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锦瑟教案2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锦瑟》的意境与主题,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抒发。
2.掌握《锦瑟》中的词汇、句式等语言表达方式,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锦瑟》的意境和主题,理清文中情节和人物心理。
2.难点:掌握如何分析和欣赏古诗词,发现古诗词的美。
教学准备1.《锦瑟》原文及注释。
2.看图识词的图片,包括涉及到文中的地名、建筑等等。
3.PPT演示,包括文本解析和配合图片欣赏。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PPT演示,先讲解和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阅读文本(10分钟)学生读原文,理解每个人物的心理,了解故事的情节。
3.文本解析(3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解读,重点关注情感修辞和词汇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中,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的问题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在感受和精神状态,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感触和启示等等。
4.图片欣赏和语文知识的运用(20分钟)老师集中对照着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古文词汇,掌握基本的古文词汇拼写和用法,从而提高对古文的触感和感受。
5.思考与讨论(20分钟)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分享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和主题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6.作文指导与布置(15分钟)老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写出一篇对《锦瑟》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锦瑟》这首古诗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价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语文《锦瑟》优秀教案范例学科领域:高中语文年级:高一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全文;(2)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及用法;(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关键字词、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领悟诗人的情感,体会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用法;(2)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3)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寓意;(2)如何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3)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理解诗人的心境。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锦瑟》的具体词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4.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解诗人的心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2 学生齐读《锦瑟》全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1.3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用法;2.2 学生合作探讨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2.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诗歌的关键字词、句子和结构;3.2 教师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3.3 教师举例分析诗歌的艺术价值。
4. 情感体验4.1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4.3 教师总结并进行情感教育。
《锦瑟》教案:悲怆的音乐与诗歌抒情

《锦瑟》教案:悲怆的音乐与诗歌抒情。
一、教学目标1.了解《锦瑟》的主旨思想和情感表达。
2.了解古代音乐和诗歌的融合与交流。
3.通过音乐与诗歌的融合,延伸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从《锦瑟》的形象描述入手,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悲怆氛围。
通过图片、声音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描述的琴声和心情。
让学生客观了解琴是古代音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并介绍琴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2.了解《锦瑟》的背景介绍诗歌的作者——李商隐,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辅导学生理解《锦瑟》的出处和背景故事,体验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3.音乐与诗歌的融合将古琴演奏与《锦瑟》的诵读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演奏和朗诵,感受音乐和诗歌的融合与交流。
可以邀请专业古琴演奏者到校,现场演奏,给学生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4.情感的抒发引导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表达自己对诗歌和音乐的感受。
可以通过班级分享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锦瑟》的音乐元素,包括节奏、旋律、音色等,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美学内涵。
通过较为专业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音乐和诗歌的融合,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古琴与诗歌的融合,学生在音乐和诗歌方面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次学习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所以可以说,本次教学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总结《锦瑟》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歌,它浓缩了李商隐的情感和思想,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和音乐的融合,真正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将得到更深刻的升华。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优质课教案2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典故,读懂诗歌句意。
2.初步领悟情感,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了解李商隐,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教学重点:字词典故句意的理解、领悟情感、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情感、品位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名句对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通。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赏析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便去世。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尤以《无题》组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无题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高中必修二《锦瑟》教案(2篇)

高中必修二《锦瑟》教案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____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锦瑟》高中教学设计

《锦瑟》高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锦瑟》,使学生了解毛泽东的思想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锦瑟》的内容、主题、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2. 毛泽东的思想价值观在《锦瑟》中的体现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 鉴赏《锦瑟》的艺术特点,包括语言运用、形象描写等方面。
4. 以《锦瑟》为素材,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给学生播放《锦瑟》的朗读或音乐,并让学生感受音乐和文本所传达的情绪和意境。
Step 2:了解作者和背景教师给学生简要介绍毛泽东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同时,简要介绍毛泽东写《锦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Step 3:分析《锦瑟》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锦瑟》的诗歌原文,并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学生可以讨论以下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了主题?2. 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有哪些?有什么特点?3. 诗歌的情感表达如何?Step 4:讨论毛泽东的思想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毛泽东的思想价值观在《锦瑟》中的体现,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讨论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毛泽东的思想观点有哪些?2. 诗歌中表达的社会现实有哪些?3. 诗人希望通过《锦瑟》传递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Step 5:鉴赏《锦瑟》的艺术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锦瑟》的语言运用和艺术特点,包括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意象描写等方面。
Step 6:写作练习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练习的话题,例如“我的锦瑟是什么?”,要求学生以《锦瑟》为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出一篇小故事、情感散文或诗歌。
Step 7:展示和讨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
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锦瑟》优秀教案范例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锦瑟》的背景和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和意义的介绍。
2. 诗歌形式的分析和解读。
3. 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和意义,解析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批判性思考。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能力。
二、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锦瑟》的背景和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和意义的介绍。
2. 诗歌形式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和意义,解析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歌学习,激发对《锦瑟》的兴趣。
2. 诗歌背景和意义:讲解《锦瑟》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诗歌形式分析: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包括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形式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三、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深入探讨《锦瑟》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锦瑟》的艺术特色。
2.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引导学生从意象、韵律、修辞等方面分析《锦瑟》的艺术特色。
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李商隐《锦瑟》教案2课时简案

李商隐《锦瑟》教案2课时简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这首诗,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感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内容:李商隐的生平简介。
《锦瑟》全文的学习与赏析。
诗中意象与修辞手法的分析。
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锦瑟》的内容理解与背诵。
诗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难点:诗中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诗人情感的深入挖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合作学习、创作实践。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锦瑟》文本复制件、白板笔。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启发式提问:询问学生对“锦瑟”有何联想,引出主题。
简要介绍李商隐及《锦瑟》的历史背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朗读《锦瑟》全诗,教师先读,学生跟读。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关键词语的解释。
三、互动讨论(10分钟)小组讨论《锦瑟》中的意象,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提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回去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背诵情况。
二、深入分析(15分钟)分析《锦瑟》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三、创作实践(10分钟)鼓励学生以《锦瑟》为灵感,创作一段文字或绘制一幅画。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学生的创作和课堂表现。
强调《锦瑟》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五、作业布置:完成《锦瑟》的背诵。
六、写一篇关于《锦瑟》的感悟,阐述自己对诗中情感和意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授《锦瑟》后,学生对其朦胧意境有一定感悟,但理解仍有难度。
反思教学,应多结合诗人经历阐释诗歌。
板书设计:课题“锦瑟(李商隐)”;左侧为重点字词解释,右侧为情感分析“惆怅、追忆、迷茫”;中间为表现手法“用典、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教案2
备课人董志霞锦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
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
“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
物犹如此,人当如是。
“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
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1.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