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合集下载

G317(213)线映秀至汶川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年3月8日

G317(213)线映秀至汶川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年3月8日

G317(213)线映秀至汶川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年3月8日国道317(213)线映秀至汶川二级路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一、项目基本情况国道317(213)线映秀至汶川二级路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是交通部全额补助的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也是四川省启动的第一批重点公路恢复重建项目之一。

路线全长58.185公里,总投资7.44亿元,计划工期一年。

本项目先期启动土建施工(主要涉及跨江大桥及涉水工程等),招标工作于2022年11月底完成,2022年12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土建招标工作于2022年2月结束,2022年3月1日全面开工建设。

为顺利实现2022年5月12日映秀至汶川二级路双向通行目标,都汶公司在项目全面启动之前就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对该项目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管理。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地震后抢通的国道实行了两次断道封闭施工。

两次封闭施工期间(共10天)完成投资约8849万元,每天完成投资约885万元,是正常施工时的14倍。

桃关至草坡、老虎嘴、磨子沟改线段累计完成石方爆破约10万方;完成了13.2公里的沥青混凝土应急路面铺筑,2022年5月12日实现了映汶二级路双向通行目标。

彻底改变了桃关至草坡老成阿路路窄、弯急的历史,彻底改善了老虎嘴、磨子沟段坡陡、弯急、堵车严重的状况,创造了抗震、抢通、重建奇迹。

按照省委李崇禧副书记和交通运输厅高烽厅长的要求,控制性工程草坡大桥于2022年6月20日提前一个半月实现了开放交通目标,彻底改变了草坡段交通不畅的面貌。

截止目前,映汶二级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3.7%。

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主要工程数量表二、项目的重要性三、项目的重建模式都汶公司自2022年9月以来,在交通厅和川高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紧紧围绕都汶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建设中心,坚持“科学、安全、快速、节约”的建设理念,迅速组建前线指挥部,建章立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靠前指挥狠抓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构筑安全_舒适与健康的绿色新家园_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震后重建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考

构筑安全_舒适与健康的绿色新家园_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震后重建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考

构筑安全、舒适与健康的绿色新家园——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震后重建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考曾坚1 曹笛1 陈天1 杨峰江2作者单位: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2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收稿日期:2011-03-13摘要/结合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震后重建的设计,提出了绿色安全的理念与基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减灾防灾的原则,介绍了重建的村落结构、功能布局、建筑群组织、生态景观设计和防灾空间布局等内容,并结合住宅单体设计与建筑细部塑造,探索了村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重建具有文化认同感的精神家园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渔子溪村 震后重建 绿色防灾 设计实践ABSTRACT/ The post-disaster rebuilding design for Wenchuan Yingxiu Yuzixi village shows us the green security idea with the principle of reducing and preventing disaster under a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contents related to settlements’ structure, function distribution, organization of building group, eco-scape design and spatial layout for preventing disaster, etc. Furthermore, it explores the idea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by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esign and details treatment. It also explicates the design method for rebuilding spiritual home with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fy.KEY WORDS/ Yuzixi village, rebuilding after disaster, green prevention of disaster, design practice1 村落的地理区位与概况渔子溪村位于四川汶川映秀镇镇区西北部台地上,被誉为“映秀第一村”。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谢蓉;邓楚雄;吴永兴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09(25)3
【摘要】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将为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制订灾后重建规划时应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法律依据,在灾害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恢复灾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此外,还应处理好异地重建、移民安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问题.
【总页数】3页(P262-264)
【作者】谢蓉;邓楚雄;吴永兴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
【相关文献】
1.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灾后重建规划思路 [J], 邱建
2.灾后重建规划与设计集成方法实践“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十年回顾 [J], 周俭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召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专家论证会审查论证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 [J],
4.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思考 [J], 邹德慈
5.2011年全国规划院院长会议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总结交流会在成都隆重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20•【字号】东府办[2009]35号•【施行日期】2009.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09〕3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九年三月二十日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我市对口支援汶川县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对口支援汶川县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广东省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措和使用的指导意见》及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援建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我市财政性资金,以及市慈善会、红十字会接收的捐赠资金投入用于映秀镇恢复重建的项目。

经营性项目的管理由投资主体自行确定。

第三条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我市对口援建工作。

领导小组向灾区派出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市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市直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能负责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并履行派出相关人员到现场开展工作的责任。

有关部门派出人员同时接受市工作小组的协调和领导。

市建设局主要负责项目招投标监督、施工安全监督、建筑质量监督以及新型防震建筑材料的应用等工作,并按要求派出相关人员到施工现场开展工作。

映秀湾水电站首部枢纽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设计

映秀湾水电站首部枢纽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设计


要 :5 1 ” “ . 2 汶川地震 对水电工程造成 了破坏 , 位于地震 中心区域 的映秀湾水 电站 的震损 情况和修复重 建设 训‘是人们关 注的 ,
重点之一。为全面掌握地震对水 电工程 的破坏影响 , 并使映秀湾水电站尽快恢 复发 电, 院在灾后第一 时问对映秀湾水 电站展开 我 了全面的灾后调研 , 全面 了解 电站 的灾损情况后 , 在 对电站首部枢纽 进行抗震复核分析计算和灾后恢 复重建设计。本文对此 进行
游堆石 ) 段 , 大 坝 高 1 . m。 闸基 覆 盖 层 最 大 坝 最 35 深度 4 m, 5 闸基 下 部沙 层 地 质 判 定 为可 液 化 沙 。基 础防渗 采用 钢筋 混凝 土 铺 盖 加 悬 挂 防渗 墙 , 防渗 墙 位 于 闸上游 2 m 的 铺 盖 上 , 深 2 . m; 层 采 用 0 墙 50 沙
7 0~9 m, 0 闸后 护坦 长 5 m。经 过 约 4 m 取水 隧 洞 6 k 引水至 下游左 地下 厂房 发 电。
看, 闸室之间沉降缝无 明显的错动 , 闸基无不均匀沉
降 。现场 目测所 有 闸墩均 无 明显 裂 缝 产生 。5号 泄 洪 闸上 、 游右 边墙局 部倾 倒垮 塌 ; 下 漂木道 弧形 挡墙
水 隧洞连 接 , 游 与 左岸 导 墙 连 接 。拦 河 闸顺 坝 线 上
2 “ . 2 汶 川 地 震 后 震 灾 调 查 5 1”
2 1 灾后现 场调 查 .
20 0 8年 5月 1 2日四川汶 川 发 生里 氏 8 0级 地 .
长度 16m , 水 流长 2 m, 5 顺 5 最大 闸高 2. m, 有 14 设 1孔漂木 道 和 5孔 泄 洪 闸 。其 中漂木 道 紧临取 水 口 布置 于最左 侧 , 闸室净 宽 1m, 泄 洪 闸右 邻 漂木 2 1号 道, 闸室 净 宽 1m, 号 泄 洪 闸 以右 为 2~ 2 1 5号 泄洪 闸, 闸室净 宽 均 为 1m。 右岸 为 混 凝 土 储 门槽 ( 4 上

地震灾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映秀漩口中学遗址为例

地震灾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映秀漩口中学遗址为例

·60·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A06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摘 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重灾区映秀镇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造。

时隔11年,本文将以映秀漩口中学遗址为例,结合现在的灾区发展情况,探讨与研究地震灾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震;灾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映秀漩口中学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已有11年,在幸存居民、当地政府和外来游客的努力、帮助下,受灾地区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在众多重建规划项目中,学校建设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作为教育、培养、呵护和关爱年轻生命的场所,学校在震后重建中的定位不单单只有教书育人这一基本职能,还应具备治愈受灾人群心灵、纪念灾难及逝者、重塑当地特色文化等功能。

灾后重建的5年内,有大批学者对汶川地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包括对建筑物防灾减灾结构方面的研究[1]、基于灾后重建相关政策对重建方案的反思与剖析、对震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等。

对于重建后的校园景观结构分析以及后续发展方向、现存问题等,均没有详细深入的讨论,本文旨在以映秀漩口中学为例,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 灾后重建校园景观结构1.1 基地概况漩口中学是阿坝州的一所重点中学,原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

目前的漩口中学是原漩口中学与映秀中学合并形成的,统称为“漩口中学”。

漩口中学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汶理茂三县第二所高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漩口中学以师资雄厚及较高的升学率,一直位于阿坝州各中学前列。

“5·12”地震后,政府及规划设计人员并未清除这里重建校园,而是选择保留该校倒塌的教学楼,并对校园进行适当的规划设计,建立了一处纪念性的供后人学习了解的场地。

1.2 周边环境概况漩口中学位于映秀震中遗址区内,其周边建有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地震民居遗址、映秀小学遗址等纪念性场所,还有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映秀湾公园、科普体验馆等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和国家税务总局汶川县税务局映秀税务分局、秀萍社区工会委员会、映秀人民法庭等政务单位。

汶川县映秀镇特色魅力乡镇规划

汶川县映秀镇特色魅力乡镇规划

汶川县映秀镇特色魅力乡镇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保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建设,促进映秀镇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汶川县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

第2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4 . 《镇规划标准》(2007年)5.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2008)6.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2008年5月30日)7. 《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8年)8. 《镇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广东省建设厅,2008)9. 国家、四川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阿坝州、汶川县相关规划10. 政府正式发布的灾害范围评估报告、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报告等第3条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1. 规划期限2008——2010年为恢复重建期(近期),2010——2020年为提高发展期(远期)。

2. 规划范围镇域规划范围:映秀镇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村镇,面积为115.12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映秀镇中心镇区规划的范围,总用地面积2.45平方公里。

3. 规划区范围内所有个人和单位的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

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先进的抗震技术,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施工工艺,集合优秀的设计师和优秀的施工管理团队,把映秀镇建设成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样板工程、抗震建筑的示范区。

第5条规划原则1.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2. 尊重自然,科学布局原则3.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4. 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原则5. 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原则6. 厉行节约,保护耕地原则7. 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原则8.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第6条规划目标在国家重建目标指引下,突出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典型性”与“示范性”,着力打造抗震建筑示范区,凸显羌、藏、汉多民族融合的地域特色,为其他灾后重建地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基于“修复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修复体系构建

基于“修复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修复体系构建

基于“修复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修复体系构建
吴屹豪;吴炎阳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22(37)3
【摘要】在当前新一轮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同时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创新发展的双重挑战。

论文藉由西方遗产保护领域中“修复理论”的引入和阐述,以“修复”来协同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两方面的动力机制,通过将修复理论向城市街区尺度进行拓展,建构起了城市历史街区修复的体系模块。

在此基础上,研究聚焦于城市形态修复,解析其要素构成并且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建立起一套具备内部融贯性的修复理论。

【总页数】7页(P80-85)
【作者】吴屹豪;吴炎阳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TU87
【相关文献】
1.“断城活化”理念下的城市历史地段系统修复设计--以恩施市六角亭南门历史街区为例
2.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历史街区风貌规划研究——以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3.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下乡土文化景观修复设计——以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4.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以南京颐和
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5.基于建筑叙事理论的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研究
——以岳阳聂市镇历史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网络——点、线、块、面体系 结合城镇绿化广场开放空间、水系及道路系统,构筑以 生命线、安全中心、安全点和安全通道等组成的网络系 统。同时提高城镇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煤气、热 力、消防等系统的抗灾能力。
安全基础设施——综合防灾救灾 在安全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消防、应急物资储备、 应急通讯、应急医疗救助等设施点要求,做到平时安全 有效、灾时快速救援。
3.3、《汶川县映秀镇总体规划(2007-2020)》 3.4、《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6-2011)》
(1)发展战略:——旅游带动战略 ——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和谐发展战略 (2)城镇职能:——休闲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 ——县域公共交通换乘中心 ——县域水电业服务基地 ——区域旅游综合服务节点 (3)城镇性质:“5.12汶川大地震”的纪念及遗址旅游中心、川西北地区的旅游门 户重镇、汶川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观光基地。 (4)用地规模:规划区面积约191.4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81.78公顷。 (5)人口规模:10500人 (6)功能结构:一心、两轴、三组团 (7)空间结构:两轴、两带、六节点 (8)用地布局:——居住—时空延续、集中成规模、特色化 ——行政—让利于民、带动后进地区 ——商业—提升旅游配套档次、服务半径合理 ——文化—突出地震纪念、提升旅游配套档次 ——文物古迹—保持标志性场所的原真性、充分利用不可建设用地 ——绿地—亲水性、充分结合防灾减灾要求 ——工业—选择性保留环保、附加值高企、优化二产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渔子溪上坪抗震纪念馆
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分目标四:安全体系示范
抗震安全体系体系由生命安全网络和生命基础设施两部 分构成。
道路系统安全: 保障城区双出入口;加强城市道路密度;街坊内部增加疏散通道 功能布局安全: 公共服务用地的合理选址;重大基础设施选址;居住区避险防灾模块设计、
一、背景分析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中国四川
川西层面
汶川县行政区划
映秀镇行政区划
1、区位及范围
1.1、区域位置 映秀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 是阿坝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门户重镇。 它也是川西、川北旅游环线的分水岭,东接都江堰、南邻汶川漩口镇、 西靠卧龙自然保护区、北通汶川县城及阿坝州各县。 镇区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都汶高速公路修 通后仅13公里),距离成都市区88公里。213国道、303省道和即将修通的 的都汶高速交汇于此。
2、现状条件分析
1、现状建设情况
现状居住
现状板房安置集中于四个区域:鱼子溪樱桃坪、渔子溪岷江西岸、中滩 堡、黄家院。 黄家村由于道路不通,无法完成板房施工建设。帐篷区集中分布在黄家 村范围内。
现状道路 新国道G213都江堰至映秀镇段已经抢通,但北上汶川县城地段受损严重; 省道S303损毁情况严重,无法通车;镇区内道路以震后抢修新建的道路 为主,其中铁军大道和滨河路为镇区主要道路。
3、利用老城区废墟遗址建设纪念公园,规划博物馆、地震教育主体公园等,将 科普教育、纪念与游憩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发展全国性的地震教育基地。
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水口纪念广场 规划结合环形生态走廊,修建环形步道系 统,形成主要的纪念体系,串联各个纪念 教育设施,并且结合两条主要水系,“T 型”展开服务功能。 漩口中学遗址博物馆 抗震建筑试验区 岷江纪念雕塑群 新镇城市标记 岷江东岸追忆平台
支撑体系安全:
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第一部分 说明文字
一、背景分析 二、定位研究 三、主题策略
四、重点地段设计
五、控制指标 六、实施建议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高程
坡度
工程地质
水文
市政设施走廊
现状危房、废墟
结论 必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依山就势,灵活多变的布局原则。 用地评价图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3、上位规划解读
3.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3.2、《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地震旅游为主体 把地震旅游的开发摆在首位,形成以地震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内其他旅游 资源的开发,成为地区的名片,是映秀旅游业获得成功的必然选择。 休闲旅游为依托 作为对地震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休闲旅游拓展了映秀旅游以地震为核心 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效法丽江地震后迅速发展的先例,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 风情街区,增加娱乐、餐饮、住宿与酒吧等功能要素,拓展游客在映秀旅游 的选择面,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为支撑 利用映秀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地方特产推行生态旅游,以生态农业为重点,对 传统特色食品、药品与纪念品进行重新包装,增加特色产品生产的可参与性 以激发游客的兴趣,在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丰富旅游内涵。 创意旅游为补充 利用丰富的地震遗留资源,利用独特的遗址建立户外运动设施与艺术展览场 地,定期举办大型户外活动与艺术展览,吸引游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提 升映秀的城市品质与知名度。
综合评价 一类用地:为适宜建设区,包括现状已初步平整的板房和救灾帐篷区,地质条件较好,主要分布 在岷江西岸。用地面积31.86公顷。 二类用地:需要一定工程施工可建设区,包括现状的震后未拆除危房和未清理的废墟以及渔子溪 坪的山坡台地。用地面积40.78公顷。 三类用地:不适宜建设区,包括地震断裂带两侧200米范围,地震后周边山体的次生灾害区域, 110KV及以上高压走廊,地形坡度大于25%的地区以及紫坪铺水库(岷江)历史最高蓄水海拔877米 淹没范围。用地面积83.33公顷。
1.2、规划范围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以《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恢复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 为主,主要包括中滩堡、渔子溪、枫香树、黄家等村的用地,规划区面 积约1.9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82公顷,规划人口为1.05万人。
规划范围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二、定位研究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 广东援建典范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规划总目标
规划主题
“把映秀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 “把映秀建设成为广东援建典范”
小镇特色:映水秀山铭城、民族特色提炼、新老镇区融合
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
恢复重建城市设计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规划通过生态宜居、产业持续、纪念体系、安全体系与建筑形态等方面树立典 范,为其他灾后重建地区树立新标准。
分目标一:生态宜居示范
充分注重自然山水格局,使“山、水、城”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和谐对话, 凸显“三山两水夹一城”的整体生态宜居。
山——雄奇壮阔的背景 以大山为依托,面山而居, 眺望山峰挺拔、郁郁葱葱。 体验居于山中宽广的胸襟。 水——秀丽悠远的脉络 以江溪为脉络,毗水为邻, 近观江水奔涌、溪水潺潺。 感受居于水岸悠远的意境。 城——闲居世外的桃源 以闲适为气质,世外安居, 融入惬意生活、无拘无束。 感受居于桃源畅快的情趣。
抗震教育纪念园地 安居乐业宜人家园 山水风光魅力小镇
规划分目标
规划主题分解
纪念意义:主导功能分区、城市肌理分区、重建模式分区
生 态 宜 居 示 范
产 业 持 续 示 范
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 系 示 范
安 全 体 系 示 范
建 筑 形 态 示 范
重 建 进 程 示 范
家园内涵:环境设施布局、旅游休闲系统、安全体系架构
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二台山、渔子溪上坪生态恢复 生态廊道建设 河岸绿化整治 滨水居住区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分目标二:产业持续示范
映秀镇震前因借便利的交通,旅游产业已有初步发展,震后的恢复重建无疑进 一步增加了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灾后观光旅游成将成为其旅游的主要特色, 旅游产业是镇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镇区北部的产业区(以药厂为核心) 可进一步发展包括传统医药、地方纪念品在内的旅游特色产品加工业,旅游产 业成为跨震前、震后良好发展的得到后续利用的产业典范。
现状环境 现状环境受地震影响,镇区各主要山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镇区普遍 出现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地面植被耕地等受损严重。
震后震区现状图
CONCEPT PLAN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NEW CITY IN YINGXIU
2、建设用地评价
评价因子 选取工程地质、地貌地形、水文气象、基础设施走廊四方面对规划区范围内用地进行用地评定。
规划将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作为震后规划的 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映秀三面环山中间临水 的生态资源,提出”三山二水夹一城“的城 市生态景观格局,通过一条完整的生态通廊 来链接各个生态要素。 依托周围山体、穿城水系作为映秀镇整体背 景,通过生态廊道创造整体连贯的自然开敞 空间,结合山脊绿带、山谷绿带、滨河绿带 为生态走廊,将城市外围的自然森林引入城 市。 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公园路以及绿道、蓝道 网络设计,使之相互渗透。将映秀镇城市与 山水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统一体。呈现“山、 水、城”合一的网络生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