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审美情结与中国园林病态美_曹劲

合集下载

画品当有内在东西

画品当有内在东西

100Art HALL 艺术讲堂以中国农民为主题的肖像和群像创作,成为曹新林艺术世界里的重要符号。

2014年5月,为期11天的“情凝厚土——曹新林油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本次展出的162件曹新林油画作品给首都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不久前,76岁的曹新林应邀来到雅昌河南艺术中心,作为一个长者和学者做客《中原艺术讲堂》,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与数十名青年网友和美术爱好者进行面对面的倾心交流。

必须重视艺术语言曹新林首先结合自己多年的创新体会,阐述了当初开始认真作画的时候遇到的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艺术语言。

他认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若没有个性化的绘画艺术语言表达是非常要命的事。

曹新林发自内心地说:“我今年76岁了。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时常在心里纠结。

在这里,我们首先回到绘画本身来看‘85新潮’。

以张扬现代主义艺术的‘85新潮’应该称得上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次革命。

当年,因为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被大量引入,现代主义思想刚刚起步,后现代的思维瞬间涌入我国。

很快,便出现了青年朋友吸画品当有内在东西本刊记者 薛续友收西方文化的一个大潮流,出现了绘画艺术界的一次很新的运动。

”曹新林现场一边展示作品,一边分析当时新的文化艺术现象。

他说:“这是河南走出去的耿建翌的作品《第二状态》。

这是方力钧的《光头》。

以这样一些新青年为代表的一批绘画作品的出现,实际上直接冲击了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现实主义为基本手法的这样一统天下的局面。

无疑给当时的美术创作,带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这一局面一直到今天,在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青年与老年、精神与物质、体制内与体制外等之间的矛盾与纷争之中,我们的艺术创作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来自哪里?曹新林认为:“主要源于我们对于现代艺术的认识。

现代艺术是什么呢?现代艺术,实际上是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就是形式主义。

一句话,现代绘画艺术的流派有很多类型,但整体的本质就是一个形式主义,并以形式主义创新为主要宗旨。

曹郁:我的目标是做艺术家_名人故事

曹郁:我的目标是做艺术家_名人故事

曹郁:我的目标是做艺术家我所经历的每件事,都为拍出的画面服务曹郁是北京人,自小对故宫非常熟悉,但14岁那年,当他从电影《末代皇帝》中看到故宫时,还是觉得十分诧异:那根本就不是他见过的故宫!带着好奇,他屡次跑到午门和太和殿,站在影片里的拍摄角度细细观察,却始终找不到电影里的感觉。

在北影厂工作的父亲告诉他,影片气氛是摄影师拍出来的。

自那时起,摄影师就成了曹郁为之努力的方向。

1993年,曹郁如愿考入了电影学院,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器材和泡图书馆上,大学四年都是专业第一。

他在图书馆借阅《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复印下来,收集了厚厚的一大本,一面翻看一面悄悄幻想:要是哪天自己也能上这本杂志,那肯定牛死了。

19年后,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

毕业之后,曹郁开始马不停蹄地拍电影,因为片方的压力和成本预算,每部戏都拍得很潦草,当然曹郁的收入也低得可怜。

2001年,他回学院办事,顺便送了老师几张自己拍的碟片。

后来老师打电话给他,说:“做摄影师,你要么在艺术上有特别的成绩,要么在经济上有所收获,拍不合适的东西只会磨损你的才气。

”曹郁想,艺术上的成就是要靠机遇的,既然暂时等不到,那就先去赚钱吧!此后两年,曹郁先后接拍了几百个广告,多次获得广告摄影奖提名,成为了京城最高价的摄影师。

他购了车,在北京买了房,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人也开始发胖。

拿着丰厚的报酬,曹郁却变得越来越不安,他觉得日子在慢慢消磨自己。

就在这时,陆川找到了曹郁,递给了他《可可西里》的剧本。

在混得最好的时候急流勇退跑去拍《可可西里》,同行们都觉得不可理喻。

他却说:“在一个圈子里待得太久,你会觉得那就是全世界,微胖小富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些东西出现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经历的每件事、每个成长瞬间,都是为将来拍出的画面服务的。

”我的目标是做艺术家,艺术是需要较劲的在拍摄《可可西里》前,曹郁见过的青海影像都是明信片式的:蓝天湛蓝,白云雪白,阳光明媚。

但当他看过真实的照片后,却发现那儿是个特别阴郁的不毛之地,漫天沙尘,阴冷恐怖。

审美的终结(外一篇)

审美的终结(外一篇)

审美的终结(外一篇)
李飒
【期刊名称】《中国花鸟画》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艺术在今天)“对于任何过于光滑的或者看上去就像一道算术题的单
义解决方法的东西均表反感”。

【总页数】3页(P79-80,78)
【作者】李飒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北京服装学院教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3.3
【相关文献】
1.艺术的终结与审美的期待——"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思考 [J], 段吉方
2.先睹堂随笔(4)置身事外写论文(外一篇) [J], 邵林;
3.从"审美经验的终结"到生活艺术的建构——读理查德·舒斯特曼的《生活即审美》[J], 张焱
4.朱湘集外书信一封(外一篇) [J], 龚明德
5.朱湘集外书信一封(外一篇) [J], 龚明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统招专升本语文二模测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统招专升本语文二模测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统招专升本语文二模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A.逐客正确B.逐客错误C.客利于秦D.客有负于秦2.以下著作中,属于鲁迅杂文集的是()A.《坟》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3.诗歌《当你老了》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神秘主义者()A.叶芝B.惠美特C.普希金D.希尼4.《李将军列传》一文中,李广将兵的特点是()A.谨守法度B.行军无部伍行陈C.正部曲行伍营陈D.士吏治军簿至明5.下列句子的用法,有名词用作动词的是()A.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B.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6.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观点的是下列哪位文学家()A.韩愈B.白居易C.欧阳修D.柳宗元7.有关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多由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引起B.赘生物质地坚实,不易脱落C.赘生物根部常可发生机化D.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内含细菌8.下列文集中,属于柳宗元的是()A.《柳河东集》B.《昌黎先生集》C.《东坡乐府》D.《欧阳文忠公集》9.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复古家尽可不必悲观的。

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

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A.反讽B.对比C.侧写D.象征10.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A.海明威B.叔本华C.泰戈尔D.普希金11.被近代人王闿运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作品是()A.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白居易《长恨歌》C.王安石《明妃曲》D.吴伟业《圆圆曲》12.营造了一种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的审美意境的诗作是()A.戴望舒《雨巷》B.穆旦《赞美》C.徐志摩《再别康桥》D.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3.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描写方法是()A.白描B.渲染C.彩绘D.曲笔14.证明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联系的过程和推理的方式是()A.论点B.论据C.比喻法D.论证15.茅盾是哪个文学社团的倡导者和组织者()A.新月社B.语丝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16.在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中,空明的用法是一种特殊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是()A.形容词用作名词B.宾语前置C.名词用作状语D.名词用作形容词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A.《归园田居》B.《饮酒》(其五)C.《归去来兮辞》D.《山居秋暝》18.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A.高适《燕歌行》B.陆游《关山月》C.李白《行路难》(其一)D.王维《山居秋暝》19.《饮酒》(其五)中,最能表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句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20.宁远公司向公众澄清事实,维护自身权益,应用()A.报告B.通报C.声明D.启事2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夸张D.比兴2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借景抒情特点是()A.以哀景写哀,哀上加哀B.以乐景写哀,倍增哀痛C.以哀景写乐,倍增欢乐D.以乐景写乐,乐上加乐23.下列诗人中诗风通俗易懂的是()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李商隐2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两句诗出自顾城的()A.《一代人》B.《睡眠是条大河》C.《英儿》D.《白昼的月亮》25.后人评价其词风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作者是()A.苏东坡B.张孝祥C.辛弃疾D.陆游26.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A.《灯下漫笔》B.《论睁了眼睛看》C.《忽然想到》D.《春末闲谈》27.仁愧焦令谌的故事出自()A.《答司马谏议书》B.《段太尉逸事状》C.《祭十二郎文》D.《马伶传》28.以下不属于三玄的著作是()A.《论语》B.《庄子》C.《周易》D.《老子》29.风雅颂的划分依据是根据《诗经》的()A.表现手法B.国家C.乐调的不同D.写作时间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A.吕尚B.伊尹C.宗悫D.曹操二、填空题(20题)3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一、填空题1.阅读活动前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活动前言浙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xiáng()地之一。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年前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七千年前河姆渡的一个榫卯,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一块玉琮,承载.(A.zǎi B.zài)着浙江文化的厚重和智慧。

大禹治水的因势利导,浙东学派的义利双行,漫入江南烟雨,凝结成“两浙人文天下冠”的深suì()与豪迈。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寻脉之旅……(1)承载.( )(A.zǎi B.zài)(2)发xiáng( )(3)深suì( )二、综合性学习2.同学们搜集了与水有关的材料,请补充“水”的资料卡片(1)【字典中的“水”】请补全这一板块中①—①处空缺的内容。

(2)【诗文中的“水”】请你用古诗文名句将这一板块补充完整。

(3)【文人与“水”】下面任选板块中的一位文人,可以用“泽”字来评价。

三、文言文阅读学校要摄制组计划利用假期拍摄浙江有名的山水,吸引更多游客来浙感受自然人文。

请阅读下列拍摄脚本,完成任务。

【注】①表求:上表请求;①省:有关部门;①罗隐:唐代著名诗人,富阳新登人。

3.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赏山水之美】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富春山景。

大隐小隐二山拱峙于北,苍翠若屏障。

5.请你三个脚本中选择任一“视频取景”的内容,选择其中写景的语句,为视频配上相应的解说词,展现浙江美好风景。

【品人文之美】6.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罗隐十多次考进士没中,认为其不适合作为浙江名人介绍山水,请结合脚本二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道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出自《选举志》)四、现代文阅读水生万物,万物与人亦有着紧密的联系,请完成下列阅读任务。

【材料一】①亭,从高从丁。

停也。

2025届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5届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5届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钱锺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

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创作观点。

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吴娥川主人《生花梦》第一回中说:(小说)“然不必尽实,亦不必尽虚。

虚而胜实,则流于荒唐;实而胜虚,则失于粘滞。

”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

《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

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

”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

《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

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太腐”“太俗”“太杂”等缺陷。

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

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

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

中国文化的忧郁情结及园林中的病态美

中国文化的忧郁情结及园林中的病态美
, ,
书 画 以荒 寒 寂 寥 为 泼墨 枯

独死 去

到 后 来帝 王
称孤 称 寡 再 普 及 到 无 数 文 人 消极 避 世 志
. 。
上品
都 摆 脱 不 了 这 种 根 深 蒂 固 的忧 郁情 结


这 种 忧 郁 情结 从 哲 学

中国书画 中
酒 后 的潇 洒 泼 墨


观 世 界 观 价值 观 层 面 到艺 术 文 学 层 面 再 到技 术 层 面 都 深
e m
be
a u
y t
o
都 付 笑谈 中
blu
e
” 。
则表 现 大 起
e
y
w
o r
he
a r
hin
n
e se
c u rtu a
l

T h
o tio n
f
th e ,
大 落 后 看 穿 红 尘 的寂 寞 寥
be
a u
y t
o
f illn
e ss

g
de
in g

落 淡 淡感伤 :直 到 清 末 龚 自 珍


随 着发 展 在 忧 郁 情 节 主 导 下 产 生 了 病 态 的 审 美观 点

望 中 的《 长 安 》 望恢 复

遗 民忍 死

关键 词 : 中 国 文 化
A b s tr
a c t :T

忧 郁 情 节 病 态 美 园林
, ,

几 处今 宵 重 泪 痕
he
c
h in
e se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人文课小论文——中外园林艺术鉴赏曹鹏森08009421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地区的园林也各不相同。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家园林转而要向私家园林学习。

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富丽,有着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同时也全面吸收了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国外不同国家的园林也同样具有不同的风格。

日本庭园是在庭园中造山,并人工搭配水池、瀑布、庭石、草木等而建成的日本传统庭园。

不是对自然进行人工管理,而是将四季的植物变化、飞来的野鸟、昆虫、天气等都作为庭园景观的一部分融入其中。

另外,从庭园看到的景色称作“借景”,视为庭园的一部分。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 $’ ( 修回日期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园林 !""#$%!
陶 渊 明 的 同 时 代 人 赵 至 说 !"寻 历 曲 阻 #则 沉 思 纡 结 $乘 高 远 眺 #则 山 川 悠 隔 #%% 进 无 所 依 & 退 无 所 据 ’ ( 这 是 整 个 时 代 的 典 型 感 受 &所 谓 )洗 尽 尘 滓 &独 存孤迥 (’ 正是因为这些文人寄情山水 * 愤 世 嫉 俗 的 心 理 和 伤 怀 感 逝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影 响 了 园 林 &使 中 国 园 林 从 秦 汉 苑 囿 的 恢 弘 阔 丽 &转 而 发 展 成 为 自 然 山 水 园 ’ 这种审美心理显示出对世俗世界的 冷落与摈弃& 同时在园林造景和审美 上& 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病梅枯 荷 *苍 藤 古 木 *铁 干 缪 枝 *寒 塘 蝉 影 等 荒 寒孤寂之意的偏好& 表达着深林孤芳& 冲寂自妍的精神品格 ’
=>? ! 风 景 园 林 ( 古 典 园 林 ( 忧 郁 审 美 (
园林病态美
@ABC! %"""()))* ,!""# -%!("")"("# 4DEFC! +,-.) @GHIJ! /
.’: ;+1 ! ?1 *"( 9"+%0)09"7 0@ *"( ."+1()( */-6+*+01-% -()*"(*+=)A B/( =/(B*(6 <B)(6 *"(/( +) B )9(=+B% !"( DB/6(1) *"B* *"+) E+16 0@ 01 <%&( B()*"(*+=B% =/+*(/+01C
轴 !泼 墨 淋 漓 之 间 !往 往 是 荒 寒 寂 寥 之 境 $ 如 北 宋范 宽 的 * 溪山 行 旅 图 +, 图 % 和郭 熙的 * 树 色 平远 图 +, 图 ! - 等等 $ 这 尺幅的山水世界里! 无论是平沙无垠’ 霜 天 寥 落 ’山 高 月 小 !还 是 苍 藤 老 木 ’突 兀 怪 石 ’千 瘿 万 瘰 !都 表 达 着 兀 傲 坚 贞 ’ 冷 隽 幽 峭 的 品 格 追 求 !也 有 着 挥 之 不 去 的 凄 寒 萧 瑟 的 况 味 !% 万 里 悲 秋 常 做 客 !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 诗 情 画 意 之 间 共 通 的 ! 是传统忧郁审美的内在意蕴 $ 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和具象的山水 诗 的 中 国 山 水 园 林 !更 普 遍 更 深 刻 地 体 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郁审美意蕴( 山 水 园林 ’山 水 诗文 ’山 水 画!互 相 启 导 ’互 为 影 响 和 彼 此 浸 润 !特 别 地 表 现 出对忧郁审美情调的追求 $
./0123%45*6781
9 :
;
<! 在 中 国 传 统 的 审 美 哲 理 中 ! 存 在 着
人为什么会悲伤! 是否如庄子所 言 " 与忧俱生 # 中国的思想史自远古起 ! 就有大量关于忧伤的表达 $ 这种东方式 的 忧 郁 审 美 !长 久 地 影 响 着 艺 术 的 各 个 门 类 $ 中 国 常 用 的 %愁 &的 艺 术 概 念 !至 少 在 音 乐 范 围 里 可 以 追 溯 到 周 朝 !而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已 大 量 流 行 着 悲 ’哀 ’怨 这些关于忧伤的 % 美 & 的表述 &%’$ 好音以悲哀为主! 所谓叹息彷徨! 长歌当哭 ( 如怨如慕 ! 如泣如诉 $ 汉桓帝 听楚 琴 !慷 慨 叹 息 !悲 酸 伤 心 !曰 "%善 哉 ) 为琴如此 ! 一而已足矣 $ & 赵王迁于 房 陵 !心 怀 故 乡 !作 山 水 之 唱 !听 者 呜 咽 !泣 涕 流 连 !等 等 $ 而 中 国 山 水 诗 人 ! 亦 常 以 断 雁 啼 鸦 ’孤 舟 月 影 ’秋 风 残 荷 为 主 题 !咏 唱 风 景 !寓 大 自 然 的 永 恒 魅 力 于 莫 名 的 伤 感 ! 映 现 着 以 悲 为 美 ’以 愁为美的诗心 $ 如果再展开一卷卷传世的山水卷
! !"#$%&’()*+,寻 流 溯 源 !回 顾 山 水 园 初 起 的 魏 晋 南 北 朝 !政 治 动 荡 ’战 争 频 繁 ! 士 大 夫 阶 层普遍出现厌世倾向 $ 以 % 竹林七贤 & ’ 六朝谢灵运和陶渊明等为代表的一批
’()*"(*+=B% ./+*(/+01M 40/<+6 $(B&*7
特殊的忧郁审美情结 $ 在这种审美取向 下营 造的文人山水园林 ! 也表现出特殊的审美 取 向 ! 即对材料非常态或曰病 态的运用 ! 以及特 定 场 景 下 对% 丑 ’ 瘦 ’ 枯 ’ 荒 ’ 病 ’ 残 ’ 寂 & 的 咏 唱 ! 映现出以愁为美 ’ 以悲 为美的诗心 $ 文章 认为 ! 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造园的哲理 观 念和审美情趣 ! 才能透过表象 ! 认识中国园 林中的病态美 ! 从而实现清新理智的超越 和 提升 $
人 对 人 生 独 善 其 身 *旷 达 自 如 哲 理 的 感 悟 ’ 江 南 园 林 中 的 石 法 &经 历 代 文 人 的 推崇 与 评 判 &认 定 了 )透 *瘦 *皱 *漏 (的 审 美 标 准 - 图 ’ .& 而 盆 景 则 以 ) 枯 * 老 * 病 * 曲 ( 为上 ’ 另外 & 梅以病为美 & 荷以残 有 韵 - 图 ( .&) 寂 历 疏 松 欹 晚 照 & 伶 俜 寒 蝶抱秋花 (- 苏东坡诗 .’ 园景如此 & 园中 的欣赏者也沉郁在一片寒凉的消魂意 境 里 & 正 是 !) 如 何 不 管 身 憔 悴 & 犹 恋 黄 花 雨 后 香 (*) 断 肠 明 月 下 & 梅 摇 影 (&) 梧 桐更 兼 细 雨&到 黄 昏 *点 点 滴 滴 ’ 这 次 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 对 于 丑 石 病 枝 的 审 美 &其 实 也 是 高 洁 脱 俗 *兀 傲 坚 贞 的 人 格 抒 怀 ’ 霜 皮 老 树 &突 兀 怪 石 &自 然 生 命 中 孤 傲 不 驯 的 形 式 &自 然 而 然 成 为 人 格 生 命 的 表 现 形 态 $那 些 自 然 形 态 中 充 满 紧 张 意 味 的 因 素 &亦 自 然 转 换 成 生 命 中 自 强 不 息 的 张 力 因 素 ’ 清 人 论 画 &有 谓 )荒 寒 幽 杳 中 & 大 有 生 趣 在 ( - 戴 熙 .& 有 谓 ) 天 寒 木 落 & 石 齿 出 轮 &%% 聊 志 我 辈 浩 荡 坚 洁 (- 恽 南 田 .& 正 是 此 意 ’ 枯 松 * 病 梅 * 幽 竹 & 则 成为孤芳自赏 * 高风亮节之象征 ’ 总之 &园 林的 病 态 美&是 整 个 社会 文化心理 深 刻 影响 下 的 特殊 表 现 &对 荒 *残 *败 的 病 态 咏 唱 &成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审美涵养 ’ 断桥残雪 * 雷峰夕照 & 这些生 命 流 逝 *历 史 一 去 不 返 *人 生 空 幻 的 见 证 &酝 酿 出 历 史 人 生 的 感 悟 ’ 李 白 名 句 ) 西 风 残 照 & 汉 家 陵 阙 (& 之 所 以 ) 境 界 特 大 (& 能 ) 关 千 古 登 临 之 口 ( - 王 国 维 + 人 间 词 话 ,.& 正 是 由 于 将 个 体 人 生 悲 欢 聚 散的体验 & 推入历史的茫茫时空之中 ’ 唐代著名诗人和造园家白居易在 贬居江州时& 筑文人山水园庐山草堂& 又 著 文 + 咏 拙 ,!) 我 性 拙 且 蠢 & 我 命 薄 且 屯 % % 以 此 自 安 分 & 虽 穷 每 欣 欣 %% 葺 茅为我庐 & 编蓬为我门 ’ ( 北宋政治家司 马光 自 号迂 叟 &造 独乐 园 并 书 +独 乐 园 记 ,& 表 明 对 孟 子 所 说 ) 独 乐 乐 不 如 与 众 乐乐 ( 的反动 ’ 明清两代 & 越来越僵化的 政 策 & 更 多 地 限 制 文 人 的 政 治 抱 负 &并 最 终 把 他 们 赶 回 自 己 的 书 斋 )#*& 无 可 奈 何 的 失 意 中 &甚 至 有 不 少 人 开 始 纸 上 谈 园 & 在 意 念 中 构 筑 所 谓 的 ) 无 是 园 (*) 乌 有 园 (*) 将 就 园 ( 等 & 寻 求 精 神 安 慰 ’ 因
文 人 !面 对 天 翻 地 覆 的 社 会 巨 变 !不 满 朝政而又无力改变现实! 只能弃官归 隐 !遁 世 而 沉 醉 于 自 然 山 水 之 中 !追 求 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淡隐逸生活 $ 厌世情 感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政治上的忧 患 ’失 意 感 $ 阮 籍 ’嵇 康 等 人 的 诗 中 !多 次叙说了政治生活中个人生命如何被 放逐到边缘角落的悲郁 $ 其二是生命无 常 !人 生 短 暂 的 咏 叹 $ 以 生 命 苍 然 之 感 为 基 调 !慨 叹 生 命 得 不 到 安 顿 ’灵 魂 得 不 到 止 泊 !% 迷 不 知 吾 所 如 & 的 无 依 托 ’ 无 目 的 的 感 情 !成 为 六 朝 文 人 最 基 本 的 情感旋律 &!’$ 在 厌 世 情 感 的 主 导 下 !名 士 们 以 纵 情 放 浪 ’玩 世 不 恭 的 态 度 !来 反 抗 礼 教 的 束 缚 !% 越 名 教 而 任 自 然 &! 寻 求 个 性 的 解 放 !其 行 动 则 表 现 为 饮 酒 ’服 食 ’狂 狷 和 崇 尚 隐 逸 !也 就 是 所 谓 的 %魏 晋 风 流 &! 实 际 上 是 回 避 现 实 ’ 麻 醉 自 己 的 消 极 表 现 $ 寄 情 山 水 ’雅 好 自 然 的 社 会 风 尚 !导 致 山 水 园 林 的 兴 起 !出 现 了 民 间 造 园 成 风 ’名 士 爱 园 成 癖 的 情 况 !而 文 人 名 士 的 审 美 趣 味 !也 直 接 影 响 了 山 水 园林的艺术创作追求 $ 山水园林和山水 诗 ’山 水 画 一 样 !乃 是 时 代 精 神 久 久 寻 觅而获致的一块心灵的田园 $ 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 现象 ! 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 * 庄 子 +中 描 写 了 # 种 隐 逸 模 式 "嫉 俗 而 避 世 ’ 惧 祸 而 遁 世 ’ 悠 游 而 出 世 !# 种 模 式 在东汉已经全部成为现实 $ 到南北朝时 期 还 增 加 了 一 种 "以 退 为 进 !相 机 而 动 $ 如高卧东山的谢安’ 山中宰相陶弘景 等 $ 庄园正是隐居的最好场所 $ 庄园经 济 和 隐 逸 之 风 结 合 !带 来 山 水 审 美 意 识 和山水园林的产生 $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 渊 明 % 归 去 来 & 的 % 田 园 居 &! 谢 灵 运 在 *山 居 赋 +中 描 写 的 会 稽 别 业 !对 中 国 园 林 的 自 然 化 发 展 倾 向 !起 到 了 里 程 碑 式 的 作 用 !其 政 治 失 意 的 伤 感 情 怀 !亦 在 诗文中表露无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