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神经调解

合集下载

如东县马塘中学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激素调节

如东县马塘中学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激素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考纲导读
1.血糖调节(B级)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A级)
3.动物激素的调节(B级)
4.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级)
一、问题导思
1.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分泌的部位?作用的机理?
2.掌握以下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和作用机理?
思考提升:常见几种激素分泌失调导致的病症如呆小症,侏儒症等?哪些激素不能口服?激素的作用与本质?
3.人体正常血糖值?血糖3个来源和3个去向?血糖调节的方式?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和作用关系?
思考提升: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是否就是糖尿病?
4.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各自作用的靶器官?激素调节的3个特点?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还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作用途径、范围、时间、速度,联系)
5.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知道寒冷和炎热条件下机体如和维持体温的恒定?水盐调节的方式和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的部位及作用机理?
思考提升:血糖、体温、渗透压的调节中枢?感觉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
1。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一、选择题1.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开学摸底)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 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 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2.(2014届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3.(2014届山东省山师附中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A.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C.能传导兴奋,并能控制生物节律D.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的变化4.(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广雅、六中高三9月三校联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5.(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铁一中高三8月第一次测试)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与其功能相符的是()①体温调节中枢②分泌抗利尿激素③人体渴觉中枢④血糖调节中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2014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新高三素质测试)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C.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就可以保持稳态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_7. (2014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值仍能维持稳定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返回目录
专题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核 心 考 点 整 合
[答案] B [解析] 图示中的箭头表示激素的分泌,催产素是由神经 垂体分泌的。 [点评] 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既能产生兴奋又能分泌激 素,与垂体的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 的重要环节。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 力。
返回目录
专题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例2
图4-10-8表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调节的模式图。
核 心 考 点 整 合
图4-10-8
请据图回答: (1)图中X细胞为____________细胞。若“+”表示促进作 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②处为____________(填 激素名称),作用为________(填“+”或“-”)。
返回目录
专题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核 心 考 点 整 合
[答案](1)下丘脑(神经分泌) 甲状腺激素 - (2)细胞内 (3)高 垂体 (4)能 [解析] (1)本题图示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调节的模式图。 据图可知X细胞为下丘脑细胞,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②代表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要进入 垂体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表明该激素的受体在垂体细胞 内。(3)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的受体被抑制,则 激素C释放量比正常情况下少,为了促进激素C的分泌,激 素B的分泌量会有所增加;而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 下丘脑功能正常,静脉注射激素B后,发现激素C含量明显
返回目录
专题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核 心 考 点 整 合
升高,说明甲状腺功能也正常,则病变部位在垂体。(4) 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直接进入内环境,经体液的传送作用 于靶细胞,因此在毛细血管内能检测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 素。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能从图表 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然后进行图文转换,将所学知 识与题中的背景材料相联系并进行答题。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能力呈现【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应注意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从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进行联系综合,来分析稳态调节的机制。

2. 结合社会和生活中与人体营养、健康与疾病防治问题有关的材料信息,以调节机制为出发点,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调节的生理过程。

1. (2013·南京、盐城二模)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③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人体的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A. ①B. ④C. ①③D. ②④2. (2013·南通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B. 与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内环境中被分解D. 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3. (2013·苏州一模)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含有CO、尿素、性激素和胰蛋白酶等成分2B.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一定会引起过敏反应C. 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将导致组织水肿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大量丢失4. (2013·无锡一模)穿不合脚的鞋子走路,脚上可能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A. 组织液B. 淋巴C. 血浆D. 细胞液5. (2013·镇江一模)某同学在参加远足活动的过程中,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

此时( )A.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 内环境pH失衡,乳酸含量升高C. 虽然代谢产物大量产生但仍然保持内环境稳定D. 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课堂评价1. (2013·无锡一模)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一段时间内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 血液中CO含量上升,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22. (2013·镇江一模)CAV16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2014年高考生物(第02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09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含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第02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09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含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第02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09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

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D.此过程涉及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2.(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B.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的要点,具有理解、思维能力。

3.(2014届辽宁新民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考试)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4.(20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若右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l传递到细胞2快C.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D.若细胞l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5.(2014届北京东城区示范校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下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B. 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 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D.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6.(2014届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状元之路】2014高考生物(新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6PPT)

【状元之路】2014高考生物(新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6PPT)

•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结构名 称 主要神经中枢 功能 具有感知、控制 躯体的运动, 语言、学习、 记忆和思维等 方面的高级功 能(最高级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
语言中枢、躯体运 大 动中枢、躯体感 脑 觉中枢、视觉中 脑 枢、听觉中枢等 小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 脑 枢
• 2.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
• 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会导致特有的某种言 语活动的功能障碍。
• [应用训练5] 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 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 “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 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 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 [解析]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 小脑和脊髓。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 同。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 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控制脑干、小脑、脊 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小脑有维持躯体平 衡的功能,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 需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脊 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各个中 枢的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调控。“植物人”失去所有高级神经活
•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 入神经。 •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 “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K—”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 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 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 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回扣教材

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配套课件

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配套课件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
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
项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
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使 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 化分解,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 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这是一种
吸收。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
★★
本考点属高考高频考点之一,题目考查范围广、难度
稍大、涉及血糖平衡及调节过程、体温稳态及神经、体液调
节途径、水平衡调节过程等,题型既包括选择题又包括简答 题及实验探究题,尤其以综合性考查为主。
【典例2】
高考地位:5年6考
(2012上海卷、海南卷,2011上海卷、 2010江苏卷……)
1.体温恒定的原理 机体产热量=散热量,也就是说体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产
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2.调节过程图解
由上图可知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过程一般认为寒
冷环境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炎热环境中只有神
体内深部的温度变化一般不超过0.5 ℃。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这里既有生理性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又有行为性调
节(穿棉衣等),都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2012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卷,2011北京 高考地位:5年10考卷、海南卷、2010江苏卷……)
1.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①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

2014届同心圆梦押题卷(四川)生物押题01答案与解析

2014届同心圆梦押题卷(四川)生物押题01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同心圆梦教育中心2014届同心圆梦押题卷生物押题一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结核杆菌为细菌,是原核细胞,宿主细胞为动物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别的细胞器,A错误;结核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体现了宿主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作为具有细胞的生物,都有生物膜,生物膜都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D正确。

2.【答案】B【解析】从图可知,甲是自由扩散,乙是主动运输,丙是协助扩散,氧气从胞外进入细胞溶胶内后再扩散到线粒体的内膜生成水;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跨膜蛋白位于两侧的是亲水的,内部是疏水;胰岛素是蛋白质,通过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加速葡萄糖向细胞运输、促进细胞内糖元合成;受刺激后,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内,导致兴奋的产生。

3.【答案】A【解析】据测量数据分析可知,单侧光照时生长素没有发生横向运输,若背光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则黑暗条件下也会弯曲生长,A错误;发育的果实所需生长素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B正确;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方向运输,因此侧芽的生长素不能向顶芽运输,C正确;果农为了多结葵花子,本想利用生长素防止落花,但使用生长素后,导致葵花凋落,这是由于生长素配制浓度错误,而出现了疏花的结果,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4.【答案】C【解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如葡萄糖)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而糖尿病人的尿中有葡萄糖;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通过纸层析法对胡萝卜素进行鉴定,利用的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把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没有利用颜色反应,所以答案选C。

5.【答案】D【解析】黄瓤西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第一次使用秋水仙素是诱发基因突变,作用于有丝分裂间期,第二次使用秋水仙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模拟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 跟踪训练 3 2013· d 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 是( )
A.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 要能量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作用于⑥ C.兴奋由 b 传至 c 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 b→c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
3.突触中兴奋传递图解读 (1)图示
(2)解读 ①图示中有 3 个神经元,2 个突触。 ②箭头处给予刺激,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 b、c、d、e, 但 a 处不能检测到。 ③此图示说明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 导。
(3)电位测量
①刺激 b 点,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至 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 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传导过程及特点[判断正误] (1)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2)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 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 奋。(×) (4)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 体或树突。(√)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基础梳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判断正误] (1)反射是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非条 件反射,眨眼反射是条件反射。(×) (3)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 律性应答。(×)
特别提醒 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跟踪训练 2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 使突 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提示:H 区不是听觉中枢。H 区损伤后听不懂别人说话, 而听觉中枢受损后,听不见别人说话。
知识整合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神经元(结构如下图)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 奋(神经冲动)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 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
考点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不同的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 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 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 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 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考向一 解读电位变化曲线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 受刺激部位细胞 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产生神经冲动。 该部位受刺 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解读:a 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 通道开放; b 点——0 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 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 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 段——静息电位。
根据以上两种类型的突触, 可以看出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 递方向是: 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 突。
2.传递过程及特点 (1)传递过程
①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 基酸类物质等。 ②神经递质移动的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特别提醒 (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是由突触所决定的。 (2)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作用,并非跨膜运输(不属 主动运输),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 相关, 且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 释放的递质需经突触 间隙的组织液。 (3)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含量相对较多,主要与 其代谢及分泌功能有关。 (4)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即被分解,如果不能分解,则 会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例 1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 段的 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 B.b~c 段的 Na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 段的 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 段的 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 在神经纤维膜上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 当神 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离子通道开放, 于是膜外钠离子 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造成 了内正外负的电势反转现象(a~c 段)。 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 子通道又重新关闭, 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 钾离子又很快流出 膜外(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 来的外正内负的状态(c~e 段)。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 Na 内流的结果,Na 经通 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 属于被 动运输,K+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 后膜内。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问题引领:(1)突触有几种类型?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是什么? 1.突触类型
技巧点拨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围段(远离中枢的位 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 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
言语区 运动性言语区(S 区)→ 运动性失语 听觉性言语区(H 区)→ 听觉性失语 视觉性言语区(V 区)→ 视觉性失语 书写性言语区(W 区)→ 书写性失语 联想记忆 Sport→S Hear→H Visual→V Write→W 患病特征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 文字,但不会讲话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 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 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 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 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跟踪训练 4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 用
解析:脊髓和脑(包括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 位于脑干, 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 射;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一种分级调节, 高级神经中 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都起作用。 答案:B
①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②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③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 ④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⑤缩手反射由 3 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 内有 2 个突触结构, 而膝跳反射只有 2 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 1 个突触结构。 ⑥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和运动神经元。
解析:a 代表突触小体,③代表突触小泡,④、⑤、⑥分 别代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兴 奋只能由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这是因为树 突和细胞体内没有突触小体, 不能释放递质, 所以兴奋不能由 树突或细胞体传向其他细胞。 神经递质有两种: 兴奋性递质和 抑制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难以兴 奋。 答案:B
思维点拨: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和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 递过程。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①突触的结构; ②兴奋时, 膜内外电位的变化; ③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效果。 解题时注意突触中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所以突触小体内线粒体较多, 而且高尔基体也较多; 要区分清 楚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和突触几个概念。 概念 含义 轴突 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 突触小体 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的结构 突触小泡 是突触小体内的囊泡结构,里面有神经递质 突触 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
特别提醒: (1)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外, 还需要适宜的刺激。 (2)没有感觉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 受损, 而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伤都有可能导致无法完成反 射活动。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产生机制 (1)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特点:双向性,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 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思维激活 2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 传递吗?为什么? (2)反射弧中既有神经纤维,又有突触,那么兴奋在反射 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提示:(1)不能。神经冲动不能通过突触间隙。 (2)单向的。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连线]
思维激活 3 H 区是否就是听觉中枢,其损伤后在听觉方 面有什么不同?
(2)特点 ①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 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由 于突触的单向传递, 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 行。 ②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 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 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所以 需要较长的时间(约 0.5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