升在4 号机组进行首次水泵工况启动试验时,监控系统报上止漏环温度异常上升,下止漏环温度正常。

5. 1 原因分析现场技术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发现,在机组充气压水过程中蜗壳均压管上的液控阀未按照设计要求打开。

因此当机组水泵工况运行时,转轮室内的水和气体无法顺利排出,形成的气压迫使上止漏环冷却水无法正常供应,从而导致动/静止漏环干磨发热。

5. 2 处理措施现场检查确认上/下止漏环并无损伤,技术人员修改程序确保充气压水过程中蜗壳均压管上的液控阀可正常开启。

6 2 号机座环拉紧螺杆断裂2013 年7 月1 日,呼蓄电站2 号机组的一根M80×6 座环拉紧螺杆在进行蜗壳混凝土浇筑后的最终拉伸时发生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