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4课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系列二)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完美课件

作业
结合小说体现的风景美或人性美写一段赏 析文字。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 底世界 的喜爱 之情, 激发学 生热爱 大自然 、探索 自然奥 秘的兴 趣。
•
2.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 ,了解 海底是 个景色 奇异、 物产丰 富的世 界。
•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 段方法 ,初步 学习围 绕中心 句概述 自然段 主要内 容。
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安东诺夫卡苹果
步入场景
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而 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 称。《安东诺夫卡苹果》主要展现了 哪些场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面画 内容。
初秋果园风情图
村庄、庄园生活图
人 教 版 选 修 《外国 小说欣 赏》第 二单元 《安东 诺夫卡 苹果》 课件 ( 2 2张P PT)
(第一章) ★我至今还记得,我那时曾经觉得当个庄户人是
件异常诱人的事。每当阳光明媚的早上,顺着 村子按辔徐行的时候,你止不住要想,人生的 乐趣莫过于割麦、脱粒,在打麦场的麦垛上睡 觉,逢到节日,天一亮就起身,在村里传来的
教堂深沉悠扬的钟声下,到水桶旁去洗净身子, 然后穿上干净的麻布衬衫、干净的麻布裤子和打 着铁掌的结实的皮靴。除此之外,我想如果还能 有一个健壮、美丽的妻子,穿着过节的漂亮衣裳, 和你双双乘着车去望弥撒,过后又一起到蓄着大 胡子的老丈人那儿去吃午饭,午饭是盛在木盘里 的热气腾腾的羊肉、精白面包、蜂蜜、家酿啤 酒,——如果能过这样的生活,人生还有什么他 求呢!(第二章)
人 教 版 选 修 《外国 小说欣 赏》第 二单元 《安东 诺夫卡 苹果》 课件 ( 2 2张P PT)
人 教 版 选 修 《外国 小说欣 赏》第 二单元 《安东 诺夫卡 苹果》 课件 ( 2 2张P PT)
教学设计2: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小说中所出现的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态度:理解蒲宁作品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说到《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概括出了“我”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
下面我们再从这个作者印象中的季节走进“苹果丰收图”。
二、赏析第一部分中的景物描写——走进苹果丰收图1.齐读第一部分3、4、5段,如有读错,教师正音。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问:如果说蒲宁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油画的话,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明确:背景:大窝棚问:这幅画中有哪些色彩?明确:绿色的果园、红色的苹果、还有“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
问:这幅苹果丰收图的背景是景物,那么它所要突出的前景就是人物。
那么这幅图画中有哪些人物?明确:“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男孩子们”“人们”。
问:在这么多的人物中,作者侧重描写的是哪一位?明确:“村长年轻的妻子”。
问: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明确:从她的外貌写到她的内在品质——“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像主要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问:可这些人物的行为似乎跟安东诺夫卡苹果都没有什么关系,在这幅画中,作者是怎样点出苹果丰收这个主题的?明确:由“男孩子们”“人们”在画面的另一边买卖苹果来点出苹果丰收的主题的。
3.小结总之,小说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来描写,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景物描写,使平凡的生活场景渗透出层层深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4课《安东诺夫卡苹果》学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学习目标:1、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
自读要求1、字词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落实2、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3、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二.教学设想:文章篇幅较长(13000余字),利用早读、课外自读课文,利用一个小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在大致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一部分,侧重场景描写方法的分析。
一、预习检测黑黪黪cǎn 鸫鸟dōng 狺狺yín 雨霁jì篇什shí倏忽shū詈骂lì荣膺yīng 揄扬yú(称赞) 倾圮pǐ拾掇duō湛蓝zhàn 伛偻yǔlǚ深邃suì无垠yín 入殓liàn 缅怀miǎn 谛听dì媲美pì湿漉漉lù静谧mì萦绕yíng 犄角jī粗糙cāo 馥郁fù惬意qiè黑魆魆xū绚烂xuàn 纡尊降贵yū卷帙浩繁zhì颐指气使yí阒无一人qù破釜沉舟fǔ风驰电掣chè沁人心脾qìn 掎角之势jǐ(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寥阔暮霭坐落林阴道料峭美轮美奂蜂拥而上震耳欲聋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忡忡,忧愁的样子。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指使人的傲慢神气。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蹑,放轻(脚步)。
卷帙浩繁:书籍的数量非常多。
纡尊降贵:地位高贵的人自抑身份。
纡,屈抑。
阒无一人:形容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二、作者简介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由于家道中落,他15岁就辍学,19岁外出谋生。
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
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堂教学设计《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堂教学设计第五中学俞建望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能力目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教学重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侧重引导,让学生在对文本的赏析中进一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俄罗斯作家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
首先介绍一下作家作品:伊凡·蒲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
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
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
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
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社撰过稿。
19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
1887年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第一个诗集,19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
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等。
19,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
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
1911至19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尔》、《欢乐的庭院》、《蟋蟀》、《夜话》、《扎哈尔·沃罗比约夫》、《莠草》等。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小说情节梳理: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 象征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揭示小说主题。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如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5.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梳理、象征手法分析等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的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4.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创作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安东诺夫卡苹果》契诃夫著。
2. 参考资料:有关契诃夫的生平介绍、小说评论等相关文献。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深度。
4. 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小说文学特点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小说背景,梳理小说情节。
2. 第3-4课时: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
3. 第5-6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
4. 第7-8课时:鉴赏小说的文学特点。
5. 第9-10课时:进行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
(精品人教)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4课安东诺夫卡苹果[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在露天下》,还致力于翻译欧美年蒲宁由于诗集《落叶》而获得俄国科学年后,他开始周游世界,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欧洲,并到年蒲宁被推举为俄国科学院院士。
没落的、怀旧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虽然已经废除了农奴制,但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存在,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贵族阶级越来越颓废堕落。
作者以这一时代的典型特点为题材,选择地主庄园为背景,描写了生动的场景。
摹写乡村生活,是蒲宁作品的一个重要题材。
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无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
由于蒲宁的小说大都是哀悼衰微中的“贵族之家”的,似乎是在为贵族阶级黄金时代的消逝吟唱一曲挽歌,所以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写作出来的。
[常识积累]1.蒲宁名言(1)幸福,只给予懂得幸福的人。
(2)我们不慌不忙地划着桨,谛听着正在消失的钟声,谈论着我们去萨瓦省的旅行,商量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逗留多少时间,可我们的心不由自主地离开话题,时时刻刻在向往着幸福。
2.蒲宁作品中风景描写的特点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向来为文学界称道。
有人说,他作品中的风景描写,比起图画,这篇小说更像电影,因为作者在描绘每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身临其境。
《安东诺夫卡苹果》仿佛一部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记录影片,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而成,欢娱与感伤的情绪成为整个“电影”的配乐,令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粗糙.(cāo) (2)静谧.(mì)(3)按捺.(nà)(4)馥.郁(fù) (5)惬.意(qiè) (6)牝.马(pìn)(7)犄.角(jī) (8)倾圮.(pǐ) (9)雨霁.(jì)(10)斜睨.(nì) (11)拾掇.(duō) (12)颀.长(qí)(13)媲.美(pì) (14)詈.骂(lì) (15)烟囱.(cōng)(16)发绺.(liǔ) (17)黑黝黝..(yǒu yǒu)(18)风驰电掣.(chè) (19)纡.尊降贵(yū) (20)同胞.(bāo)(21)龇.牙咧嘴(zī) (22)黑黪黪.(cǎn) (23)蓦.地(mò)(24)按辔.徐行(pèi) (25)狺狺.(yín) (26)恬.静(tián)(27)谛.听(dì) (28)阒.无一人(qù)2.多音字(1)削⎩⎪⎨⎪⎧ 瘦削.削.苹果 (2)偻⎩⎪⎨⎪⎧ 伛偻.佝偻. (3)颤⎩⎪⎨⎪⎧ 颤.抖打颤.(4)称⎩⎪⎨⎪⎧ 匀称.称.号 (5)隽⎩⎪⎨⎪⎧隽.永隽.秀 (6)什⎩⎪⎨⎪⎧ 家什.什.么 二、写准字形 1.⎩⎪⎨⎪⎧ 发绺既往不咎 2.⎩⎪⎨⎪⎧ 蹑手蹑脚震慑摄人魂魄3.⎩⎪⎨⎪⎧ 喧闹寒暄4.⎩⎪⎨⎪⎧ 拾掇点缀辍学5.⎩⎪⎨⎪⎧ 高粱饴怡然贻害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淹没 湮没(2)2.(1)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二单元 阅读 .安东诺夫卡苹果》优质课教案_0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目标】1.概括全文四个部分内容2.赏析苹果丰收的场景描写,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从解决学生提问的方式,分析富庶、长寿、安详的庄户生活和华贵、低调中等贵族生活。
4.体会蒲宁对日益衰落的贵族生活和庄园生活方式的忧伤和缅怀。
【教学重点】1.赏析苹果丰收的场景描写,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2.从解决学生提问的方式,分析富庶、长寿、安详的庄户生活和华贵、低调中等贵族生活。
3.体会蒲宁对日益衰落的贵族生活和庄园生活方式的忧伤和缅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俄】风景画家列维坦《金色的秋天》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据说,蒲宁的小说与俄国著名画家列维坦的风景画一样诗情画意,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如画的《安东诺夫卡苹果》。
二、整体感知有人说,《安东诺夫卡苹果》仿佛一部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记录影片,它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而成。
请概括四个部分的画面内容。
(一)苹果丰收图(二)庄园生活图(三)深秋狩猎图(四)小地主生活图三、文本分析(一)苹果丰收场景1.蒲宁描绘每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身临其境。
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时间:清晨-入暮-深夜举例: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触觉)的静谧的清晨……记得那座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因而显得稀稀落落的大果园,记得那槭树的林荫道(视觉)、落叶的幽香(嗅觉)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这三者的芬芳。
空气洁净得如同不复存在一般,果园里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听觉)。
这是那位果商兼果园主雇了农夫来装苹果,以便夜间运往城里,——运苹果非得夜间不可,那时躺在大车上,仰望着满天星斗(视觉),闻着飘浮在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嗅觉),听着长长的车队在沉沉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叽叽嘎嘎(听觉)地向前驶去,真是再惬意也不过了。
营造了丰收后的果园清晨清新、静谧、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惬意之情。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安东诺夫卡苹果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 4 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作品导读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安排了四个生活场景——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时期、地主精神日趋衰落时期、小地主时代开始时期,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场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
一喜一悲,首尾照应地道出了今不如昔的感叹,揭示出俄国中等贵族阶级日益没落,他们的精神日趋颓废的现状,为地主阶级的没落唱了一曲挽歌。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粗糙.(cāo) (2)烟囱.(cōng) (3)黑魆魆.(xū) (4)伛.偻.(yǔ_lǚ) (5)牝.马(pìn) (6)绚.烂(xuàn) (7)倾圮.(pǐ) (8)狩.猎(shòu) (9)渍.菜(zì) (10)雨霁.(jì) (11)颀.长(qí) (12)惬.意(qiè) (13)媲.美(pì) (14)娇妍.(yán) (15)龇.牙咧嘴(zī) (16)阒.无一人(qù) (17)卷帙.浩繁(zhì) (18)纡.尊降贵(yū) (19)沁.人心脾(qìn) (20)鼾.睡(hān) (21)惆.怅.(chóu_chàng) (22)詈.骂(lì) (23)隽.永(juàn) (24)澄.碧(chéng) (25)模.样(mú) (26)颤.抖(chàn) (27)狼吞虎咽.(yàn) 2.识字形(1)diāo 凋 零 diāo 雕 琢(2)xuān 喧 闹 寒xuān 暄(3)风驰电chè 掣 引qíng 擎清chè 澈 (4)chè 撤 退覆zhé 辙拾duo 掇 (5)点zhuì 缀chuò 辍 学高粱yí 饴 (6)yí 怡 然yí 贻 害(7)分niè 蘖 罪niè 孽(8)斑lán 斓 波lán 澜(9)摇hàn 撼 遗hàn 憾(10)按nà 捺 不住 无可nài 奈 何(11)发liǔ 绺 既往不jiù 咎(12)蜂yōng 拥 yǒng 踊 跃-1-3.辨词语黑魆魆 黑黪黪 黑黝黝(1)在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第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情感态度:理解蒲宁作品中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第1(共2)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俄罗斯作家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
二、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介绍作者的写作特色。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
可能出现的答案:1、太长,没有什么趣味。
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它没什么趣味呢?明确;文章似乎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
2、环境描写十分突出。
教师可引出蒲宁的创作风格: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
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初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在学习雨果的《炮兽》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而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传统教材称为环境描写)的合称。
那么,这篇小说以什么场景为开头的?又是如何结尾的?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回答问题。
明确: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
四、线索分析这篇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那么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或者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的?明确: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精美的俄罗斯农村秋天的景致。
五、主题探究1、在作者的笔下“安东诺夫卡苹果”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吗?明确;不是。
2、在这篇文章中,“安东诺夫卡苹果”成了一种象征,那它象征着什么呢?明确: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3、文章通过这样一个象征表现了什么主题?全文是以回忆的形式写出的,那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呀。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明确: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这是一首旧时代的挽歌,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将感情包裹于事易时移的几幅对比鲜明的图画中,以艺术的美感来感染读者。
六、整体研读本文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俄罗斯风情画”,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图画内容。
明确:•苹果丰收图(场景一)•庄园生活图(场景二)•深秋打猎图(场景三)•小地主生活图(场景四)七、场景分析第1部分:选择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来描绘。
1、齐读第一段2、赏析第一部分第一段。
开始那一句充满抒情格调的“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将我们一下子就带入了果园丰收的景象。
一句“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又将我们带入了清晨的果园。
问:那么,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的回忆来写清晨的果园的?明确:视觉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槭树的林荫道嗅觉落叶的幽香、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听觉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问:这是果园的清晨,清新、静谧而美好。
那么果园之夜又是怎样的呢?依然有视觉的印象、嗅觉的印象和听觉的印象,请大家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视觉满天星斗、沉沉的夜色嗅觉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听觉叽叽嘎嘎向前驶去的车声问:作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出了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
在这部分的描写中,作者采用的是哪种描写方法?明确:细节描写。
八、小结《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概括出了“我”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
下节课我们再走进苹果丰收图,感受苹果丰收的喜悦。
板书设计:安东诺夫卡苹果苹果丰收图(场景一)庄园生活图(场景二)俄罗斯风情画深秋打猎图(场景三)小地主生活图(场景四)《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第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小说中所出现的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情感态度:理解蒲宁作品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教学:第2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说到《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概括出了“我”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
下面我们再从这个作者印象中的季节走进“苹果丰收图”。
二、赏析第一部分中的景物描写走进苹果丰收图1、齐读第一部分3、4、5段,如有读错,教师正音。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问:如果说蒲宁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油画的话,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明确:背景:大窝棚问:这幅画中有哪些色彩?明确:绿色的果园、红色的苹果、还有“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
问:这幅苹果丰收图的背景是景物,那么它所要突出的前景就是人物。
那么这幅图画中有哪些人物?明确:“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男孩子们”“人们”。
问:在这么多的人物中,作者侧重描写的是哪一位?明确:“村长年轻的妻子”。
问: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明确:从她的外貌写到她的内在品质“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像主要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问:可这些人物的行为似乎跟安东诺夫卡苹果都没有什么关系,在这幅画中,作者是怎样点出苹果丰收这个主题的?明确:由“男孩子们”“人们”在画面的另一边买卖苹果来点出苹果丰收的主题的。
3、小结总之,小说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来描写,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景物描写,使平凡的生活场景渗透出层层深意。
三、赏析第二部分,感受作者难舍贵族情结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农谚和抒情性的语句引领,过渡到田野丰收的图画上去。
作者极力描绘了农村当时的富庶,人们的长寿、富足、心态平和。
在细腻的描写之后,又由实入虚,将自我纳入了那幅生活图景中,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庄户人的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庄园生活图。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21页“庄园并不大……是何等的舒适惬意呀!”2、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姑母的庄园,这个庄园中实行的依然是农奴制,这个庄园的主人也就是“我”的姑母过的仍然是一种“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
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我”的姑母的庄园具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古老、坚固,富有生命,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
或许姑母的“宅第”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
3、在这样一座古老、坚固,富有生命,似乎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的庄园中,姑母的生活如何呢?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姑母的“中等贵族的生活”的语段。
齐读“一走进宅第……吹进了阵阵凉爽的秋风……”问:这屋里的摆设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有着贵族的华贵、矜持和气派。
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问:怎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这个庄园这个宅第的主人姑母又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呢?明确:姑母是图画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
难舍贵族情结: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没有什么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
因而,在他的笔下,贵族农庄的生活是美好而惬意的。
一起来欣赏下一幅图画深秋狩猎图。
四、赏析第三部分深秋狩猎图1、农忙已经过去,狩猎季节开始。
在这幅“深秋狩猎图”中,有没有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明确:那就是“我”已故的内兄、地主兼猎人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
问:课文中哪些文字是描写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2、分析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这一人物形象。
请一位男生朗读第24页“突然,它狂叫一声……‘好了,别耽误宝贵的时间啦!’”讨论:“打猎图”中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形象和性格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出场?明确;野性、豪爽、不拘小节有男子汉的阳刚气质。
细节描写在描写了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出场后,接下来在森林中纵马狩猎的场面真的是热闹非凡。
五、赏析第四部分小地主生活图然而在第四部分的开头作者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从地主庄园中消失”,“维谢尔基村的老人们都已先后归天,安娜·格拉西莫芙娜也已故世,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自尽了”,时世的变迁,贵族生活一去不返。
“开始了小地主的时代”。
1、在作者的眼中,小地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景物特点来感受。
齐读第27页“‘出发!’……现在要是有一两条灵该多好!”问:同样是描写狩猎的场面,这里的景物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明确:远没有前面三部分的美好。
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似乎就是破落小地主生活的象征。
2、最后,文章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
将小说结束与一种悲剧气氛之中。
六、课堂总结整篇小说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归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七、布置作业1、请注音:馥郁斜睨拾掇寒噤犄角詈骂倾圮入殓静谧黑黪黪黑魆魆分蘖狺狺娇妍忧悒凛冽簌簌2、积累成语,注意加线字的音形:风驰电掣克勤克俭纤尘不染颐指气使不可名状美轮美奂截然不同沁人心脾卷帙浩繁纡尊降贵阒无一人川流不息破釜沉舟屈尊枉顾板书设计:安东诺夫卡苹果背景:大窝棚色彩:“树木后面不时闪过鲜红的衣裙”前景:人物群像“小家碧玉”“公子哥儿” 苹果丰收图主角“村长年轻的妻子”(由外到内)衬托“男孩子们”“人们”主题:苹果丰收。