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案(2019最新精编)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案【五篇】

【教课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认识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课课时】2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谈谈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听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深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路上,它使劲挣扎,汗水淋漓,仍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连忙挽住千里马,泣不成声,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开端来长鸣,嘶喊声直抵云霄。
这是它感谢伯乐认识并且体谅它啊。
今日,我们学习《马说》,必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谈论文体。
说是讨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ǐ骈á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沟通⑴重点词祗不过。
辱遇到辱没。
骈并列,一起。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虽、故虽闻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固然。
以、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依据。
食、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通饲,喂。
、食不饱吃。
其、其真无马邪莫非。
、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食之不可以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讲堂小结翻译文言文,必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
并且,一定高声朗诵,投入感情地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自但是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悟文章的主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部署作业1、背诵课文 ;2、达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商讨怀疑1、千里马指什么 ?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材。
伯乐比喻能发现欣赏任用人材的人。
2、世界上必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由是什么 ?而有的千里马却被沉没、被残害,原由又是什么?前者因为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马说》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通用5篇)

•••••••••••••••••《马说》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通用5篇)《马说》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说》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说》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 篇1【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部编版八下语文马说教案 马说的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下语文马说教案马说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马说》的意思;•掌握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词汇和表达;•理解课文的主旨和隐含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隐含意义;•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辨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课题(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本节课的主题《马说》进行关联。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马说》,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解读课文生字词,讲解词义、词性和用法,并逐句解读课文的含义;•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3. 分析马说的主旨(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的主旨和隐含意义,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15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并进行鉴赏和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文的感触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5. 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表达(20分钟)•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6. 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的主旨和隐含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1.请学生在家阅读《马说》,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2.鼓励学生自学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意义;3.引导学生查找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并进行对比分析。
本教案以《马说》为例,让学生通过阅读及理解课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和发言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的词汇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隐含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马说》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马说》是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材料。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3. 能正确理解和朗读古文《马说》;4. 能独立编写和朗读对马的描写。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马的形象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马的生活习性进行简单描述。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马说》这篇古文,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结构。
讲解(15分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写《马说》这篇古文。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练习(10分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形式,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答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互动讨论的方式,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进行展示或分享。
让学生在拓展的过程中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并提高综合素养。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鼓励学生关注和保护动物。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编写一段对马的描写,并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板书设计:主题:《马说》重点词语:马群、奔驰、驰骋、高傲、活泼、聪明生活习性:勇猛、好动、敏捷、贪吃、好奔跑作者写作意图:关注和保护动物教学反思:这篇古文《马说》生动地描绘了马的形象和特点,通过这一人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使读者对马的生活习性感到亲切。
这对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有一定的帮助。
马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马说》中的人才观、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人才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身边的优秀人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课文主旨与思想内容:深入领会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对伯乐与千里马关系的论述,以及对社会不公与人才被埋没现象的批评。
举例:文章中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重点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的人才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感慨。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特别是对文中深奥句子和词汇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发现和培养身边的人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3f498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6.png)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学生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但语言表达能力尚待提高。为此,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3.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4.加强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句子节奏的划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一词多义、句子节奏的把握,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现代社会中如何识别和培养人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马说》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篇以马喻人的文言文,通过讲述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才问题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是韩愈对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的批判,也体现了对明主识才、爱才的渴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论证结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马的故事来阐述人才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马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人才被忽视的情况?”比如,你们在班级里是否有过被忽略的特长或才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才与社会的关系。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马说》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并理解课文,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掌握作者韩愈的观点及论证方法。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5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 学习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马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作者观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a. 学生欣赏图片,谈谈对马的印象。
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c.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韵味。
3.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a.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课文。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c. 逐段分析课文,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d. 分析作者观点,理解作者意图。
4. 例题讲解,巩固知识a. 出示例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c. 学生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c.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马说》2. 板书主要内容:a. 作者观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文言文词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并翻译重点句子。
b.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理解。
2. 答案:a.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马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马说》。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马说》,理解文意,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马说》。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朗读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回顾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思考如何营造更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 教学方法: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基础目标)
2、理解千里马的形象;探究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发展目标)
3、了解作者生平,领悟文章感情;收获启示。
(高层目标)
【导入新课】
(播放马叫声)(32秒)
(播放伯乐相马小音频)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滋养着我们的身心。
今天我们走进《马说》,共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请同学们齐读、了解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基础目标)
2、理解千里马的形象;探究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发展目标)
3、了解作者生平,领悟文章感情;收获启示。
(高层目标)
学习新课以前,咱们检测一下预习情况:
1、韩愈的遭遇
看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敢为人先,给同学们给力奉献自己的预习大餐?
咱们先找一位长得和谐的女同学说一下。
魔鬼的身材,天使的脸蛋儿,这就是和谐。
(当然不是说其他女同学长得不和谐)
学会倾听,掌声鼓励一下学会尊重,掌声感谢一下
(这一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2、说说“说”这种体裁。
我们看还有哪位同学不甘人后,愿意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这一次,咱们找一位长得给力的男同学说一下,魁梧、阳光,这就是给力。
学会倾听,掌声鼓励一下学会尊重,掌声感谢一下
(这篇课文和咱们上一学期学的哪篇课文体裁相同?对,和《爱莲说》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这节课咱们分两个环节来进行,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第二环节:小组合作,研习探究。
自主学习有助于我们培养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下面先进行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这一环节,主要完成两项任务:学会朗读,疏通文意。
1、第一个任务:学会朗读,三读《马说》:
朗读以前,咱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出语气。
好,三读《马说》
(1)、一读《马说》,读准字音(★)
(2)、二读《马说》,读出节奏(★★)
(3)、三读《马说》,读出语气(★★★)
星星代表难度系数。
星星颗数越多,难度系数越大。
根据你的能力和兴趣,4分钟内每位同学至少完成一项,尽可能地多完成。
朗读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举手示意。
好,开始,看哪些同学能自学成才,成为自学之星。
抓紧时间,不要慢性自杀。
(个别同学还在东张西望,好像登录QQ中一样)
4分钟时间到,老师统计一下:没有完成第一项的同学请举手;(没人举手,这说明一读都读完了)完成两项的同学请举手;在4分钟内哪些同学完成了三项?(星星越多,弄完的同学越少。
好,延长30秒钟)读完没有?
一星题:老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祗、一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食不饱,任找一生(程度较差为主)读课文。
二星题:咱们先看几句话。
(例讲主谓间停顿:世有伯乐、千里马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找程度中等的同学读两个句子。
读出节奏,强调字停音、连抑扬顿挫。
三星题:分别例讲:陈述语气——语速平缓;反问语气——语调高昂;感叹语气——拖长音;反问语气——语调高昂,语气更加强烈。
读出语气,有利于体悟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三读《马说》,我们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又读出了语气。
再让我们齐读全文。
齐读要读齐,歌唱有二重唱,朗读没有二重读。
(配乐)
2、第二个任务:扫除障碍,疏通文意。
(1)、识记文中重要字词(以课下注释为主)。
(★)
(2)、积累通假字。
(★★)
(3)、积累一词多义(最少两组)。
(★★)
(4)、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
(★★★)
要求:根据你的能力和兴趣,7分钟内至少完成两项任务,尽可能地多完成。
7分钟时间到,没有完成两项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完成三项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在7分钟内哪些同学完成了四项学习任务?
一星题:一组学生流水回答字词释义。
二星题:分别收一组学生积累卡展示。
三星题:师:自主翻译过程中还有没有哪些疑难问题成了你的拦路虎呢?同桌两个同学小范围交流一下,不要影响第三者。
当然,你也不要插足人家同桌二人世界的交流。
2分钟时间。
翻译过程中还有其他疑问没有?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大家没有疑问了,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教同学们:“食”是一个多音多义字,该怎样区分呢?春晚上有一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那爱我你就帮帮我。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研习探究。
发挥集体的智慧,博采众长。
二、【小组合作,研习探究】
这一环节有四项学习任务:
1、这是一匹的千里马。
请结合文意,简述理由。
(★★★)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现在的你无论学习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比较优秀,可班干部的名单上却没有你,你会怎么做?(★★★★)
要求:
自选任务——小组中每人任选一题;
协调分配——在组员选题有遗漏时,组长根据选题人的学习能力及兴趣二次分配任务。
合作帮助——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若其他成员有疑难,主动帮助解决。
集体展示——探究结束后,每人一题,展示答案。
7分钟时间完成。
看哪一组合作得得力、高效,成为合作之星。
7分钟时间到,没有完成两项的同学请举手;完成三项的同学请举手;在7分钟内哪些同学完成了四项?
你千万不要说,神马都是浮云。
我不会,第1题不会,第2题不会,3、4题真不会,还有假不会?
1、三星题:这是一匹的千里马。
请结合文意,简述理由。
(2生答)
2、三星题:师:我们心中的千里马本应该是骁勇矫健、疾驰如飞的高头大马,可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千里马却是这般的瘦骨嶙峋、有气无力,反差如此之大,我们不仅要质问: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根本原因)
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四星题:师:这篇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只是就“马”说“马”?第三项任务——文中的“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和食马者比喻什么?
生:千里马——人才
伯乐——能识别、重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指摧残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师:这样的手法称为——托物寓意。
师:学新课以前,咱们找同学介绍了韩愈的遭遇。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对千里马无限同情,对食马者无情控诉。
有人说这字字句句中都有韩愈的影子。
藩镇割据的中唐,韩愈只是当时文人的一个缩影。
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还有很多像韩愈这样的人才被埋没被摧残。
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却依然遭贬谪的范仲淹;有远大抱负却只能寄情山水的柳宗元……“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
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韩愈怎样的情感?
文理: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
抨击——统治者、用人者埋没、摧残人才。
(食马者的愚蠢无知)
呼吁——统治者、用人者能够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
4、四星题:现在的你无论学习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比较优秀,可班干部的名单上却没有你,你会怎
么做?(3生答)
哲理:积蓄力量,丰厚底蕴,使自己更优秀;
抓住机遇;
“毛遂自荐”
★【课堂小结】
短小精悍的《马说》不但让我们走进了韩愈更让我们的内心积蓄了不断前行的力量。
让我们再次朗读《马说》,能背诵的尽量合上书背诵,感受这历久弥新的经典之美!
★【测练提升】
《轻松跨越》P95五4 、P96八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